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胞 女子胞,又称胞宫、子宫、子脏、胞脏、子处等。女子胞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持月经和孕育胎儿。
【精室】男子之胞,名为“精室”,是男性生殖器官,具有藏精、生殖功能。
脏腑之间的关系
1. 水火既济 心位于上,五行属火,升已而降;肾居于下,五行属水,降已而升。心火下降,以资肾阳,温煦肾水(肾阴),使肾水不寒;肾水上济,以滋心阴,制约心阳,使心火不亢;心与肾的阴阳水火升降互济,维持了两脏之间生理功能的协调平衡,称为“心肾之交”,即“水火既济”。 2. 肝与肾
精血同源 肝藏血,肾藏精,精血同源于水谷精微,且能相互转化资生,故曰“精血同源”。
第三章 精气血津液神
1.精
精的生成 人体之精由禀受于父母的先天之精及来源于吸入清气与水谷精微的后天之精相融合而生成。 精的贮藏
精的施泄 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分藏于各脏腑,濡养脏腑,并化气以推动和调节其功能活动;二是生殖之精的施泄以繁衍生命。 2. 人体之精的功能 (1)繁衍生命 (2)濡养作用 (3)化血作用 (4)化气作用 (5)化神作用 (6)抗邪作用 3. 人体之精的分类 (1)先天之精
第 十六 页
(2)后天之精 (3)生殖之精 (4)脏腑之精
气
1. 人体之气的基本概念 气是人体内活动力很强、运动不息的极细微物质,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2. 人体之气的生成 人体之气,来源于父母的先天之气、饮食物的水谷精气和自然界清气,通过肾、脾胃和肺等脏腑生理功能的综合作用而生成。 物质基础
(1)先天之精气 先天之气来源于父母,先天之精化生先天之气,成为人体之气的根本和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2)后天水谷精气和自然界清气 相关脏腑 (1)肾为生气之根 (2)脾胃为生气之源 (3)肺为生气之主 3. 人体之气的运动与变化 气机
(1)气机的概念 气的运动称为气机。人体之气不断运动,流行全身,内至五脏六腑,外达筋骨皮毛,推动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2)气运动的基本形式与意义 为升、降、出、入、四种。升,指气自下而上的运动;降,指气自上而下的运动;出,指气由内向外的运动;入,指气自外向内的运动。 气化
(1)气化的概念 气化,指气的运动所产生的各种变化,具体表现为精、气、血、津液等生命物质的生成及其相互转化过程。 4.人体之气的功能
第 十七 页
(1)推动作用 (2)温煦作用 (3)防御作用 (4)固摄作用 (5)中介作用 5.人体之气的分类
1.元气 元气,指以先天精气为基础,赖后天精气充养,而根源于肾的气。元气,《难经》又称“原气”,是人体最根本、最重要的气,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生成与分布 元气由肾中先天之精化生,根于命门。元气通过三焦流行于全身。
(2)生理功能 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推动和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二是推动和调节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
2.宗气,指由呼吸清气与水谷精气所化生而聚于胸中之气。宗气在胸中积聚之处,称为“气海”。
宗气的生成有两个来源:一是脾胃运化的水谷之精所化生的水谷精气,一是肺从自然界中吸入的清气,两者结合生成宗气。故宗气属于后天之气的范畴。
宗气积于胸中,其分布途径有三:一是上出于肺,循喉咙而走息道,推动呼吸;二是贯注心脉,推动血行;三是沿三焦向下运行于脐下丹田(下气海),注入腹股沟部位足阳明胃经的气街,再下行于足。
3. 营气 指由饮食水谷所化生的精气,行于脉内,具有化生血液、营养周身的功能。 (1)生成和分布 营气来源于脾胃运化之水谷精微,由水谷精微中的精华部分,即最富营养的部分所化生。 (2)生理功能
营气注于脉中,化为血液
营气循脉流注全身,为脏腑经络等提供营养物质 4. 卫气
卫气,指由饮食水谷所化生的悍气,行于脉外,具有温煦皮肤、腠理、肌肉,司汗孔开阖与
第 十八 页
护卫肌表、抗御外邪的功能。因其有卫护人体,避免外邪入侵的作用,故称为卫气。 (1) 生成和分布 卫气来源于脾胃运化之水谷精微中的剽悍部分,即最具活力部分所化生。 (2) 生理功能 防御外邪 温养全身 调节腠理 5. 脏腑之气 6. 经络之气
血
1. 血的基本概念 血,即血液,是行于脉中,循环流注于全身,具有营养和滋润作用的红色液态物质。
脉是血液运行的管道,故称为“血府”。
2. 血的生成 水谷精微和肾精是血液化生的基础物质。在脾胃、心肺、肾等脏腑的共同作用下,化生为血液。 物质基础 (1)水谷之精 (2)肾精、髓 相关脏腑 (1) 脾胃 (2) 肾肝 (3) 心肺
3. 血的运行 血液运行于脉中,循环不已,流布全身,其正常运行受多种因素影响,同时也是多个脏腑共同作用的结果。 (1)影响血液运行的因素 (2)相关脏腑
血液的正常运行,与心、肺、肝、脾等脏密切相关。
第 十九 页
心主血脉,心气是推动血液运行的动力,在血液循行中起着主导作用。 肺朝百脉,主治节,能辅心行血。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是保证血行正常的又一重要环节。肝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可根据人体各部位的生理需要
脾主统血,脾气健旺则能固摄血液在脉中运行,防止血逸脉外。
心气推动、肺气宣降、肝气疏泄是推动血液运行的重要因素,脾统血、肝藏血则是固摄血液运行的重要因素。 4.血的功能 (1)濡养作用 (2)化神作用
津液
津液的基本概念 津液,是津和液的合称,指人体的正常水液,包括脏腑、形体、官窍的内在液体及其正常的分泌物。 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
(1)津液的生成 津液来源于饮食水谷,在脾胃运化及其有关脏腑的共同参与下生成。 (2)津液的输布 津液的输布主要依靠脾、肺、肾、肝和三焦等脏腑生理功能的协调配合来完成。
脾气散精以输布津液。脾输布津液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将津液上输于肺,通过肺气的宣发肃降,使津液输布于全身而灌溉脏腑、形体和官窍。二是直接将津液向四周布散至全身,即脾有“灌溉四傍”的功能。若脾失健运,脾气输布津液障碍,则易致津液停聚,或为水湿、痰饮,或为水肿胀满等。 肺通调水道而行水。 肾主水。
肝调畅气机以行水。 三焦决渎为水道。
(3) 津液的排泄 与津液排泄相关的脏主要有肾、肺、脾,由于尿液是津液排泄的主要途径,
第 二十 页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中医基础理论笔记(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