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陕西筝派音乐历史与现状研究(8)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3-22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四.陕西筝派展望

筝乐的发展之所以如此迅速,是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体制与改革起到了根本作用。新中国成立后,古筝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纪元。总之,尽管在导师的辛勤指导和广大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作者经过三年的勤奋学习和认真思考,本文对陕西筝乐提出了一些观点,但是筝作为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历史悠久,绝非几代人所能研究透彻的;陕西传统筝乐包含的内容博大精深,也绝非一两篇论文所能阐述清楚的。我深知“学无止境”和“学海无涯”的道理,本人才疏学浅,论文中肯定存在着一些不成熟或不完善的见解,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我将认真学习,对国内外学术届有关筝方面的研究动向继续关注,不断开阔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

致 谢

惊风飘白日,光景西驰流。几经彷徨,几经求索,两年半的研究生生活即将结束,若白驹过隙,忽然之间。漫漫求学路,充满了诸位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同学室友的关心陪伴,以及家人朋友的鼓励支持;点点感恩心,值此论文完成之际,谨向他们表达最真挚的谢意!

饮其流时思其源,成吾学时念吾师。本论文是在我的导师的精心指导和悉心关怀下完成的。导师渊博的知识、敏锐的洞察力、严谨的科学思路、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让我受益匪浅,并时时鞭策我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奋发向上。导师果断干练的作风、精益求精的态度、诚挚谦虚的品格、宽厚善良的处事方式,兢兢业业的敬业精神,教会了我认真做事、踏实做人,是我毕生学习的楷模。

感谢各位老师,给予了我无价的知识和殷切的关爱,我的进步离不开你们的帮助与指导。感谢我的同学们,营造了一个友爱互助的氛围,让我能在团结向上的环境中不断进步,是你们给我带来了珍贵的友谊,是你们给我留下了美好的记忆。此外,还要感谢我单位的领导和同事们,他们在我读研期间给予我无限的关爱与帮助,工作中的照顾,尤其是学术上的支持,本论文中的企业内部资料都是各相关部门同事帮助搜集整理出来的,这些都是我能够顺利完成学业的保障。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我将用我在学校所学不断进取,以期能够取得更多成果回报他们、回报社会!

参考文献

[1]周延甲.继承和发扬陕西秦筝演奏艺术传统[J].

[2]李世斌. 传统音乐生态透视. 陕西旅游出版社,2001.12(1) [3]曲云、李萌,《陕西筝曲》,陕西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 [4]张洁.秦人追琴梦琴韵奏秦声[J].音乐天地,2012(4):57-58 [5]曲云.陕西筝曲及其调式音阶[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1996(4):10-12. [6]焦文斌“秦筝归秦”的提出及其历史依据[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1993(1):8—9 [7]冯光钱,《“真秦之声”与陕西筝派》,《秦箏文谱(上)》,主编周延甲,陕西出版集团、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09年10月第1版,第2页 [8]周延甲.谈“秦筝归秦”[J].秦筝1992年2期,第16页 [9]王珣《“秦筝归秦”引领陕西筝乐的复兴之路—写在“秦筝学术论坛”暨“周延甲作品音乐会”之际》,[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季刊)》2009年第4 期。 [10]李世斌《“真秦之声”的时代衍进》,《长安乐派研究文集》[C]陕西省民族管弦乐学会编 2009年出版。

[11]王英睿. 历史故事话筝情(五)——看牡丹听秦筝的隋唐时期(上)[J]. 乐器杂志:60-61.

[12]金亚迪《陕西筝艺的特点及其教学研究与实践》,[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4)。

[13]沈兼士,《段砚斋杂文》,北平文奎堂铅印本,1974年。 [14]李庆森,《戏曲伴奏的手法》,《中国音乐》,1983年6月。

[15]蔡冉. 论地方音乐在陕西筝乐中的运用[D]. 西安音乐学院,2011. [16]浅谈秦筝流派的风格特点6,载5音乐天地6,2007年第3期,第37 [17]周梅《.立足边疆实际开办特色音乐教育一论保山师专音教专业民乐课的开展》保山师专学报》,2008(3)

[18]曾玉珍.秦风格古筝曲教学刍议[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5,(04).

[19]刘洋洋.演奏技法革新之意义:20 世纪 80 年代后古筝曲的音乐表现[J].武汉音乐学院,2010

[20]阴明娟. 古筝流派成因初探[D].山西大学,2006

[21]乔建中. 论中国音乐文化分区的背景依据[J]. 中国音乐学,1997(2) [22]李村《“长安乐派”的历史意义与现实价值》,《长安乐派研究文集》[C]陕西省民族管弦乐学会编 2009年出版

[23]李世斌《实践理论体系—关于陕西筝派的问答》,《秦筝文谱(上)》[C] 西安音乐学院西北民族音乐研究中心陕西秦筝学会编,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出版。

[24]云茜. 浅述古筝流派的风格特点[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3(10): 44-45

[25]乔建中. 论中国音乐文化分区的背景依据[J]. 中国音乐学,1997(2)

[26]伍国栋. 民族音乐学视野中的传统音乐[M].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27]蔡冉.论地方音乐在陕西筝乐中的运用[D]. 西安音乐学院,2011. [28]张璇. 浅谈古筝的演奏技巧和陕西筝及其音乐特点. DOI:10.16129/j.cnki.mysdx.2013.10.022

[29]赵毅.古筝演奏技法的流变及其当今教学中的问题[J].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7

[30]梁书琴. 论陕西筝派“以苦为主,苦欢结合”的音乐风格. 大众文艺:51-52 [31]陈萍.在古筝演奏中的拨弦用力方向对音色的影响[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2

[32]孟建军. 秦筝鸣秦声一访著名古筝演奏家周延甲教授[J].乐器6 2007年第4期\

[33]刘艺. 豫、鲁、陕三个北方传统筝派比较研究[D]. 河南大学,2007 [34]曹永安,李汴5曹东扶筝曲集6,[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年版

[35]梁冰.古风新意齐兼备雏凤清于老凤声——论刘德海的正反弹艺术[J].河南师范大学,2010

[36]芮子晶. 秦筝余绪,南北之声——陕西榆林筝乐研究[D]. 中国音乐学院,2012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陕西筝派音乐历史与现状研究(8)在线全文阅读。

陕西筝派音乐历史与现状研究(8).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536120.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