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小学生举手问题调查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2-15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德州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 2014届 小学教育专业 毕业论文

高年级小学生举手回答问题少的原因分析

康 珂

(德州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 山东 德州 253023)

摘 要: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总是积极踊跃的举手回答问题,但到了高年级,举手

回答问题的学生却是凤毛麟角。因此,笔者提出了“高年级小学生举手回答问题少”的问题,旨在通过对这一现象的调查研究,了解影响该现象的深层次原因并探求出有效的解决方法和措施。笔者采用个别访谈法和非结构型访谈形式对大学生进行访谈,调查他们小学高年级时举手回答问题的情况。笔者通过对调查得来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发现,造成高年级小学生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即学生自身心理影响和教师影响。根据对原因的分析,笔者又得出了改变这一现象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 高年级小学生; 课堂提问; 举手回答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教育教学亦是如此。在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们本来应该做到更好,但是许多习以为常的教学细节却一次次引起我们的怀疑,这些我们看起来再正常不过的现象和行为是真的正常,还是另有“玄机”。就上课举手回答问题的高年级小学生数量的问题来说,不只是在我们小学高年级时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少,而且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了现在的高年级小学生身上。下面笔者就“高年级小学生课堂上举手回答问题少”这一现象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问题的提出、研究意义、内容和方法

我们都知道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总是很喜欢举手回答问题,不管老师提出的问题是真的理解明白还是似懂非懂,有的甚至根本不知道老师真正让干什么,但是那一只只小手却总会如雨后春笋般争相地冒出来。但是,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们的表现越来越让老师们大失所望。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展现在他面前的往往只是寥若晨星的几只小手,学生们变得越来越“谨慎”、越来越“矜持”了,都不愿意主动举手回答问题,有的时候甚至还出现了课堂上的“冷场”现象。正

1

德州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 2014届 小学教育专业 毕业论文

如袁振国先生的《教育新理念》一书中的一段叙述:在学校里看到的情形是,小学低年级小手如林,小学高年级逐渐稀疏,到了初中举手的则是寥若晨星了。高中学生还有举手的吗?没有了。可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怎样才能让小学高年级学生真正愿意举手发言?很自然,这成了笔者要研究的话题。笔者就高年级小学生举手回答问题少的现象进行了调查和研究,采用个别访谈和非结构型访谈的形式,通过笔者的大学同班同学回忆他们小学高年级时期举手回答问题的情况为引子来进行调查。该选题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两大模块,一是对造成“高年级小学生举手回答问题少”这一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二是探索如何改变或消除这一现象的解决方法和策略。此项研究的目的是找出影响高年级小学生举手回答问题的原因所在,并探索出解决这一现象的方法。同时该研究的意义在于改变高年级小学生在课堂上举手回答问题少的不正常现象,并矫正学生不愿意举手回答问题的不良行为。

二、原因分析

笔者通过对被访谈大学生的回忆访谈记录的内容进行整理和分析,探索出了造成高年级小学生举手回答问题少这一现象的深层次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学生自身心理影响和教师影响两个方面。

(一)学生自身心理方面的影响因素

1. 从众心理。“从众是指由于真实或者臆想的群体压力,个人在认识或行为上不由自主地趋向于和大多数人一致的现象,俗称‘随大流’。”[1]“小学高年级学生由于心理尚不成熟,自我意识、自我判断能力相对比较薄弱;同时在班级教学中存在着班级群体规范的影响,因而在课堂上更易表现出从众的倾向或行为。”[2]例如,在笔者调查的大学生中有很多人是这样回答的,“其实在老师提出一个问题而且恰好我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时,我在心里是很想举手回答的,可是当看到班里没有同学举手时,自己也就不敢举了。因为我怕同学们说我是在炫耀自己,出风头。”“大部分同学都不举手,我也就不举手了,免得别人说我。”一

2

德州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 2014届 小学教育专业 毕业论文

旦学生的这种心理占据上风,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人数就会日益减少,直到再没人举手回答。

2. 成人感增强。小学高年级儿童正处于儿童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急速变化时期,心理开始由不成熟向成熟方向发展,思维方式也开始发生巨大的改变,这时候的学生具有半儿童、半成人的特点。学生喜欢把自己看作成人,开始模仿成人的行为动作,尝试以成人的方式来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此时期的学生认为举手回答问题的方式很幼稚,不屑于举手。笔者在访谈过程中,听到部分学生是这样说的,“我觉得举手回答问题的方式很幼稚,五六年级的时候我们都算是大孩子了,又不像幼儿园、小学一二年级的小孩子,回答问题还做这么幼稚的动作,像个傻瓜似的,所以就算老师提的问题我都会,我也是不愿意举手的。”“我不喜欢举手,这是低年级小学生使用的方式,我们已经是五六年级的大学生了,应该在想回答问题时不用举手也可以回答的,不必要非得先举手再回答。”

3. 恐惧心理。“恐惧是人类的基本情绪之一。存在主义先驱克尔凯郭尔认为:‘恐惧是人的本质特征。’发展心理学认为,恐惧是对可知觉威胁或真正威胁的正常反应,是发展的必要组成部分。苏联彼得罗夫斯基和雅罗舍夫斯基主编的《心理学辞典》中指出:恐惧是在个体的生物生存或社会生活受到威胁的情境中产生的情绪,这种情绪是以实际的或想象的危险的源泉为目标。”[3]小学生的恐惧反应主要表现为适应行为异常和焦虑、紧张等,随着小学生年龄的增长,心理机能的不断发展,高年级小学生恐惧心理障碍比较严重,上课举手回答问题少这一现象就是很好的证明。低年级小学生积极踊跃举手回答问题,无论正确与否,都能得到老师的赞扬和鼓励。可到了高年级,老师开始以对待成人的方式来对待学生,不容许学生犯错误,一旦出现错误,会受到老师严厉的批评和惩罚,这就导致学生出现紧张、焦虑的恐惧反应,为避免自身受到威胁和惩罚,不敢再轻易地举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在接受笔者访谈调查的大学生中,就有相当一些在小学高年级时期存在这种心理障碍的。“在上五年级之前,在语文课上我还是很喜欢举手回答问题的,因为回答问题后老师经常会表扬我。可五年级换了一个严

3

德州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 2014届 小学教育专业 毕业论文

厉的老师后,我上课的时候就不太敢回答问题了,原因是这个老师很严肃,又经常批评我,总说我思考问题不用心,还喜欢举手捣乱。所以,我害怕自己举手回答错了或回答的不全面,又会遭到他的数落和批评,以后就干脆不再举手了。”“我每次回答问题时都很紧张,怕自己答不好,同学嘲笑,老师批评。自己明明知道答案,站起来后却说不清楚,越说不清楚就越紧张,越紧张就更说不清楚,自己心里感到非常羞愧,所以就不愿意再举手回答问题了。”“在课堂上我特别想举高自己的手,让老师点自己起来回答问题,可自己心里总有一股抗拒的力量,害怕、紧张,最后它们总能占据上风,让我默默的把举手的念头打消掉。”

4. 逆反心理。逆反心理一词的意义最早是于1966年由德国心理学家布鲁姆J W Brehm 提出,它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逆反心理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对客观事物表现出与要求人对立或相反的情绪体验或行为倾向。逆反心理常以抗拒、不顺从、冷漠、不合群、情感不认同、关系僵硬等形式表现出来。”

[4]

高年级小学生的逆反心理主要表现为不听话、不受教,常与教育者“顶牛”、“对着干”。特别是在学生面对自己不喜欢的老师提出问题时,他的这种逆反心理就会淋漓尽致地显示出来,不举手回答问题(其实自己知道答案是什么),看到课堂越“冷场”,老师越无奈,自己越得意。从接受笔者采访的不少大学生的回忆记录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小学高年级时他们明显表现出了这种心理障碍。“要是我讨厌哪个老师的话,不管他提的问题我知不知道答案,我都不愿意举手回答,我只在我喜欢的老师的课堂上举手回答问题。”“我只要对某门课没兴趣,就不喜欢举手回答这门课老师提的问题。就像数学,我就不是太喜欢。小学一二年级时内容简单,相对来说还有些喜爱,自己还会经常举手回答;三四年级时,我对它的兴趣和喜爱慢慢下降,不过还有一些耐心应对老师的提问;可到了五年级以后,我是彻底的开始讨厌数学了,所以在老师提出问题后,自己就再没有兴趣和耐心举手回答了。”“老师的话,我凭什么都得听啊,我偏要和他对着干,他要我们举手来回答问题,我就偏不举手,偏不回答。提问后没人回答,他越是着急、生气,我心里就越高兴。”

4

德州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 2014届 小学教育专业 毕业论文 5. 自卑心理。“所谓自卑心理是指由于个体对自己的能力和品质做出过低的评价而产生的消极心理活动,若任其发展,便会成为人的性格的一部分,严重影响人的社会交往,抑制人的能力发展。”[5]“心理学告诉我们,自卑是因过多地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是个体在社会化进程中,由于经常处于落后的地位,在无力改变现状,或虽经努力,仍然无法赶上而累积起来的消极自我评价。自卑心理使人感到事事不如人,又没有勇气赶上去,悲观失望,消极处事。”[6]实际上 ,这也是一种不自信。在课堂举手回答问题上,小学高年级的学生通常会表现出唯唯诺诺、犹豫不决的样子,不敢举手,其内心就是不自信、自卑,总认为自己不如别人,不管再如何努力也无法赶上他们。正是这种自卑心理,使得一部分小学高年级学生在课堂举手回答问题这一环节销声匿迹了。自卑是在笔者的访谈记录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主要由以下记录:“小学时期我的成绩是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逐渐下降的,高年级的内容我感觉着学起来越来越吃力,于是就认为是自己变笨了,不如以前聪明了。看到别的同学的成绩依然那么好,而且每次都能很快的找到老师提出的问题的答案,可是自己花费的时间却比他们长很多,总觉得无论自己再怎么努力都是赶不上别人的,自己太没用了。所以,在以后的课堂上自己就不再愿意举手回答问题了,反正自己也不是尖子生,成绩不好,反而举手会让学习好的同学笑话。”“小学时我的成绩一直处于中游,低年级时还不太觉得成绩好坏有什么区别。但到了高年级时,我才明白这其中的不同。老师喜欢学习好的学生,总是给他们优待,在回答问题上就能明显感觉出来。老师提出问题后,我们同样都举手,老师却只叫那些学习好的回答。慢慢地我就想自己注定是这样了,再努力也不能成为老师心里的尖子生。所以,也就不必要再举手回答问题了。”“我总是怕自己的答案不对,回答了惹老师生气,同学笑话,所以很少在课堂上举手。”

6. 惰性心理。“惰性是广大学生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是人在某种环境和某种消极心态的支配下,产生的一种懈怠、懒惰的思想和行为。出现这种心理现象的学生在行为上表现出做事情懒散,意志消沉,不求上进、懒于去想、去

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小学生举手问题调查在线全文阅读。

小学生举手问题调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46682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