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三年制初中语文古诗词分册赏析试题河南朱晋(4)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3-16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D、“襄阳好风光,留醉与山翁”诗人要与山翁共谋一醉,流露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 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富有动感的画面,清找出表现动感的词语并赏析

答:

(五十二)默写《宣州谢朓北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找出对其赏析错误的一项( )

A、诗的开头两句以散文句法表达内心浓重的烦恼忧愁,奠定了这首诗的感情基调。 B、诗的五、六两句是诗人自负地以汉文、魏诗和小谢的成就来比较并称许李云和自己。 C、“抽刀”、“断水”两句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用饮酒买醉的办法来消除忧愁的不可取。 D、结尾两句写等到有一天要驾舟驶向远方,这暗示出诗人也有一种陶渊明式的脱离现实的隐逸思想。

(五十三)默写《浣溪沙》(晏殊),回答问题。

1.从季节、时间的角度看,这首词写的是作者 时的生活和心情。 2.词中“ , ”一联工整流畅,风韵天然,是深受后人赞赏的名句。

(五十四)默写《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回答问题。 1.词中“鬓微霜,又何妨”表达了词人什么心境?其言外之意是什么?

答:

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五十五)默写《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回答问题。 1.表现作者壮志难酬,使整首诗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一个词是 。 2.对这首词理解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这首词描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多种军营生活。 B、这首词展现了醉态、梦境、往事、理想和现实等多层面的人生境界。

C、这首词前九句追忆往事,豪情满怀;结尾一句,词义陡转,点出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等多重矛盾。

D、这首词成功地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场”、“的卢”、“霹雳’’等多个历史典故。

3.从下列诗句中选出风格完全不同的一句,并说说理由:( ) A、会挽雕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B、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C、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D、??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理由: 4.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项是 ( )

A、“破阵子”是这首词的题目,表达了作者杀敌立功的决心。 B、这首词是写给好友陈同甫的。抒发了作者的抗金壮志。 C、“塞外声”是指塞外边境的悲壮粗犷的战歌。 D、末句“可怜白发生”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遗憾。 5.谈谈自己对“可怜白发生”一句的理解。

答:

6.请写出两句描写“风”或“雪”的古典诗词名句。

答:

第六册第六单元《诗经》三首 (六十)默写《关雎》并回答问题。 1. 对下列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幽会,营造一种幽静的氛围。

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两句反复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

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 D、“寤寐逑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来和睡着,可见君子思恋之苦。 2.本诗所表现的是什么内容?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

答:

3.结合你平常所学,谈谈你对文中“君子”“淑女”的理解。

答:

4. 诗中被后人常引用的名句是: 。 (六十一)默写《蒹葭》并回答问题。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蒹葭》选自《诗经?大雅》,是一首描写追求意中人而不得的诗。

B、全诗重章反复,一意化为三叠,具有音乐美,用韵先响后喑,先扬后 抑,余音绕梁,极具感染力。

C、全诗三章,每章八句,诗的旨意在第一章就全部体现出来。

D、本诗的每章都是先写秋景,写心上人路远难寻。结尾却用“伊人”一转,似乎“她”就在面前,这里写的是一种想象。

2.思考:本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特点?这些景物描写在诗中又起到什么作用? 答:

(六十二)默写《君子于役》并回答问题。 1.你能用一两句话概括这首诗的内容吗?

答: 2.本诗突出的艺术特点是借景抒情。那么,诗中哪些诗句是写景,借此景抒情的又是哪些诗句? 答:写景

抒情

句 3.全诗两段文字、语言结构、内容几乎都是差不多的重复,你认为这样写好否?好(不好)在何处?

答:

4.诗中写的是什么时间的景色?你认为这对女主人公抒发情感起了怎样的作用? 答:

三年制初中语文古诗词分册赏析试题答案 第一册第五单元

(一)1、陶渊明 “为五斗米折腰” 2、B

(二)1.开轩面场圃(多写“把酒话桑麻”一句不扣分)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如两题都做,以答得好的一题给分)2.此题为开放题,答案不惟一。从景物描写的角度、修辞手法的运用、词语的精炼形象等方面赏析均可。能指出抓住特点写景(如景物的色彩、近景远景结合等)或采用什么修辞手法(如对偶等)或用词的生动形象(如“合”“斜”)等,给1分;说出其妙处或表达效果的给1分,共2分。示例一:这两句诗近景远景结合,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示例二:这两句诗运用了对仗的手法,“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词性相同,互

相对应,十分工整。示例三:这两句诗用词造句十分逼真,诗中有画。如“合”字表现了绿树的环抱相拥的情态。突出了村边绿树的繁茂。(或:“斜”字形象地描画出了村外青山由近及远伸向远方的景象,画面感特强) (三)1、早莺争暖树(莺争暖树) 草没马蹄 2、C

3、可以让读者根据前面的描写,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从而取得“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效果。或者答:诗贵含蓄,这样含蓄的结尾,常取得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四)1、北宋 王安石 《登飞来峰》 2、A (五)D

第一册第六单元 (六) 1 C 2略

(七)(1)两岸阔(或: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 (2)思念故乡 (3)①透出自然的理趣,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②透露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情。④把“日”、“舂”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位置加以强调。④“生”、“入”用拟人的手法,更有情趣。 (不局限于此,答出一点,言之成理即可) (八)(1)巍峨(高大) (2)站得高,看得远。只有登上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只有努力战胜困难,才能享受成功后的自豪与喜悦。(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九)B (十)B 第二册第五单元

(十一)《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B 2.C 3.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作大多情感悲伤、基调低沉,而王勃的这两句诗则全无伤悲之情,写得昂扬乐观,能给朋友以安慰和鼓励,这种对待离别的积极态度值得称道。4.D

(十二)1.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2.此句采用极工整的对仗,写出了山川清楚分明,草木极其茂盛的情景。句法流转,意味深长。

(十三)1 C 2 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融合在一起,点出朦胧凄凉的气氛。 (十四)1、低沉愤懑 高昂乐观(意近即可)2、①对亲旧凋零的伤痛、人事全非的怅惘;②暗示贬谪时间长久,表现了对世态变迁的怅惘心情。

3、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所描写的画面必须扣住“千帆竞发”、 “万木争春”)。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答出“运用比喻”、“生动形象”1分,答出“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或“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1分。共2分)

(十五)1.期 巴山夜雨 2.①在第1、2句诗对景物实写的基础上,宕开一笔,虚写想像中的欢聚情景,不仅是暂且宽慰自己,安慰友人,也反衬了今夜的思念之切,思念之苦。情景交融,妙到极处。

第二册第六单元

(十六)1.咏志诗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2.D。 (十七)1.叙事诗 安史之乱 2.C

(十八)1.亡国哀思凄婉 2.以麻丝喻离愁,把抽象的情感形象化 用来形容人内心的烦乱,或形容某些事难以解决处理

(十九)1.书 清澈 书中的内容 2.比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也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人们也用这两句诗来赞美一个人的学习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

(二十)1.写出了小孩在溪头剥莲蓬的天真顽皮情状,体现了作者喜爱之情 2.农村清新秀丽的环境以及一家老少五口充满田园情趣的生活画面,体现作者的喜爱之情。 3.“亡赖”一词贬义褒用,在这里指小孩顽皮,显示出一种亲昵之情,饶有情趣地写出了孩子天真活泼情状。 第三册第五单元

(三十一) 1.A(“属国过居延”指“过居延属国”。) 2略 (二十二)D

(二十三)1.望 草木 花鸟 国都沦陷 城池残破 感时伤国 思家念家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首联即言明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而山河依旧,虽然江山未改,可是景象大异:乱草遍地,树木丛生。一个“破”字,使人触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叫人满目凄然。“深”不仅写出了人迹罕至,而且说明荒芜已久。诗人明写景,实写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 3.参考示例: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意同即可) 4.用词凝练;一个“深”字表现了因战乱而荒芜的景象。(意思对即可。)

(二十四) 1、 D(古代长度单位) 2、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高瞻远瞩;站得高,看得远 (二十五)A、 第三册第六单元

(二十六)1.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江水奔腾直泻,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2.对故乡无限依恋。(对故乡思念) (二十七)1.刘禹锡的《秋词》是颂秋,表达了乐观豁达、昂扬向上的心境;马致远的《秋思》是悲秋,表达了失意、凄苦、思乡感伤的心境。(意思正确即可) 2.可以从写法、语言、主旨、情感等方面选择一点或多点进行阐述,言之有理即可。 3.D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三年制初中语文古诗词分册赏析试题河南朱晋(4)在线全文阅读。

三年制初中语文古诗词分册赏析试题河南朱晋(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528658.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