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深圳消费者认为王老吉利乐装的功效不如罐装,主要是受羊城药业王老吉影响小,并因罐装贵、高档,而认为功效好过利乐装。温州没有其他王老吉剂型,无法比较。
在这三个地区,和其他品牌的包装凉茶(利乐装和铁罐装凉茶)相比较,消费者受王老吉品牌的营销,一致认为王老吉的功效要强于其他包装凉茶。
除了从产品口味上进行判断外,产品的包装形式也造成了消费者这种观念,罐装和利乐装产品在消费者头脑中是饮料的包装形式,而药效强劲的凉茶应该是偏药品的包装形式如冲剂、中药饮片。购买的渠道也导致消费者产生这种观念,利乐装和罐装王老吉主要在饮料的销售渠道,而其他凉茶主要在药店和凉茶铺进行销售。
红罐王老吉的功效是最弱的,口味是最甜最像饮料的,因此消费者在实际饮用时,将不同凉茶大致区分为治疗和预防,其中自家煲或者凉茶铺的凉茶、王老吉凉茶颗粒等偏向治疗,但也可以定期饮用进行预防,而红罐王老吉和利乐装王老吉仅用于预防。
在第二阶段的消费者调研中,现有用户尤其是重度用户在什么境况下消费,为什么选择红罐王老吉,这个原因是分散还是相对集中,浙南和广东是否相对一致等是调查重点。
在广州、深圳的消费者调研中,成美项目组发现,消费者选择红罐王老吉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身体不舒服时,另一种是可以预见身体会不舒服时,这种身体不舒服包含感冒、湿热、上火等,但相对来说,上火的情况更为集中。
从消费场合看,已经出现上火的症状,且想喝饮料时,消费者会在普通饮料和红罐王老吉中选择红罐王老吉,项目组注意到他们选择红罐王老吉其实是和普通饮料进行比较,这个时候消费者的核心需求是对饮料的需求,因此口渴或饮料口味两者更重要,而下火的功能是附加需求而非核心需求。从这种需求的层次上不难看出,消费者对功能的需求相对较弱,更多是心理的安慰。
第二种消费场合是在容易上火的场合,包含吃容易上火的食物如火锅、湘菜、川菜、烧烤等,或者在秋冬干燥的天气,或者熬夜、过食烟酒等时候,在这些场合当消费者需要饮料时,也会在普通饮料和红罐王老吉中优先选择红罐王老吉,同样的,消费者此时的核心需求仍然是对饮料的需求,口渴和饮料口味更为重要,而下火的功能是附加需求。
而消费者选择黄振龙、王老吉凉茶颗粒等情况与此存在明显差异,这个时间消费者的核心需求时清热解毒下火的功效,因此口味并不是最重要的,消费者也并不需要存在口渴的情况。
对温州的消费者调查则出现明显差异,温州消费者饮用红罐王老吉主要是在宴会酒席和朋友聚会上,如前所述这与红罐王老吉在温州的餐饮渠道广泛设立促销小姐有很大关系,同时温州人习惯在有喜事时大操大办酒席,而红罐王老吉凭借其火红的保证、品牌中的“吉”字很好的满足了温州人的心理需求,成为温州最为流行的饮料。而在朋友聚会时,红罐王老吉的价格比当时主流的饮料价格要高,档次高而更体面,也是其被选择的重要原因。
第二阶段的消费者调研中,最令成美感到惊喜的是,温州消费者对“上火”的也非常高关注,可能在两广生活工作过的人会对“上火”非常关注,因为两广地区的气候水质偏湿热,非常容易上火,但是在温州乃至整个浙南地区,消费者也非常关注上火,如在温州乡里人生病吃药不说请医生开药方,说“请先生摸帖凉茶”,有时候不说“凉茶”,说“太平茶”,主要是指对较轻的病症所用的药,或药性很温和的中药。清代人徐希勉《永嘉闻见录补遗》记述:“温人服药曰‘吃茶’,早饭曰‘吃天光’。”
消费者调研显示,温州消费不仅有定期饮用金银花水、胖大海水、菊花茶的习惯,还有本地产的凉茶,温州消费者饮用这类中草药的茶水主要是预防上火的,已经上火时他们会吃药来解决问题,这个认知令成
美项目组感到非常兴奋。
在对温州红罐王老吉的消费者尤其是重度消费者选择红罐王老吉的动机研究中,成美发现消费者说的最多的是“不会上火”,温州消费者将可乐、雪碧、红牛、鲜橙多等列入会相对容易导致上火的饮料,而凉茶、牛奶、水被认为是不会上火的饮料,这种认知从何而来,消费者也很难说出理由,在座谈会上个别消费者觉得可能是因为防腐剂或者糖分较高导致的上火。
定位理论中的一个关键是传统营销理论认为营销是一场(关于产品或服务的)客观事实之争,他们坚信“真相终将大白于天下”。这些想法的确合乎逻辑,也更容易被企业的管理层所接受。而定位理论则认为营销是一场认知之战,所谓认知就是根据消费者个体对信息进行理解和解释,即使这种理解和解释是片面的或错误的(当然认知者本人绝对认为这种理解和解释是正确的)。因此认知是一回事,事实是另一回事,有时二者相符,有时是二者相反或不符,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有时候行业专家认可的不一定是市场认可。 温州消费者对王老吉以及凉茶的认知中,包含了“下火”的功能认知,但是他们更多是认为红罐王老吉“不会上火”,以及可以“避免上火”。
当项目研究进行到这里,成美的研究人员觉得非常欣慰的是,广州、深圳、温州代表的红罐王老吉现有市场的消费者为什么选择红罐王老吉的回答主要有——是心理安慰,熬夜打麻将时,秋天气候太干时,上火不是太严重没有必要喝黄振龙时,小孩吃麦当劳时,烧烤时,药效弱了可以经常喝,王老吉是老牌子比夏桑菊、清凉茶好。这意味着选择红罐王老吉的最主要原因清晰了,首先是对饮料的需求,然后是和其他饮料相比,红罐王老吉可以减少上火的发生几率,即“预防上火”。
“预防上火的饮料”定位能否成立,需要从多角度进行检验。首先,对于加多宝而言,罐装王老吉是企业的“输血线”,是否能稳固现有销售关系到企业的命脉和未来。显然,如果将红罐王老吉定位为“预防上火的饮料”,符合红罐王老吉现有用户尤其是重度用户对红罐王老吉的购买动机,能够最大的稳固现有市场。
其次“预防上火的饮料”能否在稳固现有市场份额的同时,扩大销量?扩大销量主要来自几个方面,对于成熟市场浙南、深圳等是增加消费频次和消费量。对于新开拓或尚未开发的城市,主要是增加消费人群。
成美定位研究组认为“预防上火的饮料”是利于扩大销量的,除了定位清晰后能够使所有的营销推广,都围绕消费者的价值需求而展开。每一分钱的投入,都将致力于在消费者心目中占据一个独特而有价值的位置,从而迅速影响到消费者的购买选择,产生实效。还有以下主要原因:
1. 相对于凉茶的地域限制,如北方人在听到凉茶时会产生凉掉的茶水或隔夜茶的歧义等,而“上火”
的概念是全国通行,而且如前所述,“上火”的概念在几千年来在中医的教育下深入人心,预防上火能帮助没有凉茶基础的市场了解从而接受红罐王老吉。
2. “上火”原因众多,不受季节影响,消费群体基数巨大,不同年龄、地区、性别的消费者都存在
“预防上火”的需求,且无需教育。
3. 在有凉茶基础的市场,预防上火的饮料有药量减少的暗示,可以经常饮用。由于口味变甜,中药
气味和颜色的变化,都让消费者感受到从“药”转化为“保健”,可以一定程度上化解凉茶不适宜经常饮用的禁锢。
4. 王老吉的品牌优势能够很好在体现出来,王老吉是凉茶始祖,而凉茶最主要的功效是下火。 5. 红罐王老吉将自己定位在“预防”,能更好和羊城药业的凉茶颗粒这个药品区隔开来,避免混乱
的竞争。
6. 由于有保健功能,能有效化解红罐王老吉的高价格障碍,也能令消费者更易于接受其淡淡的中草
药味道。
7. 加多宝公司当时非常弱小,项目组认为推广这样一个“中国”特征明显的功能化饮料,不容易引
起当时饮料业巨头如两乐、康师傅等迅速跟进,加上王老吉的品牌在凉茶、上火方面的优势也能给红罐王老吉一个有力保障。
第三,一个定位要成立是需要产品力的支撑的,根据前期对加多宝公司内部生产研发方面专家的访谈,项目组了解到凉茶是广东、广西地区的一种由中草药熬制,具有清热去湿等功效的“药茶”。在众多老字号凉茶中,又以王老吉最为著名。王老吉凉茶发明于清道光年间,被公认为凉茶始祖,有“药茶王”之称,王老吉凉茶的产品力可以说是经过了180多年的市场考验。 20世纪50年代初由于政治原因,王老吉凉茶铺分成两支:一支完成公有化改造,发展为今天的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王老吉凉茶颗粒(国药准字);另一支由王氏家族的后人带到香港。在中国大陆,王老吉的品牌归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所有;在中国大陆以外的国家和地区,王老吉品牌为王氏后人所注册。加多宝是位于东莞的一家港资公司,经王老吉药业特许,由香港王氏后人提供配方,该公司在中国大陆地区独家生产、经营王老吉牌罐装凉茶。因此,从产品力上红罐王老吉可以支撑“预防上火的饮料”这个品牌定位,是可信服的。为了保险起见,成美与加多宝公司研发副总祁振宽沟通了定位方向,并得到了产品力能够支撑的结论。
一个定位要成立,还需要在法律法规的允许下进行。红罐王老吉是一个普通饮料,能否宣传“预防上火”这个功能是需要进行研究验证的,成美一方面寻找相关法律法规的条款,一方面寻找其他类似产品是否有此宣传,同时委托企业向国家相关部门进行咨询。通过研究,成美发现“上火”既不是药品的功能主治或适应症,也不在保健食品的27项可申报功能范围内,上火更加像是一种民间通俗的说法;其次对上火是预防而非治疗,并不违法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第三成美在牙膏等产品上找到了类似宣传预防上火的案例——中华草本抗菌牙膏,该牙膏的宣传“全新中华草本抗菌牙膏具有强大而全面的口腔保健功能,她不仅含有清热去火的野菊花、金银花精华,其活性氟钙配方更添加了抑菌纯(TCN)。不但能预防上火引起的牙龈等口腔问题,还能清除及持续抑制口腔有害细菌,防止蛀牙,强健牙齿。经常使用,让牙齿牙龈更健康。” 最后,一个定位要成立还需要看竞争对手是否已经占据,显然“预防上火的饮料”当时属于国内饮料业从未被宣传过的,综合上面各角度的定位验证,成美项目组确立了红罐王老吉“预防上火的饮料”的定位战略。
2003年2月15日,在成美定位研究组进行了45天的连续工作之后,形成了最终研究成果。为了更好的展现研究成果,根据加多宝公司市场部非要求,我们首先将这个定位成果向加多宝公司的市场部负责人阳爱星提交,然后看是否需要进行一些细节的补充,然后2月17日正式向加多宝公司提交。2月15日,当成美客户总监在成美公司将提案详细汇报给阳爱星后,阳爱星非常满意没有提出任何修改意见直接决定2月17日原报告提交公司。
2月17日下午,成美向加多宝公司正式提交定位报告,在加多宝公司的大会议室中,加多宝公司所有高层齐聚一堂,包括董事长陈鸿道、销售总经理陶应泽、市场总经理阳爱星、生产部总经理杨工以及王老吉品牌经理王月贵等企业高层均参与了会议。
报告由成美客户总监张婷讲解,历时2小时。报告讲解完毕,下一步,按程序是由加多宝公司方面就提案提出疑问,成美项目组答辩。出乎意料,董事长陈鸿道径直站起来,大声说“好!我想了7年,就是
要这个东西!”同时,他还回忆起说自己的一个朋友是北方人,也有上火的概念,陈鸿道认为上火这个概念对于全国具备普遍意义。
长期以来,陈鸿道一直从事饮料的生产和经营,对市场有着非常敏锐的直觉和判断力。由于他当场拍板通过红罐王老吉的定位战略,因此成美准备的第三阶段消费者调研——品牌定位的验证调查被取消了。
“开创新品类”永远是品牌定位的首选。一个品牌如若能够将自己定位为与强势对手所不同的选择,其广告只要传达出新品类信息就行了,而效果往往是惊人的。红罐王老吉作为第一个预防上火的饮料推向市场,使人们通过它知道和接受了这种新饮料,最终红罐王老吉就会成为预防上火的饮料的代表,随着品类的成长,自然拥有最大的收益。
确立了红罐王老吉的品牌定位,就明确了营销推广的方向,也确立了广告的标准,所有的传播活动就都有了评估的标准,所有的营销努力都将遵循这一标准,从而确保每次的推广,在促进销售的同时,都对品牌价值(定位)进行积累。
这时候才可以开始广告创意,拍广告片。
品牌定位的推广
明确了品牌要在消费者心智中占据什么定位,接下来的重要工作,就是要推广品牌,让它真正地进入人心,让大家都知道品牌的定位,从而持久、有力地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2003年2月20日开始进行定位后的广告代理服务阶段,成美根据“预防上火的饮料”撰写创意简报,开始进行广告表现。3月7日成美提交了《2003年王老吉全年推广计划》,将定位推广主题确定为“轻松防上火,享受好生活”。
“预防上火的饮料”的需求在什么时候是最容易被唤醒?成美项目组认为在诸多饮料消费场合中,消费者第一提及喝红罐王老吉的往往是“烧烤、火锅、川菜、湘菜”这种情况,在这些场合推广定位不仅能够增强品牌印象,而且能迅速拉动消费。因此3月7日得全年推广计划中,成美还建议了赞助广东、浙南重点城市一批烧烤场所的公共设施如遮阳伞等;加强与餐饮渠道的合作,传播定位概念,具体是在广东、浙南各指定的川、湘、云贵、泰国菜酒楼、火锅店等进行定位推广等。
同时,为更好传播“预防上火的饮料”这一定位,成美与加多宝市场部进行反复讨论沟通,最终确定了广告语“怕上火喝王老吉”,并一直沿用至今。
电视广告创意历经几番调整,最终确定了成美创作部第3次提交的一条广告创意,就是大家最熟悉的那条广告片——画面选择了消费者认为日常生活中最易上火的五个场景:吃火锅、通宵看球、吃油炸食品薯条、烧烤和夏日阳光浴,画面中人们在开心享受上述活动的同时,纷纷畅饮红罐王老吉。结合时尚、动感十足的广告歌反复吟唱“不用害怕什么,尽情享受生活,怕上火,喝王老吉”,促使消费者在吃火锅、烧烤时,自然联想到红罐王老吉,从而促成购买。
2003年9月17日,成美将红罐王老吉传播策略发传真给加多宝公司,对红罐王老吉的创意进一步规范,至此确定了红罐王老吉后续推广的基调。原文如下:
一、明确王老吉的广告策略——罐装王老吉,(预防上火的)饮料
1. 确定罐装王老吉的竞争环境。我们应明确罐装王老吉是在“饮料”行业中竞争,其竞争
对手应是其他饮料。因此,我们吸引的是想购买饮料的大众消费人群,而不是想购买“凉
茶”、“降火药”的人群。
2. 确定在众多饮料中,消费者为什么要购买罐装王老吉,即王老吉能满足消费者的哪
种需求。因此,我们要建立罐装王老吉与其他饮料的区隔——预防上火的饮料(这是王老吉独有的特性,其他饮料所不可替代的)。
二、在广告策略的基础上发展创意策略
1. 在表现形式上,要符合饮料在消费者心智中的基本属性。罐装王老吉与饮料是一类的,
基本属性也是一致的,必须符合这个类别产品的共性。只有在消费者的心智中被归于一类,它们才会有比较,有区隔。如果消费者认为罐装王老吉不是饮料,则“预防上火”的区隔就没有任何意义。因此,我们在发展创意时,一定要努力让罐装王老吉一眼就被消费者划入到饮料的范畴。从表现形式的角度考虑,广告要体现欢乐的氛围,音乐要轻松愉快,要有“畅饮”的感觉等,切忌通过恐吓来表现“上火”的症状和后果。 2. 确定传播内容的选取标准。传播内容应符合“饮料”这个大的品类在消费者心智中的基
本属性,不能用在饮料传播中不曾使用的“祖传秘方”、“悠久的历史”、“中草药配方”等信息,因为这些内容在消费者心智中是属于中药或保健品的。那么应该如何传播“预防上火”的概念,又如何与“下火”相区分呢,其实这是药与饮料的区分。消费者没有预防的意识,连癌症都没有,更何况上火,“预防上火”只是企业内部沟通的语言,传播上应呈现出“喝了王老吉就可以尽情地享受许多美好的事物”的感觉,如可以吃火锅,可以吃麦当劳,可以烧烤??
3. 传播的重点是品类,而不是品牌。我们是品类开拓者,我们的目标就是要抢占品类第一
的位置,让罐装王老吉成为预防上火饮料的代名词。我们的竞争对手是其他各种饮料,而不是其他“预防上火的饮料”。因此,我们传播的重点应该是品类,而不是王老吉的品牌故事。因为王老吉的历史、祖传秘方只有出现其他“预防上火的饮料”时才有价值,只有在此时这些事实才会让消费者产生品质保证感。
4. 传播的声音要大且清晰。在中央台投放,广告的覆盖面大,千人成本相对较低,但广告
的声音很容易就会被淹没在众多的广告中。因此,王老吉的广告形式一定要新颖、合适,能集中火力清晰地传达出一个声音:“怕上火,喝王老吉吧!”。
三、注意在新开拓区域和原有区域的传播差异
1. 在原有销售区域。在广东、浙南等地,消费者对王老吉“是什么”已有一定的认知,只
要加强这种认知即可,在这两个有较深凉茶文化的地区更重要的是不要把自己误做成“凉茶”或“药”。
2. 在新开拓区域。本次王老吉影视广告主要在中央台投放,在新的销售区域,消费者对王
老吉是十分陌生的,因此,在传播上一定要重点推广品类概念,要将“罐装王老吉,能预防上火的饮料”这个意思清晰、完整的表达出来。
红罐王老吉的电视媒体选择主要锁定覆盖全国的中央电视台,并结合原有销售区域(广东、浙南)的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红罐王老吉品牌定位战略制定过程(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