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1 相似量 机械系统 电气系统
例2-11 RC网络如图2-16所示,其中u1为网络输入量,u2为网络输出量。 (1)画出网络结构图; (2)求传递函数U2(s)/ U1(s)。 解:(1) 用复阻抗写出原始方程组。 输入回路 输出回路 中间回路
U1?R1I1?(I1?I2)1C2s1C2sxi ei x0 e0 y ec2 F i F1 i F2 i K1 1/R 1/K2 R f1 C1 f2 C2
图2-16 RC网络
U2?R2I2?(I1?I2)1C1sI1R1?(R2?)?I2
(3)整理成因果关系式。
I1?1?1??U1?(I1?I2)?R1?C2s?
??C1sI2?I1R1???R2C1s?1?
1U2?R2I2?(I1?I2)C2s
即可画出结构图如图2-17 所示。
图2-17 网络结构图
(4) 用梅逊公式求出:
U2U1?G1?1?G2?2?G3?3?
C1sR2C1s?111?R1C2s?C1s1R1C2sR2C1s?1C2s?2?1C1s?R2
1??R2C1s?1C2s?R1R2C1C2sR1R2C1C2s2?(R1?R2)C1s?1?(R1C2?R2C1?R1C1)s?1
21
例2-12 已知系统的信号流图如图2-18所示,试求传递函数C(s)/ R(s)。
图2-18 信号流图
解: 单独回路4个,即
?L?La??G1?G2?G3?G1G2
两个互不接触的回路有4组,即
bLc?G1G2?G1G3?G2G3?G1G2G3
三个互不接触的回路有1组,即
?L于是,得特征式为
??1?dLeLf??G1G2G3
?L??LabLc??LdLeLf
?1?G1?G2?G3?2G1G2?G1G3?G2G3?2G1G2G3从源点R到阱节点C的前向通路共有4条,其前向通路总增益以及余因子式分别为
P1?G1G2G3KP2?G2G3KP3?G1G3K ?1?1
?2?1?G1 ?3?1?G2
?4?1
P4??G1G2G3K因此,传递函数为
C(s)R(s)?P1?1?P2?2?P3?3?P4?4??
G2G3K(1?G1)?G1G3K(1?G2)1?G1?G2?G3?2G1G2?G1G3?G2G3?2G1G2G3 22
第三章自控系统的时域分析
1. 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希望能够做到:
(1)正确理解时域响应的性能指标(Mp、tr、td、tp、ess等)、稳定性、系统的型别和静态误差系数等概念。
(2)牢固掌握一阶系统的数学模型和典型时域响应的特点,并能熟练计算其性能指标和结构参数。
(3)牢固掌握二阶系统的各种数学模型和阶跃响应的特点,并能熟练计算其欠阻尼时域性能指标和结构参数。
(4)正确理解线性定常系统的稳定条件,熟练地应用劳斯判据判定系统的稳定性。 (5)正确理解和重视稳态误差的定义并能熟练掌握essr、essn的计算方法。明确终值定理的使用条件。
(6)掌握改善系统动态性能及提高系统控制精度的措施。
2. 内容提要
(1) 时域分析法是通过直接求解系统在典型输入信号作用下的时间响应,来分析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及稳态性能。工程上常用单位阶跃响应的超调量、调节时间和稳态误差等性能指标评价系统的优劣。
许多自动控制系统,经过参数整定和调试,其动态特征往往近似于一阶或二阶系统。因此一、二阶系统的理论分析结果,常是高阶系统分析的基础。
(2)时域分析法的基本方法是拉氏变换法: 结构图 (s)]
(3) 时域分析
(i)一阶系统的时域分析
一阶系统的动态特性应用一阶微分方程描述。一阶系统只有一个结构参数,即其时间常数T。时间常数T反应了一阶系统的惯性大小或阻尼程度。一阶系统的性能由其时间常数T唯一决定。一阶系统的时间常数T,也可由实验曲线求出。
(ii)二阶系统的时域分析
二阶系统的性能分析,在自动控制理论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二阶系统含有两个结构参数,即阻尼比ξ和无阻尼振荡频率ωn。阻尼比ξ决定着二阶系统的响应模态。ξ = 0时,系统的响应为无阻尼响应;ξ =1时,系统的响应称为临界阻尼响应;ξ >1时,系统的响应是过阻尼的;0 < ξ < 1时,系统的响应为欠阻尼响应。欠阻尼工作状态下,合理选择阻尼比ξ的取值,可使系统具有令人满意的动态性能指标。其动态性能指标有Mp、tr、td、tp,ts,一方面可以从响应曲线上读取;二是它们与ξ、ωn有相应的关系,只要已知ξ、ωn,就能很容易求出动态性能指标。
(4)稳定性分析
控制系统是否稳定,是决定其能否正常工作的前提条件。任何不稳定的系统,在工程上都是毫无使用价值的。稳定,是指系统受到扰动偏离原来的
23
?(s)?C(s)R(s) C (s) = ?(s)R (s) c (t) = L-1[C
平衡状态后,去掉扰动,系统仍能恢复到原工作状态的能力。应当特别注意,线性系统的这种稳定性只取决于系统内部的结构及参数,而与初始条件和外作用的大小及形式无关。
线性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系统的所有闭环特征根都具有负的实部,或闭环特征根都分布在左半s平面。
判别系统的稳定性,最直接的方法是求出系统的全部闭环特征根。但是求解高阶特征方程的根是非常困难的。工程上,一般均采用间接方法判别系统的稳定性。劳斯判据是最常用的一种间接判别系统稳定性的代数稳定判据。
应用闭环特征方程各项的系数列写劳斯表,劳斯表各行第一列元的符号变化次数,即为系统闭环不稳定的根的个数。应用劳斯判据时,应注意两种特殊情况下,劳斯表的列写方法。
劳斯判据也可用来确定系统稳定工作时,或系统的闭环极点分布在某一特殊范围时,系统结构参数的允许变化范围。
系统闭环特征多项式各项同号且不缺项,是系统稳定的必要条件(注意不是充分条件)。
(5)稳态误差
稳态误差是系统很重要的性能指标,它标志着系统最终可能达到的控制精度。稳态误差定义为稳定系统误差信号的终值。稳态误差既和系统的结构及参数有关,也取决于外作用的形式及大小。
稳态误差可应用拉氏变换的终值定理计算,步骤如下:(1)判别系统的稳定性。只有对稳定的系统计算其稳态误差才有意义。(2)根据误差的定义求出系统误差的传递函数。(3)分别求出系统对给定和对扰动的误差函数。(4)用拉氏变换的终值定理计算系统的稳态误差。要注意,终值定理的使用条件为,误差的相函数在右半s平面及虚轴上(原点除外)解析。系统稳定是满足终值定理使用条件的前提。如果误差函数在右半s平面及虚轴上不解析,只能应用定义计算稳态误差。
对三种典型函数(阶跃、斜波、抛物线)及其组合外作用,也可利用静态误差系数和系统的型数计算稳态误差。
采用具有对给定或对扰动补偿的复合控制方案,理论上可以完全消除系统对给定或(和)扰动的误差,实现输出对给定的准确复现。但工程上常根据输入信号的形式实现给定无稳态误差的近似补偿。
解题示范
例3-1 系统的结构图如图3-1所示。
已知传递函数 G(s)?10/(0.2s?1)。 今欲采用加负反馈的办法,将过渡过程时间ts减小为原来的0.1倍,并保证总放大系数不变。试确定参数Kh和K0的数值。
解 首先求出系统的传递函数φ(s),并整理为标准式,然后与指标、参数的条
件对照。
24
一阶系统的过渡过程时间ts与其时间常数成正比。根据要求,总传递函数应为
?(s)?即
C(s)R(s)10(0.2s/10?1)
?K0G(s)1?KHG(s)?10K00.2s?1?10KH
10K0 ?(1?10KH0.21?10KHs?1)??(s)
比较系数得
?10K0?10? ?1?10KH?1?10K?10H?解之得
KH?0.9、K0?10
解毕。
例3-10 某系统在输入信号r(t)=(1+t)1(t)作用下,测得输出响应为:
c(t)?(t?0.9)?0.9e?10t (t≥0)
已知初始条件为零,试求系统的传递函数?(s)。 解 因为
R(s)?1s?1s2?s?1s2
?10(s?1)s(s?10)2C(s)?L[c(t)]?1s2?0.9s?0.9s?10
故系统传递函数为
?(s)? 解毕。
C(s)R(s)?10.1s?1
例3-3 设控制系统如图3-2所示。
试分析参数b的取值对系统阶跃响应动态性能的影响。 解 由图得闭环传递函数为
?(s)?
K(T?bK)s?12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自动控制原理教案-自控学习与解题指导1(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