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
十五:在本案例中,对确定的咨询目标的有效性如何进行评价?(一个有效的咨询目标的基本要素)
具体、可行、积极、双方可以接受、属于心理学性质、可以评估、多层次统一 1.改善认知、行为和情绪属于心理学性质。
2.消除或减轻该求助者的痛苦,最终达到心理健康是积极的。 3.从该求助者自身的能力和经济条件以及咨询师所能提供的条件看,确定的咨询目标都是可行的。
4.改变该求助者错误的评价、行为和情绪是具体的,可以操作的。 5.本案例拟定的咨询目标能够量化,可以通过问题的改善程度来体现,因此是可以评估的。6.本案例拟定的咨询目标是双方商定的,符合该求助者的愿望,咨询师能够解决,对双方来说是可以接受的。当双方意见不一致时,能够以该求助者为主;当咨询师无法认可该求助者的目标时,应终止咨询或转介。
7.在拟定的咨询目标中,改变认知、行为和情绪是具体的目标,促进该求助者心理的健康和发展,达到人格完善是长远目标,符合多层次统一的要求。
十六:如何整合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
1、我们可以把不同的咨询目标视为从一般、普遍、宏观、远期的目标到特殊、具体、微观、近期的目标这样一个连续体,这样可以把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
2、实现这两种有典型意义的目标的统一,是心理咨询卓有成效的基本特点之一。 3、从大目标着眼,从小目标着手,是辩证处理这两种目标关系的准则。
4、终极目标:是促进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充分实现人的潜能,达到人格完善。
十七:心理咨询的主要对象
可分为三大类:精神正常,但遇到了与心理有关的现实问题并请求帮助的人群;精神正常,但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并请求帮助的人群;特殊对象,即临床治愈的精神病患者。
(1)精神正常人群,在现实生活中会面对许多问题,如婚姻家庭问题,择业求学问题,社会适应问题,等等。他们面对上述自我发展问题时,需要做出理想的选择,以便顺利地度过人生的各个阶段;在这时,心理咨询师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向他们提供心理学帮助,这类咨询,叫发展性咨询。
(2)长期处在困惑、内心冲突之中,或者遭到比较严重的心理创伤而失去心理平衡,心理健康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尽管他们的精神仍然是正常的,但心理健康水平却下降许多,出现了严重程度不同的心理问题,甚至达到“可疑神经症”的状态。这时,心理咨询师所提供的帮助,叫心理健康咨询。
(3)心理咨询还帮助经过临床治愈之后,心理活动已经基本恢复了正常的精神病人,心理咨询可以帮助他们康复社会功能、防止疾病的复发。但是,对于临床治愈后的精神病人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时,必须严格限制在一定条件之内。有时必须与精神科医生协同工作。
十八:不同心理咨询流派有不同的咨询目标 1、人本主义学派把自我实现作为咨询的目标。
2、行为主义者认为,咨询目标应该以行为名称来描述,这些行为是具体的、可观察的、可测量的。
3、精神分析学派的目标是将潜意识意识化,重组基本的人格,帮助求助者重新体验早年经
验,并处理压抑的冲突,作理智的觉察。
4、完形学派的目标帮助求助者觉察此时此刻的经验,激励他们承担责任,以内在的支持来对抗对外在支持的依赖。 5、理性情绪学派的目标在于消除求助者对人生的自我失败观,帮助他们更能容忍与更能过有理性的生活。
6、交互分析学派希望帮助求助者能有脚本自由、策略自由,成为自主性的人,能选择、达到他们想要成为的人,帮助他们检验早年的决定,并能在觉察的基础上作新的决定。 7、现实治疗学派强调引导求助者学习真实与负责任的行为,发展一种成功的统整感。帮助他们对行为作价值评估,并决定改变的计划。
十九:针对求助者的咨询,应怎样划分咨询阶段并说出其中的内容(08.5)
咨询活动是由一连串有序的步骤组成的一个过程。基本的咨询阶段包括建立咨询关系、收集资料、澄清问题、确立目标、制订方案、实施行动、检查反馈、结束巩固等。咨询阶段划分为三个阶段,即第一阶段(初期)——诊断阶段;第二阶段(中期)——咨询阶段;第三阶段(后期)——巩固阶段。
⑴诊断阶段。此阶段的内容包括建立咨询关系,收集相关信息,进行心理诊断,调整求助动机,确立咨询目标,制定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步骤。
⑵咨询阶段。这是心理咨询最核心、最重要的实质性阶段,咨询师的主要任务是帮助求助者分析和解决问题,改变其不适应的认知、情绪或行为。
⑶巩固阶段。这一阶段是咨询的总结、提高阶段。这里的结束有两种,一种是一次咨询的结束,另一种是整个咨询的结束。
二十:怎样和求助者商定咨询方案?
1.首先向该求助者介绍咨询方案的内容及制定的原则。
2.根据咨询目标的有效特征,按照属于心理学范畴的、积极的、具体(量化)的、可行的、可评估的、双方接受的及多层次统一的等项内容逐一商定。 3.咨询目标是双方商定的,不能由咨询师或求助者单方制定。 4.当求助者与咨询师的意见不一致时,以求助者的意见为主。 5.咨询师应对咨询目标进行整合。
6.最终制定的咨询目标以文字或口头形式固定下来。 7.咨询目标制定后,经双方认可,可以进行修改。
二十一:远期疗效的评估的主要步骤和内容?
⑴社会接纳程度评估①评估内容,求助者的社会接纳程度,也可以看做其本人的社会适应程度。②评估方法a.家属或四周人的观察b.咨询师本身的审查
⑵自我接纳程度评估①评估内容a.自述症状与问题的减轻或消除b.性格方面的成熟情况②评估方法,包括求助者的口头报告和量表评估。
⑶随访调查①追踪回访②常用回访方式:追踪卡、通讯、面谈和电话。
二十二:确诊为精神分裂症诊断的一般特点如下 (1)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常见精神疾病
(2)具有感知、思维、情感、意志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精神活动的不协调或脱离现实为特征。
(3)通常意识清晰,智能多完好,可出现某些认知功能损害。
(4)多起病于青壮年。
(5) 常缓慢起病,病程迁延,部分患者可发展为精神活动的衰退。 (9)患病期自知力基本丧失。
临床上可分为以下几种常见类型:
青春型。以联想障碍,精神活动全面紊乱,思维松散破裂,行为愚蠢、恶作剧以及性轻浮为多见;
偏执型。以妄想、幻觉为主;
紧张型。以精神运动性抑制障碍紧张性木僵和紧张性兴奋交替出现为主;
单纯型。以起病缓慢,持续发展意向逐渐减退、退缩、懒散为特征,治疗困难,预后不良。
二十三:心理咨询过程中使用倾听技术要注意哪些问题?
⑴倾听时咨询师要认真、有兴趣、设身处地地听,并适当地表示理解,不要带偏见和框框,不要做价值评判。
⑵倾听不仅用耳,更要用心。
⑶以机警和共情的态度深入到求助者的感受中去,细心地注意求助者的言行,注意对方如何表达问题,如何谈论自己及与他人的关系,以及如何对所遇问题做出反应。。 ⑷不仅在于听,还要有参与。
⑸倾听时容易出现的错误:急于下结论,轻视求助者的问题,干扰、转移求助者的话题,作道德或正确性的评判,不适当地运用咨询技巧:询问过多、概述过多、不适当的情感反应。
二十四:面质的定义,矛盾,注意事项?
1、定义:面质,又称质疑、对质、对峙、对抗、正视现实等,是指咨询师指出求助者身上存在的矛盾。
2、矛盾:言行不一致;理想与现实不一致;前后言语不一致;咨访意见不一致。
3、注意以下几点:要有事实根据;避免个人发泄;避免无情攻击;要以良好咨询关系为基础;可用尝试性面质;正如Egan(艾根)所说,没有支持的面质会发生灾害,而没有面质的支持则是贫血的。
二十五:使用面质技术目的:
面质是指出求助者身上存在矛盾:言行不一致、理想与现实不一致、前后言语不一致、咨访意见不一致。 面质目的包括:
(1)了解内外世界:协助求者促进对自己感受、信念、行为所处境况的深入了解。 (2)放下防卫心理:激励求助者放下防卫、掩饰心理来面对现实,产生建设性活动。 (3)实现自我统一:促进求者实现言语与行动统一,理想自我与现实我相互一致。
(4)利用优势资源:使求助者明了所具有而又被自己掩盖的能力、优势,即自己的资源,并加以利用。
(5)使用应对面质:给求助者树立学习、模仿面质的榜样,以便将来有能力去对他人或者自己作面质。
二十六:简述阻抗的表现形式和原因:
1、阻抗的表现形式有:讲话程度上的阻抗;讲话内容上的阻抗;讲话方式上的阻抗;咨询关系上的阻抗;
2、来自求助者的阻力主要原因有三个:
①阻力来自成长中的痛苦; ②阻力来自功能性的行为失调;源于失调的行为填补了某些心理需求的空白,即求助者 从中有获益。源于求助者企图以失调的行为来掩盖更深一层的心理矛盾和冲突。 ③ 阻力来自对抗咨询或咨询师的心理动机;来自求助者只是想得到咨询师的某种赞同意见的动机。来自求助者想证实自己与众不同或咨询师对自己也无能为力的动机。来自求助者并无发自内心的求治动机。
二十七:应付阻抗的要点: 1、解除戒备心理
2、正确地进行诊断和分析。
3、以诚恳帮助对方的态度对待阻力。
二十八:沉默的类型和沉默的处理:
怀疑型:茫然型:情绪型:思考型:内向型。反抗型。
沉默的处理:咨询师应通过观察、练习、思考来改进,熟能生巧。咨询师沉默出现时,要保持镇静,给求助者一种不慌不乱、沉着冷静的印象,则会给求助者一种可信、充满信心和力量的感觉。 如果求助者的沉默是由于思考问题所引起的,咨询师最好等待,同时以微笑、目光、微微点头表示自己的关注、理解和鼓励。如果咨询师发现求助者吞吞吐吐、欲言又止、犹豫不决时,应给予鼓励和必要的保证。 当求助者以沉默表示气愤、对抗时,咨询师要及时发现,寻找原因,采取主动、和好、鼓励宣泄的方针。 因个性原因导致的沉默,咨询师应以极大的热情和耐心加以引导,多用倾听技巧,多作鼓励性反应,善于领会他已说的和想说的。 若沉默是由于求助者本人不愿咨询引起的,那么咨询师的处理就更应注意方式方法。
二十九:多话现象的原因:
原因: 1、与咨询师有关的原因:咨询师角色的定位、咨询内容的难易、咨询时间的多少等因素会影响到咨询师对多话的理解。
2与求助者有关的原因:①宣泄型②倾吐型③癔症型④ 表现型⑤表白型⑥掩饰型⑦外向型 调整多话状态:
① 咨询师遇到求助者健谈、多话时,咨询师应根据咨询目标、咨询安排以及多话的类型,
作相应的调整。
② 寻求注意型的健谈者,有可能有癔症的性格,咨询师给予注意就能满足他的要求。 对
好表现型,也类似,可采用相似的对策。 表白型的求助者没意识到自己的过错,他们往往缺乏自知,对此,咨询师一定要仔细听讲。
③ 掩饰型:一般不会出现在开场,对这种情况,咨询师应考虑是否为求助者创造了一个宽
松、安全的氛围,可以请求助者慢慢讲。
三十:咨询效果评估的维度:
(1)求助者对咨询效果的自我评估。
(2)求助者社会生活适应状况改变的客观现实。
(3)求助者周围人士对求助者改善状况的评定,特别是家人、朋友和同事。 (4)求助者咨询前后心理测试结果的比较。 (5)咨询师的评定。
三十一:影响咨询效果评定的因素:
1、效果的标准问题。临床心理学中所谓“您好—再见”效应。 2、安慰剂作用。
3、相互作用的复杂性。
4、如果对心理咨询的效果进行客观研究,应做以下工作: 设对照组。 随机安排求助者。 客观评分。 考虑胜任能力。 进行随访。
三十二:心理咨询各种有效方法的共同因素?
1、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建立的和谐、信任关系,这是最基本的共同特点。 2、 求助者求治的强烈动机、积极态度,是影响咨询效果的最大变量。 3、有一套双方都相信的理论和方法。 4、咨询师本身的特征。
5、促进求助者的认知改变、情绪调节、行为改善。
三十三:对咨询效果评估的时间和方法? 1.对咨询效果评估的时间:
(1)在开始1 次或几次咨询后进行评估; (2)在咨询结束前评估;
(3)在咨询后追踪复查时评估。 2.对咨询效果评估的方法:
(1)对照咨询前后心理测验的结果进行评估; (2)根据该求助者自我报告进行评估;
(3) 根据该求助者家人、朋友、同事的报告进行评估; (4)根据该求助者社会生活适应状况的改变程度进行评估; (5)根据咨询师对该求助者各方面的观察进行评估。
三十四:心理咨询的效果通过何种机制起作用?
宣泄疏导求助者的感情而缓解情绪压力;
鼓励求助者倾诉内心痛苦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探寻求助者的潜意识并使求助者领悟; 协助求助者改进认知结构,学会合理思维; 通过学习与训练来建立积极、有效的行为模式;
帮助求助者排除心理行为障碍,促进自然复愈与成长等。
三十五:心理咨询个案所包含的各项内容? (1)一般背景资料。 (2)来访原因。 (3)现主要症状。
(4)家庭关系、人际关系、个人成长经历和社会支持体系。
(5) 个人的情绪、个性特征、兴趣爱好、自我认识评价及常用的应对方式。 (6)既往病史、家族病史。 (7)心理测试结果。 (8)咨询师的一般印象。 (9)诊断与评价意见。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心理咨询师二级三级技能问答汇总一(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