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2014届高三政治复习
研讨会
研考卷·析考情·明考向·定考策
——徐州市2014届高三二检政治学科分析
新沂市教研室 丰玉宝
?研考卷
古罗马著名学者塔西陀曾说:“要想认识自己,就要把自己同别人进行比较。”比较是认识事物的基础,是人类认识、区别和确定事物异同关系的最常用的思维方法。比较研究法现已被广泛运用于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在教育科学研究中,比较研究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
研读2014徐州二检试卷,主要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去找寻其中所蕴含的亮点和特色: 第一、比较中探寻变化。
粗读2014届高三第二次检测试卷(即: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第一次调研试卷),与原来的想象作比较,总的感觉是相去甚远。无论是从各模块构成比例的考查、情景材料的选取、还是命题视角等诸多环节和方面,总有一种“大相径庭”的感觉;考卷给我的直观印象:文字阅读量大、试卷的整体难点大、问题设计的思维含量高。
鉴于这次考试在时间安排、考场的设置等诸多环节都与高考高度的一致,由此我们能否得出这样一些结论:2014年的江苏高考不再考查纯粹的时事试题?试题的思维难度会提高?试题考查的阅读量会加大?……
面对上述问题,我们在阅卷的时候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讨论,估计纯粹的时事试题不再考查的可能性不高;进一步提高试题的难度也不符合当下教育教学的要求;但是试题的阅读量应该有所变化,这也是符合当今提高阅读水平大趋势相一致。
1.比较回顾2013年的江苏考题与高考说明。
细读2013年江苏高考政治试卷和2013年政治高考说明,无论是宏观方面的布局、还是微观方面具体考点的考查基本一致;与以往的高考试卷比较看,保持了“稳中有变、变中有新、新中有活”的特点;正因如此才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得到家长、社会的普遍认同。
表1 2013年江苏高考政治试卷和2013年政治高考说明要求比较
2013年江苏高考政治试卷 模块 时政 题型 考点 分值 选择题 党、政府、科技、出访(和平与发2013年政治考试说明 具体要求 8分 约10% 12分(时事政 (8分) 选择题 经济 生活 简析题 (36分) 展) 治的内容可在相关试题材料中体现) 货币、企业、市场、投资方式、财18分 约25% 约16.5分 政、公平、科学发展观、对外开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价格、生产、企业的经营 12分 约25%约9分 6分 约25%约4.5分 探究题 收入与消费、消费观、金钱观 选择题 政府、人大代表、党的性质和地位、12分 约15%约10分 政治 民族政策、外交政策 生活 简析题 —— —— 约15%约5.5分 (16分) 探究题 民主决策的方式、意义 4分 约15%约3分 选择题 文化 生活 (18分) 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如何看待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发展大众文化的要求、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12分 约15%约10分 简析题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大众传媒、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新增考点) 探究题 选择题 生活 与哲学 (30分) 简析题 ——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意识的能动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的客观性、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矛盾的主、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人生价值及其实现 辩证否定观、量变和质变关系、联系观和发展观。 6分 约15%约5.5分 —— 约15%约3分 约25% 约16.5分 18分 6分 6分 约25% 约9分 约25% 约4.5分 探究题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意识的能动作用。 选修3 简析题 英法两国政体的异同、欧盟在世界(12分) 多极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备注 2.比较2014年徐州二检与2014江苏高考说明。
表2 2014年徐州二检政治试卷和2014年政治高考说明要求比较 2014年徐州二检政治试卷(苏锡常镇卷) 12分 约10% 约12分 试题难易度比例: 试卷由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组成,以中等难度题为主。 2014年政治考试说明 模块 时政 (0分) 经济 生活 (36分) 题型 选择题 选择题 简析题 探究题 考点 —— 分值 具体要求 —— 约10% 12分(时事政治的内容可在相关试题材料中体现) 18分 约25% 约16.5分 货币、价格变化、生产与消费、劳动者权利、投资与市场调节、财政、发展方式、市场作用、全球化、 经济发展方式、消费观 12分 约25%约9分 约25%约4.5分 市场的作用、政府的作用(宏观调控) 6分 公民、政府、民主选举、我国人大代表大会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民族原则、外交政策(和平发展道路) 政府职能、综合国力、 —— 文化作用、文化多样性、文化传播手段、文化市场对文化生活的影响、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 经济与文化关系、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意识的能动作用、尊重客观规律、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系统优化方法、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辩证否定、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和根本目的、人生价值及其实现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意识的 选择政治 题 生活 (20分) 简析题 探究题 选择 题 文化 生活 (18分) 简析题 探究题 选择 题 生活 与哲学 (34分) 简析14分 约15%约10分 6分 约15%约5.5分 —— 约15%约3分 12分 约15%约10分 6分 约15%约5.5分 约15%约3分 22分 约25% 约16.5分 6分 约25% 约9分 题 探究题 选修3 简析(12分) 题 能动作用、规律的客观性 对立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创新性原则 英美两国政治制度异同、美国政治制度的实质、利、弊 6分 约25% 约4.5分 12分 约10% 约12分 第二、变化中追求创新。
结合表1、表2,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方面变化: [变化1]模块考查及其分值有变化。
本次纯粹时事政治试题没有考查,其8分的分值分别分摊到政治生活和生活与哲学方面的考查,各增加了4分。 思考1:《考试说明》指出:命题做到紧密联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富有时代气息。《考试说明》具体要求中明确强调,“时事政治的内容可在相关试题材料中体现”,与传统的高考试题、大市的模拟试题相比较,本次命题的应该说是一种突破,或者说是一种创新和尝试,打破了大市联考必考纯时事题的传统;但从命题的背景材料看,本次考试涉及的时事政治相关材料非常丰富,如:选择题部分的央行举措、4G、2014中央一号文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巴厘一揽子协定、广场舞、官方微信、对口援疆、路桥实践、基本养老制度改革、环境保护、美国关门、公民的科学素养等。
[变化2] 试卷的思维含量有变化。
与2013年高考试题比较看,本次考卷中的所有试题都需要认真思考、理解之后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解答,几乎没有一道考题可以直观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考题设问的思维含量高,思维有深度、有广度(试题解读要基于学生自我思考、自我理解)。
思考2:《考试说明》指出:命题坚持知识考查、能力考查与情感态度价值观考查的有机统一,注重考查学生对思想政治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考查考生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查考生对现阶段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的内容和意义的理解。命题坚持能力立意为主导。
本次考卷的思维含量之高,为我们今后的教学复习中提出一个明确的信号:要重视知识考点的内联和外延、重视考点中易错点的落实教学;要引导学生以主干知识考点为核心,构建小型知识网;要重视材料的阅读、把材料与教材的考点知识有机的链接。
[变化3] 试卷的文字阅读量有变化。
2013年江苏高考政治试题约为6850字,本次考卷近8000字,本次试卷的文字阅读量明显增大。
思考3:要注意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抓取材料信息和信息处置的能力。比如:第37题,通过粗读可以发现,核心问题是“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介绍了这一问题的现状、原因、如何提升等。结合命题设问需要进行仔细阅读,从情景材料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要点。
[变化4] 试卷的整体难点有变化。
整体感觉比较难,试题更加灵活,每前进一步都需要认真思考。
思考4:在阅卷的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到有些试题用以往传授的答题技巧,用不上;面对这样的试题逼着我们老师去认真阅读材料。当然,我们在感慨试卷难度的同时,依然要为其击节叫好,因为它要求我们努力转变思维方式。
在平时的模拟训练中,适当做一些难度大的试题,并不是坏的事情,对于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有很大的好处。通过本次考查,让学生以自己的亲身体会去领悟应该如何面对变化的实际。
[变化5]客观题题肢组合有变化。
本次试题在客观试题部分出现了两道学科糅合题,比如:第8题属于经济生活与政治生活的结合、第15题属于政治生活与哲学的结合、第22题也可以说体现文化生活与哲学的学科结合。
思考5:对于这一变化,我们应该给予关注,将来在高考试题中也一定会出现。从本次考情分析看,这两道试题的正确率不太好,需要考生能够跨学科思维。
第三、创新中彰显特色。
一套有特色的试卷必然包容许多新的元素,正是由于这些新元素,使之出乎人们的想象,彰显了试卷的特色,其大胆的命题创设、考查方式、方法的变通,必然会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次考卷彰显一下特点:
1.“新”字,凸显政治学科价值与与时俱进的时代性特征。本次考题的选用情景材料新、命题设计新、思维视角要求新。
命题设计注重跨模块话题的设计;注重对学生辩证思维的考查;注重实证科学的考查;注重对学生学科素养、思维品质和动手能力的考查。尤其要引起我们关注的是试题将可能出现等级评分。
2.“活”字,凸显情景生活化趋势。本套试卷能够用政治的思维来观察生活,试题体现了活学、活用、活考试的特色。
我们在政治备考复习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老师一讲就会,考试一做就错。这是因为老师在讲的时候把学生的积累储备激活了,自己也就懂了。可考试的时候,是考生自己独立完成,只有靠自己激活自己储备的知识,有些考生没有这样的意识、习惯和能力,当然无法应对灵活的考题。要求我们能够用政治的思维观察生活、讲政治与生活对接,用好、用活政治学习。
3.“难”字,凸显能力立意命题原则。本次考题的题材多样,文字阅读量大,难度大,许多考生在规定的时间没有解答完毕。
我们认为“难”的依据是《2014年江苏高考说明》在命题指导思想中新增了“命题要反映高校招生”要求。从这一点看,意味着高考政治试题更会注意区分度,从而有助高校人才的选拔。
?析考情
依据网上阅卷数据和阅卷反馈信息,我们对本市学生的答题情况做简要分析如下: 第一、让数据告诉考情。
表3 选择题正确率情况统计图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11届高三质量抽测政治学科分析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