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在这个险恶的世界你必须在心理上变得强大(7)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3-09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正因为如此,你尽力要让自己符合父母的期待,进而是外部世界的期待,以让他们不再伤害你。此后,你不敢表现出自己,因为你害怕遭到外部世界的伤害。

基于这样,你甚至有了一种受虐倾向,把外部世界对你的伤害合理化,目的只是给你的心理一点生存空间。因为,你非常弱小,无力反抗,如果让你意识到这一切都是不应该的,你就会遭到精神的撕裂;而如果认为这是应该的,你就可以逃避这种精神撕裂的痛苦。

你不是无药可救的。我给你的建议如下: 1、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不要在白天),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好好地回想一下你的过去,为什么成了这样,必要时用笔记一下,进行理性分析,而不只是回忆; 这样做的目的是让那些一直压抑在你的心底里的恐惧、愤怒,跟着你的回忆一起进入你的智力结构。记住,有情绪的时候一定要克制,不要半途而废,不敢再往下想,因为这个时候情绪在你的心理结构里被激起,肯定会有所反应的,你应学会忍耐,直到把它们驱逐出你的心理结构。

2、要学会对过去谅解,而不是合理化过去。你已经在心里体谅到了父母。但你要问一下自己这是要合理化他们小时对你的态度,以让这个心病不再折磨你,还是你真的认为以他们的人生经历,会这样对你。我希望你是后者。当你想到,某个人因为某种原因而对你做了什么时,你的“不计较”代表了一种心灵的宽广。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你无压抑和无认同地告别过去。即,你告别过去不是为了你的心理生存,而是你的认知优势和心灵的宽广:过去只是一种人生经历而已,你已经走过了,它不是负担。

3、不要认为自己是个没有价值的人。价值体现在个人的独特性中,和他是否能超越自己,而不是他所拥有的东西。你能超越自己,改变自己,就是对于生命的完善。

4、思考一下人生的意义,不要让自己完全被世俗吞没。要让你的精神经结构从世俗中挣脱出来。

5、有空的时候多去高山上远眺,让心灵变得空旷辽远。 6、不断地鼓励自己。

7、按我在前面所讲的方法(以及后面要讲的方法,训练一下自己)。 日期:2009-03-04 02:56:04

下面我先讲一下心理强大的训练方法,再来回复你们。

心理强大训练方法六:静观 一、原理

所谓静观就是“静静地看着自己的情绪,让自己摆脱情绪的雾障而变得异常警觉”。这不是指用眼睛看,也不仅仅是用头脑思考,而是用全身来“看”它,觉知它。一种情绪的产生在你的身体里,其作用不是孤立的,而是引起全身的变化。

静观是佛教徒及在喜马拉雅山的宗教隐修者常用的修炼技术,以致这几乎就是一个常识,灵性大师们、高僧们也非常推崇它。它也是我们用来训练心理强大的武器,其原理在哲学上极为深刻。

我在面前已经讲到,感觉和思考不能共存,当你在感觉的时候,你的思考即已中止,而当你思考某种东西,你就不再感觉到它。

与此类似,当你静观一种东西,你就会觉知到它;而当你觉知到它,你对它的感觉就会慢慢消失。

情绪是一种笼罩你的乌云。很多情绪都是携带得有观念的,比如有一个人骂了你,你很愤怒,这时候你的情绪就携带得有观念。情绪之所以能控制你,不仅仅在于它是一种笼罩你的乌云,还在于它携带着来自于社会的观念。 乌云为什么能够笼罩你?听起来很茅盾:是因为你没有在它里面。但被乌云包围和在乌云里面就心理学来讲,完全是两个概念。你被乌云包围,意味着你是被动地被它所笼罩,你只是感觉到乌云,却没有觉知它。而你在经里面,则是对它的一种觉知,见而可以洞穿它。所以当你在乌云里面的时候,你发现它实际上是虚的。里面是空。

为什么它是空的?因为这个时候你已经建立了心理的防御。你有了看穿它的能力。 情绪恰恰就是依赖于你的不觉知才发生作用的。这个时候,你全身都丧失了防御,任由外界刺激激起你的心理能量。在外界刺激下,情绪在你的心理结构生长,并冲撞着你的整个身体。

我们的欲望、追求、志向等都是一种心理能量,它们一定要投注到某一点。同样,情绪也是一种心理能量。所以,只要你的心理能量不被它激起,它就会消失,因为它是依赖于心理能量的被激起才产生作用的。

还记得我上面讲的当你在思考时,你就感觉不到某种东西吗?它有两个原理:一是意识本身在同一时间不可能既感觉又思考;二是当你思考时,你的感觉的心理能量转化到了思考上,因此感觉消失。

所以,当你觉知到一种观念,一种情绪的时候,它就洞穿了它们的空。它们不再吓人,而是自行消散。

这是因为,你的觉知把用来生发、增强情绪的心理能量夺了过来。 日期:2009-03-04 03:14:53

二、步骤 1、前奏

学过哲学的人都知道,柏拉图在其《理想国》中有一个“洞穴隐喻”,指没有哲学智慧的世人都是“洞穴人”,把幻像当成真实。

笛卡尔更绝,他甚至想:我所看到的这一切,是不是在做梦呢?或者有一个魔鬼在操纵我?

除非你害怕思考,否则你必须承认,我们中的很多人都在做梦,而且一些人一辈子都没有醒过来,它们也非常害怕醒来。我们对自身和社会其实都非常缺乏觉知。我们大多数人基本上就是受两种本能(生物本能和社会本能)驱动。离开了经验,我们将手足无措。既定的秩序崩溃,我们将找不着北。

有一个比喻是人的眼睛向外,永远看不到自己。不错,正因为我们的心理反应已经遵循着生物和社会本能所赋予我们的模式,所以我们成了一架心理机器。我们只是活在这种心理模式(及认知模式、感知模式)之中,而并没有真的觉知到自己的整个存在。 在某种意义上,我们是自己的陌生人。

Part 16:

下面我要讲一下支配我们的社会学、心理学、哲学原理和规律六:自我憎恨。 这个原理严格来说不一定控制善良的你,所以和我前面讲的原理的性质不一样。但它的确控制太多的人,特别是心理上有某种畸形,但却被社会认为正常的人。 你总要面对这样的人,所以你必须了解。

我在这里要先说一下,我们平常所说的“正常人”是就社会学意义上而言的,指一个人

能够履行他的社会角色,行为不太偏离“社会常轨”,最通俗的说法就是他和大多数人具有一样的行为模式、观念模式和认知模式。

但我要告诉你,这种“正常”在心理学上不一定就是正常,甚至根本就是不正常。一个人变态了也许是变态,但一亿人变态,从来不可能把变态变为正常。但社会学意义上的正常,就可以因为人多,而把变态看成正常。

所以法国哲学家帕斯卡说过一句激愤的话:这个世界太疯狂了,以致于一个根本不疯的人,不得不以装疯的形式来证明自己并没有发疯。也就说是,你要想和一帮疯狂但视为正常的人区别开来,不得不真正装疯。

这是一个颠倒的世界。

最关键的是,你要洞悉人们的心理模式和一些“正常行为”的心理动机。这对于你保护自己非常重要,因为,有时候连你自己都不知道原因,你就受到了伤害。 日期:2009-03-09 02:21:29

在讲原理之前,我要先讲一下一个朋友的亲身经历。

他读书的时候学的是理工科,不是哲学专业。但他非常热爱哲学,也喜欢思考,在他人面前有时不加掩饰。两年前,他应聘去了一家国有公司。在和同事的聊天中,他有时暴露了他作为一个“哲学爱好者”的自我。不久,他就发现,本来欣赏他的老总在碰到他时脸上总是一副不屑的样子,并有语言上的攻击性,比如嘲笑他“哲学家”。发展到后来,老总甚至故意刁难他。

我朋友很不理解,他工作上无可挑剔,而且他也没有得罪过老总,为什么老总要对他这样?而且,可能是听到了他和同事聊天的一些话后(他记得自己只是说了哲学如何如何的,并说了一句海德格尔的“人,诗意地栖居”),为何对他的态度一百八十度大转变? 我问他,他老总当年是学什么的,他说是学哲学的。

我告诉他,只要这个老总还在这个公司,他的发展就死定了。这一切不为什么,只是因为他是一个“哲学爱好者”。如果要说他有什么错,那就是他被老总看出了是一个有时用哲学的逻辑,而不是现实的逻辑来思考世界的人。

我告诉他,他老总在年轻的时候,可能也热衷于那种与现实格格不入的哲学的“价值判断”,但最后为了利益,扼杀了“哲学的自己”。因此,当他以“哲学爱好者”的身份出现时,无异于当年的老总的复活。老总在他身上认出了已被扼杀的当年的自己,这让老总在心理上陷入恐惧和负罪感,因为扼杀自我是“有罪”的,一个扼杀自我的人,对当初的自己实际上非常害怕。而且,更重要的是,现在老总的自我已经对应于现在的利益结构,它们已经捆绑在一起,因此,任何一个当初自我的魂归人间,在心理上都会威胁到他现在的利益结构。

基于心理防御,老总对于过去的自我存在着巨大的憎恨,但他不允许自己意识到这一点,所以会把憎恨转移到任何一个会唤起他过去自我的人。

因此,朋友的存在对老总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折磨。为了心理上的生存,为了证明自己当年扼杀自我的正确,老总必须仇恨作为自己过去的“替身”的他,即使不能让他消失,也要在语言上攻击他,而攻击就是否定。

除了怪自己不能隐藏自己,或者怪自己倒霉外,我朋友还能怪什么呢? 但如果遇到的是另一个人,我朋友的发展前景就一片看好了。

我们假设还是这位当年学过哲学的老总。为了生存,为了利益,他的确也屈服了,但他只是假装屈服,他只是掩饰那个哲学的自己,而并没有杀死它。这样,老总就不会存在对过去的自己有恐惧的问题。他有不算强烈的负罪感,因为他表面上还是屈服了,但这种负罪感,

恰恰需要补偿,也就是暗自给自己安慰,或寻找“替身”,通过对“替身”表达好感或给予好处来达到。这样,我朋友作为一个“哲学爱好者”的出现恰恰给了老总的“坚持自我”以心理上的支持,让他引为同类,并且作为一个对自己的负罪感进行补偿的“替身”。

这样,越是肯定我的朋友,老总也就越是在肯定自己。而我的朋友越是有发展,老总为了生存、利益假装屈服的选择就越被证明是正确的。

Part 17:

说句实话,看到大头妹1的事情,我无法再保持心灵的平静,也突然感觉到失去了分析的可能。我只感觉到了悲悯。

这种悲悯和我走在街头,看到老年妇女乞讨,总忍不住要丢下一两块钱一样。

遥想大千世界,无数悲惨的人们,我有一种想哭的感觉。我真的希望心理弱小或受过伤害的人们,大家在一起抱团取暧。除了讨论之外,这个帖子能够有这个效果。 让我们用心灵相互安慰。

如果大头妹1还上这儿来看,我想给你讲一下我的亲身经历。

N多年前,我在一个城市读书。有一天晚上去一个地方玩。大约在晚10点左右,天上下起了暴雨。由于我是去两个姑娘(其中一个是我介绍去打工的老乡)打工的店面玩,所以肯定不方便在那儿呆一晚上。我想等雨停再走,但雨一直下。

在焦急的等待之中,我大脑里突然闪过一个念头:其实主动被雨狂淋一次,也是一种人生体验啊。很多人可能还没有这样体验过。如果我体验过,我将领略到被雨淋的滋味。我的人生将多一种感受。

就是这样简单的念头,我走了。在暴雨中走了一个多小时。那天晚上,我突然体会到,很多痛苦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那只是一种人生体验,而且因为这种体验,一个人更能感受到人生的意义。

这并不是要一个人主动去体验痛苦。而是说,当痛苦已经来临,或已经发生过,如何看待痛苦,就非常关键。

如果把痛苦当成一种人生体验,由此,你的感受比没有这种痛苦体验的人更深,那么,你有可能平静地看待痛苦,让心灵也平静下来。

在哲学,这就是一种存在的勇气,一个人敢于欣然承担存在的悲剧命运,而不逃避。而当一个人能够承担,他的勇气会给他以心灵的解放。

最深的痛苦你已经体验过,你并没有垮,那么,还有什么可以让你垮呢?

日期:2009-03-28 22:58:52

下面再把“自我憎恨”讲完,再接着讲其它的。

我在前面一直没有明确地说明我为什么要讲“自我憎恨”,这看起来与心理强大的训练无多大关系。但这是一个错觉。

我不知道你们是否还记得史上最疯狂的粉丝杨丽娟?在当时,通过分析我就断定,她对刘德华并没有“爱”。当她的“爱”受挫后,她就会“恨”刘德华。但这种“恨”实际也是没有的。她恨的是自己,是自我憎恨。 换言之,无论“爱”还是“恨”,刘德华仅仅是她逃避对自己责任的一个投射对象。 她不允许自己意识到自我憎恨。她内心里有一种声音,告诉她这样做是对自己的存在不负责任,但她害怕,把这个声音扼杀了。因此,对外界的所谓爱或恨成了一个人成功地逃避

对自己对自己的谴责的方式。

在现实生活中,你会碰到大量这样的人,这些人都有可能攻击你。要想在心理上强大,你就要看穿他们的心理机制。

我在前面已经讲过,一个人之所以有自我憎恨,是因为他为了利益或别的东西,出卖了自我。一开始他会压抑,认同于现实,认为自己应该这样。久而久之,当他的心理结构已经和利益结构捆绑在一起的时候,他就必须仇视当初的自我,以及唤起这一自我的人或事。因为,任何一个唤起他的自我谴责的符号,都不仅会威胁到他的利益,也会严重地威胁到他的心理生存。

这类人是典型的所谓“现实主义者”,他们的口头禅是“如果你不能改变现实,你就要适应它”。这是一些顺应者。

我相信,你在现实生活中肯定遇到喜欢说别人坏话的人、打小报告的人、疯狂追逐权力的人、有一小点权力就喜欢整人的人、看着别人倒霉心里就很高兴的人??他们都是顺应者,充满了自我憎恨。

如果你想保持健全的人格,你极有可能成为这类人发泄自我憎恨的对象。即他们把自我憎恨变成恨你。

日期:2009-04-01 14:18:04

一、思想实验或例子

移情和投射是精神分析的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可以说是破译很多心理现象的密码。它们是两种普遍存在于人身上的心理防御机制。即使是在最简单的心理现象中,它们也可能混合出现,因此我不分开讲,而是一起分析。

这两种心理防御机制与心理强大也有很大的关系:当你以自己对移情和投射的了解而看穿别人对你的攻击时,这种攻击在你的心理上将不再有效。而同时,如果你在你的移情和投射刚一冒出就能反思到时,你就超越了心理奴隶的档次。 在用例子来说明什么叫移情和投射前,我想先请你思考一下:你是不是莫明其妙地对某一个人或物有好感或有恨意?你是不是经常发现有些人喜欢指责别人?

进而,我还想请你思考这样的问题:同性恋是怎样产生的?他们(或她们)有怎样的心理世界?为什么在国家、民族、正义、真理的号召下,一群最怯懦的人也可能在瞬间变得英勇无比,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慷慨赴死?

Part 18:

下面开始写怎样克服死亡恐惧。边讲述我个人的体会边讲述理论。 我想请有志于改变自己的朋友们注意,我现在就开始讲怎样克服死亡恐惧,是违反心理强大的训练步骤的,它纯粹就是应好吃的面包圈等极少数人的要求。所以,你先只可做知识性的了解,并有一个心态上的接受。如果自己真的的想改变,只能循序渐进慢慢来,这方面我摸索了几年时间,而解决我的死亡恐惧,用了十几年。我的教训是:只有你在理性能力上,也就是你的自我认识和对世界的认识上达到一定程度,你的心理已经强悍,你才可能真的看穿死亡恐惧的虚弱,否则,你只是在暗示自己或强迫自己而已,它并不是一个心理常态。所以,一旦受挫(这是难免的),你甚至会怀疑你是否可以在心理上强悍,你的修炼也有可能化为乌有。

所以,我在讲这个部分时,要留一手,以后再讲。我想先强调,真要战胜死亡恐惧,绝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在这个险恶的世界你必须在心理上变得强大(7)在线全文阅读。

在这个险恶的世界你必须在心理上变得强大(7).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50482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