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邻里交往为本的设计理念,建筑环境主题鲜明,交通流线通畅有序,功能分区清晰便捷,空间形态体现建筑技术与实用相结合、高效利用土地,把室外环境引入室内空间,把室内空间延伸到室外,营造出人与环境水乳交融、动感和谐的中国社区商业服务第一品牌。
人是具有社会属性的,需要满足心理上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因此邻里中心是园区最不可缺少也是最让人留恋的地方,这里使人们在快节奏生活与虚拟信息界面中得到缓冲。第三方调研机构上海市商业经济研究中心顾客满意度调查数据显示:“56.4%的消费者在园区内购物、餐饮等消费选择了邻里中心,其次是大型超市。另外,还有高达86.7%的消费者对邻里中心的总体满意度表示认可,显示这引进自新加坡的社区商业服务概念已深入民心,邻里中心的发展是园区逐步繁荣的一个缩影。
苏州工业园区管理部门对社区公共设施配套建设的思路是:配套先行,政府出资,建立苏州工业园区邻里中心管理平台。
1997年,苏州工业园区邻里中心管理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并由此拉开了园区内邻里中心的建设序幕。苏州工业园区邻里中心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11月,为苏州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直属有独资企业。公司在开发、运营等方面逐步形成了中国式“邻里中心”完整、独特的设计理念,将商业和公益项目有机结合,成为苏州工业园区借鉴新加坡公共管理经验的成功典范之一。
目前该公司已经在苏州工业园区成功开发、运营了7个邻里中心,总投入近4.5亿元,总建筑面积超过12万平方米。邻里中心对每一个项目都精益求精,将其建设成区域商业、服务业亮点,并带动周边居住品质的提升。
12
邻里中心持续推进名牌战略,品牌经营与资本运营并举发展,目前已形成“邻里中心”、“邻里假日”、“邻里1+1”、“邻里生鲜”一主三副的品牌群格局,以12项必备功能为核心产品,从“油盐酱醋茶”到“衣食住行闲”:餐饮店、超市、邻里生鲜、美容美发店、书店、药店、卫生所、银行、邮政通讯、洗衣房、维修店、文体活动中心,充分满足了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与交往需求。
经过多年努力,邻里中心逐渐确立了在国内居住商业的领先优势,专业能力获得权威认同,“邻里中心”自2000年成功注册商标以来,2005、2006年先后被评为江苏省著名商标、江苏省服务名牌,不断放大的品牌效应已经赢得业界的尊敬和市场的认同,成为“邻里中心”品牌战略进程中的重要标志。2006年2月,邻里中心管理平台获得国家商务部认定的首批“全国社区商业示范"称号,平台建设在商业服务中心运营和管理方面的多年探索和宝贵经验得到了高度肯定。
根据发展计划,管理公司在未来几年内将适时适地建设运营好17个邻里中心,同时,在全国各地实施邻里中心综合性商业服务中心特许经营战略和社区商业项目的区域合作开发,输出品牌、管理方法和经营模式,以商业手段推动居住品质的提升,使“邻里中心”模式走向全国。
4、邻里中心在中国其他地方的发展
中国其他地方也吸收借鉴了新加坡“邻里中心”和苏州工业园区规划实践的经验,高度重视人性关怀,对推动全国人居环境的提升起到积极的作用。如上海新江湾邻里中心、常熟市滨江区邻里中心商业区等。
新江湾城社区商业中心在新江湾城街道辖区内的淞沪路东、江湾城路西、殷行路北地块,以“集中块状式”的社区商业中心,面积约3万
13
平方米左右,主要业态布置:
社区型购物中心、生鲜食品超市、便利店、邮局、银行、专业店、专卖店并配娱乐、餐饮、休闲、体育等。充分体现了人的主体地位,关心居民的动态活动,参与性及心理、生理方面的舒适感等,贴近居民生活的休闲娱乐也满足了普通大众对精神场所的需求。
常熟市滨江区邻里中心商业地块功能齐全,有商业办公、银行、邮电、电信、酒店、宾馆、特色餐饮、超市、商业零售以及休闲娱乐等组成,建筑面积20000m2左右,设计时从基地及周边的整体环境出发,充分利用内部的自然水域资源、探索建筑在滨水空间环境塑造、交通重组、地域标志性、商业建筑形象等方面的因素,各功能单元灵活布局,重视人与物和环境间双向互动的关系。
南京市也在吸收邻里中心思想的基础上,立足于自身特点在2004年颁布了《南京新建地区公共配套设施标准规划指引》。这套标准主要针对南京新建地区,通过改革布局方法和相应的配套指标确保各类公共设施的“规划落地",以实现城市生活高效、完备、便捷,
邻里中心概念的发展始终贯穿着以人为本、以交往为本的思想, 其最初是源于新城的建设,逐渐成为城市建设的理念。创造健康、充满活力和独特的城市环境,这也为应用“邻里中心”概念提供了基础。
邻里中心有效地利用了有限的土地资源,节约匮乏的能源,提高了居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质量,发挥社区特有的邻里文化凝聚力,创造更加适宜的居住环境,对我国城市社区的更新换代,对建设具备和睦邻里关系的可持续的世界先进新型城市都有重要意义。某某市邻里中心(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就是在以上背景下提出的。
14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符合某某市“十二五”规划
某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到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承载能力”、“加大城市基础设施投入。加快城市建设步伐,突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综合功能”。
4、可进一步完善城市的配套基础设施,加快城市现代化发展进程 为实现某某市经济的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某某市加快了城市的建设,并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加大了招商引资的力度,城市经济得到迅速发展。本项目的实施,不仅可进一步完善城区的配套基础设施,而且能够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条件,提高城市服务功能,改善投资环境,势必推动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
2、是构建某某市新型居住服务网络的需要,是谋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实践。
邻里中心自引进新加坡经验直到中国本土化的实践,如今已经成为一种中国最新的商业性服务新业态,形成一种符合中国国情,旨在服务社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和交往平台配套服务的居住模式。各邻里中心的开发建设,是构建某某市新型居住服务网络的需要,是谋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实践。
3、本项目建设是推进社区建设、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迫切需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从居住环境到基础设施,从生活服务到文化生活,从治安秩序到人际关系等等,都提出了越来越多的需求,希
15
望得到多方面的服务。比如社区环境问题,社区服务问题,社区治安问题,以及生活方便不方便、卫生不卫生、居住舒适不舒适、精神文化生活丰富不丰富等,迫切需要通过推进社区建设来解决。推进社区建设就是要使社区有能力解决这些问题,通过调动和发挥社区的积极性,依靠社区的力量加强社区的综合管理,进而不断提高居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为居民群众创造一个安全、舒适、整洁、方便的生活环境。
4、有利于拓展社区服务领域。
社区居民群众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活动的热情很高,社区已成为凝聚民心的重要基层组织,建成、完善社区服务设施,对于满足社区居民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丰富和提高人们的思想文化素质,从而构建和谐社区,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该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拓展社区服务领域,使社区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5、顺应“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精神。
和谐社会建设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建设和谐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该项目的建设为为居民提供了社会交流的场所,重新塑造了社区形象,对于繁荣和发展社区文化,丰富居民业余文化生活,培养居民群众建立新的生活方式,形成和谐的邻里关系和文明社区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并有利于增强社区内居民的凝聚力。打破了现代主义“住宅小区”的单调呆板的模式,从而真正实现了从住宅区向社区的转变,顺应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精神。
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建设不仅改善城市面貌,而且对某某市的经济、文化发展产生巨大的拉动作用。因此,该建设项目的开发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16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