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JL3监理部工地试验室 试验检测实施细则
混凝土砂率选用表(%) 表26
碎石最大粒径(mm) 水灰比(W/C) 13.2 0.40 0.50 0.60 0.70 30~35 33~38 36~41 39~44 16 29~34 32~37 35~40 38~43 31.5 27~32 30~35 33~38 36~41 9.5 26~32 30~35 33~38 36~41 16 25~31 29~34 32~37 35~40 31.5 24~30 28~33 31~36 34~39 卵石最大粒径(mm) (2)泵送混凝土
①坍落度为80-180mm,具体取值根据现场泵送高度选用,试配时应考虑泵送过程中坍落度的损失。
②泵送混凝土宜采用中砂,其通过0.3mm筛孔的颗粒含量不应少于15%,砂率宜为35-45%。
③粗集料最大粒径与输送管道内径之比宜1/3-1/5,泵送高度在50m以下时用1/3,大于100m时用1/5。
④水灰(胶)比宜为0.40-0.60,水泥用量宜为280-300 kg/m3。 (3)抗渗混凝土
①宜选用硅酸盐或普通硅酸盐水泥且强度等级不低于42.5,水泥用量不宜小于320 kg/m3。
②粗集料宜采用连续级配,最大粒径不宜大于37.5mm,含泥量不大于1.0%。细集料含泥量不大于2.0%。
③外加剂宜采用防水剂、膨胀剂、引气剂或减水剂;掺用引气剂时,混凝土含气量控制在3%-5%。 ④砂率宜为35%-45%。
⑤最大水胶比应符合表27的规定
抗渗混凝土最大水胶比 表27
最大水胶比 抗渗等级 C20-C30 W6 0.60 >C30 0.55 31
PTJL3监理部工地试验室 试验检测实施细则
W8-W12 W12以上 0.55 0.50 0.50 0.45 ⑥进行配合比设计时,应增加抗渗性能试验;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抗渗水压值应比设计值提高0.2MPa;
b.试配时,应采用水胶比最大的配合比作抗渗试验,试验方法按《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规定执行。试验结果应符合下列要求:St ≥ S10 +0.2
式中:St —6个试件中4个未出现渗水时的最大水压值; S — 设计要求的抗渗等级。 (4)大体积混凝土
①水泥应选用水化热低和凝结时间长的水泥,粗集料宜采用连续级配,细集料宜采用中砂。宜掺加可降低混凝土早期水化热的外加剂和掺合料,外加剂宜采用缓凝剂、减水剂;掺合料宜采用粉煤灰、矿渣粉等。
②进行配合比设计时,在保证强度、和易性及坍落度的前提下,宜采取改善粗集料级配、提高掺合料和粗集料的含量、降低水胶比等措施,较少单方混凝土的水泥用量。
③大体积混凝土进行配合比设计及质量评定时,可按60d龄期的抗压强度控制。 (5)水下混凝土
①可选用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使用矿渣硅酸盐水泥时应采用防离析措施。水泥的初凝时间不宜早于2.5h,水泥强度等级不宜低于42.5。
②粗集料宜优先选用卵石或卵石和碎石的混合料,集料的最大粒径不应大于导管内径的1/6-1/8和钢筋最小间距的1/4,同时不应大于40mm。 ③细集料宜采用级配良好的中砂。混凝土砂率宜在40%-50%。
④水灰比宜采用0.50-0.60。水泥用量不宜小于350 kg/m3,当使用缓凝减水剂和粉煤灰时,可不少于300 kg/m3。
⑤混凝土拌和物应有良好的工作性,其坍落度宜为180-220mm。 (6)混凝土配合比测试频率
32
PTJL3监理部工地试验室 试验检测实施细则
每个级别的混凝土,应先做3盘或更多的试配,用来估定和易性、强度、经济性、含气量、坍落度、修饰及一般外观。然后将最佳配合比分做同样的配料的3盘,每盘至少可制作6个标准立方体试件,3个用于7天的抗压强度试验, 3个用于28天的抗压强度试验,对于抗渗混凝土,应另制作6个抗渗试件用于抗渗试验。所有试验按《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规定执行。
5.2.2混凝土试配试验
(1)拌和物工作性试验(坍落度法) ①使用器具
坍落筒;捣棒;小铲、木尺、小钢尺、镘刀等。
②将坍落度筒内外洗净,放在经水润湿过的平板上,踏紧踏脚板。
③将代表试样分三层装入筒内,每层装入高度稍大于筒高的1/3,沿螺旋线由边缘至中心,用捣棒在每一层的横截面上均匀插捣25次。插捣深度为底层插至底部,其他两层应插透本层并插入下一层20mm~30mm。顶层插捣完毕后,用镘刀抹平筒口,刮净筒底周围的拌和物。
④立即垂直提起坍落度筒,提筒在5s~10s内完成,并使混凝土不受横向及扭力作用。从开始装料到提出坍落度筒整个过程应在150s内完成。
⑤将坍落度筒放在锥体混凝土试样一旁,筒顶平放木尺,用小钢尺量出木尺底面 至试样顶面最高点的垂直距离,即为该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精确至1mm。 ⑥当混凝土试件的一侧发生崩坍或一边剪切破坏,则应重新取样另测。如第二次仍发生上述情况,则表示该混凝土和易性不好,应记录。 ⑦坍落度试验同时,应目测混凝土拌和物下列性质: a棍度:插捣难易程度评定。
“上”:插捣容易;“中”:插捣稍有石子阻滞感觉;“下”:很难插捣。 b含砂情况:外观含砂多少评定。
“多”:镘刀一两次即可抹平表面;“中”:镘刀5、6次才可抹平表面;“少”:抹平困难,有石子空隙外露现象。
c粘聚性:各组分相互粘聚情况。用捣棒敲打混凝土锥体侧面,如锥体逐渐下沉,
33
PTJL3监理部工地试验室 试验检测实施细则
表示粘聚性良好;如锥体突然倒坍、部分崩裂或发生石子离析现象,即表示粘聚性不好。
d保水性:水分析出情况。“多量”:有较多水分从筒底析出;“少量”:有少量水分从筒底析出;“无”:没有水分从筒底析出;
⑧混凝土坍落度值以毫米(mm)为单位,测量精确至1mm,结果修约至最接近的5mm。
(2)标准试件成型
①检查立方体标准试模(150mm×150mm×150mm)尺寸,内表面平整度和相邻夹角是否符合要求。
②每组试件所用拌和物应从同一盘或同一车中取样。在试验室拌制混凝土时,材料称量精度:水泥、掺和料、水和外加剂为±0.5%;集料为±1%。
③取样或试验室拌制的混凝土应在拌制后尽量短的时间内成型,一般不宜 15min。制件前应将拌和物用铁锹来回拌和三次。
④根据拌和物的坍落度大小确定成型方法,坍落度不大于70mm的混凝土宜用振动振实;大于70mm宜用捣棒人工捣实。 ⑤用振动台成型按下列步骤进行:
a.将拌和物一次装入试模,装料时应应用抹刀沿四壁插捣,并使混凝土拌和物高出试模口;
b.将试模放在标准振动台上,振动时试模不得有任何跳动,振动应持续到表面出浆为止,不得过振;
c.刮除试模上口多余混凝土,待混凝土临近初凝时,用抹刀抹平,试件抹面与试模边缘高低差不得超过0.5mm。 ⑥人工插捣成型按下列步骤进行:
a.混凝土拌和物分两次装入试模,每层装料厚度大致相等;
b. 插捣应沿螺旋线由边缘至中心,每一层均匀插捣25次。插捣深度为下层插至试模底部,上层应插透本层并插入下一层20mm~30mm。插捣时捣棒应保持垂直,不得倾斜,然后应用抹刀沿试壁插拔数次;
c.用橡皮锤轻轻敲打试模外端面10~15下,以填平插捣过程中流下的孔洞;
34
PTJL3监理部工地试验室 试验检测实施细则
d. 刮除试模上口多余混凝土,待混凝土临近初凝时,用抹刀抹平,试件抹面与试模边缘高低差不得超过0.5mm。 (3)试件养护
①试件成型后,用湿布覆盖表面(或其他保湿办法),在室温200C±50C,相对湿度大于50%的环境下,静放一个到两个昼夜,然后拆模并作第一次外观检查、编号,对有缺陷的试件应除去。
②将完好的试件放入标养室内,标养室温度200C±20C,相对湿度大于95%,试件应放在铁架或木架上,间距至少10mm~20mm,试件表面应保持一层水膜,并避免用水直接冲淋。
③标准养护龄期为28d(以搅拌加水开始),非标准的龄期为1d、3d、7d、60d、90d、180d。
5.2.3配合比设计提交的成果
(1)水泥、集料、外加剂和掺合料的品种与来源以及检验结果。 (2)集料的筛分结果;组合集料的掺配结果。 (3)水胶比、单位用水量、砂率等设计参数。 (4)混凝土试拌和易性指标(如坍落度)。 (5)混凝土的强度以及其他性能试验结果。 5.2.4混凝土配合比的批准
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承包人试验室必须根据原材料及施工工艺情况,在工地试验室进行设计和试配。监理处100%进行监督,并确认满足要求后批准配合比,并报中心试验室备案,中心试验室进行验证试验,中心试验室确认满足要求后批准配合比。
5.3砂浆、预应力孔道压浆配合比试验
5.3.1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
(1)砌筑砂浆配合比,应按《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JGJ98-2000)通过计算、试配和调整确定。
(2)砌筑砂浆用水泥的强度等级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选择。水泥砂浆采用的水泥,其强度等级不宜大于32.5级,水泥用量不得小于200 kg/m3。
3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试验检测实施细则(8)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