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中学语文教师教育的必修课程。 2、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质; 培养学生优良的政治品质;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 3、语言学知识; 文字学知识; 文章学知识; 文艺学知识。 4、培养阅读兴趣; 传授阅读知识; 传习阅读方法; 养成阅读习惯。 5、设计训练标题; 明确活动目的; 确定训练的方式方法; 合理安排训练程序; 选择适当的活动器材。 6、布置任务; 展开复习; 归纳整理; 巩固提高。 四、论述题
1、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体系包括三个维度: ?知识和能力
??知识和能力目标是整个目标结构的基础元素;
??知识方面,一般包括语文学科知识和其他科学文化知识; ??能力方面,一般包括听说读写和其他智力技能。 过程和方法
??过程和方法是课程目标中最具动态性的元素;
??与掌握知识相比,掌握方法更具有积极而广阔的意义; ??掌握过程,实际上是要掌握这一动态过程中的基本规律。
??不仅要掌握言语活动的过程和方法,还要掌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对人格人品的一个概括性定义; ??教育从来就不仅仅只是传授知识的活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具有绝对的人格导向性,因而是最重要的目标元素;
??中学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必然对学生的精神世界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2、语文教师的良好心理品质应当是: ?认知方面
??敏锐的观察力; ??善于分配注意力;
??较强的记忆力;
??富有创造性的思维和想象力。
情感方面:
??积极乐观的心境; 博大无私的爱;
较强的情感自控力; 意志方面:
较强的自制力;
不屈不挠的坚定性。
《语文教学论》模拟试卷(3) (答案)
说明: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一、 填空题(每题1分,共20分)
1、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就是中学语文教育阶段中课程与教学领域的( )。 2、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 )教育的必修课。 3、把( )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
4、探讨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还是应当回到它是( )这一基本立场上来。 5、学生是在反反复复的( )的实践中认识这种工具的原理和方法的。
6、中学语文课程( )的基本特点,决定了它具有言语教养和精神陶冶的功能。 7、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国家对公民( )的最基本要求。 8、语文属于侧重技能、技巧培养的( )学科。 9、语文教育以( )为逻辑起点及其归宿。 10、( )是智力的基础,也是语文能力的基础。
11、情感在学生的语文理解过程中具有驱动、调节和( )的作用。 12、( )是教师进行科研的关键步骤。
13、传授语文基础知识中,“好懂”是对( )方面的要求。 14、阅读过程的第一个阶段是( )。
15、( )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一定的实践方式学习与掌握知识技能的教学方法。 16、小说的阅读教学首先是要正确引导学生认识小说的( ),获得有关小说的基本知识。
17、进行自由拟题作文训练时,教师关键的是给学生讲清楚( )。 18、狭义的( )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关键。
19、坚持( )的原则,是开展一切课外语文活动的第一要求。 20、( )是一种利用回忆来复习的方法。 二、改错题(每题2分,共20分)
1、语文教育实际上是关于祖国文学的教育活动。 2、在中学语文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课程目标发挥着动力与协调的作用。 3、初中语文课程的目标与小学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各自独立的。 4、语文学科的理性教育内容是客观存在的,所以语文教学应当像政治课教学那样比较客观地传授理论性的知识。 5、教材的分散性与系统性是课文教学的特点。
6、速读是指有目的、有重点、有取舍的一种阅读方式。 7、记叙文是与人们的生产、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一种文体。
8、命题作文是一种自由度比较大的作文练习方式。 9、朗读只是一种阅读训练。 10、语文测试必须中是定量分析。 三、简答题(选作6题,每题5分,共30分) 1、中学语文课程目标具有什么意义?
2、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的特点是什么?
3、记叙文的教学主要教什么?
4、从操作的行为层面来划分作文训练的序列,主要有什么?
5、中学语文教学的任务是什么?
6、语文测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如何理解语文德育的特点?
2、如何理解语文教师良好的职业心理品质?
五、分析题(10分)
阅读《冬天之美》课堂教学实录,回答下列问题: 1、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什么?
2、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各是什么?
3、本节课突出表现了教师哪方面的素养?
模拟试卷(3)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矛盾及其运动 2、中学语文教师
3、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 4、母语教育 5、使用语言工具
6、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 7、语文素养 8、应用型
9、人的全方位发展 10、观察力 11、诱导
12、选题定向 13、教学措施 14、感知认读 15、练习法 16、体裁特征
17、拟题的要求和方法 18、作文指导 19、学生自主 20、追忆复习法 二、改错题 1、祖国语言
2、导向与规范
3、具有密切的相关性
4、不能够像政治课教学那样
5、是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的特点 6、应是略读 7、应用文才是 8、应为话题作文 9、也是一种说的训练 10、应重视定性分析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华师在线2012期末语文教学研究复习资料(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