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市镇中心校三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问题解决
教学内容: 西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 60 页。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增强问题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 能力。 2、经历与他人交流学习的过程,逐步学会合作学习。
过程和方法: 通过对例题的探索、研究,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鼓励学生用多样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计算方法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 复习引入 1、 出示复习题。
(1) 有 12 盒水彩笔,每盒 24 支,一共有多少支水彩笔? (2) 有 288 支水彩笔,平均分给 3 个班,每班分的多少支? 2、学生独立解决,教师巡视。 3、 全班交流。
4、 引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稍复杂的解决问题。板书课题。 二、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 出示例 1:学校有 12 盒水彩笔,平均分给 3 个班。每班分得水 彩笔多少支?(一盒装 24 支)
(1) 指名学生读题。
(2) 师:要想求每班分的水彩笔多少支,需要先知道什么? 生:需要先知道一共有多少支水彩笔。 师:一共有多少支水彩笔?怎样求? 生:用每盒水彩笔的支数×水彩笔的盒数=水彩笔一共的支数。 师:怎样列综合算式? 学生小组内解决,全班交流。 师: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生:可以先求每班分得水彩
1
黄市镇中心校三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笔多少盒? 师:怎样列式? 生:12÷3=4(盒) 师:每盒多少支?4 盒多少支? 生:24×4=96(支) 师:怎样列综合算式? 学生小组内解决全班交流。
2、 出示例 2: 4 辆这样的车一次运 32 吨。一次运完 200 吨货物,需要派多少辆这 样的车?
(1) 指名读题,弄清题意。
(2) 师:根据“4 辆这样的车一次运 32 吨”能求出什么? 生:能求出一辆这样的车一次运多少吨货物:32÷4=8(吨) 师:一次运完 200 吨货物,需要派多少辆这样的车?再怎样列算式? 生:用除法:200÷8=25(辆) 师:怎样列综合算式?
(3) 学生小组内解决,讨论交流。
(4) 教师小结:两种方法都可以。我们要善于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 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 61 页的课堂活动。
学生独立完成,只要能说出其安排的理由,教师就给予肯定。 四、 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到了什么?你有哪些新的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板书设计: 问题解决
例 1: 方法 1: 24×12÷3 =288÷3 =96(支) 方法 2: 12÷3×24 =4×24 =96 (支)答:每班分的水彩笔 96 支。
例2 方法 1: 方法 2: 200÷(32÷4) =200÷8 =25(吨) 答:一次运完需要派 25 辆这样的车。 32÷4=8(吨) 200÷8=25(吨)
第三单元探索规律教案
教学目标:
1.自主探索数阵中一些简单规律。
2.通过已有的探索规律经验,寻找一些数学中的规律。
2
黄市镇中心校三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3.通过发现和探索数学中规律的过程,发展学生数感,提高学生学习 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自主探索数阵中一些简单规律, 通过已有的探索规律经验, 寻找一些 数学中的规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者挂图,口算题卡。 教学过程 一、 引入新课 1. 口算天天练
16-9= 0÷13= 13=9= 28x0= 20÷4= 270÷9= 42÷3= 800÷4= 出示题卡,让学生以多种方式回答。 2. 找规律填数 (1)1, 3,( ) ,7, 9 (2)16, 8,( )2,1
(3)5,10,15,( ),25 ( 二)、教学新课
1.探索规律例1(书63页)
(1) 教师要求:开展小组活动,仔细观察,发现规律,并尝试去填一填第五行的空格。
(2)小组活动: 以4人小组为单位, 观察讨论这个数阵的规律。 (3) 教师巡视:参与小组讨论。若遇到学习困难的小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规律。
(4) 小组汇报:
每一行的首尾都是1;每行中间的数都是上一行左右两个数的和。 (5) 验证规律:教师安排学生去验证汇报的规律,算算每行中间的数是不是“上面一行左右两个数的和” 。
(6)实践规律:学生把第五行的空格填写完。集体订正。
(7)教师小结: 我们在数阵中找规律, 要善于发现数与数之间、行与行之间、列与列之间是否有和、差、积、商这些关系。 一般的程序是:首先仔细观察;接着去猜一猜,算一算;最后验证规律,并归纳出寻找规律的方法。
3
黄市镇中心校三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2、探索规律例 2(书 63 页)在下图中, 找出横排和竖排上两个数相加等于 4 的格子,再分别找出 相加等于 6 或 10 的格子。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为了更好地探索出规律,可以要求学生把相加等于 8 的格子找出来。
(1) 教师要求:读懂题意,可以先请一个学生说说怎样相加。如横 1+竖 3=4, 依次加下去。 每位学生可以先按要求找出格子, 然后分小组去探索“这些找出的格子有什么规律” 。
(2) 小组活动:学生分 4 人小组寻找规律。教师巡视并作适当的引导。 (3) 汇报预设:
我发现和不变时,一个加数增加 1,另一个加数就减少 1. 我发现和为 4 的格子有 3 个, 和为 6 的格子有 5 个, 和为 8 的格子有 7 个,和为 10 的格子有 9 个。 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板书: 1+3=4 2+2=4 3+1=4 教师提示:在这几个格子图当中,横排和竖排上两个数相加等于几, 描出的格子数要少 1。
(4) 教师小结:我们在探索图形中的规律时,可以把图形转化 3,5,7,9为数字, 在数字中找到我们要找的规律。 教师可以在这里追问: 如果再继续找等于 12 的格子,会是怎样的呢?
3、探索规律例 3(数 64 页) 先找出数的排列规律,然后在空格处填写合适的数。
(1) 教师要求: 先观察数的排列顺序, 并把数按顺序排列出来,再分小组讨论这列数存在的规律。
(2) 揭示课题:数阵中的规律(二)。
教师可以请学生图形的意思来讲一讲此题的数的排列顺序: 720, 360, 120,30,____, _____.通过这一过程把图形转化成学生熟悉的数,更 符合学生的知识结构,方便学生开展讨论。
(3) 小组活动:教师可提醒学生用上一节课学习的找规律的方法,寻找数与数之间是否存在和、差、积、商的关系。学生开 展小组活动,教师注意观察学生操作过程。
(4) 汇报预设:数是从大到小排列;我们发现后面的数与前面的数有倍数关系,但不是相同的倍数。
(5) 教师引导:你们可以顺着这个发现去研究一下,这些倍数之间又有
4
黄市镇中心校三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什么关系。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会再次发现,原来用前面一个数除以后面一个 数,得到商是连续的。 教师再次引导,你们可以把这些算式列出来: 720÷2=360 360÷3=120 120÷4=30
(6) 或 720÷360=2 360÷120=3 120÷30=4
教师小结:要得到后面一个数,就用前面一个数去除以某数,而且这个某数,每次增加 1.再次要求学生带着这个规律去 看一看数的变化是不是遵循这样的规律。
(7) 实践规律:学生独立按照刚刚发现的规律完成余下的部分内容。学生汇报,集体订正。发现有错误的,可以让已经掌握的学生再一次 说一说规律,加深印象。
四、反思总结
1.按规律填数学书 65 页练习十四第 2 题 找规律,并在空格里填数。 教师要求:规律在哪里? (提示:数与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同桌纠错。 教师小结: 这三个数就是积的关系, 第一行左边的数就是两个数的积。 再次强调数与数之间的规律一般出现在和、差、积、商中。
2.按规律填空 书 65 页练习十四第 3 题 根据规律填空。
旋转与平移现象(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9~70页例1、例2,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十六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及生活经验感知旋转与平移现象。 2、能正确判断、区别旋转与平移现象。
3、通过对旋转与平移现象的感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在感知、操作中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感知旋转与平移现象。
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新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四单元教案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