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云南省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1-10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所谓合金,就是不同种金属(也包括一些非金属)在熔化状态下形成的一种熔合物,根据下列四种金属的熔沸点: Na Cu Al Fe

熔点(℃) 97.5 1083 660 1535 沸点(℃) 883 2595 2200 3000

你判断其中不能形成合金的是( )

A. Cu和Al B. Fe和Cu C. Fe和Na D. Al和Na

考点: 合金的概念及其重要应用.

分析: 由合金的形成可知,两种金属若能够形成合金,则熔点较高的金属的熔点不能大于熔点较低的金属的沸点.

解答: 解:合金是不同种金属在熔化状态下形成的一种熔合物,即两种金属都成为液态时进行混合;

A.铜的熔点低于铝的沸点,两种金属能够形成合金,故A错误; B.铁的熔点低于铜的沸点,两种金属能够形成合金,故B错误;

C.由于金属钠的沸点较低,铁的熔点高于钠的沸点,在铁熔化时温度达1535℃,而此时金属钠已变成气态,无法完成液态时混合,故钠和铁不能形成合金,故C正确; D.铝的熔点低于钠的沸点,两种金属能够形成合金,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合金的形成条件,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制造合金时,两种金属必须都是液态才能制成合金,一种液态、一种气态不会转化成合金.

2.下列两种气体的分子数一定相等的是( ) A. 质量相等密度不等的N2和C2H4 B. 等密度的CO和C2H4 C. 等温等体积的O2和N2 D. 等压等体积的N2和CO2

考点: 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

专题: 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分析: 两种气体的分子数一定相等,根据n=n==

进行计算和判断.

可知,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应相等,结合

解答: 解:A.N2和C2H4的摩尔质量相等,在质量相等时物质的量相等,分子数相等,故A正确;

B.由于体积未知,等密度的CO和C2H4,质量不一定相等,则二者的分子数不一定相等,故B错误;

C.由于压强未知,则等温等体积的O2和N2的分子数不一定相等,故C错误; D.由于温度未知,等压等体积的N2和CO2的分子数不一定相等,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阿伏伽德罗定律及应用,难度不大,注意体积相等时,气体的物质的量是否相等,要取决于气体存在的温度和压强是否相等,只有在同温同压下,气体的气体摩尔体积才相等.

3.Fe(OH)3胶体虽然是由FeCl3溶液制得,但两者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物质.FeCl3溶液、Fe(OH)3胶体共同具备的性质是( ) A. 都呈透明的红褐色 B. 分散质颗粒直径相同

C. 都比较稳定,密封保存一段时间都不会产生沉淀 D. 当有光线透过时,都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考点: 胶体的重要性质. 专题: 溶液和胶体专题.

分析: A.根据FeCl3溶液与Fe(OH)3胶体的颜色分析解答;

B.根据胶体的分散质颗粒直径在1﹣100nm之间,而溶液的分散质颗粒直径小于1nm; C.根据胶体属于介稳定体系,溶液属于稳定体系; D.只有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溶液不具备;

解答: 解:A.FeCl3溶液与Fe(OH)3胶体的颜色分别为棕黄色、红褐色,故A错误; B.胶体的分散质颗粒直径在1﹣100nm之间,而溶液的分散质颗粒直径小于1nm,分散质颗粒直径不相同,故B错误;

C.胶体属于介稳定体系,溶液属于稳定体系;所以密封保存一段时间都不会产生沉淀,故C正确;

D.Fe(OH)3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而FeCl3溶液不具备,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结合FeCl3溶液与Fe(OH)3胶体考查了溶液和胶体的性质,难度不大,注意区分.

4.已知A是一种金属单质,B显淡黄色,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则C的以下性质错误的是( )

A. 溶液呈碱性

B. 与澄清石灰水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C. 与足量盐酸反应放出气体 D. 受热易分解

考点: 无机物的推断. 专题: 推断题.

分析: B为A与氧气反应的产物,为氧化物,颜色为淡黄色,应为Na2O2,则A为Na,C为Na2CO3,D为NaOH,结合物质的相关性质可解答该题.

解答: 解:B为A与氧气反应的产物,为氧化物,颜色为淡黄色,应为Na2O2,则A为Na,C为Na2CO3,D为NaOH,则

A.Na2CO3为强碱弱酸盐,水解呈碱性,故A正确;

B.Na2CO3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CaCO3沉淀,故B正确; C.Na2CO3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CO2气体,故C正确; D.Na2CO3稳定,加热不易分解,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无机物的推断,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根据物质的颜色判断B结合物质的性质进一步推断其它物质,为解答该题的关键,学习中注意把握常见元素化合物的性质.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CO、NO、NO2都是大气污染气体,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

B. 1 mol Cu和足量稀HNO3反应产生NA个NO分子(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2+2﹣+

C. pH=1的溶液中,Fe、NO3、SO4、Na不能大量共存

+3+

D. 三氧化二铁溶于氢碘酸的离子反应为:Fe2O3+6H=3Fe+3H2O

考点: 离子共存问题;离子方程式的书写;阿伏加德罗常数;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

分析: A.NO与空气的氧气反应;

B.由电子守恒可知生成n(NO)==mol;

C.pH=1的溶液,显酸性,离子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D.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碘化亚铁、碘、水.

解答: 解:A.NO与空气的氧气反应,则NO不能在空气中稳定存在,CO、NO、NO2都是大气污染气体,CO、NO2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故A错误; B.由电子守恒可知生成n(NO)=B错误;

C.pH=1的溶液,显酸性,Fe、NO3、H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C正确;

﹣+2+

D.三氧化二铁溶于氢碘酸的离子反应为Fe2O3+2I+6H=2Fe+I2+3H2O,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较综合,涉及物质的性质、电子守恒计算、离子共存及离子反应等,注重高频考点的考查,选项D为解答的易错点,题目难度不大.

6.已知NH3和HCl都能用来作喷泉实验的气体,若在同温同压下用等体积烧瓶各收集满NH3和HCl气体,实验后两个烧瓶内溶液的关系是(两烧瓶内充满溶液且不考虑溶质的扩散)( )

2+

=mol,则产生NA个NO分子,故

+

A. 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同 B. 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同 C. 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都不同 D. 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都相同

考点: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分析: 因NH3和HCl在同温同压下体积相同,则二者物质的量相同,又溶液充满整个烧瓶,即溶液的体积相同,所以二者物质的量浓度相同;又二者摩尔质量不同,因此质量分数不同.

解答: 解: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因NH3和HCl在同温同压下体积相

同,则二者物质的量相同,又溶液充满整个烧瓶,即溶液的体积相同,所以二者物质的量浓度相同; 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氨气和氯化氢摩尔质量不同,物质的量相同,而物

质的质量=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所以氨气和氯化氢的质量就不同;溶于相同量的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同;所以在同温同压下用等体积烧瓶各收集满NH3和HCl气体,实验后两个烧瓶内溶液的关系是: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同.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喷泉实验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和质量分数的概念,要理解什么气体可做喷泉实验.

7.下列说法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实现的是( ) ①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

②弱酸与盐溶液反应可生成强酸

③没有水生成,也没有沉淀和气体生成的复分解反应 ④两种酸溶液充分反应后的溶液呈中性 ⑤有单质参加的非氧化还原反应 ⑥两种含氧化合物反应的产物有气体.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②④⑤⑥ C. ①②③⑤ D. ③④⑤⑥

考点: 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专题: 物质的分类专题.

分析: ①酸性氧化物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②弱酸和盐反应生成更难溶的物质可以实现;

③酸和盐反应生成弱酸的复分解反应可以发生反应;

④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有可能使得溶液的酸碱性发生变化; ⑤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⑥根据元素和化合物性质知识来回答.

解答: 解:①酸性氧化物是和碱反应生成水和盐的氧化物,如二氧化碳可以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①正确;

②弱酸和盐反应生成更难溶的物质可以实现,如H2S+CuSO4=CuS↓+H2SO4,故②正确 ③酸和盐反应生成弱酸的复分解反应,HCl+CH3COONa=CH3COOH+NaCl,故③正确; ④根据反应2H2S+H2SO3=3H2O+S↓可知,氢硫酸和亚硫酸溶液充分反应后的溶液体系为中性,故④正确;

⑤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有单质参加的非氧化还原反应,故⑤正确;

⑥反应2Na2O2+2H2O=4NaOH+O2↑和3NO2+H2O=2HNO3+NO是两种氧化物反应产物有气体的反应,故⑥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元素和化合物的综合知识,注意知识的积累是解题的关键,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

8.在一定条件下,使CO和O2的混合气体26g充分反应,所得混合物在常温下跟足量的Na2O2固体反应,结果固体增重14g,则原混合气体中O2和CO的质量比可能是( ) A. 9:4 B. 1:1 C. 7:6 D. 6:7

考点: 有关混合物反应的计算. 专题: 等量代换法.

分析: 根据2Na2O2+2CO2=2Na2CO3+O2,可知混合物在常温下跟足量的Na2O2固体反应生成固体为Na2CO3,

1molNa2O2生成1molNa2CO3,质量增加28g,恰好为CO的质量,以此判断原混合物中气体的质量之比.

解答: 解:由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可知混合物在常温下跟足量的Na2O2固体反应生成固体为Na2CO3,

1molNa2O2生成1molNa2CO3,质量增加28g,恰好为CO的质量, 固体增重14g,说明混合气体中CO为14g,则O2为26g﹣14g=12g, 所以原混合气体中O2和CO的质量比为12g:14g=6:7,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混合物的计算,题目难度不大,注意从Na2O2生成Na2CO3质量的变化判断反应的规律,此为解答该题的关键.

9.实验室用碳酸钠晶体配制1.00mol?L的原因是( )

﹣1

的Na2CO3溶液100mL,造成所配溶液浓度偏低

A. 暴露在空气中称量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的时间太长 B. 向容量瓶转移液体时,容量瓶事先用蒸馏水洗涤 C. 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D. 洗涤液移入容量瓶中时,洒出一部分

考点: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分析: 根据c=计算不当操作对n或V的影响,如果n偏小或V偏大,则所配制溶液浓度偏低,据此分析.

解答: 解:A.称量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的时间太长,且暴露在空气中,会造成结晶水的挥发,则所称量的晶体中Na2CO3的含量升高,则所配溶液的浓度偏高,故A错误; B.容量瓶中原有少量蒸馏水,对溶液的体积不变,浓度无影响,故B错误; C.定容时俯视刻度线,会导致溶液体积偏小,则浓度偏高,故C错误;

D.洗涤液移至容量瓶中时洒出一部分会导致溶质的损失,则浓度偏低,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过程中的误差分析,属于基础型题目,难度不大.

10.某研究小组通过实验探究Cu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目的是( ) A. 将铜丝插入浓硫酸加热,反应后把水加入反应器中,观察硫酸铜溶液的颜色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云南省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2)在线全文阅读。

云南省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415870.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