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云南省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3)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1-10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B. 常温下将铜丝伸入盛满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CuCl2的生成 C. 金属钠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可以置换出金属铜

D. 将表面有铜绿[Cu2(OH)2CO3]的铜器放入盐酸中浸泡,除去铜绿

考点: 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专题: 实验评价题.

分析: A.反应后的混合物与水混合的顺序错误; B.常温下铜与氯气不反应;

C.将Na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时,Na先和水反应生成NaOH,生成的NaOH再和硫酸铜发生复分解反应;

D.Cu2(OH)2C03能溶于盐酸.

解答: 解:A.铜丝与浓硫酸加热生成硫酸铜后,再把混合物加入水中形成硫酸铜溶液,而不能把水加入反应混合物中,防止剩余的浓硫酸稀释时溅出而易产生安全事故,故A错误;

B.常温下铜与氯气不反应,因此观察不到现象,故B错误;

C.将Na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时,Na先和水反应生成NaOH,生成的NaOH再和硫酸铜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Cu(OH)2沉淀,所以钠不能置换出Cu,故C错误;

D.Cu2(OH)2C03能溶于盐酸,Cu和稀盐酸不反应,所以能用盐酸除去铜绿,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评价,为高频考点,明确实验原理及物质性质是解本题关键,根据实验操作规范性及物质性质来分析解答即可解答,易错选项是C.

11.一定温度下,向饱和NaOH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钠块,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来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溶液中溶质质量增加,溶剂量减少,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B. 溶液的pH不变,有氢气放出

+

C. 溶液中的Na数目减小,有氧气放出

+

D. 溶液中的c(Na)增大,有氧气放出

考点: 钠的化学性质. 专题: 元素及其化合物.

分析: 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消耗水,饱和的烧碱溶液中有NaOH析出. 解答: 解:钠和水发生:2Na+2H2O=2NaOH+H2↑,消耗水,饱和的烧碱溶液中有NaOH

++

析出,溶液中Na数目减少,但反应后仍为饱和溶液,溶液的pH不变,溶液中c(Na)不变,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钠的性质,注意饱和溶液的性质,溶剂减小,溶液中要析出晶体,但溶液的浓度不变,为易错点.

12.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A. 镁粉中混有少量铝粉:加入过量烧碱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干燥

3+3+

B. 用过量氨水除去Fe溶液中的少量Al

C. 用新制的生石灰,通过加热蒸馏,以除去乙醇中的少量水

D. Al(OH)3中混有少量Mg(OH)2:加入足量烧碱溶液,充分反应,过滤,向滤液中通入过量CO2后过滤

考点: 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除杂;常见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 专题: 几种重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

分析: A、金属镁和氢氧化钠不反应,金属铝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盐; B、氢氧化铁和氢氧化铝沉淀均不能溶于弱碱氨水中; C、生石灰具有吸水性,能吸收水形成氢氧化钙溶液;

D、烧碱溶液和氢氧化铝反应生成偏铝酸钠溶液,向其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铝沉淀.

解答: 解:A、金属镁和氢氧化钠不反应,金属铝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盐,所以镁粉中混有少量铝粉,可以加入过量烧碱溶液充分反应,然后过滤、洗涤、干燥即可,故A正确;

B、Fe和Al均和氨水反应分别生成氢氧化铁和氢氧化铝沉淀,氢氧化铁和氢氧化铝沉淀均不能溶于弱碱氨水中,故不能实现,故B错误;

C、生石灰具有吸水性,能吸收水形成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钙和乙醇的沸点相差较大,可以通过加热蒸馏,分离出乙醇,故C正确;

D、烧碱溶液和氢氧化铝反应生成偏铝酸钠溶液,过滤出氢氧化镁,向滤液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会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实现除杂的目的,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物质的分离和除杂的方法,要求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知识,学以致用.

13.下列各项操作中,不发生“先产生沉淀,然后沉淀又溶解”现象的是( ) ①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 ②向NaAlO2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③向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 ④向硅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盐酸.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

考点: 钠的重要化合物;硅和二氧化硅;镁、铝的重要化合物. 专题: 元素及其化合物.

分析: ①二氧化碳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小于碳酸钠的溶解度; ②偏铝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氯化钠,氢氧化铝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 ③向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先生成氢氧化铝,氢氧化钠过量时氢氧化铝继续反应生成偏铝酸钠;

④盐酸和硅酸钠反应生成难溶性的硅酸,硅酸和盐酸不反应.

3+3+

解答: 解:①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碳酸钠和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碳酸氢钠的溶解性小于碳酸钠的溶解性,原碳酸钠溶液是饱和溶液,生成碳酸氢钠后溶液变成过饱和溶液,所以会析出部分碳酸氢钠晶体,所以不出现“先产生沉淀,然后沉淀又溶解”现象,故正确;

②向NaAlO2胶体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偏铝酸钠先和盐酸反应生成难溶性的氢氧化铝,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能溶于强酸溶液,所以氢氧化铝和盐酸能继续反应生成可溶性的氯化铝,所以出现“先产生沉淀,然后沉淀又溶解”现象,故错误;

③AlCl3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开始AlCl3可以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然后氢氧化铝可以溶解于过量氢氧化钠中,所以出现“先产生沉淀,然后沉淀又溶解”现象,故错误;

④向硅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盐酸,盐酸和硅酸钠反应生成难溶性的硅酸,硅酸和盐酸不反应,所以不出现“先产生沉淀,然后沉淀又溶解”现象,故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熟悉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及常见物质的溶解性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有些反应与反应物的量有关,量不同反应现象不同.

14.亚硝酸钠是一种防腐剂和增色剂,但在食品中过量时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其在酸性条件下会产生NO和NO2.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NaNO2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B. 食用“醋溜豆芽”可能会减少亚硝酸钠对人体的危害

C. NaNO2和胃酸作用的离子方程式为:2NO2+2H═NO↑+NO2↑+H2O D. 1 mol NaNO2在酸性条件下完全反应生成NO和NO2,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 mol

考点: 亚硝酸盐;氧化还原反应.

分析: 酸性条件下,亚硝酸钠会产生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所以亚硝酸钠和胃酸作用的离

+

子方程式为2NO2+2H═NO↑+NO2↑+H2O,N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降低为+2价,N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升高为+4价,以此来解答.

解答: 解:A.N元素的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则NaNO2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故A正确;

B.食用“醋溜豆芽”减少亚硝酸盐的含量,可能会减少亚硝酸钠对人体的危害,故B正确; C.酸性条件下,亚硝酸钠会产生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所以亚硝酸钠和胃酸作用的离子方程式为:2NO2+2H═NO↑+NO2↑+H2O,故C正确;

D.1molNaNO2在酸性条件下完全反应生成NO和NO2,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4﹣3)=0.5mol,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及氧化还原反应,为高频考点,把握习题中的信息及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迁移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15.有一粗硅,含杂质铁,取等质量的样品分别投入足量的稀盐酸和足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放出等量的H2,则该粗硅中铁和硅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物质的量之比为1:1 B. 物质的量之比为1:2 C. 质量之比为4:1 D. 质量之比为2:1

考点: 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分析: 只有硅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气,铁与HCl反应生成氢气,根据生成氢气的量计算粗硅中铁和硅的物质的量之比.

解答: 解:根据电子得失:可知铁与盐酸反应:Fe~~H2,而硅与氢氧化钠反应:Si~~2H2,放出等量的H2,设生成氢的量为2mol,所以粗硅中铁和硅的物质的是之比为:2:1,质量之比为:2×56:1×28=4:1,故选:C.

+

+

点评: 本题考查混合物反应的计算,侧重考查学生分析、计算能力,明确只有Si和NaOH溶液反应是解本题关键,利用关系式解答即可,题目难度不大.

16.在含有Cu(NO3)2、Zn(NO3)2、Fe(NO3)3和AgNO3各0.1mol的混合溶液中加

3+

入0.1mol铁粉,充分搅拌后铁完全反应,且溶液中不存在Fe,同时又析出0.1mol Ag.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 反应后溶液中Cu与Fe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2+3+2+

B. 氧化性:Ag>Cu>Fe>Zn

3+

C. 含Fe的溶液可腐蚀铜板

3+

D. 1mol Fe可还原2mol Fe

考点: 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氧化还原反应;铁盐和亚铁盐的相互转变. 专题: 元素及其化合物.

2+2++2+3++

分析: 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可知氧化性:Zn<Cu<Ag,且存在Cu<Fe<Ag,充

3+++2+3+2+

分搅拌后Fe完全反应,且Fe和Ag亦完全反应:2Ag+Fe═Fe+2Ag,2Fe+Fe═3Fe,以此解答该题.

+2+3+2+2+

解答: 解:A.由反应2Ag+Fe═Fe+2Ag,2Fe+Fe═3Fe,可知反应共生成0.2molFe,

2+2+2+

而0.1molCu没有参加反应,则反应后溶液中Cu与Fe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故A正确;

2+2++

B.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可知氧化性:Zn<Cu<Ag,根据金属铜和三价铁反应生成氯

2+3+

化铜和氯化亚铁,可知氧化性Cu<Fe,故B错误;

2+3+3+

C.氧化性Cu<Fe,则含Fe的溶液可腐蚀铜板,故C正确;

3+2+3+

D.金属铁和三价铁的反应:Fe+2Fe=3Fe,则1molFe可还原2molFe,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的考查,为高频考点,注意把握物质的氧化性的强弱,为解答该题的关键,结合反应的方程式解答该题.

17.在一定条件下,按下列物质的量关系进行反应,其对应的离子方程式或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2+2+

A. n(Cl2):n(Fe)=5:4 5Cl2+4Fe

2+

2FeCl2+2FeCl3

3+

B. n(Cl2):n(FeBr2)=1:1 Fe+2Br+Cl2═Fe+Br2+2Cl

﹣﹣+2+

C. n(MnO4):n(H2O2)=2:3 2MnO4+3H2O2+6H═2Mn+4O2↑+6H2O

﹣+2+3+

D. n(Fe):n[HNO3(稀)]=1:3 4Fe+12H+3NO3═3Fe+Fe+3NO↑+6H2O

考点: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分析: A.铁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与反应物用量无关;

B.二价铁离子还原性强于溴离子,二者等物质的量反应,二价铁离子全部被氧化,溴离子只氧化一半;

C.n(MnO4):n(H2O2)=2:3,双氧水全部被氧化; D.n(Fe):n(HNO3(稀))═1:3,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和铁离子. 解答: 解:A.铁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化学方程式:3Cl2+2Fe 错误;

2FeCl3,故A

B.n(Cl2):n(FeBr2)=1:1,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Fe+2Br+2Cl2═2Fe+Br2+4Cl,故B错误;

C.n(MnO4):n(H2O2)=2:3,双氧水被氧化成氧气,方程式中一定满足:n(H2O2)

﹣+2+

=n(O2),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2MnO4+5H2O2+6H═2Mn+5O2↑+8H2O,故C错误; D.n(Fe):n(HNO3(稀))═1:3,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和铁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3+

4Fe+12H+3NO3=3Fe+Fe+3NO↑+6H2O,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明确反应实质及离子方程式书写方法是解题关键,注意反应物用量对反应的影响,题目难度较大.

18.将15.6g Na2O2和5.4g Al同时放入一定量的水中,充分反应后得到200mL溶液,再向该溶液中缓慢通入标准状况下的HCl气体6.72L,若反应过程中溶液的体积保持不变,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最终溶液:c(Na)=1.5mol/L

B. 标准状况下,反应过程中得到6.72 L气体 C. 最终溶液:c(Na)=c(Cl) D. 最终得到7.8 g沉淀

考点: 有关混合物反应的计算.

2+

3+

+

分析: 15.6gNa2O2的物质的量为:

=0.2mol,5.4gAl的物质的量为:

=0.2mol,首先发生反应2Na2O2+2H2O═4NaOH+O2↑,生成NaOH为0.4mol,再

发生2Al+2NaOH+2H2O═2NaAlO2+3H2↑,由方程式可知Al完全反应,剩余NaOH为0.4mol﹣0.2mol=0.2mol,生成NaAlO2为0.2mol,通入标准状况下的HCl气体6.72L,物质的量为:

=0.3mol,首先发生反应NaOH+HCl═NaCl+H2O,剩余HCl为0.3mol﹣

0.2mol=0.1mol,再发生反应NaAlO2+HCl+H2O═Al(OH)由方程式可知,NaAlO23↓+NaCl,

有剩余,HCl完全反应,生成Al(OH)3为0.1mol,最终溶液中溶质为NaAlO2、NaCl, A.根据钠离子守恒可知最终溶液中钠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4mol,根据c=计算出钠离子浓度;

B.根据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及铝与氢氧化钠反应计算生成氧气、氢气的总体积; C.根据最终溶液中溶质为NaAlO2、NaCl分析; D.根据m=nM计算生成的氢氧化铝的质量. 解答: 解:15.6gNa2O2的物质的量为:

=0.2mol,5.4gAl的物质的量为:

=0.2mol,首先发生反应2Na2O2+2H2O═4NaOH+O2↑,生成NaOH为0.4mol,再

发生2Al+2NaOH+2H2O═2NaAlO2+3H2↑,由方程式可知Al完全反应,剩余NaOH为0.4mol﹣0.2mol=0.2mol,生成NaAlO2为0.2mol,通入标准状况下的HCl气体6.72L,物质的量为:

=0.3mol,首先发生反应NaOH+HCl═NaCl+H2O,剩余HCl为0.3mol﹣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云南省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3)在线全文阅读。

云南省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415870.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