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建设期 年 1 3 总投资 万元 2400 4 政府资金 万元 2400 1.4问题和建议
1、本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后,应抓紧时间与有关专业人员签订工作协议,保证项目的顺利运营。
2、本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后,建设单位应抓紧初步设计的编制和审批工作。
3、本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后,建设单位应抓紧与设备、材料供应商洽谈设备定货、供货协议,保证项目建设顺利实施,早日运营。
4、在项目设计阶段,项目建设和设计单位要深入周边居民调查询访,详尽了解当地居民对邻里中心建设的想法、愿望和要求。根据实际需要,体现美观、实用、舒适,力求建成一个符合当地居民意愿的新型社区公共服务中心。
7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其建设的必要性
2.1项目提出的背景
1、城市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十年来,我国在各种理念下,加快了城市与社区建设的步伐,千篇一律、功能单一的住宅区和高楼大厦以及大面积的广场草坪在城市与社区中不断增加。这种盲目的建设高潮,本质上只是沿袭西方国家那种已经遭到淘汰的现代主义城市与社区建设运动模式的翻版,并因此带来了城市社区不可持续的规划资源、土地资源等方面的种种浪费。
事实证明:单一功能的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组成的城市社区规划设计模式并不科学实用,这种城市和社区片面追求外在表现的结果似乎没能给置身其中的居民带来便利。如某些城市的功能分区、低密度的主干道、大草坪的行列式大板楼等。这些都着力于强调规整、几何的形式,却在社区结构上没有完整的系统,因此带来了混乱拥堵的交通和呆板的城市景观,缺乏适宜居住性和审美文化内涵的表达。更重要的是,这些盲目的规划设计还代表了一种资源浪费、审美文化偏差和工作生活效率低下;人、财、物过多地在城市中交叉流动;无论长短路途对机动车交通的高度依赖;城市节能和运转效率低下;土地和能源过度浪费及依赖导致污染大量产生;千篇一律的城市面貌破坏特色文化的传承进而形成文化沙漠等。
我国正处于高度城市化的阶段,越来越多的人纷纷融入到城市社区空间。作为居民工作、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不适宜的社区空间给人们工作和生活带来不便,影响到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然而,几十年前在西方已经过时的劣质城市社区模式如今充斥着我国的大中小城市。我
8
们有限的资源不足以支撑这种没有社区感、功能效率低下、过度消耗能源和浪费土地、缺乏审美文化和邻里联系的模式。为了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节约匮乏的能源,提高居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质量,发挥社区特有的邻里文化凝聚力,创造更加适宜的居住环境,我们必须去寻求新的模式。
2、邻里中心概念的提出及新加坡的应用经验
梁思成早在1945年的文章中就引入了西方邻里中心的理念,但是在当时并没有得到应用。1991年开始,新加坡建屋发展局开始推行新的邻里中心模式。新加坡的邻里中心理念在规划中的应用主要是针对新建城镇、组屋,因为旧城改造的时候应用邻里中心模式不容易看到效果。
目前新加坡建屋发展局的做法是:为1000~1200套住户配建设一个邻区商店;为6000~8000套住户配套系建设一个邻里中心;为40000~60000套住户配套建设一个新镇中心。店对组屋的比例为1127平方米对1个单位组。一般来讲,服务人口规模越大,吸引范围就越大,公共服务设施配建水平(配建项目及面积指标)越高,服务等级和提供的商品档次越高。
新镇中心以经营高档商品为主,邻区中心商店以经营生活必需品为主。邻里中心以经营中档商品为主,必备功能有:超市、药店、银行、书店、邮政、维修店、餐饮店、社区活动中心、洗衣房、净菜场、美容美发店、卫生所。随着新加坡人民购物习惯的改变以及交通条件的改变,建屋发展局计划进一步优化商用产业规划,以不断满足居民在物质、文化交流生活上的需求。这种基本模式的经验,后来在江苏省苏州市中新合作建设的新加坡工业园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带动了国内很多城市邻里中心建设的更新和发展。
9
3、苏州工业园邻里中心的成功经验
苏州正是在新加坡工业园区规划的时候应用的,这在苏州是一个全新的模式,规划中提出建设居住中心,便利中心和邻里公园的方案,这就为邻里中心模式的应用和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也为改变工业园区居民生活方式和质量提供了基础。
我国和新加坡政府合作开发苏州工业园区的时候,大胆吸收了新加坡邻里中心的成功经验并使之成为苏州工业园区的特色。和新加坡组屋区的邻里中心一样,苏州工业园区的邻里中心已成为居民满足日常生活、购物休闲与文化交流需要的重要部分。
在苏州工业园区,“邻里中心”的名字和园区的名字一样响亮,吸引了很多到园区和邻里中心参观的考察团,以借鉴园区邻里中心的社区商业规划与营运模式。
苏州工业园区的居住区引入合理的商业配套和生活配套,8分钟距离内的邻里中心让市民以家为乐园。其以居民生活的观景、生活、社交等需要为导向,规划设计丰富的园林景观,配置充足的健康设施,打造轻松的邻里交流平台,真正让人而不是建筑成为社区的主角。当老城区居民需奔波于拥堵的道路,还仅仅把旧式楼房内的家当作生活的唯一空间时,园区带来了时尚的建筑和通透的房型以及庭院、景观和园林,把人们从室内吸引到了室外。园区商业中心、邻里中心还给居民带来了会所、商业街和广场,给每一个居住于此的人搭建起了人文交流互动的大平台。可见,先进的邻里中心规划设计思想,深深地影响着苏州园区发展的进程。
苏州工业园区在居住规划上充分吸收了新加坡新镇规划的思路,将
10
全区划为三个居住镇,每个镇区3~10万户,含5个4000—8000户的邻居,每个邻里设邻里中心,一个邻里中心包含若干300—700户的组团,组团内一般不设或只设极少的公共设施,如配电室、组团绿地和很小的组团商店等。这样,居住社区主要的配套设施一般都集中在邻里中心,由专门的机构负责建设,而其周围各个组团则作为对外招商出让进行住宅开发的基本地块单元。
按中新苏州工业园区整体规划,将遵循“有序、规范、配套”开发邻里中心的原则,在70平方公里的整个工业园区内按住宅区的分布建成17个邻里中心。1公里左右的半径辐射范围拥有一个邻里中心,每个邻里中心建设成一个综合性商贸大厦,每个邻里中心服务6000至8000户,2至2万人口。这十年中,苏州工业园区已经成功建成了新城、贵都、玲珑、湖东、师惠、沁苑、翰林七个邻里中心。
1996年园区开始开发建设第一个居住邻里,约4000套大众住宅,到1998年,建成的1000余套住宅大部分售出。与此同时,在规划相应的公共设施配套用地内建设了邻里大厦、小学、幼儿园和绿地广场,其中邻里大厦规划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
1998年5月30日,苏州工业园区内的第一个新城邻里中心正式建成全面开业,这种为社区居民提供综合性、全方位、多功能服务的居住配套新理念的实施,立即引起市民的高度兴趣,促进园区大众住房的销售。邻里中心根据市场需求设置功能,既满足不同层次居民的各种物质与精神需求,也扩大了入驻商家的盈利空间,增加了管理公司自身的经济和发展后劲。
邻里中心努力营建处处体现人文关怀,具有独特的集商业、休闲、文化、体育、卫生、教育于一体的区域性商业服务中心。为体现以人为
11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