如果我们假设面包就是为了吃饱肚子的食品,那么就不会有面包新语,Bread talk 面包会说话,这样一家面包店,一家店就要投资200万。每年的情人节,上海很多情人们是以去面包新语吃面包作为情人节的一个法定栏目,因为它代表了一种时尚和文化,面包不再是面包,面包是种时尚和文化。
当推出一个大片的时候,比如《卧虎藏龙》,面包新语就会适时推一个新面包,叫做卧虎藏宝,这个宝就是根火腿肠,但是就让大家觉得吃的不是个面包,吃的是一种文化,吃的是一种时尚。在面包新语里面,它的每一款面包都像发型师一样,都有一个创意设计人员专门负责它的形象设计及产品定位。
?Kappa(背靠背):在中国的传奇
如果我们假设运动服装,就是在运动场上穿的话,那么就不会有Kappa这个品牌在中国的成功。正是因为我们推翻了这种假设,所以Kappa这个产品更多的出现在时尚休闲场合,五年成长到33个亿,利润实现13亿的惊人业绩。这就源自于它对于我们传统认识的推翻,这是它得以成功的一个关键。
三、创新的核心方法
创新的一个核心方法首先要寻找出你的假设前提是什么,在思考问题,在进行决策的时候,有什么样的假设与前提,再来探讨这个假设与前提是否绝对正确,是不是不能更改,不能推翻。如果我们更改了、推翻了、突破了我们过去所认为的或者这个行业所认为的假设与前提,那么创新的机会就已经实实在在地摆在我们面前。所以,创新并不是遥不可及,当然创新也不是那么简单,创新的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发现并找到我们的假设与前提,然后再去探讨能否突破和推翻。这是我们创新的可控的方法。
有了这样的意识以后,我们怎么去创新?有三种方法。 (一)他山之石
第一种方法就是他山之石,所谓他山之石就是跨行业、跨国界的复制。 1.复制=创新?
很多朋友会讲,既然是复制,为什么还叫创新?其实我们能够去复制的只是一个外在的表象,只是别人的一个概念、一种提法。比如我是做连锁的,戴尔电脑是做直销的,vancl是做电子商务的,但这样只是一个概念和一个提法,真正的庞然大物的一套系统还需要我们去建立。就像冰山一样,我们能够看到的海平面上的冰山,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只占整个冰山面积的1/6到1/7,真正的庞然大物都是在海平面以下。
对企业来讲,无论是跨国界,还是跨行业复制,海平面以下的庞大的冰山,都需要我们去创新。所以说它还是一种创新,它的难度依然还很大,但是只要有了方向,就前进了一步。
2.怎么跨行业复制
跨行业复制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创新方法。别的行业的案例,完全可以用到我们的行业中,最重要的是:我们怎么能够把跨行业的做法放到我们的行业里来做。因为同行业的做法很快
就会了解,很容易被复制,所以同行业复制绝对不是创新,同行业复制就是吃剩饭,就是跟着别人屁股后面走,而跨行业复制才是真正的创新。
跨行业复制的精髓是不是表象,而是它内在的方法论、内在的原理、内在的精髓,这种做法既给我们带来了跨行业复制的难度所在,因为必须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复制的不是那个现象,而是那个本质,同时也带来了真正意义上的创新的可能性。因为我们并没有去复制那个浅显的表象,复制的是它的方法、原理和精髓。这就是一种创新。
3. 跨国界复制
所以,企业家思考创新的时候,第一种方法就是跨行业、跨国界复制。我们把美国日本欧洲,成功的模式放到中国来,这就是一种创新的方法。
分众传媒也是看到在美国很多人在写字楼放液晶屏,它也如法炮制,终于取得成功。如家酒店成立4年,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传统的酒店走出了一个连锁的新路,这个并没有什么难的地方,捅破这层窗户纸就不难。在如家酒店之前,我们所有人都认为开酒店就要开成家星级酒店,那么如家是怎么找到经济型酒店这条道路呢?其实在美国满大街都是,美国把这种酒店称之为B and B,bread and bed,即面包和一张床。这就是美国人对经济型酒店的一个提炼和总结。
因此,我们要多去国外看看别人有什么好的模式可以带到中国来,但是我们要注意:带来的只是个概念,只是个方向,海平面以下的庞然大物还需要我们自己去创新。
(二)80%的创新来自于“客户与合作伙伴”
80%的创新来自于我们的客户和合作伙伴。IBM是全球最大、最好的IT企业,它曾经做过一个统计和调查,结果发现80%的创新来自于客户和合作伙伴。
作为企业家,我们应该问问自己,我们有没有把50%的时间,跟客户在一起,探讨客户的需求?因为这是我们创新的关键,每个人都应该重视。如果你不知道该怎么创新,不妨去找你的客户,他会告诉你答案;不知道如何创新,去找你的合作伙伴,他会给你建议!
(三)创新路径:“方法论”+“行业洞察力”
第三种方法是:创新的路径等于方法论加上行业的洞察力。行业洞察力不是所谓的行业理解,很多人在一个行业里做了很多年,对这个行业很了解,但并不代表他能够创新,因为创新需要洞察力、穿透力,如果不能看到这个行业的本质,是无法进行革命性的创新的。所以要想创新,必须从本质入手,了解这个行业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才能下手。
对于如家来讲,行业的本质就是:凡是在他们那里住店的人,只要解决两件半的事情,第一件事情是睡一个好觉,第二件事情是洗个热水澡,剩下的半件事情是方便上网。有了这样的行业的洞察力,才能进行创新,否则在千头万绪当中,不可能切入。要想在千头万绪之中切入,需要具备深刻的洞察力。这就是我们的商业模式、创新的源泉。
四、学员学习心态
1.清零
作为一个正在成长的企业家,我们要秉着一颗虚心学习的心态,认真学习别人的商业模式如何创新,剖析自己企业存在问题,了解纷繁现象之后的商业模式本质与秘密,最终选对路。
我们今天来学习这样的一个培训课程,最关键是我们学习的心态,我们要把我们的心态清零,如果你的杯子是满的,怎么装都装不进去东西,水都倒不进来。因此,首先一点是:我们必须清零,必须把我们脑子中固有的经验、想法去掉,认真学习别人的长处。
2.改变
第二,我们要勇于改变。阿里巴巴的企业文化就是拥抱变化;惠普公司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只有我们敢于拥抱变化,我们才能够走到创新这条路上来。
3.突破
我们有没有突破精神,能不能咬定青山,一定要突破一些关键的障碍。我们动则就放弃,认为这个做不到,那个我不行,这样就无法创新。创新不是阳春白雪,也不是灵感一发,创新是要死人的,无数成功的企业,都是在死人堆里面爬出来的。我们要敢于面对这样的挑战。
4.颠覆
我们还要敢于颠覆,我们要推翻我们过去的假设、前提,推翻我们自己,推翻我们团队的假设与前提,推翻我们这个行业的假设与前提,而这个对我们的心理挑战强度是非常大的。如果一个商业模式没人做过,风险肯定很大了,我们对自己有没有信心,敢不敢做,这是需要有心理强度的。
在商业模式的创新里面,大家要具备这种心理的感觉:清零、改变、突破、颠覆以及静思,静下心来,不要被外界纷繁所束缚,只要自己认定的事,就全力以赴。有了这些感觉,我们的商业模式的道路才能够真正去发展。当我们有了这些清晰的创新的心态、创新的源泉以后,我们再一式一式的来展开商业模式的六式。
第五讲 商业模式六式(一)
(一)第一式:精准的目标顾客定位与杀手级的隐性需求 1.精准的目标客户定位
每一个企业的商业模式是要选择客户、定义客户的,我们最怕的一句话就是老少皆宜。这个产品老少皆宜,谁都可以;这个服务天下通吃,谁都适用。这是商业模式设计的大忌。我们企业经过五年、十年的发展,也许真的有一天可以做到赢者通吃,打便天下无敌手,每一个人都是我们的客户,但是一开始绝对不可以。我们一开始必须找到一个精准的客户切入进去,这个切入越精准,风险越小,成功概率越大。
精准的目标顾客的定位,就像我们要给我们的客户画一幅素描图像一样,通过这个素描图像,可以去通缉客户,可以低成本的找到目标客户。每一个商业模式都源自于对精准目标客户的素描。Kappa对它的客户的定位,就是那些宣称要运动,但从不运动的人,以及那些
要有运动的感觉,但不希望出汗的人。非常精准。客户群素描得越精准,越毒辣,成功概率越大,我们的风险越小。
【案例2】
懒男人的服装
Vancl(凡客诚品)公司,它的服装一开始就定位为懒男人,即那些不想去百货商场购物的懒男人,而不是放之四海皆准。凡客诚品的“凡客”意味着平凡的客户都是它的客人,但它并没有一开始就去做女装,而是先从男装切入,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它一开始就切入女装,今天它必死无疑。在一个周期之内,它也是男装为重点,就是满足懒男人的需求。
我们要去精准地把握客户的需求,谁是我们的目标顾客,哪些顾客是我们捡来的、是额外的?这样的订单我们要知。凡是自己精准定位的目标顾客,如果不买我们的东西,就意味着我们的设计是失败的。对于精准定位的客户,一定要想尽办法拿下,除此以外的客户,来买了我们的东西是属于额外的,捡便宜的,我们要很清楚地认知。
【案例3】
出租车司机“随时清洗坐套”的需求
前段时间,我飞机晚点,两三点钟才到北京,我让我的司机不要来接我了,我自己打车回去。那天坐在出租车上闲着没事干,我就跟司机聊天,我看出租车的座套非常干净,就问他们平时怎么洗。出租车司机回答说:“过去我们都是自己洗,现在不用了,现在有个公司专门提供随时洗和更换座套的服务,一个月收费30块钱,现在北京有一半以上的出租车,只要不是那些太抠门的人,都选用了它这个服务。据说这家公司是从东北来的,它已经连锁了。”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我就在想,这就是个商业模式。这个商业模式就是定位了精准的目标顾客——出租车司机。同时发现和满足了一个隐性的需求,就是随时清洗座套,随时更换座套。因为这个座套只要一脏,或者是有客人弄脏、下雨了、有人吐了,必须立刻清洗,司机要开回家,就很不方便,所以这家更换座套的公司就在北京设立了将近20个清洗和更换点,随时可以更换,不用动手。更换完以后,它的中央清洗工厂负责清洗。
这样的一个商业模式是非常巧妙的,一方面在北京通过连锁满足了出租车司机随时随地更换、清洗的需求,同时它在全国进行更换,这个量其实是很大的。这么一个小小的生意,完全有机会做大。一个月一辆车30块钱,北京现在有7万辆出租车,就算5万辆购买了这个服务,一个月就是150万,一年就是1800万!如果在全国找到类似这样规模的市场10到20个,那么就是将近2个亿的规模。这么小的领域,这么小的切入点,竟能做出这么大的市场!
与此同时,这些出租车司机因为随时要更换,就使得他们跟这个服务网点接触频率很高,不仅可以提供洗车的服务,还可以延展提供很多服务,比如卖香烟,肯定能做成10个亿。
这就源自于它精准的找到了目标顾客:出租车司机,然后提供了一个杀手级的隐性需求:随时随地清洗座套。而清洗座套是一个刚性的需求,是必须要做的,不做就有出租车管理局罚款,这就是一个隐性需求的典型的案例。
2.客户的隐性(核心)需求 ?什么叫杀手级
一个企业能够满足客户的小需求,它将成长为一个可以生存的公司;能够满足客户的核心需求,就可以获得发展;如果能够满足客户杀手级的隐性核心需求,就有机会做成一个大公司。
所谓杀手级,是借用了IT行业的一个提法,因为IT行业把它称为killer。有了这个服务以后,客户就会很受震动,很开心,就愿意买单,这叫杀手级的服务。
?四类隐性的需求
那么,什么叫隐性需求?有四类隐性的需求:
第一类:客户无法清晰表述的需求,客户有需要但他表述不出来;第二类:客户无法公开表达的需求,他很需要,但这属于难言之隐,无法在公开场合逢人便讲;第三类:竞争对手尚未知悉的客户需求;第四类:尚未被满足或实现的客户需求,这个领域众人皆知,但是没有人能够满足的需求。
【案例4】
分众传媒广告:强制收看
广告行业有一句俗语说:“任何一个广告,都有一半是浪费的。”但是要命的是,哪一半被浪费,没有人不知道。一到电视台播放广告的时间,我们就换台,要么就上厕所,要么就抽烟,要么就喝杯咖啡,要么就打电话。总之,几乎没有人仔仔细细地看广告。只有两种人喜欢看,一种是做广告的,因为这是他的本职工作;还有一种是希望通过广告看到新的业务机会。除此以外,没有人喜欢看广告,所以,广告就等于白放了。怎么去破除广告界的这个魔咒,实现强制收看,让人喜欢看也得看,不喜欢看也得看,想看也得看,不想看也得看,是广告主梦寐以求的需求,也是广告主的一个尚未被满足的隐性需求,而且是个核心需求。
分众传媒的电梯广告就实现了这一点。我们在电梯里面,尤其在中国,大城市的电梯经常要排队,我们站在电梯里,无聊的时候看看广告,原来也很有趣,可以打发人们无聊的时间。因为在电梯里面发现,你看男的,人家说你有病;看女的,你得挨揍;看地板,太压抑;看天花板,整个一傻帽;看广告,原来也挺美好。这就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强制收看。当然这有一定的争论,但是不管怎么讲,这对于广告主来讲,这是他梦寐以求想要的效果。
所以,客户的隐性需求就是客户无法清晰表述的需求、客户无法公开表述的需求、竞争对手尚未发现的需求、行业尚未满足的需求。
3.需求的两个要素
在隐性需求之外,我们还应知道关于需求的两个定义或两个要素。这两个要素如果能够满足,那么恭喜你,你发现了一个金矿。任何一个商业模式,它的源泉就是一个杀手级的隐性需求。如果你的源泉是唐古拉山,你就开创了我们伟大的母亲河长江;如果你的源泉是你们家隔壁的一条小水沟,那么你就只能是一个苟延残喘的模式。
在需求里面,我们不仅要发现隐性的需求,还要知道它的两个要素。 ?must have(目标客户必须要有的)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商业模式的力量(思维篇)-讲义及答案(答案在讲义后)(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