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 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
11、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各种感官感觉到一个梨子的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了关于这个梨子的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 ( ) A、感觉 B、知觉 C、表象 D、分析
12、对于哲学史上长期争论不休的唯理论和经验论两大派别的正确评价是 ( ) A、唯理论是正确的,经验论是错误的 B、经验论是正确的,唯理论是错误地 C、唯理论和经验论各有片面的真理性 D、唯理论和经验论都是完全错误的
13、“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 ( ) A、形而上学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诡辩论的观点 D、相对主义的观点 14、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 )
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 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 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 15、“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 ( )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机械唯物主义
16、“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这是 ( ) A、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论 B、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论 C、客观真理论 D、形而上学真理论
17、“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命题,其含义是 ( ) A、强调真理的客观性 B、否认真理的客观性 C、强调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D、否认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18、“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这是 ( )
A、混淆了真理性认识与一般认识的错误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C、一切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D、混淆了真理的客观性与规律客观性 19、“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这种观点是 ( ) A、强调认识对实践的作用
16
B、强调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作用 C、认为认识可以脱离实践
D、认为实践可以脱离认识 20、承认我们知识的相对性就 ( ) A、必然归结为诡辩论 B、必然归结为怀疑主义 C、必然归结为不可知论 D、可以防止认识的僵化
21、“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这一论断说明了 (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B、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
D、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
22、列宁提出的:“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 ) A、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对立 B、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 C、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 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23、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一命题强调 ( ) A、真理是感性的直观,不是理性的抽象 B、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C、同一对象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 D、真理是与人的具体利益相联系的
24、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这一命题的含义是 ( ) A、革命理论比革命行动更重要 B、革命运动是革命理论的派生物 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D、革命理论最终决定革命运动的成败
17
25、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强调了 ( )
A、人们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事物 B、人们获得感性经验至关重要
C、人们不仅要善于观察事物,而且要善于思考问题 D、人们在认识事物是要有理性的指导
26、马克思指出:“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它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这表明 ( ) A、人的聪明才智无先天区别
B、人的聪明才智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主观努力的程度 C、人的聪明才智主要来源于后天实践 D、人的聪明才智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 27、真理和谬误的界限在于 ( ) A、是否符合人的利益和愿望 B、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
C、是否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D、是否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28、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 )
A、具体性 B、客观性 C、终极性 D、全面性 29、真理观上的相对主义,错误在于 ( ) A、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 B、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 C、只讲真理的客观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 D、认为关于同一对象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 30、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 ( )
A、决定了社会发展趋势 B、决定着社会变革力度
C、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D、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最终源泉 31、重视理论创新,必须反对 ( )
A、经验主义 B、先验论 C、绝对主义 D、教条主义 [单项选择题答案]
18
1、A 2、B 3、D 4、A 5、D 6、C 7、B 8、C 9、C 10、C 11、B 12、C 13、B 14、C 15、A 16、A 17、D 18、A 19、B 20、D 21、B 22、A 23、C 24、C 25、D 26、C 27、C 28、B 29、A 30、C 31、D
二、多项选择题
1、实践的中介系统包括 ( )
A、人的肢体延长、体能放大的工具系统 B、人的感官和大脑延伸、智力放大的工具系统 C、进人主体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各种物质系统
D、在思维中把对象的某种属性、因素抽取出来的逻辑方法与操作系统 2、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包括以下环节 ( ) A、确定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
B、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把实践方案变成实际的实践活动 C、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 D、通过改造主观世界而支配客观世界的运行
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 ) A、世界的可知性 B、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 C、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 D、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4、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 ) A、实践提出了认识的课题
B、实践创造出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手段,使认识成为可能 C、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5、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是 ( ) A、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 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C、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
19
D、主体对客体信息的加工
6、能动的反映论与机械反映论的主要区别在于 ( ) A、是否承认客观事物和人的思想是认识的对象 B、是否承认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是实践 C、是否承认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D、是否承认认识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辩证过程
7、“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这一论断的哲学思想是 ( ) A、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B、理论不能代替实践 C、理论本身就是物质的力量 D、理论的作用可以通过实践表现出来
8、下列观点中包含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原理的是 ( ) A、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B、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C、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D、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9、经验论的错误在于 ( ) A、否认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B、否认认识是一个过程 C、否认理性认识的重要性
D、否认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10、“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一观点说明 ( )
A、感性认识对于认识事物的本质没有任何帮助 B、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C、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依存和渗透的 11、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意义在于 ( ) A、理论接受实践的检验
B、理论可以改变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2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公共基础-马哲选择(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