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所有方面让你认为与别人相比很差?好了,继续思考,你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呢?是你认为的吗?这是你真正独立思考出来的结果吗?不,你还必须继续思考,这只是社会的游戏规则迫使你这样思考,而你已经不知不觉地屈服于这样的游戏规则而已。现在,你是否意识到,你感到自卑是由你所屈服的这个游戏规则设定的,而只要有游戏规则,有些人天生就输了,即使想赢也要付出极大的努力和代价?
注意到没有,当你感到自卑时,你运用(当然别人也运用)了对比原理,对你们外貌、气质、肤色、衣着、地位、收入等等等等进行了对比,以此评判一个人的“价值”。但这有任何理性的支持么?人作为为人是独一无二的个体,这本身就逻辑地设定了人的价值是无法对比的,即使能对比,也只是在对社会的贡献上对比每个人的社会效用。而你居然用这种没有任何理性支持的社会游戏规则来惩罚自己,不觉荒唐么?
B、现在,当你想到这里的时候,是否感到一些荒谬?是否感到自己很可笑?好了,这个时候,要的就是你这种感觉。
这个时候,再联想一些与此有关的荒唐的事,发现自己在那么多年的生活当中,有的时候或很多时候居然很可笑。。。很好。。。现在,你是否感到荒谬感、可笑感更强烈?
很好!笑出来!大声笑!狂笑也行!笑出眼泪!
C、同时,转到让你自卑的情境中,在笑中“面对”让你自卑的人,面对让你自卑的社会游戏规则。你已经知道这一切都是那个让你曾经屈服的游戏规则设定的,那么,你就要洞悉和感觉到这一点:他的那些让你自卑的外貌、肤色、衣着、身份、地位等等等等都是一种道具,一种表演并用来进行荒唐的“价值比较”的道具。在笑中,要蔑视它!
D、你现在感觉到那些让你自卑的东西实际上多么像纸老虎了吗?还没有?那就继续按方法做,想得深一点,笑得狂一点。感觉到了?很好,你现在要做的事还没有结束。你还需要在等心静下来的时候,思考一下宇宙人生的问题,比如:“人是什么”这个命题。思考得如何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思考。
E、至少训练两次。
Part 10:
从现在开始,我暂时中断对方法的讲解。我感觉到,那些支配我们的社会学、心理学、哲学原理和规律更有必要先予以阐述。 讲完了这些原理与规律后,我相信对于你来说非常重要的反思意识已经可以唤醒,你也将拥有对付你的心理弱小的重要知识力量。那个时候我再来讲方法,将更有效果。 非常有必要先记住以下几点:
1、人不是机器,但非常容易变成机器。从你踏入社会的第一天起,你的心理就常常会脱离你的控制。也就是说,你的心理经常被一些你从未意识到的心理学、社会学、哲学原理、规律所操纵--当然,有时也难以避免地被那些了解和掌握这些原理与规律的人操纵。 2、面对任何让你在心理上自卑、屈辱、窝囊、无能、愤怒、恐惧。。。的人和事,你的对手绝对不是他们(它们),也不是你自己,而是这些原理和规律。因此,要想让自己在心理上变得强大,你不是在与他人作战,也不是与自己作战,而是与这些原理、规律作战。
3、你之所以在心理上很弱小,重要原因当然是那些控制你的情绪、情感的原理、规律的强大,但还有更重要的原因是你没有意识到、揭破它们。也就是说,你是否强大,主要取决于你是否具有对于他们的认知能力。
4、牢记住这一点:正如我们第一眼看上去的世界只是世界的表象,而不是世界本身一
样,事实是什么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在我们心理上如何。是“事实在我们的心理上如何”激起了我们的语言和行为,而不是其它东西。在心理上,我们是柏拉图的“洞穴人”,而不是禅宗中的开悟者。也就是说,在这个社会里生活,在很多时候我们是睡着的,但我们从未意识到自己是昏睡的。
5、恰恰由于此,修改我们的认知结构,我们面前的世界将是另一种样子。而修改我们的心理结构,我们对于世界将作出不同的反应。
6、修改我们的心理结构,会碰到“自我”这一心理功能。没有一个人能够真正取消自我的存在。没有自我的人,指的是他的自我是虚假的,他把社会、他人的东西看成了他的自我,因此他人的看法极大地操纵了他。而有自我的人,是指他的自我与人性相连,并能保持独立性。佛教中的无我绝不是指消灭了自我,而是看穿了虚假的自我的虚妄,并不执着它。 7、心理的第一铁律是人在心理上必须生存,正如在生理上人必须生存一样。它和自我一起,成为破解我们的心理秘密的密码。
8、人是社会动物,具有诸多社会属性,比如职业、朋友关系、地域、信仰、价值观念等,这些东西构筑了一个人的存在的确认,并形成他的认同。这些认同本身,既可以是他“强大”的来源,也可以成为控制他的心理的武器。 日期:2009-01-24 18:40:46
Part 11:
支配我们的社会学、心理学、哲学原理和规律一:对确定性的寻求 一、思想实验或例子:
请首先想一下,在人类历史上,为什么迷信那么流行?是因为人们的智力低下吗?还是有某种东西干扰或干脆越过人的智力结构而影响人们的判断?好,暂时这样认为,那么,即使是在当代,在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为什么还有很多人倾向于把很多不能解释的现象视为神仙或魔鬼所为?为什么在黑暗之中,当我们看到一个恐怖的黑影时,我们像自动的机器一样把它反应为“鬼”? 也许这些问题太玄了。但这样的情境你肯定不陌生:假设你和你的朋友正在一个地方谈话,突然有一个陌生人闯进了你们中间并且短时间并不会离去。在这个时候,你和你的朋友(至少是你)会感觉到一种不适和莫名的焦虑,对吧?为什么?
我们还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捕捉到大量这类现象。一个可能不会让很多人陌生的现象是:当你加入某个团体时,团体的价值观念、游戏规则总会对你构成压力,换言之,他们一定要同化你。而如果同化不成,你就要遭到排斥。你要么投降,要么付出代价,也就是说,要么把“我”融入“他们”,要么让“我”成为“他们”的敌人,没有中间道路可走(这个例子同时有几个原理和规律在起作用,在后面我会讲到)。
二、原理、规律阐述:
你对以上现象可以找出种种解释。但是,如果一一拿掉让你的解释赖以成立的条件而问题仍然存在,你的解释就是不充分的。比如,你可以认为一个陌生人闯进你和你的朋友中间,你之所以感到不适和莫名的焦虑是因为他对你们构成威胁,比如他的长相、表情、穿着、等透露出来的信息。但是,假如我把这些信息都拿掉呢?显而易见,你的不适和焦虑仍然没有消去。
那么,你的不适和焦虑,就不是因为这些具有威胁性的信息本身,而仅仅是这一点:他对于你们来说是一个陌生人。正因为他是一个陌生人,你无法判断他的出现对于你们来说意
味着什么。换言之,你无法确定,他到底是不是一种威胁性的存在。因为在你们那儿,他是不透明的,相形之下你们对于他保持着某种透明性。正是这一点,你们感受到了威胁。但这种威胁无法确定。你们的不适和焦虑,恰恰是不能确定威胁的心理结果。
日期:2009-01-24 19:54:48
你或许知道了,一个陌生人的出现,激发了你的不适和焦虑,这种无意识的心理反应是一种防卫机制,提醒你注意并界定那个闯入你和你的朋友世界里的人。
换言之,你无法忍受不确定性。你一定要确定他对于你们来说意味着什么。除非你把他看成有威胁的或没有威胁的,否则你就无法防御,无法放心。
一定要给自己寻找一个确定性,一个方向感,是我们存在的一条重要的规律。对确定性的寻求,乃是我们的先验渴望。
这个无意识地支配我们的规律来自哪里?它来自我们存在的独特性。 人类自豪地说自己是“高级动物”,至少不屑于与猪狗之类相提并论。这不算狂妄,而是有理由的。就存在的定位来说,动物被他们的生理机能限制死了,他们没有意识,受着本能支配。它们嵌入这个世界,其结果是固定的,由生到死,没有超越性。但人则不一样了,你有意识,有思想,本能并没有能完全主宰人类。
但好处也不能让人全享有,他也要付出代价。的确,不完全受本能支配是人超过动物的地方,但这种不同于动物的存在同样也受一定的规律支配。同时,也还要受社会生活中的一些规律支配。
抽象来说就是:动物因为它的生理构造及反应方式,它与世界在存在结构上是非常协调的,它本身就是自然的一部分,因此,它与世界处于自在的同一之中,没有主体-客体的二元设定与分别。这种没有分裂的同一当然不可能让动物感受到痛苦(因为它没有引发痛苦的意识机能),除非你打它,引发它的神经反应。
但人就不一样了,他因为能够通过意识反思世界,由此在存在定位上超越了动物,摆脱了像动物那样的被规定性,而可以通过思想及活动来规定自己。动物被定死了,但人却是可以自由的。而也因为这样,他的意识产生了分裂,分为一个自我意识和对象意识,也即,他和外部世界,甚至他本身之内具有了一个主体-客体的二元设定与分别。他从世界中分裂出来了。
这一主体-客体结构带来了两个深远的后果:
1、具有主体-客体结构,意味着人被从世界的秩序中剥离,被丢弃在这个星球上(《圣经》中的亚当夏娃被逐出伊甸园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正由于他意识到自己与世界的不同,而世界对于他来说并不是熟悉的,因此由分裂感所施加的孤独和恐惧将威胁到他。一从世界中分裂出来,他就没有了安全感。而他注定既退不回动物状态,也变不成神仙(所有这类努力都注定失败,在后面,我还要分析诸多人想退回动物状态以获得安全感的心理),注定要承受存在的重负。我们的痛苦,大多数都是精神上而不是肉体上的,正在于此。
2、这一主体-客体结构让人的存在有一个方向感,方向由他指向世界,他就有力量感,而如果由世界指向他,他就受到威胁。更重要的是,如果瓦解这一主体-客体结构,他就丧失了作出反应的能力,精神中枢将陷于瘫痪。这是不可忍受的。你知道你的敌人在哪儿,那么无论如何你都可以进攻和防守,但是,如果你在明处,敌人在暗处,那么你的存在就完全裸露,你将陷入歇斯底里。正由于此,人一定要寻找一个确定性,由此恢复主体-客体这一结构,否则,他就会疯狂。
Part 12:
支配我们的社会学、心理学、哲学原理和规律二:认同 一、思想实验或例子
楼上“野风秋”朋友讲到,谦卑的人心理强大,是因为他们能放下自己的身段,这很有道理。但这是一种预先的心理防御,先把自己设想成一个不牛的人,并对此进行暗示性的认同。有了心理准备,即使事情的发生真是自己设想的这样,那也是不怕的;如果事情更好一点,当然更不怕了。 同时,“野风秋”朋友还说到,大学生的心理之所以弱,在于他们总觉得自己是“天之骄子”,看不清自己,这也可谓目光敏锐。这其实也是诉诸于认同:社会对大学生的评价,转化成了他们的自我认同。别人认为他们是那么一回事,于是,他们也真的认为自己是这么一回事,而不管事情的真相是什么。然而社会的现实却不是那么一回事,因此他们的自我认同要遭受到社会结构的冲击。
这样的例子或现象在现实生活中俯拾皆是。楼上“xuehu102”朋友就是一个实例。他从小学一直到中学毕业考上大学,都是老师和家长心目中的好孩子,学习好,听话,不会给别人添麻烦,在一片赞扬声中长大,因此已经习惯于以这种形象出现。他小心翼翼的维护着光环,做任何事都尽力做到最好,得到别人的认同。不过,这种认同显然因不符合内心而是一种负担。结果是因某次紧张而全盘暴露它对内心的重压,使工作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我在这里要先讲一下,我所指的认同包括两个层面,一是自我认同,二是社会认同。因为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常常纠缠在一起,作为一种心理机制控制着我们,所以我没有分开讲。 “xuehu102”朋友的问题在于,他一开始把社会认同转化为自我认同,这是主动的,毕竟,学习好很听话在这个社会得到欣赏,会给人一种价值感。随着他人对他的这种“形象”的认同,他的自我认同就不是主动的了,因为他是靠别人的认同来确证自己“我的确是这样”,以此来维护自我的价值感。对这种已经得到确证的自我价值感的执着慢慢变成了恐惧,害怕失去它,因此不管愿意不愿意,也不管多么累,多么不符合内心,都要表现出来。这个时候,问题已经暴露出来,他只是以社会的认同来构筑自我的认同而已,小心翼翼地维护着自己的形象,以维护自己的心理生存。
因此,问题已经蜕变为:在恐惧之下一个人身不由已地被认同的力量所操纵,痛苦不堪。 但这么做是永远无法欺骗自己的。不想这么做的想法哪怕一次次压抑,它也要通过生理和心理的症状表现出来。其结果就是“xuehu102”朋友所描述的。 日期:2009-01-31 00:51:55
原理、规律阐述
认同之所以是一种控制我们的神秘的力量,我们几乎在劫难逃,它的秘密就在于我们有一个“自我”,而这个“自我”的很多内容不一定真是我们的,而很可能是社会赋予或强加给我们的。它本来不是我们内心想要或从我们的内心里产生出来,但社会通过种种机制,让它在我们的自我结构里内化,变成了我们的东西,以致我们都没有意识到无形中它对我们心灵的奴役。
在讨论“自我”之前,我想请问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记不起3、4岁以前的事?而3、4岁以后,或者7、8岁以后,经过努力的回忆我们为何总有印象?
请别用“因为3、4岁前大脑神经发育如何如何”这样的话来回答我。这完全走错了方向。答案非常简单:3、4岁前人的意识基本上混沌一片,根本没有“自我”的意识――“我”又怎么可能回忆得起还没有“我”的时候的事情呢? 婴儿的世界就是母亲,母亲就是整个世界,婴儿完全和这个世界融合,体验不到有“我”存在。心理学家公认,一般来说,儿童要到3、4岁以后,才能明显地把自己与外界分开。此时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对“我”的表达—这时其“自我意识”虽没有涉入他的存在所置身的社会情境而使自己与外界完全分裂开,但他有了“我”和“他人”之别的意识。
这就是自我的产生。而一旦产生,它就会贪婪地吸纳很多社会的东西,纳入它的结构。而这些东西,有的是人的生存真正需要的,而有的则是垃圾,是用来控制人的。
还记得我以上讲的存在属性吗?想一下,你靠什么来确认你的那个“我”?是因为你是一个男人,你是哪地方的人,你身高多少,你喜欢什么,你什么性格,你什么职业,你的亲人是谁,你的相貌如何,你信仰什么......对不对?那么,你一定知道,所有的这些东西,实际上都是生物和社会属性,它们变成了你的“自我”。那么,假如我现在把它们全部抽掉,你还是什么?你靠什么来确认你的存在?
显然,你被抽空了。
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你在心理上将无法生存。你会体验到一种虚无化的恐惧。 所以,自我是一种心理功能,你必须依赖于它来生存。而这就意味着,你如果不认同于你的自我,或者你的自我心理能量投注的对象,你在心理上将无法生存。
但是,问题也恰恰在这里。你的自我并不一定能够帮你,你所认同的东西,恰恰可能是用来控制你、奴役你的心灵的。甚至,你根本就已经没有了自我,你的那个自我压根是假的,换言之,是社会和他人所强加给你的,你已经把自己的那个真正的自我杀死了。这个假的自我就像他人派来驻扎在你的心灵里的占领军一样,你屈服于他,听它的摆布。 为什么会这样呢?
上面我说过,自我一旦产生,它就会贪婪地吸纳很多社会的东西纳入自己的结构里面,就是说它总是要扩大自己的地盘。然而,吸纳的这些东西,有些是用来让人更好地生存,而有的则可能是垃圾,恰恰对人的心理结构有害。换言之,是社会和他人在你没有意识或有意识但却只能屈服的情况下灌输给你的。它内化成了你的自我的一部分。 社会通过哪些方式把它的东西用来灌输给你,内化成你的自我呢?
大家都知道有几种重要的方式。一是社会化,这是没有人能够逃脱的宿命,除非你不在这个社会中生存。社会化可以让你掌握一定的社会生存技能,但如果一个社会实在不那么美妙,它也会把很多有害的东西灌输给你。一是社会互动,就是“再社会化”,你通过奖惩机制发现,只有这样做这样想才能带来好处,于是你便努力做到符合它的要求。一是意识形态的规训,比如叫你爱祖国爱社会主义。一是权威的训导。
无论怎样,一些东西只要变成你的自我,利用认同的力量控制你就非常容易。即使是一些有利于你的生存,并且不威胁你的心理结构的东西,也往往会成为你的弱点。而如果他人想要利用你、操纵你,只要打探清楚或制造出你的认同即可。 在外地,为什么老乡骗老乡很好骗?它诉诸于你的地域这一属性对不对?而因为你身上有这一属性,你对此有认同,自然而然地,这种认同投射在一个陌生人身上,便变成了你的亲近感,于是,你的防御相形之下解除了。 在这样的时候,你压根就没有明白,我和他之间的关系根本就和你与其它陌生人的关系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在这个险恶的世界你必须在心理上变得强大(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