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延边大学基础写作教案(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1-27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一. 生活素养

俗语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就有极丰厚的生活积累,从生活积累的广度到生活体验的深度都有极大的丰富,才能写出贾府那样一个复杂的社会缩影的方方面面,这些生活积累是成就一代伟大的文学家曹雪芹的必要条件。

1.生活素养的源泉(来自丰富的经历、见闻,广阔的视野,广度方面。作家可分为好些类,比如鲁迅、老舍、巴金等作家,就是以生活积累的广度给我们以榜样的一类作家)

2.生活素养的升华(来自作者对生活投入的热情,对生活的感受、体验,对生活的独特发现,认识和感悟,属于深度和密度方面。如鲁迅就要求青年作家“选材要严,开掘要深”,向生活深度挖掘。比如陈忠实写《白鹿原》对关中乡土中具有中国传统儒家道家文化理念和生活方式的一种深度挖掘。) 二.学识修养

我们经常说:“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就是学识修养、文化修养不足的表现。 1.内涵(学识:就是写作活动所需要的知识、学问、见识等。它既包括客观世界逻辑结构和运行规律方面的知识,也包括主体思维所使用的语言及思维等方面的知识。)

2.构成(文字知识和语言知识,以及方方面面的知识领域的知识。) 三.人格品位

1.人品与文品文风:(写作是一种富于个性化的精神劳动,作者的精神气质和人格品位必然对写作成品产生巨大影响。“人如其文”。成熟的作家,都有着独特的文风文品。)

比如席慕蓉的婉约澹静,席慕蓉的一篇散文里有这样几句话:“我要的,我所真正要的,只是能从容地坐在盛夏的窗前,映着郁绿的树阴,拿着笔,在极白极光滑的的稿纸上,享受我内心的悲喜而已。是的,我也有过这样的愿望,在忙碌的日子以外,在喧闹的声音之后,是不是也能让我拥有我想要的一种安静,一种从容?用手中的笔细细地记下所有的故事,无论喜与忧??”

而现代作家郁达夫则是放浪形骸的旧式文人才子气质:春风沉醉的晚上、故都的秋、钓台的春昼、我的梦,我的青春! 水样的春愁??

那么我们也知道鲁迅的作品风格是怎样的:如“匕首投枪”、“象征式风格,阴郁苍凉”、“对世界、对人生的独特哲学和审美感觉,具有沉郁深邃的隐喻性”、“粗犷中不乏细致、细致中蕴含刚劲的‘力之美’”“他的语气和风格,哪里只是激愤犀利这一路,他会忽儿深沉怀恋,大爱无言,如他的回忆文字;忽儿辛辣俏皮,如中年以后的杂文??”多种风格杂糅,但又是一个独特的唯一的鲁迅,透露出了鲁迅本人独特的精神气质人格品位。

2.人格品位与选材立意(人格品位影响文章的选材、立意;进一步说,文章立意的深刻与否,正确与否,新颖与否,也取决于作者的思想品位。我们在这里简单说下一种特别的情况:即使同一材料,不同的人也会从不同的角度选择。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视线等,自然会形成不同的主题。)

比较有名的例子就是现代文学的名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朱自清先生和俞平伯先生同游秦淮,分别写下的两篇题目都一模一样的游记文章,大家下去可以看看,两篇文章的不同所透露出来的作者人格气质的不同。朱自清的是细腻而深秀,而俞平伯的是细腻而委婉。同是缠绵的情致,朱自清的是缠绵里多含着眷恋悱恻的气息,而俞平伯的则缠绵里满蕴着温煦浓郁的气氛。

再比如三毛有一篇很好的文章《梦里花落知多少》,而新生代少年写手郭敬明也有一本书《梦里花落知多少》,我们同学下去也可以对比着看,对比之下也许能生出许多感想来,也能写出一篇不错的文章出来。

也许同学们也能举出些例子来?

3.人格品位与文章格调(人格品位决定文章的格调、价值。)

格调不指风格,而指品位。风格没有优劣之分,格调却有高低之别。风格源于作者的精神气质,格调源于作者的思想观念。有高尚的人格品位才能有高尚的文章格调。也就是说,高尚的人格,开阔的胸襟气度,远大的抱负,旷达的情思等等的养成,对我们的写作、文章都大有裨益。

《红楼梦》中的薛蟠和众兄弟们宴饮之时,所吟出的诗把众人就笑翻了,什么“绣房窜出个大马猴”之类,那种粗俗不堪的诗句也是他本人粗俗人格品位的暴露。

曹操的《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气势磅礴感慨动人,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一代枭雄生命激情永驻而追求不息的人格魅力和动人胸襟。 四.审美理想

1.审美理想的作用(审美活动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功能,一种欣赏和体验的活动。人们的审美理想既可以体现为对美的追求和选择,又可以转化为净化情感的力量和文化创造的动力。就广义的美而言,文化的进展就是“按照美的规律”从事建构对象世界的过程。精神文化的创造更是如此。也就是说,审美理想能更好地促使我们进行精神文化等各项创造活动。) 2.审美理想的创造 ①.按美的规律创造美

a.从写作内容看,文章总是直接或间接地体现着作者美的意图。(如论说文对正义的呼唤,说明文描述美的景观,散文对情感美的反映,都是具有美的价值的。)

像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的:“大便、苍蝇、鼻涕”等,都不是美的东西,一般不作为写作的对象。但是我们也知道《巴黎圣母院》中的“丑人王”卡西莫多,作为小说的主要人物之一,具有独特的“审丑”价值,也能作为“审美”的对象来进行审美活动。

b.从写作的形式看,文章作为符号化的文本形式,是“美的规律”的体现。(尽管实用文章不像文学那样追求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和结构技巧,但它也要突出自身的形式美。)

总:文章的审美属性是通过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体现出来的。

②.美的创造需要激情(指的是激情诱发和情感体验。美的创造需要一种激情。只要充满生命的激情,就会有愿望和追求,就会有旺盛的创造热情和创造动力,创造出美的作品来。)

比如曹操的《观沧海》,我们能从中感受到作者生命激情的灌注,所以《观沧海》这篇作品在文学史上也就具有着不朽的生命力。

再比如郭沫若,曾经写《地球,我的母亲!》时,那种对所写对象的激情迸发出来时,感情激动到忍不住扑在地上亲吻大地??

郁达夫有没有激情?《沉沦》中感叹道:“人生百岁,年少的时候,只有七八年的光景,这最佳最美的七八年,我就不得不在这无情的岛国里虚度过去,可怜我今年已经是二十一了。”于是发怒发狠道:“槁木的二十一岁!死灰的二十一岁!我真还不如变了矿物质的好,我大约没有开花的日子了。”又说:“知识我也不要,名誉我也不要,我只要一个能安慰我体谅我的‘心’。一副白热的心肠!从这一副心肠里生出来的同情!从同情而来的爱情!”——这是不是激情!

巴尔扎克写《人间喜剧》等大部头时,说灵感来临之时,对于脑海里涌现出来的无穷的灵感和念头,他要像一个把生命置之度外的挖煤工,必须没命地疯狂地挖掘下去,把它们记录下来??因为速度慢了的话,他将会被自己的灵感所埋葬??这也是激情,创作的激情。

——没有激情,对一个作家是致命的软肋。黑格尔说:“艺术家一方面要求助于常醒的理解力,另一方面也要求助于浓厚的灌注生气的情感。”也有话说文学即情感,情感即文学,文学是情感的??都说明了文学中情感的重要性,激情的重要性。

③ 审美创造需要美学知识(有丰富的美学常识美学理论,可以使我们更容易地进入艺术的境界,透过现象抓住美的本质所在,更好地创造作品分析作品。) 再比如秦观的词里面有这么一句:“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没有相应的美学知识时,我们只会觉得写得好,说不清的迷蒙的细细的情绪和闲中的轻愁感觉,但是我国古代诗论中就明确讲到空灵、含蓄,“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等等。再如书上26页所举的例子。书中的解释比较详尽。更多的美学知识,必然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创作作品。 第二节 写作主体的能力 一. 观察能力 1.观察的含义

①内涵:观察是写作主体凭借自己的眼睛、耳朵和其他身体感官对客观事物进行有计划的、目的性很强的自觉认知过程。它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因而又被称为“思维的知觉”。观察是写作主体必须掌握的一种最基本的能力。

②在写作中的意义和作用:是搜集写作材料的重要途径;能提高写作主体的写作素养;能激发写作动机和灵感。

前两点我们不用说都可以理解,第三点我们说一个作家,台湾的刘镛,这个作家的许多作品都是由身边的某件小事引起感想,然后引发一篇文章的写作。也就是说,这位作家在生活中很注意观察。

2.观察能力的构成要素(写作主体的观察能力具体表现在观察主体对观察对象的注意力、鉴别力、联想力。)

①注意力是指用自己的视觉、听觉、味觉、嗅觉以及内心审视,去观察了解事物的本来面目,得到具有写作价值的材料。

②鉴别力是指观察主体在集中注意力的同时,还要善于从比较中鉴别“同中之异”或“异中之同”,鉴别能力强,才能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发现不同的美来。

③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它建立在事物之间的沟通点上。写作过程常常会有联想活动伴随,有显性的联想,也有比较隐蔽的表面不明显的联想。

3观察的方法(定位观察、移位观察、比较观察)

①定位观察:写作主体确立某一观察点,从这一特定的位置、角度对事物作观察。

②移位观察:写作主体变换观察的距离与角度进行观察。即我们中学时学过的“移步换景”法。比如刘白羽的《长江三日》就是典型的“移步换景”。

作者立于“江津”号轮上,从重庆启程,顺长江而下,把三天旅程中见到的晨昏日月、山势水情一一描述,而且又随着外在景物的移换,时时插入自己因所见所思所读而引起的情思。注意移步换景要有精心剪裁,不能记流水账,要有重点有主题的来进行材料选择。

③比较观察:将某一观察对象与其他观察对象进行比较,在比较中鉴别相互的特征与异同,从而获得更准确的观察结果。书上还分成了两种:横比和纵比。

横比即比较不同观察对象在同一时期或同一环境之下的异同。比如很有名的《红楼梦》中刘姥姥在宴席上引的众人大笑时众人的不同情态透露个人不同的个性特征;纵比是比较同一事物在不同时期的异同。比较突出的是鲁迅《故乡》中对闰土儿时与成人两个时期的描写。《祝福》中对祥林嫂三个时期的不同描写。 4.观察的要求: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延边大学基础写作教案(2)在线全文阅读。

延边大学基础写作教案(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46062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