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于传达音韵节奏,造就了古筝音乐的流派艺术,更重视于反映情意精神。①传统演奏技法以琴码为界,分为左右两个演奏区域,传统的筝乐被分为南北两派,形成了古筝左右手演奏技法的区别。从整体音乐风格来看,由于筝曲的地域性差异与音乐环境的不同,各流派筝曲在旋律、音阶、调式方面也各不相同,这也使各派的筝曲带有显著的地方性特征。 (1)右手技法 1)连续快速大指单托
大指的连续快速拨弦要用无名指的扎桩,扎桩起着支撑和协助其他四指拨弦的作用,这样才能用上劲②。扎桩的位置也不限于前一岳山外,根据拨弦音色的需要可在前岳山内的弦上跟弦扎桩。在演奏中,右手大指是最有力、最清脆、最方便快速的,恰如其分地奏出秦声慷慨、豪爽的风格,也最能体现秦人性格豪放的一面\这一弹奏技巧有秦声游楚慷慨、筝筝有哀的效果。如哭道情③
2)连续快速地大指托劈
这种技法在乐曲的快板中运用较多,往往配合左手的吟揉按颤,来表现陕西筝乐特有的音阶调式。这种大指连续托劈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右手大指在一根弦上作连续托劈,特点在于大关节发力,音色饱满结实。陕西筝乐中大指连续托劈分单弦和双弦两种。单弦的快速托劈在表现凄婉哀怨的情绪时,通常以大指小关节为折点;在表现急促紧张或悲愤的情绪时,为强调力度及紧张度,往往以大指大关节为支点。而双弦的快速托劈主要是运用在快板部分,为烘托愤慈、激昂的气氛,强有力地同时托劈两根弦。如《五陵吟》快板段④,无论是单弦连续托劈还是双弦连续托劈,都会配以左手的按颤等技巧,更好地表现陕西筝乐特有的艺术韵味。
3)大指大关节长摇。
关于大指大关节长摇这一技法,笔者认为是由连续快速的大指托劈发展而来。 ①②
梁书琴. 论陕西筝派“以苦为主,苦欢结合”的音乐风格. 大众文艺:51-52 陈萍.在古筝演奏中的拨弦用力方向对音色的影响[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2
③《哭道情》谱例来自李萌主编《古筝曲谱(一)》,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版,第248页 ④谱例来自李萌主编5古筝曲谱〔一)6,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版,第225页
密度的增加以及饱满的力度,是乐曲更具张力,旋律也更为连贯。大指大关节所指的是大指与手掌的根部边接的关节。长摇用大指大关节拨弦容易保持斜下方的触弦角度。掌握好这种角度,所发出的音结实、音色较好。另外,还需注意保持大指要向前岳山自然倾斜,并与筝弦垂直的位置。如《香山射鼓》①
4)撮摇
在陕西筝乐中,为了加强旋律的丰富性,延长音乐时值,使音乐流畅自如,形成了撮摇这一特色的演奏技法。撮摇是指在大!中指撮弦后,紧接快速的密摇指\这一特殊技法一方面因为中指的低八度音使音头加强,句读分明,有层次感;另一方面因为快速密摇指,使长时值的音得以延长,音乐更加连贯流畅。如:秦桑曲②
(2)左手技法
陕西筝乐非常注重传统演奏技法的运用与创新。“以韵补声”的左手技法是古筝最主要的艺术特点之一,就是右手拨弦后左手对音加以润色的技巧,使右手弹出的音在音高上产生变化,形成“颤、滑、按”的效果。除此之外,陕西著名筝家周延甲教授为陕西筝乐各发展作出了诸多创新。在技法表现方面,他另辟其径,采用左手大指与其它三指的频繁按弦,恰到好处地表现了悠扬连绵的秦声风韵,为增强筝的艺术感染力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使左手大指压按琴弦这种技法成为陕西筝独特的演奏技法 1)独特的大指按弦
古筝的传统演奏方法就是右手弹奏琴弦,左手在筝码左侧进行“按、吟、揉、滑”等技巧以韵补声,美化旋律,展现筝的独特魅力,丰富筝曲表现力。在左手按颤时,一般只用食、中、名指。但在陕西筝曲中,由于其旋律进行独特,上行跳进,下行级进非常普遍,演奏时又必须保证旋律的连贯通畅,因此常常运用到左手大指按弦。这一极具特色的演奏技法源于周延甲先生。③其谱面标记是在乐 5香山射鼓6谱例来自曲云李萌著5陕西筝曲6,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年版,第36页\
②5秦桑曲6谱例来自王中山主编5全国古筝演奏考级作品集(第二套)6,安徽文艺出版社2008 年版,第七级,第6页\③
孟建军. 秦筝鸣秦声一访著名古筝演奏家周延甲教授[J].乐器6
①
曲中需要用大指按弦的音上面标记“大”。
古筝演奏家张晓红在“陕西筝曲的大指按弦”中对左手大指按弦这一演奏技巧的弹奏方法说明得很清楚:将食、中、名三指仍按传统的手型摆放在琴码左侧,不同的是大指按弦时,大指侧放,虎口要张开,大拇指手指和琴码平行,按照乐曲的需要向下按某根弦,以求得所需要的按音效果。陕西筝派的大指按弦,通常与左手食、中、名三指的按弦配合,是食、中、名三指按弦的补充,是陕西筝乐艺术家在演奏、编创陕西风格筝曲中,根据陕西筝乐特殊音律和使旋律流畅不中断的特点,出于需要,首先大量使用的。这一技法成为陕西筝乐演奏技法中的一大特色。根据左手虎口张开的大小,可分为以下几种:
①八度按弦。在陕西筝曲中,多有八度的4或7,即八度和弦音。在演奏时,若不用大指按弦,就只能弹奏单音,不可能弹出八度和音来。而大指按弦技法,恰到好处的解决了这一难题。如弹奏八度4,用食、中、名三指按低音3将其变为4,大指按高八度的3使其变为4,虎口间隔四根弦,同时往下按,奏出八度和音效果。如《道情》①
②五或六度按弦。在陕西筝曲中,用连续不断按滑音弹奏出五或六度旋律进行,虎口间隔两根弦。②
③四度按弦。这是陕西筝曲大指按弦中应用最广的一种。陕西筝曲旋律多为四度五度跳进,大指按弦使用频繁。此时的按弦虎口间隔两根弦。③
④三度按弦。大指三度按弦时,虎口只间隔一根弦,是距离较近的按弦。④ 2007年第4期\
①5道情6谱例来自周望编5周延甲筝曲选6,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年版,第52页 ②5秦桑曲6谱例来自周望编5周延甲筝曲选6,人民音乐出版社19{l9年版,第70页\③5凄凉曲6谱例来自李萌主编5古筝曲谱(一)6,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版,第223页\④5香山射鼓6谱例来自李萌主编5中央音乐学院海内外考级曲目#筝(1一6级))),中央音 乐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第127页\
⑤二度按弦。这是陕西筝曲最具代表性的按弦①。中间不隔弦,在原弦上再按一个小二或大二度,多运用在4、7上。②
2)柔婉的衬滑音
这是陕西筝乐中另一特色技法。由于衬滑音中上滑音速度较慢,增强了乐曲柔婉的效果。衬滑音这一弹奏技法经常在表现柔美婉转的乐曲时使用。这种手法与陕西地方方言的语调及秦声惯用上滑、下滑等装饰音有关。这一演奏技法的运用,既增强了滑音的效果,又润色了乐曲的旋律,更加优美动听。③
3)颤揉弦的特点
筝乐弹奏中,左手在没有弹弦任务的情况下,常常随右手的旋律走动而颤揉弦通常情况下,颤揉弦按其速度变化可细分为慢颤揉和快颤揉;按其力度变化可分为轻颤揉和重颤揉等。这些颤揉弦也可互相结合起来而产生慢而轻的颤揉弦、快而轻的颤揉弦、慢而重的颤揉弦和快而重的颤揉弦。在陕西筝乐中,抒情柔婉的乐曲段落,颤揉音一般为小颤揉,目的是弥补右手音韵的不足,对旋律加以润色。但在旋律的进行中,作曲家根据乐曲的需要,在某些音上面标记了重颤音记号。这时的颤揉弦要讲究力度,不能如蜻蜓点水般轻柔,而是需要在力度和幅度上大大加强,用来烘托乐曲的情感表现。④
(3)在吸收借鉴中新的演奏技法 ①②
刘艺. 豫、鲁、陕三个北方传统筝派比较研究[D]. 河南大学,2007
5凄凉曲6谱例来自周望编5周延甲筝曲选6,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年版,第55页\③5哭道情6谱例来自曲云李萌著5陕西筝曲6,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年版,#第61页\④5五陵吟6谱例引自韩雪著5从陕西筝派筝曲<五陵吟>看陕西筝派的风格特色6, 大学2011.第11页\
1)快速指序演奏技巧
上世纪70年代初期,河南著名的古筝艺术家赵曼琴先生创立了快速指序技法这一新的演奏技法体系。这一创举,改变了以前只用右手大、中、食指弹奏的历史,解放了右手名指,使乐曲的演奏更为流畅,尤其是在弹奏现代创作筝曲的快速段落时优势更是明显。速度增快、旋律流畅、手指颗粒性强等这些显著的特点,让大量新创的陕西筝曲都是用了这一技法。①
2)轮指的运用
在近些年创作的筝曲中,陕西筝乐借鉴琵琶的轮音技术创造了三指轮和四指轮的技巧。这种在同一弦位上用轮指技巧弹奏出来的轮音,将一个个单音连成一片,但其密度没有摇指那么大,填补了单音与摇指之间听觉上的不足,让人耳目一新。②
3)滑颤音
滑颤音这一特殊技法是曹东扶先生为弹奏一些较悲哀的旋律而设计的。③它与右手游摇紧密结合,形成河南筝派最具代表性的技法。我们知道,陕西筝乐的二变之音不仅能起到润饰调式骨干音色彩的装饰性作用,还具有完成特殊调式的功能性作用④。因此,在旋律的进行中,苦音音阶中的t4和吝7这两个调式骨干色彩音需要由偏离到解决、由紧张到缓解,陕西筝乐借用了河南筝派这一技法,将二变之音解决到调式骨干音。但陕西筝乐的滑颤是按颤一个相对稳定的音高后,再通过下滑解决到调式骨干音,与河南筝派的同时演奏是不同的。⑤
从上述来看,筝乐演奏技法在各流派中大同小异,因为它们本来就是同源异 5五陵吟6谱例引自韩雪著5从陕西筝派筝曲<五陵吟)看陕西筝派的风格特色6, 大学2011.第16页\
②5五陵吟6谱例引自韩雪著5从陕西筝派筝曲<五陵吟>看陕西筝派的风格特色)),〔D〕河南 大学2011.第10页\③
曹永安!李汴5曹东扶筝曲集6,[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年版 ④
梁冰.古风新意齐兼备雏凤清于老凤声——论刘德海的正反弹艺术[J].河南师范大学,2010 ⑤5五陵吟6谱例引自韩雪著5从陕西筝派筝曲<五陵吟>看陕西筝派的风格特色)),=D8河南 大学2011.第11页\
①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陕西筝派音乐历史与现状研究(6)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