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教学策略。
3个别化教学: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和水平进行学习的策略。1)程序教学 2)计算机辅助教学 3)掌握学习
第十三章 课堂管理
1 课堂管理的促进和维持功能 促进功能:教师在课堂里创设对教学起促进作用的组织良好的学习环境。 维持功能:在课堂教学中持久的维持良好的内部环境。
2 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 1 教师的领导风格 2 班级规模 3 班级的性质 4 对教师的期望 3 群体:人们一定方式的共同活动为基础而结合起来的联合体。三个特征:1群体由两个以上个体组成 2群体成员根据一定的目的承担任务,相互交往,协同活动 3群体成员受共同的社会规范制约
4 群体对个体的促进与阻碍取决于 1 活动的难易 2 竞赛动机的激发 3 被他人评价的意识 4 注意的干扰
5 群体动力的表现 1 群体凝聚力
2 群体规范 形成的三阶段1)相互影响阶段 2)出现一种占优势的意见 3)由于趋同倾向而导致评价,判断和相应行为上的一致性 3 课堂气氛
4 课堂里的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 1)吸引与排斥 2)合作与竞争 6 课堂纪律:是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
7 课堂纪律的类型 1教师促成的纪律 2集体促成的纪律 3任务促成的纪律 4自我促成的纪律
8 课堂结构与课堂纪律 1 课堂情境结构 1)班级规模的控制 2)课堂常规的建立 3)学生座位的分配
2 课堂教学结构 1)教学时间的合理利用 2)课程表的编制 3)教学过程的规划 9 问题行为: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行为。
10 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置与矫正 1 正确对待学生的课堂行为 2 行为矫正与心理辅导
第十四章 教学测量与评价
1 教学评价:有系统的搜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2 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关系 1 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2 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 3 配置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 4 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3 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功能 1 为师生调整和改进教学提供充足的反馈信息 2 是学校鉴别学业成绩,家长了解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 3 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4 作为教育评价和决策的依据
4 标准化成就测验:有专家或学者们编制的适用于大规模范围内评定个体学业成就水平的测验。
5 标准化成就测验的优越性 1 客观性 2 计划性 3 可比性
6 对标准化测验的批评 1 有学校课程之间的关系很不协调 2 测验结果的不当使用,我们通常用标准化成就和能力测验对学生分类和帖标签,对个体造成了不良影响
7 自编测验:是由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和测验目的,自己编制的测验。 8 测验前的计划 1 确定测验的目的 2 确定测验要考察的学习结果 3 列出测验要包括的教学内容 4 写下考试计划或细目表 5 针对计划测量的学习结果,选择适合的题型 9 自编测验的类型 1 客观题 1)选择题 2)是非题 3)匹配题 4)填空题 2 主观题 1)论文题 2)问题解决题
10 有效自编测验的特征 1 信度:测验的可靠性,即多次测验分数的稳定
2 效度: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
11 自编测验的常见错误 1 教师过于相信自己的主观判断而忽视测验的信度和效度指标 2 许多教师对测验准备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准备不充分 3 许多教师编制的测验太简单,题量太小 12 非测验的评价技术 1 案卷分析
2 观察 1)行为检查单 2)轶事记录 3)登记评价量表 3 情感评价
13 教学评价结果的处理与报告 1评分 2合格与不合格
3其他报告方式(个人鉴定 定期综合评价 观察报告 与家长面谈)
第十五章 教师心理
1 教师的特征与职业成就的关系 1 教师的认知特征与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 2 教师的人格特征与其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
2 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的比较研究 1 课时计划的差异
2 课堂教学过程的差异 1)课堂规则的制定与执行 2)吸引学生注意力 3)教材的呈现 4)课堂联系 5)家庭作业的检查 6)教学策略的运用 3 课后评价的差异
3 教师成长的经历 1 关注生存阶段 2 关注情境阶段 3 关注学生阶段
4 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1 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 开展微格教学行专门训练 4 反思教学经验
进 3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江苏省2012年教师资格证书考试教育心理学大纲(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