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JA1茶叶分类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2-17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单元一 茶叶分类

前言 本课程的主要作用和任务

《茶叶加工与审检》是茶叶生产与贸易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本课程的主要作用和任务是:

0.1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茶叶品质形成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熟练掌握绿茶、红茶和青茶的加工工艺和加工技术,能独立进行扁型、卷曲型、毛峰型和针型茶等特种绿茶和大宗绿茶的加工生产,掌握黄茶、黑茶和白茶的加工工艺和加工技术;熟练掌握绿茶、红茶的精加工工艺和加工技术;掌握茉莉花茶的加工方法和加工技术;了解其它花茶的加工方法和加工技术;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各类茶叶的特征特性及外形内质优劣的客观规律,品质因子间的相关性,熟练掌握茶叶品质的审评方法和技能,掌握茶叶理化指标的法定检验方法。

0.2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总结和推广先进的制茶技术,指导茶叶的产业化经营和标准化、无公害生产,为实现茶业高产、优质和高效服务。

0.3使学生通过高级茶叶初制工职业资格考试。

教学总学时98学时,两期完成,本期33学时,教学实践5周。

0.4关于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

本门课程是一门技术应用性很强的课程,为此,在整个教学活动和过程中要始终贯彻技术操作能力这条主线,以学生就业需求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职业岗位能力培训和专业技术工作能力培训为中心,强调

1

基础理论以“必需和够用”为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采用“课堂讲解→问答→示范→学生操作练习→讨论→测评与小结”来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尽可能采用现场教学这种形式。

专周实习:是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知识,系统进行操作技术训练的重要环节,分2次集中安排,时间共5周。

毕业综合实习:侧重于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训练和检验。 此外,学生还要在科研组教师指导下参与科研的工艺试验,技术操作、数据收集的处理等工作。

对学生的要求:

抓学风建设,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树

立“爱专业、学专业、用专业”的思想,树立吃苦耐劳思想,勤动手,多问善思,积极参加茶厂生产劳动、专周实习、课堂教学、毕业综合实习和科研等工作,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工作能力。

2

第一单元 茶叶分类 第一节 茶叶命名

在我国漫长的茶叶历史发展过程中,历代茶人创造了各种各样的茶类,长期的封建制度下又出现了各种“贡茶,加上我国茶区分布很广,茶树品种繁多,制茶工艺技术不断革新,于是便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茶类。就茶叶品名而言,从古至今已有数百种之多,为世界上茶类最多的国家。如何从这些众多的茶叶类群中建立一个有条理的分类系统,以便识别茶叶品质和制法的差异性,对于不断改进制茶技术,提高茶品质,创造新茶类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世界上还没有规范化的茶叶分类方法。

茶叶命名的依据

茶叶命名是茶叶分类的重要基础。每一种茶叶必须先有一个名称,然后才能对此开展分类研究工作。茶叶命名与分类可以联系在一起,如工夫(名称)红茶(分类),白毫(分类)银针(名称),岩茶(分类)水仙(名称)。茶叶名称常带有描述性,名称之文雅是其它商品所不及的。

不同种类的茶叶,命名的方法五花八门,一般是依据形状、品质色香味、茶叶品种、产地、采摘时期、技术措施和销路来命名。

以形状命名:如形似瓜子片的安徽六安瓜片,形似山雀舌的“雀舌”、形似珍珠的浙江嵊县“珠茶”,形似眉毛的浙、安和江西的“眉茶”、“秀眉”,形似一株株小笋的浙江长兴“紫笋”,形状圆直如针的湖南岳阳的“君山银针”,湖南安化的“松针”,江苏苏州的“碧

3

螺春”,形似竹叶的峨眉“竹叶青”。

以外形色泽或汤色命名:如绿茶、白茶、黑茶、红茶、黄茶等。 以茶叶的香气、滋味特点命名:安徽舒城的“兰花茶”,湖南江华“苦茶”(滋味微苦)。

以产地命名:西湖龙井、黄山毛峰、南京雨花茶、安化松针、信阳毛尖、六安瓜片、庐山云雾、井岗翠绿、广东“英德红茶”、滇江、初门红茶、川红、婺绿。

依采摘时制命名:明前茶、雨前茶(雨水前采制),4-5月采制的叫春茶、夏茶(6-7月),秋茶(8-10月份),新茶(当年采制)、陈茶。

依制茶技术命名,炒青(铁锅炒制),烘青(烘手机具烘制),晒青、蒸青(茶叶鲜叶用蒸汽茶青)。花茶(茉莉花茶),发酵茶(红茶)、半发酵茶(乌龙茶)、不发酵茶(绿茶)。

依茶树品种命名:如青茶中的“水仙”、“乌龙”、“肉桂”、“大红袍”、“奇兰”、“铁观音”。

依销路命名:内销、边销、外销茶、出口茶、侨销茶。 依创制人命名:熙春、大方等。

依包装形式命名:“袋泡茶”、“小包装茶”、“罐装茶” 茶叶种类繁多,名称不一,因此,开展分类研究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第二节

茶叶分类依据

我国茶类的划分目前尚无统一的方法:

4

①依据加工方法不同的品质上的差异:绿茶、红茶、乌龙茶(青茶)、白茶、黄茶和黑茶六大类。

②依据我国出口茶的类别:绿、红、乌龙茶、白、花、紧压茶、速溶茶七大类。

③有的根据我国茶叶加工分初、精制两个阶段的实际情况,分成毛茶和成品茶两大类,其中毛茶又分为绿、红、乌龙、白茶和黑茶五大类,将黄茶并入绿茶中。成品茶又分为绿、红、乌龙、白茶和再加工成的花茶、紧压茶和速 溶茶等七大类。

将上述分类方法综合起来,我国茶叶可分为基本茶类和再加茶类两大部分。

1、茶叶分类理论

到目前为止,较一致地认为,理想的茶叶分类方法有三条依据,其一,必须表明茶品质的系统性,其二,必须表明制法的系统性,其三,必须表明内容物质变化的系统性,同时,茶类发展的先后,应作为茶叶分类排序的次序。

1.1茶叶分类应以制茶的方法为基础 一般而言,制法不同,内含物质变化就不同,品质也就有根本差别。

每一种茶类都有一个共同或相似的制法特点,如红茶都有一个共同促进酶活化,使黄烷醇类(儿茶多酚类)氧化较完全的渥红(俗称“发酵”)过程。绿茶杀青过程。黑茶类都有一个共同的堆积做色(渥堆)过程。工夫红茶与小种红茶、差异不大、工夫红茶与切细红茶差

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JA1茶叶分类在线全文阅读。

JA1茶叶分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47881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