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训练 一、迟到
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有一件事我永远忘 不了……
我在一年级的时候,就有早晨躺在床上不起来的毛病。每天早晨醒来,看到阳光照到玻璃窗上去了,我的心里就是一阵愁,心想,已经这么晚了,等起来,洗脸、扎辫子,换制服,再走到学校去,准又是一进教室就被罚站在门边,同学们的眼光,会一个个向你投过来。我虽然很懒惰,可是也知道害羞呀!所以又愁又怕,常常都是怀着恐惧的心情,奔向学校去。最糟的是,爸爸不许小孩子上学乘车的,他不管你晚不晚。
有一天,从早晨起下大雨,我醒来就知道不早了,因为爸爸在吃早点。我听着不停的大雨,心里愁得不得了。我上学不但要迟到了,而且在这夏天的时候,还要被妈妈打扮得穿着肥大的夹袄,和拖着不合脚的大油鞋,举着一把大油纸伞,一路走到学校去。想到这么不舒服的上学,我竟很勇敢的赖在床上不起来了。
等一下,妈妈进来了。她看见我还没有起来,吓了一跳,催促我。但是我紧皱了眉头,低声向妈哀求说:
“妈,今天已经很晚了,我就不要去上学了吧?”
妈妈就是做不了爸爸的主。当妈转身出去,爸爸就进来了。他瘦高高的,站到床前来,瞪着我:
“怎么不起来?快起!快起!” “晚了,爸!”我硬着头皮说。 “晚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起!”
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但是我怎么了?居然有勇气不挪动。
爸气极了,一下子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操起一把鸡毛掸子,倒转来拿——我挨打了! 外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号声……
最后,我像一只狼狈的小狗,被宋妈抱上了洋车。第一次花五大枚坐车上学。 虽然迟到了,但是,老师并没有罚我站,这是因为下雨天可以原谅的缘故。
老师教我们先静默再读书,坐直身子,手背在身后,闭上眼睛,静静地想五分钟。老师说:想想看,你是不是听爸妈和老师的话?昨天留下的功课有没有做好?今天功课全带来了吗?早晨跟爸妈有礼貌地道别了吗?……我听到这儿,鼻子不禁抽搭了一大下,幸好我的眼睛是闭着的,泪水不至于流出来。正在静默的当中,有人拍了我的肩头一下,我急忙睁开了眼,原来是老师站在我的位子边。他用眼势告诉我,让我向教室的窗外看去。我猛一转头看,是爸爸那高大的影子!
我刚安静下来的心,又害怕起来了!爸爸点头招我出去。我看看老师,征求他的同意。老师微笑着点点头,表示答应我出去。
我走出了教室,站在爸面前。爸没说什么,打开了手中的包袱,拿出来的是我的花夹袄。他递给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板给我。
后来怎么样了,我已经不记得。只记得从那以后,每天早晨我都是站在学校门口,等待着校工开大铁栅门的一个学生。冬天的早晨,站在校门前,戴着露出五个手指的那种手套,举着一块热乎乎的烤白薯在吃着。夏天的早晨,站在校门前,手上举着从家里花池里摘下来的玉簪花,预备送给亲爱的韩老师,她教我跳舞。
1、文中说父亲“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2、文中加点的“打开”、“拿”、“递”、“看”、“拿出”等一系列极为细腻的动作描写,表现了父亲怎样的情感?
3、“我”在静默时听了老师说的几句话,为什么“鼻子不禁抽搭了一大下”,差点流出眼泪来?
4、请根据“我刚安静下心来,又害怕起来了”这一情境,写一段“我”此时的心理活动,50字左右。
5、“爸气极了”,竟用鸡毛掸子打了“我”,对“爸”的这种教育方法你是怎么看的?
三、阅读下面一篇小小说,完成1—7题。
子夜时分,山村的小站昏暗静谧。苗兰老师提着行李来到站台,a.像触电般浑身颤抖起来。 她本想在夜深人静时悄悄离开山村,没想到全班四十多个孩子全站在这里为她送行。 站牌下,放着一篓子核桃,篓把上贴着个红双喜字。这是山里人祝贺新婚的礼节。
三天前,她去了趟县城,回到山村,她对孩子们说,要和远离千里的男朋友举办婚礼,婚后,她就在那里定居了。
孩子们舍不得她,却没张口将她挽留,只将一串串难舍难离的泪水洒下。远处传来列车的长鸣。
四十多个孩子含着泪水,像一棵棵被雨水浇伤的禾苗一样,凄悲地立着。 班长说:“咱们为苗老师唱一首歌吧。”
歌声在夜空中响起:“﹏﹏﹏﹏﹏﹏﹏﹏﹏﹏﹏﹏﹏﹏﹏﹏﹏﹏﹏﹏﹏﹏﹏﹏﹏﹏﹏﹏﹏” 这歌声,低沉悲哀。这是孩子们真诚的祝愿。
列车徐徐地向前开动着,b.孩子们像一阵旋风一样随车跑着,唱着…… 好人一生平安。
c. 歌声像让泪水滤过似的。 车上苗老师失声痛哭起来。
孩子们怎知道,她不是去结婚。三天前,去县城体检,她患了白血病,在人生的旅途上,她只有半年的时间了。
1、本文主人公苗老师选定了一个特定的时间离开小山村,原因是 。
2、从全文看,苗老师并非因结婚才离开,她为什么用“美丽的谎言”欺骗学生?
3、文中有三处加线的比喻句,这些比喻分别表达了人物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a
处:
b
处: c
处: 4、给本文拟一个标题,并简述理由。 标题: 理由: 5、从全文看,苗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6、请根据小说内容和你对歌曲的了解,在文中﹏﹏ 处补写出几句歌词。
7、从文章的内容、语言、写法等角度任选一点,对本文作一点赏析。
四、吹喇叭 ①万屯小学教员崔大林竞成了个吹鼓手。
②三间石头房子校舍要倒了,学生吓跑了。他给村主任跪 下磕了三个响头,村主任也跪下给他还了三个响头,一礼还一礼,村里实实在在没有钱。他一赌气背上了只祖传的喇叭走四方。风餐露宿,勤学苦练,[ ]破了指头,吹肿了腮,他把一腔心血都用在喇叭上了。喇叭成了他化缘的好伙计。他懂老调,识新谱,心灵手巧,在吹鼓手里他成了头把手。他给人家吹丧,给人家吹小儿满月,给人家吹老人寿辰,给人家吹新屋落成,给人家吹开业典礼,还有……
③好一只多味的喇叭;好一个五音纵横、八面玲珑的吹鼓手!
④别人吹个喜盈门,他就吹个乐开怀;别人吹个悲伤切切,他就吹个哀思绵绵……崔大林技拨头筹,艺高一等。他把那只喇叭吹得随心所欲,得心应手,能车鸣马嘶,人言鸟语。因此红白喜事人家多愿请他,他有时也给人家加点额外的花活,出个新调调,添个新曲曲,这样他的价码自然比别人高了赏钱也比别人领得多了。有一次一家大公司开业,他吹得特别卖力,在喇叭上加了不少花活,直把一街人都拉了过来,公司的总经理乐坏了,马上赏给他一打儿大票。总经理说你这一阵子喇叭,比请了明星剪彩还有魅力。可崔大林心里却像打翻了五味瓶,一时竟不知是外啥滋味。 ⑤崔大林的喇叭越吹越红。 崔大林的名气越吹越大。 崔大林的腰包越吹越鼓。
⑥崔大林想他该回他的山村,两年多来,他天天都在惦着他的学生!乐团请,公司聘,都没有留住他。
⑦他回到山村,把一兜子钱重重地往村主任桌上一[??????]说,把万屯小学给修起来!村主任吓了一跳,哪来这么多钱?吹来的。崔大林差点未哭出来。什么?他见村主任未明白,操起喇叭在村主任头上狠狠[ ]了一下,村主任才如梦方醒。
⑧待小学修好后,他坐在房顶上把喇叭使劲吹,吹个旭日东升、红旗猎猎;吹个春回大地、书声朗朗。吹来了辍?学的学童,吹来了贫困的山民,吹得人们群情激动,热泪盈眶。
⑨望着这可爱的学生和乡亲,崔大林的喇叭早已哽咽难鸣了。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①魅( ) ②辍( )
2、下面三个画横线的句子,分别是从第②段、第⑦段中摘取的,请为这些句子的[ ]处选择最贴切的一组词语:( )
⑴[ ]破了指头 ⑵把一兜子钱重重地往村主任桌上一[ ]说 ⑶操起喇叭在村主任头上狠狠[ ]了一下
A.划、摔、敲 B.划、扔、打 C.磨、摔、敲 D.磨、扔、打
3、第②段中,崔大林“给村主任跪下磕了三个响头”中的“跪”“磕”两个动词,表现了崔大林什么样的心理?为什么村主任“也跪下给他还了三个响头”?
4、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说说你是怎样理解“喇叭成了他?化缘?的好伙计”一句的含义。
5、第③段中,“好一个五音纵横、八面玲珑的吹鼓手!”中的“!”,其作用为 6、结合文意,写出“如梦方醒”的同义词:__________
7、阅读本篇小说后,想想看:崔大林“改行”做“吹鼓手”的动机是(用原文中的一句话回答) 。
8、这篇小说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等描写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9、小说结尾用“崔大林的喇叭早已哽咽难鸣了”来表达主人公的复杂感情和内心感慨。试设想,此时崔大林会对“这些可爱的学生和乡亲”说些什么话呢?
10、阅读全文后,想想看:全文描写的山村教师崔大林的形象为何能感动人?下面是对这个问题的原因的分析。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作者字字含情地描画了崔大林对山村教育事业的一片痴心。
B.作者有意描写崔大林喜欢吹喇叭,终成了艺高一筹的吹喇叭能手。 C.作者着意刻画了崔大林心系山村学生,勤学苦练吹喇叭的钻劲。
D.作者揭示了崔大林痴迷的不是“那一兜子钱”,而是那群嗷嗷待哺的山里娃的高尚的情怀。 五、善待生灵
有时,动物界也会发生难以置信的故事。
有一个狩猎队,把一群羚羊赶到了悬崖边,准备全部活捉。约摸半小时后,羚羊群分成了两类□老羚羊为一类,年轻羚羊为一类。一只老羚羊走出来,朝年轻羚羊群叫了一声。一只年轻羚羊应声跟老羚羊走到了悬崖边。年轻羚羊后退了几步,突然朝前奔向悬崖对面;紧接着,老羚羊也飞跳出去,只是跃起的高度要低一些。当年轻羚羊在空中向下坠时,奇迹出现了:老羚羊的身体刚好出现在年轻羚羊的蹄下,年轻羚羊在老羚羊背上猛蹬一下,下坠的身体又突然升高,并轻巧一落在了对面的悬崖上,面老羚羊就像一只断翅的鸟,笔直的坠入山涧。
试跳成功,紧接着,一对对羚羊凌空腾起。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跃。顿时,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座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礅的生命桥。那情景是何等的神圣!猎人们个个惊得目瞪口呆,不由自主地放下了猎枪。 动物在生命危急之时的举动,令人肃然起敬。它留给人类的思考是什么呢?
“当地球上最后一只老虎在林中徒劳地寻求配偶时,当最末一只未留下后代的雄鹰从高空坠
向大地时,当鳄鱼的最后一声哀鸣不再在湖泽上空回荡时……人类,从某种意义上也已看到了自己的结局。”这是人类对动物的哀怜,更是动物对人类的警示。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人和动物都是大地之子。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善待生灵,也就是善待我们自己。 1、给第三段中两个加点的字注音。 ①划出( ) ②弧线( ) 2、根据上下文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①眼花缭乱: ②肃然起敬: 3、“目瞪口呆”在画线句中所作的成分是
4、“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是 (朝代)时 写的诗句,引用这两句诗的效果是
5、第一段中所说的“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是指 (自己概括,不超过15字)。 6、“猎人们不由自主地放下了猎枪”的原因是 (用文中原句回答)。 7、能揭示全文主旨的语句是 ;这一句运用了 的表达方式。
8、“动物在生命危急之时的举动”指 (不超过30字)
9、举例说明本文运用的修辞手法
10、第二段“□”中应填的标点是 ,其作用是 。
11、请以“爱护动物”为主题拟一条标语(不能摘录原文的语句)
七、鸟儿
我的屋檐下,曾挂着一只鸟笼,铁丝编成的,和过去在乡间见到的那种长方形的灯笼似的。里面关了一只美丽的鸟儿,我叫不出她的名字,问旁人,也不知道。
两年过去了,她生活在笼子里,不再为食宿而奔波,似乎很安然。只是笼子里的铁丝由白亮转成了暗黑,她的房屋陈旧了。
然而,她依旧美丽,我也如当初一样怜爱她。她羽毛的颜色是黄绿相间的,黄的颜色很浅,很嫩,薄薄的洒了一层油菜花粉似的,还担心一阵风来会给吹落。绿呢?也是淡淡的,我常想她或许是春雨的早晨,飞到河边的柳林里,斑驳地染上了湿润的绿雾。她的淡墨色的喙也如新月一样,弯弯的勾到胸部,像鹦鹉的喙,可又比鹦鹉的伶俏多了。我相她一定是南国杨柳枝间的娇娘,或者是热带鹦鹉的远房阿妹。可村里为我织笼子的老人说,这是坝上的鸟儿,他早年北去,见到过的。
胆小,我觉得这是她的特点。每给她添食添水,她总是躲在笼子的一角,惶恐地眨着黑亮的眼睛,我向她微笑地问好的时候,她也往往如此,这就使我有些不快了。她不常鸣叫,偶然叫上三两声,也是怯生生的,似乎还隐着凄楚,隐着忧愁。 我理解她,是在一个秋天的黄昏。她在笼中,昂着头,很傲然似的,从铁丝的菱形的“窗口”,望着盘旋的几只小燕子隐到白云中去。我忽地感觉出了什么,不安了,记得有一首歌上说,鸟儿的家应是“绿枝头,草莽间,青天下”,可是,我的鸟儿呢?我落泪了,为她,也为自己。 我决定割爱了。笼子打开后的心是悲哀而轻松的。我远远的站着默默地向她道别、祝福,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记叙文阅读训练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