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料相机件运动)、检修和拆装。
③管子外壁与相邻管路的管件轮廓边缘之间,应留有一段允许最小距离。同一排管路的法兰或活接头匝错开一定距离,保证安装和拆卸方便,能单独拆装而不干扰其他管路或元件。
④机体上的管路应尽量靠近机体,且不得妨碍机器动作。 ⑤管子应有充分的支撑和固定,不得在元件连接面上诱发应力。
⑥对于由若干个独立的部分(如液压泵站、阀架、蓄能器架等)组成的液压系统,则每部分内部的管路匝引到该部分的一例结束。对外连接的各油口或接头应有与回路图上一致的标记。各油口之间要留有足够的间隙以便能单独装拆每根外部接管。
⑦管子应有弯.弯管半径要足够大。但管接头附近应是直管。
⑧对于软管,应使其不被拉紧、不受扭曲、不被弯成过小半径不在管接头附近弯曲,不互相摩擦也不被摩擦。
2.13.4管路布置的限制因素
管路布置的限制因素有管路通径、材质、妨碍操作、空间大小、干涉(与机件的干涉及管路间的干涉)、可转拆性、管路用料量、压力损失、动态特性等,这些因素相互关联。
根据这些限制因素,管路布置应遵循的具体规则如下: ①美观性原则。管路应横平竖直.排列整齐、疏密适当。
②最短距离原则。这不是单纯几何意义上的直线距离最短。由于系统中元件布置、干涉问题、弯管工艺性等的影响,最短距离原则主要应考虑管路用料量及管路能量损耗。
③直角化原则。理论上,为了连结的需要,管道弯曲可以是任意角度。但由于施工条件的限制,在大多数情况下,金属管采用直角弯管。
④规避原则。管路的具体布置,—般是在所连接的元件及设备布置完华后进行。由于不允许元件或部件的位置作较大变动,因此只能对管路的走向加以调整。规避原则,要考虑避免运动于涉及装配干涉等。并考虑避免与先前布置好的管路干涉。
⑤贴近原则。由于系统中的管路是在给定系统后布置的,例如泵站的管路布
置在油箱、阀组之间,为了既有利于固定办可节省管路用料,管路应贴近油箱表面布置。
⑥工艺原则。即考虑到管道动态特性、管路压力损失和管道加工性对管道布置的影响,要求对管长、管径、弯角有所限制。
2.13.5管路的选择
2.13.5.1硬管的选择
对于具有不同管路长度的刚性连接.一般使用硬管。因为硬管成本低、阻力小、安全,故在硬管和软管之间作出选择时,应优先选用硬管。硬管可分成两大类,一类是通径定寸的,另一类是外径定寸的。 2.13.5.2软管的选择
软管用于相互运动的液压元件之间的挠性连接,或者用于有关元件的布置很不利,致使软管连接成为惟一现实的解决办法的场合。软管还兼有吸振和消声的作用,例如液压泵的出口安装一段软管,其目的就在于此。软管在行走设备上的应用要较固定设备多。
液压系统用的高压软管由合成橡胶制成,并根据拟用的负载加固。与油接触的是耐油合成橡胶制成的内管,内管外面有若干层加固层。加固材料有天然或合成纤维成纱、金属丝或它们的组合。加固层可以是编织的、缠绕的或两者兼而有之。最外面是一层耐泊耐天候的蒙皮。各层之间有粘接剂。
2.13.6管路的连接
管接头的主要作用是连接硬管或软管与液压元件、连接管子与管子以及在隔墙处提供链接与固定。如图所示
管子与液压元件、管子与管子之间的连接有可拆连接和永久性连接。永久性接头可以是熔焊的、钎焊的、冷挤压的或胶合的。这种接头是由航空航天工业开
发的,它主要从可靠度高、安装成本低和重量轻方面考虑。这种接头尽管是为航空航天业开发的.但是目前在工业设备中已经得到应用。然而.它们不能重复使用。
可拆连接可以至复使用,所用的连接件有管接头、法兰、底板之类,也可以不用连接件而把管子与元件直接连接。管子连接件的种类与持点见表
2.14油箱及其设计
2.14.1油箱的作用:
①存储液压油液
油箱必须能够放液压系统中的所有油液,液压泵从油箱吸油送至系统,油液在系统中完成动力传递之后返回油箱。
②散发油液热量
液压系统中的容积损失和机械损失导致油液温度升高。油液从系统中带回的热量有很大一部分靠油箱壁散发到周围空气中。这就要求油箱有足够的尺寸,尽量设置在通风良好的位置上,必要时油箱外壁要设置翘片来增加散热能力。
③溢出空气
液压系统低压区低于饱和蒸汽压、吸油管漏气或液位过低时由漩涡作用引起泵吸入空气、回油的搅动作用等都是形成气泡的原因。油液泡沫会导致恼人的噪音和损坏液压装置,尤其在液压泵中会引起气蚀。未溶解的的空气在油箱中逸出,因此希望有尽可能大的油液面积,并使油液在油箱里逗留较长的时间。
④沉淀杂质
未被过滤器捕获的细小污染物如磨损屑或油液老化生成物,可以沉落到油箱底部并在清洗油箱时加以清除。
⑤分离水分
由于温度变化,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油箱内壁上凝结成水滴而落入油液中,其中只有很少数量溶解在油液里。未溶解的水会使油液乳化变质。油箱提供水分离的机会,使这些游离水聚积在油箱的最低点,以备清除。
⑥安装元件
在中小型设备的液压系统中,往往把液压泵组合一些阀或整个液压控制装置有直接安装在油箱顶部上。油箱必须制造得足够牢固以支撑这些元件。一个牢固的油箱还在降低噪音方面发挥作用。
2.14.2油箱的结构设计
2.14.2.1油箱的形状
油箱的形状取决于主机的要求和安装空间的限制,工程机械常用的有方形和异型。如图所示。
2.14.2.2箱顶
油箱顶部的结构取决于它上面装些什么。箱顶上安装其他控制元件时,顶板的厚度应为侧板厚度的2-4倍,以免产生振动,且应设隔振垫。为了便于布置和维修,有时采用装在箱顶上的回油过滤器。箱顶上的螺纹孔应该用不通孔,以防污染物落入油箱之内。箱顶上各类元件的设置见图。箱顶结构如图。
.
2.14.2.3箱壁、清洗口、吊耳
当箱盖与箱壁之间为不可拆连接时,应在箱壁上至少设置一个清洗口。清洗口的数量和位置应便于用手清理所有内表面。清洗口盖板应该能由一个人拆装。盖板应配有可以重复使用的弹性密封件。清洗盖板及密封件的细节见图。
搬动油箱时,可以使用叉车,也可以使用吊车。起吊时可以利用焊在油箱四角箱壁上方的吊耳。圆柱形焊接吊耳见图和表,钩形焊接吊耳见图。估算吊耳的起重量时不要忘记油液的重量。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液压系统设计(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