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组织开展全面安全管理,按要求建立必要的机构,建立健全安全责任制和业务保安制度。
(4)对存在的重大不安全问题,及时组织有关部门分析研究解决。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时,必须服从安全。
(5)抓好职工的教育、工程质量和其他有关的安全基础工作。 (6)对发生的事故,要组织人员或亲自主持调查处理,采取措施,认真吸取事故教训。
2、技术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的主要内容 ⑴负责招待国家规定的技术政策; ⑵制订保证安全生产的技术要求和制度; ⑶完成符合安全生产要求的施工生产设计; ⑷编制作业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 ⑸组织编制矿井灾害预防及处理计划。 3、工种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的主要内容 ⑴本岗位的具体任务; ⑵完成任务的操作要求; ⑶工作前后的准备要求;
⑷工作质量、设备质量工程质量要求; ⑸交接班的内容;
⑹在栖岗位上对安全生产拥有的权利和义务。 4、业务保安责任制的主要内容
⑴贯彻招待有关安全法规和上级有关安全要求; ⑵制订所管辖范围内的安全技术规程和安全制度;
- 36 -
⑶编制执行规程和改善安全状况的规划、计划和措施; ⑷经常了解和及时解决本职范围内的安全问题; ⑸搞好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管理。 (二)安全质量明细化管理制度
安全质量明细化管理,是安全管理机制创新的重要成果。安全质量明细化管理就是明确、细致的管理,其基本内涵是各级各类人员的安全质量工作目标明确、工作责任明确、工作标准明确、工作考核明确、日事日毕。
1、明细化管理的实质
安全生产、人人有责。人人、事事、时时、处处都要把安全放在首位,真正体现安全工作“抓与不抓不一样,管与不管不一样,抓的力度大小不一样”。解决安全工作抓两不紧、抓而不严、抓而不细、抓而不实的问题。做到没有一个没有责任的人,没有一件没有责任的事,没有一项没有标准的工作,没有一项没有完成的任务。
2、明细化管理的主要原则
⑴岗位就是责任、责任重于泰山3的原则。 ⑵安全为天、质量为本的原则。 ⑶持续改进、不断创新的原则。 3、明细化管理的支撑体系
⑴目标体系:是指每个干部和工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围绕本单位安全生产目标和工作任务确定的字处理目标和工作目标。即工作要达到什么目的。
⑵责任体系:是指每个干部和工人,根据本单位的管理权限和自身的岗位要求,必须履行的职责。即干什么工作。
⑶标准体系:是指每个干部和工人,根据自己的岗位职责,遵循国家和企
- 37 -
业标准而必须执行的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
⑷控制体系:是指各级干部和每个工人对自身和相关工作实施指导、监督 协调和操作。即怎么管和怎么干。
⑸考核体系:是指各级干部,对管辖范围内的各项上任进行指导和综合评价,并进行排名和奖罚。即工作干好了怎么办,干不好怎么办。
⑹信息体系:是指各级干部,对每次工作安排、工作的进展情况和上级指等信息,建立传递反馈决策信息网络。即上情下传、下情上达。
(三)事故预防管理制度
事故预防是煤矿安全管理工作手重要组成部分搞好安全生产,重在预防。充分考虑导致事故的各种因素,建立完善的事故预防管理制度,对确保煤炭企业实现安全生产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1、建立事故预防管理制度的主要原则
⑴前瞻性原则。只有超前预防,才能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把事故消灭在萌芽之中。任何时候干任何工作都要缜密安排,周全考虑,由被动消极地处理事故转变为积极主动地预防事故。
⑵针对性原则。要结合本单位存在的灾害事故威胁的具体情况针对零散作业、交叉作业、停产放假
突击工程、重要工程、爆破作业等生产薄弱环节,采取行之有效、操作性强的防范措施。
⑶全面性原则。事故都是发生在生产系统和生产过程之中的,这就要求必须根据生产系统和生产过程的全面情况,制定相应的事故预防措施。
⑷应急性原则。任何事故的出现都具有随机性和偶然性,对随时随地可能发生问题的地方,都必须有相应措施加以妥善处理。
- 38 -
2、事故预防管理制度的内容要求
⑴根据矿(厂)实际,总结归纳本矿(厂)可能发生灾害事故的地点、自然条件与生产条件、发生事故类型类别及其发生的原因预兆和相应措施。
⑵各种重在灾害及生产薄弱环节的事故预防措施,必须包括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和必要的物质准备、完成时间与检查督促方法,并落实到单位或人员。
⑶一旦发生事故,现场人员如何行动、如何组织撤离等。 ⑷具体事故的抢救原则和方法。
⑸规定处理重大灾害事故的指挥组织、人员名单、通知顺序与通知方法。 ⑹有关图纸和技术资料。如井上下对照图巷道布臵图、采掘工程平面图、通风系统图、避灾路线图等。
⑺事故抢险救灾处理结束后,恢复生产的措施。 (四)安全技术管理制度
安全技术管理制度是企业员工指挥生产和从事生产的技术规范和行为规则。
1、建立技术管理制度的主要原则
⑴法规性原则。安全技术管理制度必须以安全生产方面的各种法规、条例、规程规定决定、技术标准为制定依据。
⑵科学性原则。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才能获得成功,达到应有效果。 ⑶规范性原则。要依据本单位的生产实际,明确规定在某种特定条件下可以普遍使用的员工行为规则。即可以怎么做,不能怎么做;哪些行为被禁止,哪些行为补允许。
⑷稳定性原则。规程措施一旦颁布执行不得随意修改,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相对的稳定。
- 39 -
2、安全技术管理制度的内容要求
⑴采掘工作面开工前,必须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根据工作面实际,情况编制回采、掘进作业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严禁沿用、套用旧的作业规程。
⑵要建立健全规程措施编制、会审、审批、复查等一毓规章制度。 ⑶生产施工队组要对审批后的规程措施进行学习贯彻,使员工掌握本工种、本岗位的生产工艺技术和安全卫生技术知识、岗位操作规程及标准化作业程序。规程学习贯彻每月一次,安全措施随时学习贯彻,并定期组织考试。
⑷在井巷掘进和花布开采过程中,遇到生产条件变化时,如煤层厚度或地质构造变化较大时,必须及时修改作业规程或补充措施,按规定重新履行审批程序,并重新贯彻。
⑸要把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作为安全技术管理的重点工作来抓。以防止重大事故,改善矿井安全状况,提高综合搞灾能力为主攻方向。重点突破,整体提升,不断提高矿井技术装备水平、工艺水平和安全技术水平。
(五)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制度
制定年度《安全宣传教育计划》《安全技术技能培训计划》,并按照两个计划进行落实,确保完成计划任务。
(六)安全监督检查制度
安全监督检查是强化生产现场的安全管理、夯实安全生产基础,提高安全管理和质量标准化水平,优化安全环境的重要手段。要充分发挥安监部门的安全监察管理作用,狠抓安全监督检查和管理,牢牢掌握安全生产主动权。
1、安全大检查制度
⑴矿(厂)每月组织至少三次全面的安全大检查,区(车间)每旬对分管
- 40 -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某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实施方案(8)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