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什么叫横铺直取?简述多仓混棉机的作用原理。
答:横铺直取:棉层通过摆斗往复平铺后,由角钉帘同一时间内多层垂直抓取各配棉成分,能在较大重量范围内混合,达到混合均匀。
多仓混棉机的作用原理:采用时间差和路程差混合(同时进仓,不同时出仓,同时出仓的是不同时进仓的) ,以及平铺叠合的方法。7、已知机台型号、落棉重量、落棉中杂质重量,求:落棉率、落棉含杂率、落杂率、除杂效率?(加工原料300kg,原棉含杂率3%)
机台 落棉重(g) 落棉杂质重(g) A006B 920 730 A034 3500 2700 A036 2400 2000 A076 360 200 计算结果:
机台 落棉率(%) 落棉含杂率(%) 落杂率(%) 除杂效率(%) A006B 0.306 79.3 0.243 8.1 A034 1.16 77.1 0.9 30 A036 0.8 83.3 0.667 22.2 A076 1.2 55.6 0.067 2.22
8、根据刺辊除杂要求不同,应如何正确调节除尘刀工艺?
答:除尘刀的高低位置对落棉影响显著。(1)在隔距一定的条件下,采用低刀工艺即使除尘刀附面层形成点远,可使除尘刀切割附面层厚,落棉多,除杂作用强,但纤维损失也多。除尘刀安装角小,刀背成为气流迎面阻力加大,气流沿刀背下滑速度小,对刀背正压力大,纤维易积于刀背成为落棉;安装角大,刀背对气流阻力小,气流沿刀背下滑速度大,可增加在刀后对纤维的回收作用。故采用低刀大安装角,可使落棉增加,且回收作用增强。(2)收小除尘刀与刺辊的隔距,可使除尘刀切割附面层的厚度加厚,落棉增加,但因除尘刀切割的附面层厚度远较除尘刀与刺辊隔距大,因此隔距在一定范围内再减小,对分布
在附面层内层的纤维切割量加大,使落纤增加,而杂质落下量增加不显著。 9、给棉板分梳工艺长度根据什么选定?如选择不当,会出现什么问题? 答:给棉板分梳工艺长度指给棉板与刺辊隔距点以上的一段给棉板工作面长度与给棉板鼻尖宽度之和。其选定要兼顾分梳效果与纤维损伤这一矛盾。可按纤维主体长度选用。当加工不同长度的纤维时,为保证一定的分梳工艺长度,应采用不同工作面长度的给棉板,也可采用抬高或刨低的方法来抬高或降低给棉板。
若选择不当:(1)当分梳工艺长度大于纤维主体长度时,纤维损伤少,但未经分梳开的棉束多,对分梳开松与除杂不利;(2)当分梳工艺长度小于纤维主体长度时,对纤维损伤较多,但分梳开松与除杂效果较好。
10、影响刺辊落棉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刺辊落棉因素大致有四点:
(1)刺辊速度 提高刺辊速度有利于分解束和暴露杂质,落棉增加,除杂作用增强,但刺辊速度受到刺辊分梳度的限制,不能过快,否则会使纤维损伤多,还因抛落作用加强,易产生后车肚落白花。
(2)除尘刀工艺与落杂区的长度 除尘刀工艺包括除尘刀高低、安装角度和与刺辊的隔距。采用低刀、大角度、隔距适当有利于第一落杂区除杂作用。但除尘刀的高低位置改变后,会同时使第一第二除杂区长度发生变化,对其落棉均有影响。放低除尘刀,第一除杂区长度增加,缩短第二除杂区长度,第一除杂区落棉增加,小漏底切割第二除杂区附面层厚度减小,第二除杂区落棉减少。第一除杂区落棉增加量比第二除杂区落棉减少量多,后车肚落棉率仍增加。抬高除尘刀位置,情况相反。
(3)小漏底与刺辊间的隔距 小漏底与刺辊间隔距自入口至出口逐渐收小。入口隔距大,进入小漏底的气流量增加,小漏底排出的气流量和落物有所增加,进入车肚的落物较少,使总的落棉率减少,反之,入口隔距小,在入口处被切割掉的附面层变厚,进入车肚落物较多。出口隔距增大,带出漏底的气流量增多,漏底出口处和锡林刺辊三角区的静压高,小漏底网眼排出的短绒及细小杂疵增加。但隔距过大,小漏底内部静压增大,造成排出气流过急,出现网眼糊
塞现象。
(4)小漏底弦长 是影响后车肚落棉的主要因素之一,其弦长直接影响第二除杂区的长度。弦长短时,第二除杂区长度增加,切割附面层厚度加厚,除杂作用加强。
11、各种纺纱系统的开松与除杂有什么异同? 12、开松工序中的均匀混合是如何完成的?
13、什么是除杂效率、落杂率、落纤率和落物含杂率?
第五章 梳理
1、梳理工序的目的与任务是什么?梳理机有哪些种类? 答:目的与任务:
(1)充分梳理(细致松解):使纤维束分离成为具有一定平行顺直度的单根纤维状态
(2)除杂质和短绒:去除细小的带纤维或粘附性较强的杂质以及短绒 (3)混合:实现单纤维之间的混合。
(4)做成一定质量要求的条子(粗梳毛纺是粗纱)。 梳理机有盖板式梳理机和罗拉式梳理机。
2、对自由梳理和握持梳理各有哪些要求?
答:(1)对自由梳理的要求:做到深入细致的梳理,充分加强针齿对纤维的抓取和转移,防止针面绕花和对纤维的搓滚,尽量排除残余杂疵,减少棉结,并对原料和产品起到一定的混和均匀作用。(2)对握持梳理要求:喂入棉层的结构要均匀,保证梳理时的握持状态可靠,合理控制各机件的运动配合关系,排除短绒和杂质在42%和50%以上,纤维的平行伸直度达到85%以上。
3、大工作区梳理和小工作区梳理有哪些异同点?
答:大工作梳理区是指纤维受连续梳理的时间长,即两针面组成梳理区的工作
范围较大。 大梳理区的特点:
(1) 纤维在两针间多次反复交替转移; (2) 部分纤维能再次受到梳理区的梳理; (3) 两针面具有不同的纤维层结构。
小工作梳理区是指纤维受到连续梳理的时间较短,即两针面组成梳理区的工作范围较小。
小工作梳理区的纤维转移多数为单向转移,但也有少量反复转移。
虽然小梳理区梳理区段较短,但可对大梳理区梳后的纤维给予一定的补充梳理,有助于提高输出的棉网质量。
4、两针面间的作用分为哪几类?各起什么作用?
答:分梳作用:两针面均有抓取和握持纤维丛的能力,纤维束被一分为二,各抓走一部分纤维,被分解的纤维受到另一针面上其它针齿的梳理,因而实现了分梳作用。
剥取作用
:“1”针面具有抓取纤维能力,“2”针面失去抓取纤维能力, 完成“1”针面剥取“2”针面上的纤维。
提升作用:针面1上所带纤维有脱离针面向针外运动趋势,针面2无抓取纤维能力,只将纤维提升到针面1的表面而纤维仍随针面1运动。
5、什么是梳棉机的分梳工艺长度?如何确定分梳工艺长度?
答:分梳工艺长度:刺辊与给棉板隔距点A以上的长度L1与鼻尖宽度a 之和,即:LA=L1+a
分梳工艺长度要根据加工纤维长度选定,一般选在主体长度和品质长度之间,分梳较好,纤维损伤较小。
6、针布的分类?金属针布主要规格参数有哪些?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纺纱学习题及答案(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