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项目负责人 职能部门 厂长 职能部门 职能部门 车间 车间 B项目负责人 C 项目负责人 D项目负责人
图1-5 矩阵制组织结构图
(1)特点。既有按照管理职能设置的纵向组织系统,又有按照规划目标(产品、工程
项目)划分的横向组织系统,两者结合,形成一个矩阵。横向系统的项目组所需工作人员从各职能部门抽调,这些人既接受本职能部门的领导,又接受项目组的领导,一旦某一项目完成,该项目组就撤销,人员仍回到原职能部门。
(2)优点。加强了各职能部门间的横向联系,便于集中各类专门人才加速完成某一特定项目,有利于提高成员的积极性。在矩阵制组织结构内,每个人都有更多机会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因此有利于个人发展。
(3)缺点。由于实行项目和职能部门双重领导,当两者意见不一致时令人无所适从;工作发生差错也不容易分清责任;人员是临时抽调的,稳定性较差;成员容易产生临时观念,影响正常工作。
它适用于设计、研制等创新型企业,如军工、航空航天工业的企业。
7.多维立体制
多维立体制组织结构是在矩阵型组织结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组织结构如图1-6所示。
专业成本中心 专业成本中心地心中润利区地地地区区3区4地区 12事业 产品利产润品中利心事业部1 部2事业部1事业事业 部3部2 事业 事业润中心部3 事业部5 事业部4产品事业委员会生产销售技术财务市场调研 部4 事业 部5 生产部 销售部 技术部 财务部 市场调研部 产品事业委员会
图1-6 多维立体制组织结构图
多维立体制组织结构是系统理论在管理组织中的一种应用。主要包括: (1)按产品划分的事业部——产品事业利润中心。 (2)按职能划分的专业参谋机构——专业成本中心。 (3)按地区划分的管理机构——地区利润中心。 通过多维立体结构,可以把产品事业部经理、地区经理和总公司参谋部门这三者较好地统一和协调成管理整体。该种组织结构形式适合于规模巨大的跨国公司或跨地区公司。
五、组织结构图的制作
企业中所有的工作都确定后,有必要明确分工,形成职能部门,并描绘出组织结构图。该图描述了企业中各项工作的关系,同时也是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的反映,如图1-7所示。
股东会 董事会 监事会 总经理 财务经理 工程经理 企划营销经理人事经理 顾问 会 计 部 财务部 工程监理部 材料设备部 工程部 维修部 营销部 企划部 人事部 行政部
图1-7 某企业的组织结构图
制作图表时应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图表的主题。确定图表的范围,是一个系统、一个部门、一个地区,还是整个公司的组织结构图。
(2)简洁明了。尽量使图表简洁清楚,强调主要机构。
(3)名称。用职务名称来描述工作水平和职能,如“主管”是不明确的,要尽可能说明责任,如“行政主管”;含义较明朗的,不必进一步阐明,如“总经理”或“秘书”。
(4)次序。不要先写组织中的人员名称,首先要确定职能,然后再将负有相应责任的人名填上去。
(5)职务。在一个矩形框里描述组织各部门的职务。
(6)等级。用垂直线描述不同等级的相关工作,用水平线描述相似等级的工作。 (7)职权。用水平直线或垂直线表示直接权力,用点线表示间接权力。
在一个有活力的组织里,图表会非常复杂,因为可能会有双重的关系存在。例如,一个设计工程师也许既要向工程经理汇报,又要向负责审核和管理的首席工程师汇报,这种类型的组织叫做“矩阵组织”。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使用这种组织结构,尤其在工程施工和高科技行业里。
思考与讨论
1.在设计组织结构时,如何平衡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 2.谈谈你对我国传统组织结构改革方向的思考。
实训题
分别调查工业企业、商业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组织结构,画出其组织结构图,并进行对比。
案例分析
简单化分权的陷阱
上海某化工生产企业(以下用“M企业”代称),是一个年产值3.4亿元的企业,下面有5个“事业部”(实际上是以车间为主体的小业务部)。1996年前,M企业有6个职能部门和7个车间,其中市场部是企业的龙头部门,全厂1 000多名职工全靠市场部的10多个人拿订单吃饭。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市场部的订单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于是个别车间依靠自己的力量,在市场上拉零活。渐渐地,统一的经营体制被打破,车间逐渐成为经营性主体。但因为订单主要是由各车间自己争取来的,总部也在生产及质量管理等方面逐渐失去实际控制。在这种变化的过程中,总部相关部门和车间之间经常发生管理冲突——本质上是集权与分权之间的冲突。到1996年,M企业对业务部门进行了重组,并重新设计了组织结构:将7个车间重组为5个独立的产品部门,并分别称为事业部;取消了市场部、生产管理部、技术质量部,相应工作和权利下放给各事业部,总部仅保留了原办公室、人事部和财务部,并增设综合管理部,负责一般性的协调和统计工作。事业部自主经营、自我发展,总部仅从其业务收入中提存15%。
南京某安全和环保工程公司(以下用“Y企业”代称),原有10个二级业务部门,在经营上采取“双重经营”的模式,即以公司层面的经营为主,以各业务部门的经营参与为辅。在双重经营模式下,公司和业务部门处于一种暂时的集/分权平衡上,但是,随着业务部门在经营中的贡献逐渐增大,公司层面的经营逐渐失去地位,业务部门和公司层面的有关职能部门之间的管理冲突开始出现,到2003年,激化程度已相当严重。此时,恰逢国家进一步要求企业改制,而且Y企业又是国资退出的对象,于是Y企业没有继续演化为“业务部门类公司管理”的强分权模式,而是直接对业务部门进行改制,把业务部门分别改制为子公司。Y公司的10个主要业务部门,经重组后,已经改为7个子公司了。与此同时,总部赋予子公司独立经营、生产自主权,总部的相应功能一次性弱化,相关部门得到撤并。 分析:
1.案例中的两个企业原先采用的是什么样的组织结构形式? 2.M企业和Y企业为什么要进行组织结构调整,调整后的组织结构形式有哪些优势 和不足?
3.企业在进行组织结构设计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任务二 进行岗位分析
知识目标 了解岗位分析的内容 熟悉岗位分析的程序 掌握岗位分析的方法
技能目标 能够运用岗位分析方法进行岗位分析
任务引入 “小王,我真不知道你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机械操作工?”高尔夫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老陈说道,“我已经送去了4个人给你面试,这4个人都基本上符合所需岗位说明书的要求,可是,你却将他们全部拒之门外。”
“符合岗位说明书的要求?”小王颇为惊讶地回答道,“我要找的是那种一录用,就能够直接上手做事的人;而你送给我的人,都不能够胜任实际操作工作,并不是我所要找的人。再者,我根本就没看见你所说的什么岗位说明书。”
闻听此言,老陈二话没说,为小王拿来岗位说明书。当他们将岗位说明书与现实所需岗位逐条加以对照时,才发现问题之所在:原来这些岗位说明书已经严重地脱离实际,也就是说,岗位说明书没有将实际工作中的变动写进去。例如,岗位说明书要求从业人员具备旧式钻探机的工作经验,而实际工作却已经采用了应用最新技术的数控机床。因此,工人们为了更有效地使用新机器,必须具备更多的数学和计算机知识。
在听完小王描述机械操作工作所需的技能以及从业人员需要履行的职责后,老陈喜形于色地说道:“我想我们现在能够写出一份准确描述该项工作的岗位说明书,并且用这份岗位说明书作为指导,一定能够找到你所需要的合适人选。我坚信,只要我们的工作更加紧密地配合,上述那种不愉快的事情,绝不会再发生了。”
任务1:分析老陈招聘到的人才不能胜任相关岗位的主要原因。 任务2: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任务分析 在上述案例中,虽然岗位说明书不能准确无误地界定出招聘岗位所要求的职责与技能,但是,人力资源部经理老陈没有岗位说明书的帮助,就很难确定出所需岗位应该具备何种专业技能。通过以上案例,可以发现进行具有普遍规律性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时应注意的问题,那就是岗位说明书所描述的岗位及其职责要随时间的变化不断地进行修改。
知识链接 一、岗位分析
岗位分析,指对某项工作进行完整的描述或说明,以便为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提供有关岗位方面的信息,而进行一系列岗位信息的收集、分析和综合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性活动。岗位分析主要从以下八个要素着手进行分析,即(7W1H):
Who:谁从事此项工作,责任人是谁,对人员的学历及文化程度、专业知识与技能、经验以及职业化素质等资格要求。
What:雇员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当中,哪些是属于体力劳动的范畴、哪些又是属于脑力劳动的范畴。
Whom:为谁做,即顾客是谁。这里的顾客不仅指外部的客户,也可以是企业内部的员工,包括与从事该工作有直接关系的人:直接上级、下级、同事和客户等。
Why:为什么做,即工作对该岗位工作者的意义所在。 When:工作任务要求在什么时间完成。 Where:工作的地点、环境等。
What qualifications:从事这项工作的雇员应该具备的资质条件。
How:如何从事此项工作,即工作程序、规范以及为从事该工作所需要的权利。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现代人力资源管理 - 图文(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