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重要说课稿高中物理全册1 - 图文(4)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3-16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2) 实验目标:通过观察空气中的金属片、纸片、羽毛下落运

动和毛线管内“真空”中的金属片、纸片、羽毛下落运动,比较得出常见的轻、重物体下落快慢不同是空气阻力所致。 通过分析小球自由下落的闪光实验,学会物理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的方法。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使之会验证匀变速直线运动;通过分析、归纳出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培养分析、推理、综合的能力。

(3) 德育和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巩固学生对匀变速直线运动

的认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说教学方法

(1) 实验观察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概

念,让学生观察金属片、纸片、羽毛在空气中的下落以及在毛线管内的“真空”中下落的现象,分析出在“真空”中物体下落快慢相同。

(2) 实验研究 为使学生判断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启发

学生利用闪光照片以及数据表的实验数据,证明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并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启发学生推导出 vt= gt和h=gt2/2的公式。 (3) 讲练结合式 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应用上,让学生具

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死套公式,随时发现学生的错误,

16

并引导分析错误原因,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巩固强化有关知识。

4.说学法指导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是为了不教”。新课程教学模式下更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在本节的教学法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综合,自己得出结论,在其中渗透物理学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受到学习方法的训练。 5.说教学程序 (1) 复习提问:

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什么? ②速度、位移公式是怎样表示的? 板书:a恒定;vt= v0+at和s= v0t+at2/2。 怎样验证一个直线运动是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

③ 板书:ΔS=aT2

(2) 新课导入:

提问:不同物体的下落运动,情况是否相同呢? (即重的物体下落快还是轻的物体下落快?) 演示1: 纸片和金属球下落

学生:金属球先着地,纸片后着地。重的物体下落快。 提问:有没有轻的物体下落快的现象? 演示2:纸团和棉花下落

17

学生:纸团先着地,棉花后着地。轻的物体下落快。 总结:有时重的物体下落快,有时轻的物体下落快。 怎样从道理上论证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快是不对的? 阅读教材P89伽利略的推理。

提问:为什么有时重的物体下落快,有时轻的物体下落快? 演示3:纸团和金属片下落。 学生:纸团和金属片几乎同时着地。

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是不对的。 提问: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引导:空气阻力的作用使问题变得复杂! 提问:我们应该怎样研究物体的下落运动?

引导:研究问题要从简单→复杂,因此先研究没有空气阻力时物体的下落情况(理想化模型) 演示4:在没有空气的空间里物体的下落

软木塞、金属片、羽毛几乎同时着地。

学生:在没有空气的空间里,物体下落的快慢相同。 板书: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

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结论1:不同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它们的运动情况是相同的。 提问: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什么样的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 匀加速直线运动? 学生:直线运动、 初速度为零、变速。

18

提问:是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怎么证明?

根据:ΔS=aT2

对闪光照片及数据表进行分析,使学生懂得如何处理实验数据。

结论2: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结论3: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度都相

同。这个加速度叫做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通常用g来表示。通常:g=9.8m/s2或10 m/s2, 方向:竖直向下。

(3) 推导

学生根据匀变速运动的速度公式、位移公式推导出自由落体的公式,提问学生回答。

vt= gt h=gt2/2 vt2=2gh。 (4) 巩固练习

小结本节内容,布置作业P90练习(1)(2)(3)

“原电池”(第一课时)说课

贵州省黎平县第三中学(557300) 阳书桦

[设计理念]

“原电池”概念抽象、难懂。针对高二学生在初接触电化学知识在抽象思维、迁移运用的能力上还有待发展,依据主动建构的教育原理,运用“实验-思考-讨论-总结”的教学方法。改教为导,变学为思,引导学生采取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学习原电池时兴趣盎然,对原电池知识印象深刻,解决原电池有关问题时得心应手,活跃了课堂气氛,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材分析]

1、原电池原理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特点

19

原电池原理以氧化还原反应知识为基础,学习原电池原理又是对氧化还原反应理论认识的发展和深化。换角度来看,原电池原理跟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知识,电学基础密切相关。研究原电池原理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从本质上弄清金属腐蚀,特别是电化学腐蚀的原因。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理解原电池原理,能正确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初步掌握形成原电池的基本条件。(2)、掌握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能力目标: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实验设计能力、观察能力分析归纳抽象的能力。

情感目标:在合作讨论中体验相互激发的好处,感受探索研究的乐趣。 科学品质: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善于合作尊重事实的治学精神。

科学方法:让学生体会实验探索的学习的一般方法: 发现问题 实验 讨论 认识 发现新问题 再实验 再讨论 加深认识 3、教学重点、难点与关键

教学重点是原电池原理及组成条件,难点是原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关键是通过讨论组成原电池的条件,以帮助学生理解原电池原理。

[教法分析]

本节内容是以演示实验展开的,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启发学生思维,因此在教法的选择上,采用“实验-思考-讨论-总结”的教学方法。通过采用“实验-思考-讨论-总结”的教学方法,考虑到能增强直观性,启发思考,引起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学习,以帮助学生理解原电池原理。

[学法分析]

本节教学采用实验展开,在教师主导作用的引导下,由学生动手,试验和观察铁丝,铜丝分别放到稀硫酸中的现象,以及铁丝和铜丝上端接触放到稀硫酸中的不同现象。这些可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引导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新知识的学习。学生在自主学习,自行探索,自行获取知识的同时,对归纳组成原电池的条件可能出现障碍。因此教学过程中设计几个思考题,组织学生讨论,采取提问方式以及讲解共同总结出组成原电池条件,关于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可让学生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用双线桥标注锌与稀硫酸反应方程式中电子转移情况以及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物质,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程序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本节从学生已知的铁是比较活泼的金属,铜是不活泼金属,铁能溶于稀硫酸,铜则不溶于稀硫酸的事实入手,然后设疑,如果把它们连接在一起放入稀硫酸中,会发生什么现象呢? [问题探究,导出概念及原理] 1、把锌片和铜片同时浸入硫酸中,让学生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 2、把上端用导线连接的锌片和铜片同时浸入稀硫酸中,将有什么不同? 20

设计意图 1. 过渡。 2、设疑:学生对铜丝有气泡产生出乎意外,产生探究的欲望,以这个实验为例子,引出原电池这一课题。这样层层深入,环环相扣,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树立通过实验来研究化学问题的观念,培养实验操作能力、观擦能力、表达能力。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重要说课稿高中物理全册1 - 图文(4)在线全文阅读。

重要说课稿高中物理全册1 - 图文(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52851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