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茶叶、甘蔗、淡水鱼等主要产区。
读图:读南方地区面积、人口gdp占全国的比例图,并提问这图反映南方地区经济发展具有什么特点。
2、经济大潮涌动的红土地
(1)人口众多,经济活跃、发达。
学生活动:找出南方主要的城市和我国5个经济特区的名称及所在的省份,并总结它们的分布特点,说明了什么问题。这对发展经济有什么有利之处?(利用有利的地理位置,积极引进外资的先进技术,促进南方地区发展。)
(2)水陆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最广泛。
为了促进南方地区更进一步地发展,带动内陆更多地区经济的发展,在我国南方提出了一种新的区域合作,那就是——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合作。
(3)泛珠三角区域合作(“9+2”)。
学生活动:阅读“知识之窗”,了解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范围,了解不同省区各自的优势,并且完成书本p.10活动3。
板书设计:
一、自然每件优越的红土地
5
1、位置、范围
2、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红土地
(主要地形区: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云贵高原、四川盆地。) 3、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热 4、影响: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 作物熟制——一年两熟到三熟;
水稻、茶叶、甘蔗、淡水鱼等主要产区。 二、经济大潮涌动的红土地 1、人口众多,经济活跃、发达 2、水陆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最广泛
第三节 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
教学目的:
1、掌握“秦岭到淮河”一线的位置及其地理特征
2、了解“秦岭到淮河”一线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居民生活习惯的差异。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秦岭到淮河”一线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居民生活习惯的差异。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说出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1、 从图5.20、 5.21 中或利用已学的知识找出秦岭---淮河是我国重要的南北地理分界线的依据
(1)在地图中找出0℃等温线与“秦岭---淮河”一线的关系,理解秦岭、淮河南北两侧的气温差异
(2)找出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与秦岭---淮河”一线的关系,理解秦岭、淮河南北两侧的降水差异
(3)通过南北气候、降水,说说南北两侧的自然环境、居民生活习惯的差异。
2、 完成p11活动1
依据一:(秦岭---淮河以北一月平均气温小于0℃,秦岭---淮河以南一月平均气温大于0℃)
4、学生学习活动3 分两组讨论 “以到底南方好还是北方好”为题 三、小结 四、课堂练习
1、某山脉以北以旱地为主、以南以水田为主。这山脉是( ) a、昆仑山 b、秦岭---淮河 c、大兴安岭 d、天山 2、“秦岭---淮河”一线大致是( ) a、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b、一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 c、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d、内流河与外流河的分界线 3、归纳五线合一
是( )的分界线。 是( )的分界线。 是( )的分界线。 是( )的分界线。 是( )的分界线。
五、作业 练习册 2、 3、 6、 7、 8、
1的位置;
板书设计: 一、秦岭与淮河的位置 二、“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三、五线合一 第四节 西北地区——广袤的土地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西部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主要矿产地和工业城市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粤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