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试验区黔西县林业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规划
型,主要森林植被类型有自然植被类型有暖性针叶林、暖性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灌丛、落叶阔叶灌丛、灌草丛等;主要栽培植被类型有旱地作物型、灌草型、针叶林型、阔叶林型、针阔混交林型。
2.1.3社会经济概况
全县总户数23.22万户(其中农业户数20.93户),总人口89.1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1.58万人),劳动力48.74万个;人口密度374人/km2(其中农业人口密度343人/km2)。居住着汉、彝、苗、布依、仡佬等18个民族。2012年,全县生产总值(GDP)达103.59亿元,一二三产业比为13.5﹕45.1﹕41.4;财政收入22.22亿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0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6.5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7.9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19574元、5293元;粮食总产量26.24万吨,油菜籽产量6.22万吨,烤烟产量12.4万担,蔬菜产量16.04万吨,粮经比为52﹕48。 2.1.4土地利用概况
据2012年统计,在全县土地总面积中,农业用地132万亩,林业用地面积143.49万亩,牧地面积8.56万亩,水域面积17.7万亩,其它土地55.33万亩。
全县森林覆盖率37.91%,城镇绿化率达到了32.24%,森林面积135.37万亩、森林蓄积246.57万m3。森林资源分布,以东北、西北部较多,西南次之,东南和中部较少。
- 7 -
毕节试验区黔西县林业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规划
全县岩溶区面积317.9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82.98%。石漠化土地面积189.62 万亩,占岩溶区面积的59.64%。石漠化面积中:轻度石漠化面积23.94万亩,占石漠化面积的12.63%;中度石漠化面积142.13万亩,占74.95%;强度石漠化面积23.35万亩,占12.32%;极强度石漠化面积0.2万亩,占0.10%。
第二节 布局
根据区域生态环境特征、自然背景条件、社会经济状况、人类活动作用以及治理措施的差异和生态功能定位,结合?黔西县林业 ?十二五?规划?和?黔西县经果林产业发展规划?,对全县生态环境建设共划分为西南部生态综合治理区、中部生态环境保护区、东北部生态经济建设区。
2.2.1西南部生态综合治理区
包括雨朵、素朴、红林、锦星、五里、沙井、金兰、新仁、大关、铁石、定新等为主的11个乡镇。 2.2.2中部生态环境保护区
包括水西、杜鹃、文峰、莲城、金碧、钟山、绿化、谷里、林泉、甘棠、洪水等为主的11个乡镇(办事处)。 2.2.3东北部生态经济建设区
包括重新、永燊、中坪、中建、太来、协和、花溪等7个乡镇。
第三节 各区概况、生态区位与生态环境建设方向
根据全县?十二五?林业产业发展目标、区域林业发展现状和条件,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按照?西南部生态综合治理区、中部
- 8 -
毕节试验区黔西县林业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规划
生态环境保护区、东北部生态经济建设区?优化配臵林业生产力布局,明确林业建设各自的主攻方向。 2.3.1西南部生态综合治理区概况及发展
加快石漠化综合治理,构筑稳定可靠的生态安全体系。该区人口密度大,岩溶地貌发育充分、山高坡陡、河谷深切,是乌江中游地段,石漠化面积大,比重高,森林覆盖率低,同时又是我县能源富集地区,生态环境状况劣。石漠化问题是影响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生态建设的主攻方向是:以生态建设为主,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防护林工程等生态建设工程,扎实提高造林质量,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加快扩大森林面积;以六广湖、东风湖、索丰湖、支嘎阿噜湖等湿地综合治理为重点,保护江河湿地资源,增强湿地生态功能。
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是:大力培育以核桃为主导产业的特色经济林;依托生态建设和库区综合治理工程,大力发展以花卉候鸟观赏和避暑休闲为主要产品的生态旅游。 2.3.2中部生态环境保护区概况及发展
加强森林资源管护,增加森林资源数量,提高森林资源质量。该区域工业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大,城镇人口多,森林资源相对富集,但生态环境负荷重。
生态建设的主攻方向是: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力度,全面巩固生态建设成果,进一步扩大森林面积,着力推进城郊和道路绿化。以县城
- 9 -
毕节试验区黔西县林业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规划
为中心,包括六广河景区、柯家海子景区、大海子景区、东风湖苗族风情景区、索丰湖景区、支嘎阿噜湖景区、水西森林公园、解放村田园风光等地循环经济(旅游)圈。围绕城镇生态安全,保障城镇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重点,由山区林业生态建设向城镇林业生态建设转变,营造景色怡人、环境优美的城镇生态系统;加快城区园林景点、景区建设,构建功能完善的城市绿地系统;积极鼓励房顶花园建设,由平面绿化向立体绿化的纵深发展。积极支持环城林带建设,加快城郊荒山荒地绿化,形成净化大气、降低热岛效应的城镇生态安全系统。
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是:支持林果加工和木材精深加工做大做强;大力发展花卉培育和经果林基地建设;六广河景区、柯家海子景区、大海子景区、东风湖苗族风情景区、索丰湖景区、支嘎阿噜湖景区、水西森林公园、解放村田园风光等,开发度假休闲、康疗健身等产品丰富的森林旅游。
2.3.3东北部生态经济建设区概况及发展
加速推进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构建以林产工业为主的林业生态经济体系。该区域该区水热条件较好,森林面积大,森林覆盖率高,生态状况总体良好,但林地生产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对资源的利用水平有待提高。
生态建设的主攻方向是:大力实施森林抚育和低效林改造,推进森林分类经营,优化森林资源结构,提高林地生产力。以培育速生丰产用材林、名特优经果林基地重点,为构筑东北部林业经济产业创造条件。
- 10 -
毕节试验区黔西县林业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规划
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是:大力发展木材精深加工,着力推进经果林产业发展,加快培育工业原料林。
第三章 主要建设任务
第一节 大力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构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以重点生态工程为带动,扩大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治理石漠化,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恢复重点湿地。构筑以生态良好的乌蒙山片区黔西区域:凹水河、六冲河、鸭池河、六广河等水系为框架,以生态保护区、森林公园、重要湿地等重点生态功能区为支撑的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3.1.1生态工程项目建设
续建和争取新开一批生态工程项目,统筹兼顾、合理布局营造林工程项目,全面提升工程项目的建设水平。 3.1.1.1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通过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二期工程,完成3.59万亩公益林建设,其中:人工造林0.87万亩,封山育林2.72万亩。工程范围包括我县乌江流域的29个乡镇(办事处)。重点布局在河流源头、河流沿岸、山塘库区周边、通道沿线及城镇周围的荒山荒地、灌木林地和疏林地。 3.1.1.2退耕还林工程
争取国家安排退耕地造林4万亩(经果林),荒山造林2万亩(人工造林1万亩,封山育林1万亩)。工程范围包括全县25个乡镇。优先安排在陡坡耕种突出、水土流失严重、扶贫任务艰巨的地区。认真实施好国家批复的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规划建设任务。
- 11 -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黔西县生态文明先行建设规划(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