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过退耕还牧还草,建立人工草地,恢复退化天然草地植被,因地制宜地建立一定规模的防风固沙林、水
土保持林,逐步扭转该区生态环境恶化局面,从而真正发挥其对我国农区的生态屏障作用。
解决措施
?压缩粮食种植面积、建植优质人工草地、推进草食动物的发展,恢复草地畜牧业的主产业地位,实现农牧
耦合,是农牧交错带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
其它重要的生态交错带
?城乡交错带
?森林-草地交错带 ?红树林交错带
第三节 景观异质性
? 异质性是景观的根本属性。 ? 任何景观都是异质的,异质性是形成不同景观结构和功能的基础。
? 城市景观的异质性首先表现为二维平面的空间异质性,公园、绿地、水面、建筑物、街道性质各异,功能
各不相同。
第三节 景观异质性
? 景观的异质性同时还表现为垂直的空间异质性。垂直的异质性导致了水平的异质性,如高楼两侧接受太阳
辐射的多少,气温高低不同,植物萌芽和开花时间的早晚。
? 一般而言,异质性是指景观要素的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而把时间异质性用动态变化来表述,异质性的表
现形式为空间格局。
一、景观多样性的概念
1. 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 1.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 指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化(variety)和变异性(variability)。
1.2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 是全球生态环境稳定的基础 ? 是地球演化的独特产物,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1.3 生物多样性的层次
? 遗传多样性(genetic diversity): ? 物种多样性(species diversity)
? 物种总数:特定区域内所拥有的特定类群的物种数目 ? 物种密度:指单位面积内的特定类群的物种数目
? 特有种比例:指在一定区域内某个特定类群特有种占该地区物种总数的比例。
1.3 生物多样性的层次
? 生态系统多样性(ecosystem diversity)
? 主要是指地球上生态系统组成、功能的多样性以及各种生态过程的多样性,包括生境的多样性、生物群落
和生态过程的多样化等多个方面。其中,生境的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多样性形成的基础,生物群落的多样化可以反映生态系统类型的多样性
1.3 生物多样性的层次
? 景观多样性(landscape diversity)
? 指由不同类型的景观要素或生态系统构成的景观在空间结构、功能机制和时间动态方面的多样化程度
1.4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 世界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物种灭绝的危机:地球上的物种正以比人们所估计的自然灭绝速度高100倍
到1000倍的速度丧失。
? 现在,世界上只有一种物种可以承担起阻止这种灭绝的责任,那就是人类。全球物种的命运就掌握在人类的手
中。
? 各国政府承诺,在2010年前明显遏制生物多样性丧失势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在第八届全球生物
多样性公约缔约国大会(CBD COP8)上呼吁,各国政府积极行动起来,实现在2010年明显遏制生物多样
性丧失势头的承诺。
资料:生物多样性公约
? 生物多样性公约(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 是国际社会所达成的有关自然保护方面的最重要公约之一。该公约于1992年6月5日在联合国所召开的里
约热内卢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的正式通过,并于1993年12月29日起生效(因此每年的12月29日被定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到目前为止,已有 100多个国家加入了这个公约。该公约的秘书处设在瑞士的日内瓦,最高管理机构为缔约方会议(COP)。COP由各国政府代表组成。其职责为:按照公约所规定的程序通过生物多样性公约的修正案、附件及议定书等。
资料:生物多样性公约
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目标是:
? 保护生物多样性及对资源的持续利用; ? 促进公平合理地分
中国的生物多样性
? 作为一个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农业大国,中国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都更有赖于生物多样性资源。 ? 然而,巨大的人口压力、高速经济发展、对资源需求的日益增加和利用不当,使我国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
系统功能受到极为严重的威胁。
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危害
? 减少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因而减少自然界向人类提供物质和服务的能力; ? 动摇了生态系统,弱化了生态系统抵御洪水,旱灾和暴风雨等自然灾害及污染、气候改变等人为压力的能
力;
? 人类已经花费了大量的金钱抗御由于采伐森林加剧的洪水和暴风雨,这些损失被认为并将随着全球变暖而
增加。
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危害
? 生物多样性的下降也在其他方面损害了人类。 ? 要明白人类生命的支持系统正在逐步地瓦解
? 要明白把其他的生命推向灭绝的边缘是不道德的,也剥夺了当代人和子孙的生存和发展。
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危害
? 生态系统正在碎化或消失,无数的物种数量正在减少或已经灭绝,我们正在制造自6500万年前灭绝恐龙
的自然灾难以来最大的灭绝危机,这种灭绝是不可逆转的,并且正降临在粮食作物、药品和其它生物资源
上,给人类健康带来威胁。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途径
? 就地保护 ? 异地保护
2.1 景观多样性的定义:
2. 景观多样性
? 景观要素类型、结构特征、空间格局、景观功能过程的丰富程度或变异程度
2.2 景观多样性的基础:
? 立地条件的异质性 ? 干扰
2.景观多样性
? 景观多样性的类型:
? 斑块多样性:景观中斑块的数量、大小和形状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 类型多样性:景观中不同景观类型的丰富度和复杂度
? 格局多样性:景观类型空间分布的多样性及各类型之间以及斑块与斑块之间的空间关系和功能关系。
2.3景观多样性的意义
? 是生物多样性的组成部分 ? 是生物多样性存在的场所 ? 保障景观功能正常发挥,保证景观稳定性的前提
2.4景观多样性的表现和测度
? 斑块类型多样性 ? 斑块形态多样性 ? 斑块镶嵌格局多样性
二、景观异质性(heterogeneity)的概念
1. 概念
? 是指各景观要素在属性上和空间分布上的变异程度。 ? 组成要素的异质性
? 空间分布的异质性:景观要素空间分布的相互关系。
2.景观异质性是景观的基本属性
? 景观正是由于其异质性的存在形成了内部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及价值流等, 从而使景观生机勃勃,
趋于稳定。人类和动物都需要两种以上景观要素的事实证明了异质性在生物圈的重要性。
? 3. 景观异质性依赖于尺度 ? 异质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 同质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4. 景观异质性形成的机制
? 4.1 资源环境的空间分异 ? 4.2 生态演替 ? 4.3 干扰 ? 自然干扰:
? 人为干扰:深度,广度,无明显规律,难以预测
二、景观异质性和生物多样性
? 景观异质性导致生物多样性 ;
? 或者说景观异质性包含景观多样性,并对其他水平的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 ? 景观异质性与生物多样性相互促进
第四节 景观空间格局
一、景观空间格局(Landscape pattern)的概念
? 景观要素在景观空间内的配臵和组合形式。 ? 广义上讲,它包括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数目以及空间分布与配臵。 ?景观生态规划中的格局是指空间格局。
二、景观格局的成因
? 景观是在气候、地貌、土壤、植被、水文、生物等自然因素和人为干扰作用下形成的有机体。 ? 景观格局则是景观形成因素与景观生态过程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
三、景观格局的类型
1. 规则或均匀分布格局
2. 聚集(团聚)型分布格局
3. 线状格局 4. 平行格局
5. 特定的组合或空间联结格局
1.规则或均匀分布格局:
? 指某一特定类型景观要素间的距离相对一致的一种景观。 ? 如我国北方农村,由于人均占有土地相对平均,形成的村落格局多是均匀地分布于农田间.各村的距离基
本相等.是人为干扰活动形成的斑块最为典型的均匀型分布格局。
2.聚集(团聚)型分布格局
? 同一类型的景观要素斑块相对聚集在一起,同类景观要素相对集中,在景观中形成若干较大面积的分布区,
再散布在整个景观中。
?如:在丘陵农业景观中,农田多聚集在村庄附近或道路的一端。
3.线状格局
? 指同一类景观要素的斑块呈线性分布。
?如房屋沿公路零散分布或耕地沿河流分布的状况
4. 平行格局
? 指同一类型的景观要素斑块呈平行分布。
? 如:侵蚀活跃地区的平行河流廊道,以及山地景观中沿山脊分布的林地。
5. 特定组合或空间连接格局
? 指不同的景观要素类型由于某种原因经常相联结分布。空间联结可以是正相关,也可以是负相关。 ? 如:稻田总是与河流或渠道并存是正相关空间联结的实例; 平原的稻田区很少有大片林地出现是负相关的
实例。
四、景观结构的类型 1.景观结构(landscape structure)概念
? 景观组分的数量构成及空间组合与分布特征。 ? 其中景观组分的空间结构特征又被称为景观格局(landscape pattern)
2.景观结构的类型
景观的水平结构有以下四种类型
(1) 分散的斑块景观,如荒漠中的绿洲,其特征参数有
? A.基底的相对面积; ? B.斑块大小;
? C.斑块间的距离; ? D.斑块的分散性
(2) 网状景观:
有着走廊优势,景观功能主要取决于:
2.景观结构的类型
? A.走廊宽度,河流系统对洪水侵蚀的控制; ? B.连通性(有利于动物运动); ? C.回路(有利于动物运动); ? D.网格大小;
? E. 结点分布与大小 ? A.每一要素的相对面积; ? B.半岛的多度和方向; ? C.半岛的长度和方向。
2.景观结构的类型
(3) 交错景观:
占优势的两种景观要素,彼此犬牙交错。景观功能主要取决于
三、景观格局分析
? 概念:
? 用来研究景观结构组成特征和空间配臵关系的分析方法。
2.景观格局研究的目的
? 确定产生和控制空间格局的因子及其作用机制; ? 比较不同景观镶嵌体的特征和它们的变化; ? 探讨空间格局的尺度性质; ? 确定景观格局和功能过程的相互关系; ? 为景观的合理管理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3.景观格局分析的基本步骤 3.1 以研究目的和方案为指导,收集和处理景观数据
3.2 将真实的景观系统转换为数字化的景观,选用适当的格局研究方法进行分析
收集景观数据
? 野外考察、测量(获得植被、森林、土壤等相关资料) ? 遥感数据:航空遥感、卫星遥感
在进行景观格局分析时,实际景观首先要经过取样、数字化过程转化为栅格型或矢量型数字地图
第四章需要回顾的原理
? 斑块-廊道-基底模型
? 什么是生物多样性及生物多样性的层次 ? 什么是景观多样性和景观异质性
? 什么是生态交错带和边际效应?常见的生态交错带有哪些?其生态功能分别是什么? ? 景观异质性的形成机制是什么?
? 景观异质性和生物多样性的关系是什么? ? 什么叫景观格局,有哪些景观格局类型?
? 什么是景观结构?目前提出的景观结构模型主要有哪些?
第五章 景观生态流与景观功能
? 教学目的和要求 ? 掌握景观的主要生态过程及其动力机制 ? 掌握景观的基本功能。 ? 教学重点和难点 ? 景观的主要生态学过程。
第一节 景观过程
主要掌握
? 景观的主要生态学过程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景观生态学(8)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