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研究单位。长期从事煤粉燃烧、新能源转换利用、污染物减排以及能源系统评价方面的研究课题。目前已经参加了国家科技部“十一五”863计划关于IGCC的两个研发课题,分别针对IGCC气化岛关键设备——废热锅炉,和200MW级IGCC系统工作特性进行研究。通过一年多的课题研发,对IGCC系统设计和运行技术,以及IGCC气化岛关键设备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并形成了进行IGCC技术开发的研发团队。
哈工大燃烧工程研究所所属的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为一级国家重点学科。建有黑龙江省能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和黑龙江省燃煤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所拥有使用面积达2500m2的大型综合实验室,拥有用于流动过程、传热过程、燃烧过程和化学反应过程研究的各类分析仪器,能够满足IGCC多联产系统单元设备工作过程和系统工作特性的研究需要。哈工大同时拥有用于流动、传热过程和化学反应过程研究,以及系统优化设计研究的计算软件,能够满足单元设备设计优化和系统集成优化研究的仿真计算要求。
?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高等院校之一,是国家985重点建设的大学,在工科领域拥有公认的学科优势和研究实力。学校始终瞄准高新科技前沿和国家重点攻关项目。2004~2007年,获得国家级科技奖22项,其中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15项。一批高水平科研成果已经产生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国家“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基金支持下,上海交通大学在煤高效清洁利用和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方面形成了研究特色,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同时,紧紧围绕国际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需求,积极开展了二氧化碳捕集方面的基础研究工作。在煤的高效清洁利用、燃气轮机性能研究及二氧化碳捕集技术方面,形成了一支基础扎实、科研能力强的研究团队。
15
联盟还包括上海电气集团、中国矿业大学、煤炭科学总院等单位,他们在燃气轮机、地质条件研究等领域具有较强的研发实力。
本项目不仅需要众多单元技术的研发,还包括系统的优化集成和示范,涵盖电力、化工、热力、软件集成、地质等领域,不可能由某一个企业独立承担。“煤炭开发应用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集中了该项目领域多个关键单元技术的优秀研发力量,由联盟承担该项目能够有效地发挥联盟单位跨学科、跨领域、跨行业的团体优势,整合优势力量、统一协调和部署、开展协同攻关,实现产学研紧密结合。该项目面向产业长远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创新,成功研发和示范将推动我国电力和相关行业的技术发展,提升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 与其他相关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衔接和分工
本建议书提出的重大项目是按照《纲要》要求,集中行业发展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在国家有关部委的领导下,开展的产学研结合联合技术攻关与应用的重大实践活动,并且通过项目平台吸纳国内外比较成熟的技术和经验,实现我国相关技术攻关集约化的集成。这是我国实现自主创新、解决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必然途径。
国家“九五”、“十五”科技攻关相继设立了煤化工、IGCC等、联产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单一工艺和技术研发、试验等工作。国家“十一五”863计划设立了“以煤气化为基础的多联产示范工程”重大项目,项目将自主研发、验证、示范煤炭联产系统中的重大单项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建设支撑我国煤基高效清洁发电和生产液体产品自主创新的关键技术研发平台和试验示范基地。其重大单项技术包括2000吨/天级新型水煤浆、干煤粉气化技术,粉煤加压密相输运床气化技术,10~100万吨/年级合成油技术,联产系统运行及控制技术,液体产品及电联产系统试验、示范以及200MW、250MW IGCC系统试验、示范。
16
本项目将在紧密跟踪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部分汲取相关重大攻关项目的成果,并进一步提升,400MW级IGCC多联产(甲醇、氢气)为起点,开展IGCC多联产技术系统的单元技术和集成技术的开发、示范。其中,2000吨/天粉煤气化技术将实现成套装备国产化,其技术指标将较正开发的干煤粉气化技术进一步提高, 开展CCS技术研究和试验,解决相关的CO2排放问题。因此,本项目与国家有关科技计划有较好的衔接,是IGCC多联产技术的大型化与集约化的重大探索与实践。
四、项目实施方案总体目标,实施年限,年度计划安排与阶段目标,具体考核指标。
1 项目实施方案总体目标
本项目的总体目标是:以神华400MW级IGCC多联产重大项目为依托,重点进行2000吨/天级大型煤粉煤气化技术及成套装备开发,400MW级IGCC多联产(甲醇、氢气)单元技术和集成技术研究、基于IGCC多联产系统的二氧化碳捕集和处理系统研究,并通过在神华IGCC多联产项目中进行系统的工业化技术示范,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400MW级IGCC多联产及CCS集成技术和核心装臵(装备)的国产化,建立我国开展基于IGCC的多联产的技术支撑体系和队伍。。
其中,IGCC多联产规模: 400MW级IGCC与甲醇、氢气联产,发电效率 ≥46%;粉煤加压气化技术规模:2000吨/天级,实现气化装臵
成套装备的国产化;形成适用于IGCC多联产系统的CO2捕集和处理技
术。
2 实施年限、年度计划、阶段目标和具体考核指标
本项目施年限:2008年-2011年。实施阶段分为:
17
(1)项目启动阶段(2008年6月-2008年12月)
落实项目任务分解,落实课题的设臵,进行课题任务、目标的分解,落实课题的组织形式、承担单位,经费等。2008年完成。
(2)关键技术开发阶段(2009年1月-2010年12月)
? 2000吨/天级粉煤气化关键技术与装备开发。关键技术攻关及设备研制工作、开展工程化设计和工业示范。
? 400MW级IGCC多联产系统关键单元技术研究与核心装臵开发。完成煤气化装臵系统、煤气净化系统、空分装臵系统、燃气轮机系统、适合多联产特点的联合循环系统等单元技术研究。
? 400MW级IGCC多联产(甲醇、氢气)及CCS系统的集成技术研究开发。完成系统集成的关键参数研究、集成技术支持系数的设计、软件平台开发、多样性IGCC多联产项目的设计方案等。
? 基于IGCC多联产系统的CCS技术研究。完成CO2捕集和储运技术研究,CO2封存和利用技术研究。CCS工艺优化和技术经济分析。 (3)工业示范阶段(2010年1月-2011年12月)
400MW级IGCC多联产(氢气、甲醇)及CCS系统的工业示范 工程项目从立项开始,连续工期为36个月,计划从2009年1月-2011年12月。
18
项目年度计划安排与阶段目标和考核指标一览表
编号 1 考核指标 项目领域 项目管理与协调 阶段目标 2010年 关键技术开发 项目启动阶段 关键技术开发 工业化示范 落实课题的设置,进行课题指导、进度跟踪、课题指导、进度跟踪、课题任务、目标的分解,资金管理 资金管理 落实课题的组织形式、承担单位,经费等。签订课题任务书 粉煤气化炉水冷壁及壳IGCC多联产系统的粉2000吨/天气化装置设体设计及工艺研究,粉煤气化工艺的优化集计 煤气化关键技术与工成研究,粉煤气化炉艺、研究开发、IGCC多水冷壁及壳体设计及联产系统的粉煤气化炉工艺研究,粉煤气化控制策略和控制系统、关键技术与工艺、研关键装备研究等 究开发、IGCC多联产系统的粉煤气化炉控制策略和控制系统、关键装备研究等,开始工程设计。 完成阶段性工作 完成研究工作,通过完成设计 评估 完成煤气化装置系统、煤气净化系统、空分装置系统、燃气轮机系统、 适合多联产特点的联合循环系统等单元技术研究。 完成研究工作,通过评 估 2008年 2009年 2011年 工业化示范 2 2000吨/天级粉煤气化关键技术与装备开发 阶段目标 考核指标 3 400MW级IGCC多联产(甲醇、阶段目标 氢气)关键单元技术 开展示范 考核指标 19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国家科技攻关重大项目(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