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0-研究生指标分配层次结构
2.参考文献[1]第2,3页中层次分析法对以上个因素权重分配的向量W=[0.2489,0.2245,0.2038,0.0720,0.1150,0.1358]T,可以初步决定为以上各因素对指标分配情况的影响程度。
3.由于没有相关具体数据对某高校的学科情况,报考情况,培养情况以及政策情况的影响进行准确的数据计算,本文均以以参数形式表示,最终得出相应的模型。针对不同确定的高校,以下数据皆可通过统计历年的相关数据结合经验得出。
设a1,a2,a3,a4分别表示四大学科类型在某高校的比重(该比重按具体学校的专业所属学科类型进行计算,总和为100%);b1,b2表示某学科的科研经费所占比例和论文发表数所占比例(科研经费包含横向经费和纵向经费,论文发表数包含中文、英文论文数,比例和为100%);c1,c2表示某学科申请专利数所占比例和获得奖励数所占比例(比例和为100%);d1,d2,d3表示各学科往年报考、录取情况以及考生来源占所有考生的比例;e1,e2表示某学科就业情况和毕业生在校期间论文发表数所占比例(总和100%);f1,f2表示某学科的国家政策和学校政策的情况(通过不同的程度人为确定比例,总和100%)。其综合权重换算方法如下表格所示:
表2 一级、二级指标权重表
目标层 各学科研究生指标分
一级指标 权重 二级指标及其相应比例 国家重点学科a1 国家培育学科a2 省部级学科a3 一般学科a4 科研经费b1 导师论文发表数b2 申请专利数c1 获得奖励数c2 往年报考情况d1 11
综合权重 0.2489*a1 0.2489*a2 0.2489*a3 0.2489*a4 0.2245*b1 0.2245*b2 0.2038*c1 0.2038*c2 0.0720*d1 学科情况 0.2489 岗位级别 科研情况 考生报考 0.2245 0.2038 配 情况 0.0720 往年录取情况d2 往年考生来源d3 就业情况e1 毕业生论文发表数e1 国家相关政策f1 学校相关政策f2 0.0720*d2 0.0720*d3 0.1150*e1 0.1150*e2 0.1358*f1 0.1358*f2 培养情况 政策情况 0.1150 0.1358 4.依据某学科在上述表格中个参数的具体数值(该高校可通过自身的历年统计数据计算加以经验估计得出),代入表达式中进行计算即可得到具体的比重值,以百分制为标准换算后,即为各指标的分值,参考文献[3],再通过该分值对研究生指标进行分配。
5.4.3方法的扩充
此类问题为实际应用问题,通过查看各种资料,结合有关实际,再通过问题三提及的合适的方法解决。 5.5问题五:需要的数据 5.5.1问题的分析
如前所述的分配方案中,对研究生指标分配的因素还不够充分,最后得出的分配分值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在本问中主要加入了一些其他影响研究生指标分配的因素,使分配方案更科学、更合理。结合时代的需要,一部分高校已经对研究生分配方案做出了一定的改革,我们将通过实例具体从研究生的生源因素、待分配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导师综合素质三方面对模型进行改进,使其更具实用性。
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社会对应用型研究生的需求正在大幅增加。为了积极主动适应今年这种变化,2010年国家把专业硕士提到了与学术硕士同等重要的位置,要求具有专业学位授予权的招生单位学术性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提高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比例。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改变,许多学科相继有了专业硕士。对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的分配调整,将使研究生指标分配方案与时俱进,更具前瞻性。
对于以上考虑的多重因素,若直接落实在分配工作中将相当复杂,故适当简化数据将使模型更加清晰实用。 5.5.2问题的求解
(一)首先从待分配研究生以及导师的综合素质两反面进行分析:
1.结合问题四的结论,采用生源质量以及研究生的面试情况作为待分配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对分配方案建模:
(1) 统计数据,分析学科情况、岗位级别、科研情况、报考情况、培养情况、政策情况、面试成绩、生源质量之间的关系,数值化成以下表格:
表3 综合素质的数据化表
NO 一级指标 分值 二级指标 学科重点学科 国家培养学科 省部级学科 一般学科 12
分值 二级指标得分 C1=B11+B12 +B13+B14 1 学科情况 A1 B11 B12 B13 B14
2 3 岗位级别 科研情况 A2 A3 科研经费 论文发表数 申请专利 获奖 往年报考 往年录取 往年考生来源 就业 论文发表数 国家政策 学校政策 专业素质能力 综合素质能力 毕业学校 前学历 B21 B22 B31 C2=B21+B22 C3=B31+B32 C4=B41+B42 +B43 C5=B51+B52 C6=B61+B62 C7=B71+B72 C8=B81+B82 B32 B41 B42 B43 4 报考情况 A4 5 6 7 8 培养情况 政策情况 面试成绩 生源质量 A5 A6 A7 A8 B51 B52 B61 B62 B71 B72 B81 B82 (2)方案解析 (i)确定分类标准:通过有关政府教育部门、媒体报道、高校网站和高校自报等渠道获得的数据确定分类标准。例如:以招生学科的一志愿招生率在90%以上为优,70%一90%为一般,30%一70%为较差,30%以下为弱作为分类标准。
(ii)计算各指标分值:邀请该校在硕士研究生招生、培养等方面有丰富经验的7位教师,通过专家打分,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对该校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编制影响的系数,得出的各指标系数并以百分制为标准换算后,即为各指标的分值。
(iii)计算学科得分:先对各招生学科按相应指标实际情况打分,在计算各学科得分:ak??Cik (1)
17式中:k第k个招生学科得分;Cik——第k个招生学科各二级指标得分Ci;i=l,2,…,8;k=l,2,…,n;n——所有招生学科数。
各学科得分ak即为各招生学科在整个招生单位内的相对重要度。得分高的招生学科,说明综合考虑学科情况、岗位级别、科研情况等因素后,该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占较大优势,因此可多分配一些招生名额。反之,招生名额则较少。其次求各学科实际招生计划bk。按各招生学科的得分多少分配招生名额,具体计算公式:
bk?ak?akk?1n?N (2)
2.导师综合素质评价:对往年硕士毕业生和其指导导师的综合素质如道德、人文素养、心理素质等指标进行统计,评价各学科、各级别导师的教学能力,进而数值化,规范化,再利用上问的方法解决。参考方案举例如下:
研究生指标分配方案——导师因素:
(1)上一年度指导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在湖南省学位论文抽检中有不合格者(评价为 D等)当年停止招生;
13
(2)上一年度考核不合格 、出现重大教学事故或者 由于导师失职造成研究生出现重大责任事故者当年停止招生;
(3)该导师在上一年度发生学术道德问题,或该导师名下学生出现学术道德问题并且导师负有较大责任者当年停止招生;
(4)上一年度无故逾期不支付研究生助学金的,当年停止招生;
(5)上一年度该导师名下学习年限超过最长年限 、 因培养过程淘汰或因论文原因延期的硕士生人数达到1/3(含)以上的,减少招收名额1人,超过50%(含)者当年停止招生。(数据来自:湖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指标分配方案 )
(二)招生类型:针对当今时代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的发展问题,社会普遍认可的主流仍是学硕,而对专硕则有所保留。对此国家一直鼓励已就业且仍希望深造的人员及部分侧重实用学习的大学生攻读专业硕士学位。
据统计:
教育部决定从2009年起,大部分专业学位硕士开始全日制培养,并发放“双证”。2010年全日制专业硕士占全部研究生招生录取5%-10%。
2011年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就业工作会议上透露,将继续扩招专业硕士,大约占总招生名额的30%。
到2015年,我国将形成学术型研究生和学位型研究生各占半壁江山的总体格局。(数据来源:中顾法律网 更新时间:2010-09-27 10:09:17)
根据时代的要求,该校可根据本校专业实际,对已有专业硕士的学科以及新增专业硕士的学科,适当增加分配人数。
(三)简化方案:可结合本校实际对以上分配方案中各因素的比例进行简化,在合理考虑所有因素的情况下,通过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将各个因素的权重综合到学科的层面,得到简单实用的比例,使分配清晰简单化。
参照西南交通大学的分配方案:
表4 各因素层次表
序号 1 2 3 4 5 6 层次 分层办法 学科系数r 1.2 第一层 建设国家重点一级学科,培育国际一流学科 第二层 第三层 第四层 第五层 建设已有国家重点学科,培养国家重点一级学科 建设已有一级学科博士点,培养国家重点学科 建设二级学科博士点,培养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 建设已有优势学科,培养一级学科硕士点或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 1.0 0.8 第六层 遴选有潜力的学科,调整、整顿相关学科 (数据来源:《西南交通大学关于印发“西南交通大学学科规划纲要”和“西南交通大学学科优化与调整方案”的通知》)
6. 模型的优缺点和推广
6.1模型的优点
(1)创新:在每个问题的最后添加了方法扩充模块,为方法的解决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如果对问题的精度有更高的要求,可以通过提供的更加复杂精细的方法解决。
14
(2)对解决该问题运用到的模型、方法本文中都提供了定义和运用方法,清晰实用。
(3)对于研究生指标分配方案的模型建立,尽量采用了简单有效的方法,避免了用冗余的高级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易于理解和实用。
(4)对于第五问,考虑了足够全面的因素,使方案的合理性显著增强,同时结合了国家时政和未来需求,使结果更加全面可靠。 6.2模型的缺点
(1)第一部分,通过所有因素对岗位级别的影响,求出缺失的岗位级别,因条件不足,无法考虑各因素的影响比例,使得结果准确度减低。
(2)第二部分,作图方法只能大致反映各因素的统计规律,并没有得到准确的数量关系。
(3)第三、四部分,参考资料中的数据进行的分析计算,算法比较复杂,不易实现。
6.3模型的推广
本文的分析思路是对多因素问题的全面考虑,建立的模型可以广泛应用于非高精度计算的多因素分配问题,提供的一部分公式和数据计算方法,可以直接用于同类问题的求解,例如:各种学校类学生名额分配方案求解,一定物资分地区分发等问题。
1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高校研究生招生指标分配问题(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