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重要说课稿高中物理全册1 - 图文(7)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3-16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研究对象 施加力时的物体出施加力越大时力越大时手的撤去力时的物现的现象 物体出现的现感觉 象 弹簧 橡皮筋 尺 橡皮 体出现的现象 带有细管 的玻璃瓶 橡皮泥 在小组达成共识的基础上,汇总在全班讨论。

在这个探究并得出结论的过程中教师起的作用就是引导并推动学生的思维活动,为学生介绍科学的观点如:弹性与塑性,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运用科学性的语言描述规律。同时,还要根据学生搜集的信息调整教学策略,遇到不能达成共识的问题可以引导全班同学针对该问题再次动手实验,以保证最终可以达成共识。

经过师生双方共同努力,可以总结出以下结论:

(1)弹性与塑性的不同、弹力与弹性形变有关、微小形变也是弹性形变 (2)弹力的概念 (3)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弹力有三要素,但课标中并没有要求学生一定要掌握弹力的三要素,可是本课中这部分内容是高中进一步学习弹力的基础,正是考虑到这一点在刚才研究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挖掘刚才实验中一些现象和感受,分析弹力的三要素。考虑到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只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描述出就可以了,不要求语言十分严密。作好初高中物理知识的衔接,可以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有所帮助。

新课程强调:物理课程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并将其应用于生活实际。让让学生找出生活中的弹力,教师用体育比赛录像引导学生去找出弹力,既可以检验学生对物理概念的掌握情况,又使学生感到弹力就在身边,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通过刚才的学习,学生对弹力大小与形变大小的关系有了初步的认识,教

31

师就可借助学生已有的经验,提出一个新的问题:利用这个道理能为我们做些什么呢?引入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个力学测量仪器,对陌生仪器学生总会充满好奇心,利用他们的好奇心让学生们先观察每一组所配备的两个不同的弹簧测力计,并说出他们获得了哪些信息:包括量程、分度值、构造、字母N含义等内容,同时经过对比观察鼓励他们提出还想了解哪些内容。根据学生提问确定下一步研究的内容,概括起来就是:

(1)怎样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2)刻度线为什么均匀?怎么画出来的? (3)为什么量程和分度值会不同?

在物理课程中,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是求知的开始,也是教师开展教学的最好开端。抓住时机尝试运用各种帮助学生步入自主学习的轨道。

本着凡是学生自己能学会的内容,都应由学生自主获得的原则,所以针对(1)的问题采用先自学而后讨论疑问和关键点,最后再动手练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互助学习能力、合作意识,使每位同学都体验到探究的乐趣,针对(2)、(3)这两个与刻度划分有关的问题,可以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教师提供的器材:橡皮筋、大小不同的两个弹簧(带指针,带保护绳)、钩码、铁架台、带有夹子的白纸板、尺,设计实验讨论方案并完成探究刻度划分的实验,通过对比发现利用橡皮筋划分出的刻度线间距不均匀、利用大小不同弹簧划分出的刻度的虽然均匀但施加同样大小的力间距不同最终可得出为什么不适宜用橡皮筋代替弹簧制成测力计,为什么不同的弹簧测力计量程,分度值不同,以及弹簧测力计测力原理等相关内容。

通过研究刻度划分既引导学生完成了一次利用身边器材制作一个简易测力计的过程,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

为了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明白探索物理规律的目的是将其应用于生活实际,所以让学生说出生活中还有哪些测力计,教师再补充压力计或握力计,让学生观察其使用情况同时分析其原理,通过对压力计或握力计原理的分析还能

32

培养知识迁移能力,加深对弹簧测力计原理的认识。

在弹簧测力计这部分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是要起到在学生自感无疑处设疑,在学生自感有疑处引导,在比较困难的地方予以指导的作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这节课的标题显示出它并不是一堂规定的科学探究课,但对弹簧测力计刻度划分的研究的过程就是一个小小的探究过程,把探究的一个或几个环节落实在非科学探究标题的课中,更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要从点滴做起。

《电和磁》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简单的磁现象和电现象的基础上初步揭示电和磁之间的联系的,可使学生了解直线电流和通电螺线管周围存在磁场及它们周围磁场的状态和性质,使学生初步认识磁现象的本质,不但为学习电动机和发电机打下基础,还为以后学习电学等知识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

2、教学内容的特点:

本节教材内容是在实验的基础上介绍电流的磁场。通过奥斯特实验和通电螺线管的实验来概括磁场的存在及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的结论,具有较强的探索价值,因此本节内容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奥斯特实验及其结论。难点是直线电流变环形电流时磁场的变化及用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电流的关系。

二、学生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了简单的电现象和磁现象的有关知识,对磁极、磁场、磁感线有了初步知识,对学习电流的磁场这一新知识已有了认知基础。从对磁体周围的磁场的了解到了解电流周围的磁场,学生会有一种强烈的心理愿望,可望了解究竟。

三、教学目标:

33

1、知识目标:知道电流周围存在磁场,了解直线电流周围磁场分情况,知道通电螺线管周围磁场分布情况并能用磁感线表述。

2、技能目标:会用实验探究问题,用科学方法总结规律,会用安培定则判断电流方向和螺线管磁极。

四、教法与学法

教法:问题启发、点拨引导 学法:实验探究、讨论归纳

五、教学设计:

1、引入新课,提出问题:给同学播放电磁起重机工作的视频材料,让学生指出其中运用的物理知识:电和磁,引导学生思考电和磁之间的联系.介绍1820年奥斯特的发现,并指出今天我们利用前人的启示,在课堂上凭借自己的能力来探求究竟:电流周围是否有磁场存在。

2、实验探究总结规律:

问(1)我们怎样判断磁场是否存在?怎样判断磁场方向?

利用那些工具来设计实验判断电流周围是否存在磁场?

学生在回答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实验,根据现象总结结论。

(2)既然电流周围存在磁场,那么磁场情况又怎样呢?教师借助实物投影让学生认识直线电流周围的磁场。

(3)把导线弯成环形,环形电流周围的磁场又是怎样的呢?利用自制教具,使学生了解环形电流周围磁场与条形磁体磁场类似,学生用铁屑和通电螺线管做实验进行验证。

(4)改变螺线管中所通电流的方向,用小磁针检验极性是否变化,总结螺线管极性与电流方向有关。

(5)课件介绍安培定则后,每两人一组,用软导线和笔绕制螺线管,并用安培定则判断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六、课堂小结,总结探究结果,体验成功。

物理说课教案

34

课题: 《电容器、电容》

本课题选自高二选修本,第十四章第八节。

本说课分教材分析与处理、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程序三部分。

一、 教材分析与教材处理

(一)教材分析

⒈教材地位与作用

《电容器、电容》是高考的热点,是电场一章的重点和难点,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

它是学完匀强电场后的一个重要应用,也是后面学习交流电路(电感和电容对交流电的影响)和电子线路(电磁振荡)的预备知识,在教材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⒉教学目标

从知识上要求学生了解电容器的构造、作用,明确电容器的两种工作方式,掌握电容的概念,并会用它们解决简单的问题。培养观察、分析、推理、空间想象、动手、语言表达等多种能力

⒊重点与难点

根据教学大纲、教学参考书确定电容公式的建立、理解与应用为本节的重点。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所用的教材确定冲、放电的过程的建立为难点。

(二) 教材处理

新教材中《电容器、电容》一节把电容器的概念和平行板电容器两部分内容编排在一起,形成两个重点,课堂容量大,难点集中,考

3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重要说课稿高中物理全册1 - 图文(7)在线全文阅读。

重要说课稿高中物理全册1 - 图文(7).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52851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