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形式的工作组。教师工作组主要目的是:促进教学,教育民主。这些小组经常集会,公开出版杂志,每年举行大约200人参加的非正式论坛。他们还组织行动,比如,“研究课”的方式,教师小组每周在一起研讨工作,每个月提供一门课的讲授,请本校教师评论,或者与其他学校教师一起讨论,这些教师小组也受教师协会的协调与约束。差不多每一所学校都有一个研究小组,组织研究活动,比如,课程发展,班级民主,教学观察和讨论等等。另一种形式的教师工作组是所谓的“实践社区”。一般由多所学校的多位教师一起组成的,主要目标在于对新教师的培养。为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他们一起制订学习计划,一起制订章程,一起进行教学反思。它为教师带来的是专门技术知识,提供科学教学所需的知识。(5)学术论坛(Seminar)。论坛的话题可以多种多样,由一位参加者主讲,主讲人对某个问题有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大家分享他的研究成果(也可以是学习心得、工作经验、特殊经历、生活经验、人际交往体验等)。研究表明,有时同一个话题,由学员自己讲出体验与收获,比培训者的讲授对其他学员具有更强的启发作用。培训者应该把学员之间的差异看作财富,挖掘这些财富,使它发挥作用。
与自上而下的院校式培训体系相比,校本培训的一个主要特点是以案例研究的方式直接聚焦于实际的课堂教学。如日本的教学研究(Lesson study),我国大陆地区的以案例为载体的教师行动研究,及台湾地区的教师协同成长团体。 3、目标内容
本子课题总的研究目的是探讨基于课堂教学视频案例的教师培训模式,其主要目标有三: (1) 基于课堂教学视频案例的教师培训模式的理论基础研究
在综合国内外教师培训模式的基础上,从教师的知识基础、能力结构和教学信念三个方面初步建立基于视频案例的教师培训模式的理论基础。
(2) 基于课堂教学视频案例的教师培训模式的基本环节研究
在教师领域中,基于文本案例的教学模式目前已有一定的规范,但基于视频案例的教学仍缺乏相关的经验。因此,本子课题将根据教师教育的基本理论,重点探讨基于视频案例的教师培训模式的基本环节。
根据目前已有的相关研究与初步实践,我们认为,基于视频案例的教师培训活动可遵循以下的模式:
26
教学流程
课前准备 课堂观察 案例讨论 行动反思 研究拓展 参与者 个体 经验 案例讨论作业单 案例片段 背景介绍 课堂片断1 课堂片断2 ? ? ? ? ? 课后反思案例问题 数学问题 教学法问题 认知水平问题 情感与态度问题 背景问题 案例评价 专家访谈 同行点评 学生反馈 课堂观察数据 教学注释 参与者个体经验 案例教学资源库 视频案例 图1 基于视频案例的教学模式
根据上述教学模式,以视频案例为平台的师资培训活动大体上可以分五个环节:课前准备、课堂观察、案例讨论、行动反思和研究拓展。这五个环节都围绕实际的课堂教学而展开,并且需要调动视频案例的各种资源和参与培训教师的个体经验。
(3) 基于视频案例的教师培训模式的有效性研究
通过教学实验的方式考察基于视频案例的教师培训模式的有效性。 4、研究方法
本子课题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分析,调查研究(观察、访谈、问卷、视频案例和教案分析等)和实验研究等。
5、课题的研究思路与实施办法
首先,本子课题管理方法遵从总课题的管理办法。
其次,以课题专家组成员为主对基于视频案例的教师培训模式进行理论探讨,并初步形成基本的教学环节。
第三,本子课题的实验区开展基于视频案例的教师培训活动,并组成研究小组,在专家小组的指导下对培训效果进行跟踪研究,提出改进意见。
最后,根据实验区的实验结果对基于视频案例的教师培训模式进行调整。
27
信息技术环境下创建区域性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子课题: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的信息技术环境支撑和保障的研究
课题召集人: 艾伦 徐力 子课题指导小组成员和成员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 艾 伦 教 授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 徐 力 讲 师 中国教师研修网 吴新杰 执行总编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 焦宝聪 教授/主任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 徐 力 讲 师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 姚玉琴 实验管理主任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 方海光 讲师/计算机软件博士 上海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 朱一军 副主任
顾 问: 内蒙古师范大学 李 龙 教 授
国防大学 周碧松 教 授 华中师范大学 赵呈领 教 授 首都师范大学 胡又农 副教授 《中国教育技术和装备》杂志社 王兴乔 执行主编
1.研究背景
教育装备是实施和保障教育教学活动所需的仪器、器材、学具设备和设施及其相关的软、硬件的总称。
本子课题研究是以教育装备及其保障系统理论与实践的研究的成果为基础的。这些成果包括:(1)教育装备的全系统、全寿命、全费用管理理论与模式己经初步建立;(2)教育信息技术装备及
28
其保障系统已经具有初步的研究设计和研究(3)信息技术对于教学过程支撑和保障的寿命周期过程和寿命周期费用进行了初步的研究。(4)关于教育装备可靠性管理的研究。在具备了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子课题试图关注以下问题并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1)教育信息技术装备对于区域性教师学习共同体进行支撑和保障的可靠性因素是什么? (2)如何构建教育信息技术装备对于区域性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支撑极其保障系统(有效途径)? (3)教育信息技术装备保障人员的组织结构应该是怎样的? (4)教师对教育资源内容关注提取与分析研究。
(5)教师对信息技术环境及教育资源使用的数据采集与效率及其对策分析与实践研究。 (6)如何对教育信息技术装备管理和维修人员进行培训以形成对区域性教师学习共同体的保障团队?
(7)如何评价教育信息技术装备的效能? 2.选题的意义:
近年来,国家百亿工程每年在教育信息技术装备上的投入过百亿。各个地区、学校也投入许多经费建设教育信息技术装备。有许多不同级别的课题在研究如何更好地利用教育信息技术装备,促进教育的发展。然而当国家的投入和教师的培训都在迅速开展的时候,教育信息技术装备的管理及其保障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几乎成为教育信息技术装备有效转化成为教育教学能力的瓶颈。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从理论意义上来说,(1)是探寻教育信息技术装备对于构建区域性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支撑和保障的有效途径,(2)探究教育信息技术装备及其保障系统得以完善的动力机制;(3)探寻教育信息技术装备保障人员的组织结构及其培训模式;(4)探寻教育信息技术装备保障与区域性教师学习共同体和教师专业发展如何相互促进,使得教育信息技术装备及其保障系统成为区域性教师学习共同体的主动的可靠的安全的支撑和保障系统。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从应用价值上来说,(1)通过提供科学的教师使用数据的采集和提取,分析信息技术环境的改善途径;分析教师使用效率;分析区域使用特征,分析教师使用特征和策略,
29
为教育管理,研修网改善和质量评价,教师使用量化考评提供科学的依据,为教育信息技术环境评价提供可靠的方法。(2)通过后台数据和分析算法策略,多方位量化其内容关注程度,为资源质量价值评价和教师资源贡献质量评价提供科学的依据,为教育资源评价提供可靠的方法。(3)寻求构建教育信息技术装备及其保障系统有效途径;(4)为教育信息技术装备的投入决策提供有效的数据依据。(5)为教育信息技术装备管理人员组织结构提供参考模式。 3.本课题的研究方案: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是以下列基本假设为前提的:依据教育装备的全系统、全寿命、全费用管理理论,对教育信息技术装备进行建设和管理,建立相应的保障人员组织结构,能够为区域性教师学习共同体提供主动的、可靠的支撑和保障。
保障人员同样是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学习成员,依托中国教师研修网,借鉴“网上区域性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建立和应用研究”子课题的研究思路,采取“专题社区、动态课程、专家指导、行政支持”的策略,建立保障人员区域性学习共同体,以丰富的实践数据,解决所研究的核心问题。
研修平台:区域性网上教师学习共同体必然离不开研修平台的支撑,本课题将依托中国教师研修网,建立区域性的网上教育信息技术保障人员的学习共同体。
专题社区:以专题网上社区的方式启动区域性教育信息技术保障人员的学习和研究共同体 动态课程:以专题网上社区生成动态课程,完成教育装备理论的研修课程。
专家指导:来自教育装备学、教育技术学、计算机技术的专家可以为教育装备机器保障相关的各方面专题提供引领。
行政支持:为了给区域性网上教师学习共同体提供持久的、可靠的支撑和保障,需要将教育信息技术装备管理纳入有序轨道,这就需要得到区域行政的支持,并借助行政的力量,促进支撑、保障系统的建立。
沟通协作:与教研人员、学科教师不断沟通交流,了解需求,建立方案,提出建议,提供保障,协调发展。
3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关于印发子课题设计方案的几点说明(6)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