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救济行为 D 各种借贷关系的总和 3、借贷资本家贷出货币资本时,让渡的权利是( )
A 资本的所有权 B 资本的使用权
C 资本的所有权和使用权 D 既无所有权,也无使用权 4、现代经济中最基本的和占主导地位的信用形式是( )
A 国家信用 B 国际信用 C 商业信用 D 银行信用 5、国家信用的主要形式是( )
A 发行政府债券 B 短期借款 C 长期借款 D 自愿捐助 6、下列哪一种信用形式属于间接融资方式( )
A 商业信用 B 银行信用 C 国家信用 D 消费信用
7、资金盈余者直接购买资金短缺者的债券或产权的融资方式是( )
A 直接融资 B 间接融资 C 信托信用 D 租赁信用 8、信用最基本的职能是( )
A 动员和再分配资金 B 企业初次分配 C 财政再分配 D 支付中介 三、多项选择题
1、高利贷信用的特点是( )
A 与社会生产没有直接的密切联系 B 剥削比较重 C 利率是适合生产发展的 D 有较高的利率 E 促进了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
2、关于信用对现代经济作用的理解中,概括正确的是( )
A 信用保证现代化大生产的顺利进行 B 信用可自发调节各部门的发展比例 C 信用可以加速资金周转
D 信用为股份公司的建立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E 信用可能使生产和需求脱节,导致经济危机 3、商业信用是现代信用的基本形式,它是指( )
A 工商企业之间存在的信用 B 银行与企业之间提供的信用
C 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 D 是商品买卖双方可以相互提供的信用
E 是买卖行为与借贷行为同时发生的信用 4、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关系表现为( )
6
A 商业信用是银行信用产生的基础 B 银行信用是商业信用产生的基础
C 银行信用推动了商业信用的完善 D 二者之间相互促进
E 二者之间不可以相互替代 F银行信用将独占信用舞台 5、消费信用的形式有( )
A 企业以赊销方式对顾客提供信用 B 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给个人购买消费品
C 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给生产消费品的企业 D 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对个人提供信用卡
E 银行对个人办理支票业务
6、国家信用在经济生活中具有( )积极作用
A 信用中介 B 弥补财政赤字
C 筹集建设资金 D 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 E 增加税收 四、填空题
1、信用是一种借贷,是一种以( )和( )为条件的( )。
2、商业信用是指( )之间相互提供的,与( )直接相联系的信用形式。
3、银行信用是以( )形态提供的信用。银行信用的主体包括有:( )、( )、( )等,他们在信用活动中交替地以债权人和债务人的身份出现。 4、国家信用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借贷活动,从国家作为债务人的角度来划分,可以分为( )和( ),其中内债主要采取发行( )的形式。 5、消费信用是企业和银行等金融机构,向( )提供的直接用于生活消费的信用。消费信用的形式有:( )、( )、( )等。 五、辨析题
1、商业信用是当代各国采用的最主要的信用形式。( ) 2、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但不能代替商业信用。( ) 3、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区别在于是否银行存贷款业务。( ) 六、简答题:
1、简述信用的基本特征。
2、简述商业信用的特点及局限性。 3、简述直接融资的优点及局限性。 4、简述间接融资的优点及局限性。
七、论述题:论述信用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作用。
7
第三章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信用是一种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让渡的借贷行为。
2、商业信用是工商企业以赊销方式对购买商品的工商企业所提供的信用。 3、银行信用是银行等金融机构与企事业单位或个人之间发生的信用关系。 4、直接融资是资金供求双方不通过金融中介机构而直接在金融市场上进行的资金融通活动。
5、间接融资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金融中介机构而进行的资金融通活动。 二、单项选择题
1、C 2、D 3、A 4、D 5、A 6、B 7、A 8、A 三、多项选择题
1、ABDE 2、ABCDE 3、ACE 4、ACDE 5、BD 6、BCD 四、填空题
1、偿还 付息 价值单方面让渡 2、工商企业 商品交易
3、货币 银行等金融机构 企事业单位 个人 4、内债 外债 政府债券
5、消费者个人 赊销 分期付款 消费信用卡 五、辨析题
1、错误。银行信用是当代各国采用的最主要的信用形式。 2、正确。
3、错误。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区别在于是否发生直接的债权债务关系。 六、简答题:
1、答: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让渡。信用有两个特征:一、偿还性,指货币所有者把货币贷出去,并约定归还期限;货币借入者在获取货币时要承诺到期归还。二、付息性,指借贷活动作为一种经济行为,就应当是有偿的,货币所有者有权要求货币借入者给与补偿,即支付利息。在两个特征中,偿还性是信用的最基本特征。 2、答:(1)特点:①商业信用的主体都是工商企业;②商业信用的对象是处于产业资本循环周转过程中的商品资金;
③商业信用主要依靠商业票据建立信用关系。
(2)局限性:①规模和数量上的局限性,商业信用的规模是以产业资本的规模为限度的;②方向上的局限性,只能是上游产品企业提供商业信用给下游产品企业;③使用范围的局限性,只能是工业向商业提供信用。 3、答:(1)优点:①资金供求双方直接见面,可以根据各自的融资条件实现资金的融通;②有利于促进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③可以筹集长期稳定
8
的资金。
(2)局限性:①融资条件的限制较多;②投资的风险相对较大。 4、答:(1)优点:①金融机构可以广泛收集社会资金,满足不同层次的资金需求;②间接融资的融资风险相对较小。
(2)局限性:由于间接融资割断了资金供求双方的直接联系,所以对筹资人的约束较弱。 七、论述题:
答:信用的基本职能是动员闲置资金并加以再分配。发挥信用的职能对国民经济具有积极的作用,表现在以下方面:
1、广泛集聚资金,支持规模经济。规模经济的发展需要巨额资金的支持,靠企业自身积累是难以实现的,而像银行信用、国家信用等信用形式,可以广泛集聚社会上分散的、期限长短不齐的各种闲置资金,积少成多、续短为长、变死为活,满足规模经济发展对资金的需要。
2、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信用活动可以加快资金周转速度,从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例如,通过银行的存款、贷款和结算业务,在客户的存取、贷还此存彼取的过程中,银行结算存款账户上总会有一部分稳定的最低余额,在这个余额内发放相应贷款,基本上是无风险的。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信用形式多样化,信用工具有了更加充分的流动性,将更有利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3、调节需求总量和结构,进而调节宏观经济运行。信用分配是对货币资金的再分配,货币资金将直接产生对社会总产品的需求,来改善总供求的关系,实现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目的。
信用分配对社会产品总需求的调节,主要体现在总量的调节,即通过调节信贷总量影响社会产品的需求总量。同时,根据产业政策的要求确定资金使用方向和利率水平,如对某一行业的利息优惠,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需求结构的调节。
总之,由于发挥信用职能对国民经济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信用形式多样化、信用工具的不断创新、金融市场的发展状况,对促进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四章 利息与利息率
一、名词解释
1、利息 2、利息率 3、实际利率 4、名义利率 5、单利 6、复利 7、固定
9
利率 8、浮动利率 9、市场利率 10、官定利率 11、公定利率 12、优惠利率
二、填空题
1、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利息来源于( )。
2、利息成为收益的一般形态,资金所有者是否投资则取决于利息率和( )的比较结果。
3、任何有收益的事物,不论它是否是一笔贷放出去的货币金额,都可以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而倒算出它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额,这习惯称之为( )。
4、利息率是指( )所形成的( )与( )的比率。 5、单利计算利息的特点( )。复利是一种将( )计息的方法。 6、凯恩斯认为,当货币的供给大于货币需求时,利率( )。 7、一般将储蓄随利率提高而增加的现象称为利率对储蓄的( )效应。将储蓄随利率提高而降低的现象称为利率对储蓄的( )效应。 三、判断并分析
1、利息率是利息额与所贷资金额的比率。( ) 2、复利就是“驴打滚,利滚利”,就是高利贷。( ) 3、公定利率就是官定利率。( )
4、复利较之单利,是更能符合利息定义的计算利息的方法。( ) 四、简答题
1、简述利息的本质。
2、举例说明什么是收益的资本化。 3、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 4、凯恩斯的利率决定理论。 五、计算题
1、如我国一居民存入一年期定期储蓄存款2000元,利率为月息1.65‰,试计算到期后该居民所得的本利和为多少?
2、银行发放一笔金额为300,000元,期限为3年、年利率为3%的贷款,规定每年复利一次,计算三年后的本利和。
3、某居民存入零存整取存款,如果10年之后需支用10万元,年利率为2.4%,那么每月应存入多少元?
4、如一居民存入整存零取存款,假如希望在10年内每月提取100元作为生活费,估计年利率为2.4%,那么现在需存入多少元? 六、论述题
1、试述我国利率管理体制和利率市场化改革。 2、试述利率对储蓄和投资的作用。
1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货币银行学》作业与习题(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