⑷ 各部门加强对各产品各过程情况进行测量分析,使之持续改进,满足科技目标任务的要求。
4.资源管理
4.1资源提供
由公司、分公司根据工程项目科技策划要求,确定并提供适宜的资源,包括人员、信息、技术。 4.2人力资源 4.2.1培训
项目部科技培训工作由项目总工程师负责,项目部相关部门配合实施。
(1) 培训计划的编制:由项目总工程师根据项目岗位设置情况和生产需要组织项目各部门编制项目培训计划,送公司人力资源部汇总审核,并报主管领导审批后下发。
(2) 培训实施:项目部根据项目培训计划要求,参加各级公司人力资源组织的岗位培训、特殊工种培训等各类培训;工人进场前根据其岗位工种,分别进行上岗前必要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知识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4.3技术资源
(1)项目部科研技术由项目总工程师编制,项目部相关部门配合实施; (2)对项目现有技术力量进行发掘;
(3)定期参加公司、分公司组织的科研技术培训,调动项目部成员的科研积极性 (4)由公司技术中心提供技术支持。 4.4信息资源
(1)通过互联网、公司OA协同平台、项目管理系统、社会媒体等渠道获取与科研技术相关的信息。
(2)由项目办公室负责信息的收集、传递、整理,汇总成表。
(3)项目部定期组织对科研信息的讨论,结合项目科技目标学习并应用有效信息。 (4)由公司技术中心提供技术支持。 4.5 资金 4.5.1资金来源
项目部自有资金投入是项目科技创新活动的主要资金来源。在国家有关政策允许、科研产品具有极大市场潜力和会计制度许可的范围内,项目部可以向公司提出科研经费申请,通过公司相关部门审批获取。
政府和行业组织的科技经费资助是科技创新资金的重要补充。项目部应积极配合公
19
司技术部门进行科研课题申报工作,通过申报政府或行业组织的科技创新类计划,获得相应的资金支持。
项目部可以通过向社会融资进行科研开发,是我们需要积极探索的重要科技创新资金渠道。项目部可通过吸纳社会风险资金的方式,获得科技开发和技术引进所需要的资金投入。 4.5.2资金使用
1、提出项目经费使用计划:
科技创新项目实施单位或项目负责人根据年度科技发展计划项目要求和资金预算限额,提出详细的年度资金使用计划,经财务部门审核,并报企业主管领导批准后实施。
2、设立项目资金帐目:
科技研发资金实行专款专用,集中管理。分公司财务部门依据项目承担部门或项目负责人所提供的已批准立项文件、项目资金使用计划,或已签署的任务合同书建立相应的项目资金帐目。
3、费用报销:
项目部当年科技活动所发生的费用,应在项目部当年专项资金预算范围内报销。项目费用报销执行公司现行的报销程序和规定。
4、费用列支:
科技活动费用由自有资金支付的,应依据预算安排,从计划安排的项目中摊销,列入年度企业经营成本。
国家和行业组织下达的科技创新项目,由承担单位从组织单位依项目进度和质量分批拨付的资金中列支。
5、追加经费:
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需要追加经费,应由项目承担部门或项目负责人提出书面申请,经该项目原经费批准部门批准后,列入年度项目追加预算。相关资金应按期划入相应资金帐目。
6、终止资助:
项目完成计划或合同书规定内容后,应由承担部门或项目负责人及时提出财务决算
20
报告,经财务部门审核同意,予以终止资金资助。
因其他原因需中止项目实施,应由项目承担单位负责人提出申请,经企业主管领导批准,立即终止相应财务资助。 4.5.3资金监控
企业财务部门依照国家有关财务制度和企业有关管理规定对科技资金的提取和使用实施控制,对下属企业和分支机构实施监督。 4.5.4资金收益
由公司组织研究开发所取得的科技成果,相关知识产权归公司所有。公司内所有承担项目和提供资金的单位分享科技成果及所带来的经济收益。
公司及其所属企业与外界共同出资所取得的科技成果依照合同约定,分享知识产权和相应经济效益。
对直接参与项目研究开发、并做出显著贡献的科研开发人员可参与项目相关成果经济效益的分配。 4.6社会资源 4.6.1设计单位
项目与设计单位进行深入合作,通过设计单位设计,提出创新性产品或施工工艺,依托项目自身及公司集团优势开展科技活动,内容不局限于科技研发,产品研发,可以是各种多样的方式,成果为双方共同所有或由我方独有。如本工程钢结构体系存在很大的深化和优化空间。 4.6.2专业分包单位
重点引进有专有技术或有科技含量产品的分包单位,根据分包单位技术实力进行科技攻关,吸取经验,形成我司独有科学技术。或与分包单位达成战略协议促成公司长期受益。
4.6.3高新技术产品厂家
与引进高新技术产品厂家合作,由项目提供现场条件配合厂家进行产品试验,效益分析;或直接购买厂家成熟产品。
21
5.科技实施控制要点
5.1 工法
5.1.1 应用工法名称
本工程计划应用公司自有知识产权省级工法:《高层建筑沉降观测工法》 RJGF(闽)—S3—2010
(15)工法在项目使用情况
本工程地上23层,地下4层,建筑总高度112.3m,计划应用《高层建筑沉降观测工法》 RJGF(闽)—S3—2010 对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 5.1.2 预计效益
(1)本工法描述的测量方法可有效消除前后视距因场地原因而不能相等时所产生的i角(水准轴与望远镜视准轴不平行时所成的夹角称i角)误差,避免了为保持前后视距严格相等的繁琐工作,使得沉降观测更加简便、有效,又保证了精度。
(2) 本工法与常规测量方法相比,可节约测量与成果整理所用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得。
(3)减小常规测量方法误差,提高测量精度;为及时发现对建筑物不利的下沉现象,以便采取措施,为保证建筑物安全提供重要的技术基础。
计划应用工法名称及预计效益一览表 表5.1.2
序号 工 法 名 称 编 号 预计效益 (万元) 4 1.1/个 26.1 10 1 2 3 4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工法》 《钢筋滚轧直螺纹连接施工工法》 《多(高)层建筑钢管混凝土柱施工工法》 《自升式塔式起重机安装与拆卸施工工法》 RJGF(闽)—S3—2010 国家级工法 YJGF225-98(升级版-014) 省级工RJGF(闽)-S1-2010 省级工法FJGFEJ30-2012 合计:
5.1.3 工法的形成过程和关键技术鉴定及获奖情况概述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物质文明的提高及建筑施工技术不断革新;同时,土地资源日渐减少与人口的不断增长之间的矛盾日益突显,高层及超高层建(构)筑物迅速崛起。
22
为了全面、精确地掌握实测变形数据,作为反映施工期间地基的稳定情况、评价设计质量,保证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安全性;高层建(构)筑物沉降观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加明显。我公司全体测量人员在长期的测量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经验,得出一种精确、简便、有效的沉降观测方法,在工程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工法》于2010年通过为福建省省级工法,工法编号:RJGF(闽)—S3—2010。 5.1.4 工法概述
(1)特 点:
每次观测做到“五固定”,即仪器固定、标尺固定、测站固定、线路固定、观测人员固定;有效消除了前后视距因场地原因而不能相等时所产生的i角(水准轴与望远镜视准轴不平行时所成的夹角称i角)误差,避免了为保持前后视距严格相等的繁琐工作,使得沉降观测更加简便、有效,又保证了精度。
(2)适用范围:
适用于二等、三等、四等沉降观测;适用于各种不同地基的多(高)层建筑物、构筑物的沉降观测。
(3)工艺原理:
利用水准点用精密水准仪定期进行水准测量,测出建筑物上观测点的高程,从而计算出其下沉量。
(4)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① 工艺流程:
23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世侨中心项目科技管理策划(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