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景观生态学(7)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3-09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明显差别,大于12m的物种多样性为窄的数倍以上。多样性和丰度较高,内部种明显上升,边缘种影响不大。

? 行道树、农田周围的防护林多宽效果为最好?

2. 廊道的结构特点

? 当河岸植被宽度大于30m时,能够有效的降低温度、增加河流生物食物供应、有效过滤污染物。当宽度大

于80~100m时,能较好地控制沉积物及土壤元素流失。美国各级政府和组织规定的河岸缓冲带宽度值变化较大,从20m到200m不等。

? 在实际中,确定一个河流廊道宽度应遵循三个步骤:

?弄清所研究河流廊道的关键生态过程及功能;

?基于廊道的空间结构,将河流从源头到出口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将最敏感的生态过程与空间结构相联系,确定每种河流类型所需的廊道宽度。

2. 廊道的结构特点

? 生态廊道(ecological corridor)主要有生物栖息地、生物迁移通道、防风固沙、隔离(如控制城市扩张

的绿带)等功能。不同的功能对应的廊道宽度随着物种、廊道结构、连接度、廊道所处基质的不同而不同。

? 例如,防风林的宽度通常为几米到几十米不等,而绿带(green belt)性质的生态廊道却可达数百米甚至几

十公里。

? 在生态廊道的诸多功能中,生物多样性保护通常是首要考虑的功能。

2. 廊道的结构特点

? 对于鸟类而言,十米或数十米的宽度即可满足迁徙要求。对于较大型的哺乳动物而言,其正常迁徙所需要

的廊道宽度则需要几公里甚至是几十公里。根据对北美地区的矮蠓、白尾鹿、短尾猫、美洲狮、黑熊和狼的行为研究表明,它们所需要的迁徙廊道宽度从0.6km到22km不等。有时即使对于同一物种,由于季节和环境的不同,所需要的廊道宽度也有较大的差别。

2. 廊道的结构特点

? 当设计师问到多宽的廊道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合适时,保护生物学家的回答往往是越宽越好。然而,也有

学者反对这一说法。他们认为,过宽的廊道会不可避免的促使生物在两侧间的运动,从而减慢了生物到达目的地的运动速度。

? 但一般来讲,廊道越宽越好。随着宽度的增加,环境的异质性增加,进而造成物种多样性的增加。

三、基底

1. 定义:范围广、连接度最高,并且在景观功能上起着优势作用的景观要素类型。

? 景观中背景地域范围广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景观的性质,对动态起主导作用。相对同质的景观元素具

有自己的特征。面积最大则连通性最强。

2. 基底的结构特点

2.1 孔隙度(porosity)

? 斑块在本底中称为孔。 ? 单位面积的斑块数目称为孔隙度。它是本底中斑块密度的量度。孔隙度与斑块大小无关。

孔隙度的生态意义

? 它提供了一个了解物种隔离程度和植物种群遗传变异的线索。 ? 孔隙度是边缘效应总量的指标,是一个对野生生物管理、对能流物流指导意义的因素。

? 孔隙度低表明景观中有边远地区存在,这对需要边缘生境的动物很重要。 ? 孔隙度与动物觅食密切相关,适宜的孔隙对觅食及育后复原。 ? 采伐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2. 基底的结构特点

2.2 边界形状

? 景观元素间的边界像一个半透膜,边界的形状对本底与斑块间的相互关系极为重要,具备最小的周长与面

积之比的形状不利于能量与物质交换,具节省资源的特征;相反,周长与面积之比大的形状利于与周围环

境进行大量的能量与物质交流。

地球日

? 第一个“地球日”的诞生是在1970年4月22日,由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的一个刚满25岁的学生——丹尼

斯·海斯在校园发起和组织的。那天,美国各地大约有2000万人参加了游行示威和演讲会。

? 后来,海斯毅然办理了停学手续,专心致力于地球的环保。 ? 他在今天被誉为“地球日之父”。

关爱地球:天天都是“地球日”

? 我国参与“世界地球日”的活动是在1990年4月22日,“地球日”20周年之际。从此,我国每年都进行“地

球日”的纪念、宣传活动。

? “世界地球日”的总主题始终是“只有一个地球”,今年的分主题是“善待地球——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关爱地球:天天都是“地球日”

? 目前,全球面临的十大环境问题包括:

? 1. 全球气候变暖;2. 臭氧层的耗损与破坏;3. 生物多样性减少;4. 酸雨蔓延;5. 森林锐减;6. 土地

荒漠化;7. 大气污染;8. 水污染;9. 海洋污染;10. 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

关爱地球:天天都是“地球日”

? 面对日益恶化的地球生态环境,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行动起来,用自己的行动来保护我们共同生存的家园。

每年随着“世界地球日”的来临,全人类都自发地敲响了保护家园的警钟,举行着各项对地球有益的活动。

然而,我们仅在一天大张旗鼓地关爱地球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每一天都当成“地球日”看待,才能尽快改善地球的环境,延缓它的衰老。

你能为地球做的50件小事

? 1.使用布袋,减少塑料袋的使用 ? 2.少开车,尽量乘坐公共汽车

? 3.不要让电视机长时间处于待机状态 ? 4.认识环保标志

? 5.提倡步行、骑单车

? 6.不使用非降解塑料餐盒 ? 7.不燃或少燃放烟花爆竹 ? 8.双面使用纸张 ? 9.节约粮食

? 10.拒绝使用一次性用品

你能为地球做的50件小事

? 11.消费肉类要适度 ? 12.随手关闭水龙头 ? 13.一水多用

? 14.使用可充电电池

? 15.随手关灯,节约用电 ? 16.拒绝过分包装 ? 17.领养一棵树

? 18.做一天环保志愿者 ? 19.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 20.尽量利用太阳能

你能为地球做的50件小事

? 21.尽量使用可再生物品 ? 22.使用节能灯

? 23.优先购买绿色产品

? 24.自己不吸烟,奉劝别人少吸烟 ? 25.提倡观鸟,反对关鸟 ? 26.少用洗涤剂

? 27.少使用发胶 ? 28.简化房屋装修 ? 29.不用圣诞树 ? 30.少吃口香糖

你能为地球做的50件小事

? 31.不吃田鸡,保蛙护农 ? 32.使用无铅汽油

? 33.反对奢侈,简朴生活 ? 34.拒食野生动物 ? 35.拒绝使用气球 ? 36.减少使用纸质贺卡

? 37.不穿野兽毛皮制作的服装 ? 38.参与环保宣传

? 39.阅读和传阅环保书籍、报刊 ? 40. 不进入自然保护核心区

你能为地球做的50件小事

? 41.节省纸张,回收废纸 ? 42.不购买野生动物制品 ? 43.不乱扔烟头 ? 44.垃圾分类回收 ? 45.回收废电池

? 46.不鼓励制作、购买动植物标本 ? 47.选购天然棉、麻等质地的衣服 ? 48.避免旅游污染

? 49.及时举报破坏环境和生态的行为 ? 50.在室内、院内养花种草

四、网络

1.网络定义:

? 是由相互连接的廊道或者通过廊道在空间上联系起来的斑块构成的网格状结构 ? 孔隙度较高时基质表现为网络。廊道交叉时为廊道网络。 ? 树篱、道路、防护林等

2. 网眼大小

2.1 网眼大小:

? 指组成网络的线之间的平均距离或者线所环绕的景观元素平均面积。它影响物种的粒度。 ? 它的作用在于: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学意义。

2. 网眼大小

? 动物的觅食、保护领地等活动对网络线间的距离很敏感。 ? 在法国布列塔尼地区,小甲虫>4ha即消失,猫头鹰>7ha时即消失 ? 反映社会、经济、生态因素的变化。

? 如大家庭的土地包产到户网眼就小,机械化程度高则大

3.网络的结构特征

3.1 连接性(connectivity)

? 是自然体系的本质特征,也是保证物种的适宜生存环境的基本条件

第二节 生态交错带

1.定义:

? 是相邻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带,其特征是由相邻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的时空尺度及强度所决定。 ? 群落交错区、生态交错区或生态过度带

? 20世纪初,美国的Clements首先提出生态交错带

第二节 生态交错带

? 如森林和草原之间有森林-草原过度带,两个不同森林类型之间或两个草本群落之间也都存在交错带。此外,

像城乡交错带、干湿交错带、水陆交错带、农牧交错带、沙漠边缘带等也都属于生态交错带。

? 生态交错带有的宽,有的窄;有的是逐渐过渡的,有的变化突然。交错带的边缘有的是持久性的,有的在

不断变化。

2. 生态交错带的基本特征

2.1 生态交错带是一个应力带

? 两种群落成分处在激烈竞争的动态平衡中,对外界环境条件十分敏感

2.2 边缘效应

? 生态交错带物种的数目及一些物种的密度有增大的趋势,这种现象称为边缘效应(edge effect)。这是

因为生态交错带的环境条件比较复杂,能为不同生态类型的植物定居提供条件,从而为更多的动物提供食

物、营巢和隐蔽条件。

2.3 阻碍物种的分布

?适合边缘种生存

?阻碍内部物种的扩散

高度的异质性:

2.4 具有空间异质性

? 相邻生态系统或景观元素通过交错带相互渗透、连接、区分,体现出多个生态系统共存的多宜性 ? 生境复杂、物种丰富、特有成分多、种间关系 复杂

生态交错带具有3 个基本特征

? 宏观性 ? 动态性 ? 过渡性。

?它不仅是生态结构和功能在时间尺度、空间尺度上变化较快的区域,具有高度的异质性,而且是生物多样性出

现区、全球变化敏感区、边缘效应表达区。

3.生态交错带的功能

? (1) 通道作用:生态交错带作为相邻生态系统间生态流的通道,影响生态流的流向以及流速;

? (2) 过滤器作用:生态系统的某些组分能通过生态交错带在相邻生态系统之间流动,而另一些组分则受到阻

碍;

3.生态交错带的功能

? (3) 源的作用:生态交错带为相邻生态系统提供物质、能量和生物来源; ? (4) 库的作用:生态交错带能吸收积累某些组分;

? (5) 栖息地作用:生态交错带为许多边缘物种提供了栖息地。

4.1 生态交错带的等级结构特征

4. 生态交错带的结构

4.2 空间格局

4. 生态交错带的结构

?空间格局变化的动力: ? 内源和外源的干扰及强度的影响 ? 受廊道缓冲能力的影响

5. 主要的生态交错带

5.1 河岸带:是水陆交错带的一种景观类型,即岸边陆地与河水发生相互作用的区域,是介于河水和高地之间

的生态过度带。

5. 主要的生态交错带

? 河岸带环境的特点: ? 水分多、空气湿度大、土壤肥力比较高、季节性河水泛滥 ? 河岸带植被的特点: ? 耐一定程度水淹的生态适应、需水量一般比较高

? 河岸带的生态功能: ? 降低温度

? 防止水土流失 ? 过滤污染物

? 增加河流水生生物食物供应

5. 主要的生态交错带

5.2 农牧交错带

的半农半牧、时农时牧区。

5.2.1 农牧交错带的基本特点

? 是从干旱地区向湿润地区,从高原地区向丘陵、平原地区的过度地带,也是将农业区与草原牧区区分开来? 最大的特点是生态环境脆弱和破坏后恢复非常困难 ? 稳定性小,变化幅度大 ? 敏感性强,抗干扰能力弱

?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响应十分敏感

? 自我恢复与调节能力差,环境退化和沙漠化严重,生态系统严重失衡。

5.2.2 农牧交错带的生态意义 5.2.2 农牧交错带的生态意义

?农业:粮食生产 ?生态防线

?牧业产品基地 ?主要资源产地

保护生态和发展生产面临的突出问题

5.2.3 农牧交错带面临的问题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正处在经济高速发展阶段。特别是随着中国北方地区的不断开发和发展,给环境带来

的巨大压力是不言而喻的。

? 如何能有机地结合经济发展与有效控制环境负荷,进而为环境保护和制定合理的环保护制度提供科学的决? 农牧交错带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生态环境恶化,而且已对我国生态安全和农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威

胁。

策依据,已是诸多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所肩负的重要使命。

? 由于人口的压力和对自然植被的过度干扰,加之落后的“弃耕撂荒”土地利用方式,使该地区土地严重退化

和沙化,已成为重要的沙尘源。

解决措施

? 退耕还林; ? 退耕还草; ? 风沙源治理工程 ? 启动“已垦草原退耕还草”工程。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景观生态学(7)在线全文阅读。

景观生态学(7).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50473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