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和技术参差不齐,有的部门虽然有自己的管理系统,但部门之间数据相互独立,没有很好的共享性。这些管理系统都存在一定缺陷,数据库的设计不完善,可扩展性较低,不利于信息资源的共享。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21世纪成了信息化的社会,信息传播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引起了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加速教育现代化,实现信息化教育已是必然趋势。学校师生希望及时、方便地了解教学信息,实现教学管理业务,而不必要在学校各部门之间穿梭。如:教师坐在家里,就可以登载成绩、及时了解课程安排情况、课程调度情况等。学生可以及时掌握上课情况,自己的学籍成绩情况等。因此,学校师生们迫切需要新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来满足他们的需要。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以及研究工作
1.4.1 论文的组织结构
本文共分为六章,内容如下:
第一章 绪论,介绍了建设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背景和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对数据库以及Web开发技术进行分析论述。
第三章 结合教学业务需求,对学校教学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总体设计,并对主要功能模块进行详细分析,包括具体功能模块、数据流程等。
第四章 通过概念模型E-R图设计,逻辑结构设计,完成对教学管理数据库的设计,确定了主要库表结构。
第五章 对系统相关子系统的实现进行描述,并对系统在实际中应用与测试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论证。
第六章总结全文,并提出进一步的工作。
3
基于B/S模式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4.2 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①总结了在教学管理工作上的经验,对教学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了详细的系统分析与研究。
②结合微软VS系列开发平台的一些高级技术及数据库设计实现的理论,对教学管理数据库进行了分析和设计。
4
内蒙古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 数据库技术及微软VS开发平台分析
2.1 数据库概述
2.1.1数据库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数据库系统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目前,它已经成为计算机信息系统和应用系统的重要技术支柱。数据库系统的发展以数据模型的发展为主线的,从第一代的网状、层次数据库系统和第二代的关系数据库系统发展到今天第三代面向对象应用的数据库系统。
数据库技术发展的重要特征是与网络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技术、并行计算技术等相互渗透结合。数据库系统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代。第一代数据库系统,即层次数据库系统和网状数据库系统。它主要支持层次和网状数据模型。第二代数据库系统,即关系数据库系统(RDBMS)。该系统的主要特点是:概念单一化,数据及数据间的联系都用关系来表示,以关系代数为理论基础;数据独立性强;数据语言使用说明性语言,大大简化了用户的编程难度。现在几乎所有新开发的数据库系统均是关系型数据库系统。第三代数据库系统是基于扩展的关系模型或面向对象数据模型,其主要特点是:支持包括数据、对象和知识的管理;在保护和继承第二代数据库系统的技术基础上引入新技术;对其他系统开放,具有良好的可移植性、可连续性、可扩充性和可操作性。
近年来,各高校相继建立了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积累了丰富的数据资源。但以往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一般是面向事务处理的(On一linetransaetionproeessing,简称OLTP),各部门按照自己的业务需要组织和处理数据,致使信息资源各自为政,共享困难,使用效率低。数据仓库技术为(DataWarehouse,简称DW)在大型信息系统中构建决策支持系统(DeeisionSupportsystem,简称Dss)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将数据仓库技术应用于教学管理信息系统(InstruetionMana只ementIn-简称IMIS)中,可以为高校教学管理决策提供有
5
基于B/S模式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力支持,使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2.1.2 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
数据库管理系统在体系结构上,通常都具有相同的特征,即三级模式结构和两级映射功能。
数据库系统的三级体系结构分成:内部级(Internal)、概念级(Conceptual)和外部级(External)。这个三级结构也称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内部级也称“内模式,概念级也称“模式”,外部级也称“外模式”,故数据库系统是由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三级构成的。
①模式(Schema) 模式也称逻辑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它是数据库系统模式结构的中间层。模式是数据库数据在逻辑级上的视图,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模式。在定义数据库各结构时,首先应定义模式。定义模式时不仅要定义数据的逻辑结构,例如数据由哪些数据项构成、数据项的名字、类型、取值范围等,而且要定义数据之间的,定义与数据有关的安全性、完整性要求。DBMS提供模式描述语言(模式DDL)定义模式。
②外模式(External Schema) 外模式也称子模式(Subschema)或用户模式,它是用户与数据库系统的接口,是用户用到的那部分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数据库用户的数据视图。用户使用数据操纵语言(DML)对数据库进行操作,实际对外模式的外部记录进行操作。外模式通常是模式的子集,一个数据库可以有多个外模式。由于它是各个用户的数据视图,如果不同的用户在应用需求、看待数居方式、对数据保密的要求等方面存在差异,则其外模式描述就是不同的。另外,外模式也可以为某一用户的多个应用系统所使用,但一个应用程序只能使用一个外模式。DBMS提供子模式描述语言(子模式DDL)来严格地定义子模式。
③内模式(Internal Schema) 内模式也称存储模式(Storage Schema),它是对数据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是数据在数据库内部的表示方式。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内模式。内模式
6
内蒙古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依赖于全局逻辑结构,其目的是将模式中定义的数据结构进行组织和空间分配,以实现较好的时空运行效率。DBMS提供内模式描述语言式DDL或者存储模式DDL来严格地定义内模式。DBMS在三级模式之间提供了两级映像:外模式/模式映像和模式/内模式映正是这两层映像保证了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能够具有较高的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
数据库这种多层次的体系结构,为系统提供了高度的数据独立性。程序与数据的独立性,使得数据的定义和描述可以从应用程序中分离出去。另外,由于数据的存取由DBMS管理,因此用户不必考虑存取路径等细节,从而简化了应用程序的编制,大大减少了应用程序的维护和修改。
2.2 系统开发技术分析和实施方案
数据库技术从最早的单机模式、主从体系,发展到近年来应用较广的客户机/服务器(Client/Server)模式,又到目前最流行也最实用的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以下简称B/S)模式。浏览器/服务器模式的数据库体系是利用Web服务器和ASP.NET作为数据库操作的中间层,将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的数据库结构与Web技术密切结合,从而形成具有三层Web结构的浏览器/服务器模式的数据库体系。
基于Web的数据库采用3层的客户端/服务器结构:第一层是浏览器,第二层是Web服务器,第三层包括一些应用程序及相关的数据库。浏览器作为用户输入查询条件和显示查询结果的交互界面,用户可以通过填写表单或输入关键字的方式来与web交互。当用户单击表单上的按钮时,表单中的数据便被发送到Web服务器。Web服务器负责用户输入信息的接收,它将数据传送至要被处理的脚本或应用程序,并在数据库中查询数据。最后,Web服务器将返回结果插入到Html页面,传送至浏览器以响应用户。
其工作原理如下:
ASP.NET程序在Web服务器端工作,在前端采用IE浏览器将用户提交的操作信息向Web服务器发出一个ASP.NET主页请求,Web服务器响应请求,并调用ASP.NET引擎执行该文件
7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工程硕士学位论文4月26日(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