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程度上得益于阿拉伯国家的许多哈利发推行了一种比较开朗的文化教育政策。他们对被征服地区人民的宗教信仰和文化采取了比较宽容的态度,并鼓励学术研究。因此,阿拉伯人就能在继承东、西方文化成果的基础上迅速发展自己的文化与教育。阿拉伯的教育具有尊师重教、教育机会比较均等、神学与实用课程并存、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和多方筹集教育资金以保证发展教育的物质条件等鲜明特点。这些特点也是与他们的文教政策有机联系着的。
(2)阿拉伯人由于教育政策开明,教育政策得到迅速发展,并在科学上取得了巨大成就,这对后世影响非常大。阿拉伯的伟大数学家穆罕默德创立了代数,他编写的《积分和方程计算法》于12世纪传到西欧,一直到16世纪还是大学使用的教材。通过他的著作,西方还懂得了使用阿拉伯数字。阿拉伯人在天文学、医学、哲学和文学方面也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化学家和医生拉齐斯、医生伊本.西那等的许多著作解决了广泛的医学问题;哲学家伊本.拉西德对亚里士多德著作所作的注释、提示和摘要在西方流传了几个世纪,对西欧重新认识古希腊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阿拉伯的学校也因教学内容充实而吸引了许多西欧青年,是他们思想受到影响,这对西欧文艺复兴也起了一定的孵化作用。 第二篇 外国近代教育
第一章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一、选择
1.文艺复兴的策源地是( )
A.法国 B.英国 C.德国 D.意大利 2.法国人文主义学者拉伯雷撰写了( ) A.《乌托邦》 B.《太阳城》 C.《巨人传》 D.《散文传》 3.文艺复兴的思想旗帜是( )
A.自然主义 B.战斗无神论 C.人文主义 D.人道主义 4.最先揭开宗教改革“序幕”的是德国的( )
A.加尔文 B.马丁.路德 C.斯图谟 D.胡斯 5.伊拉斯谟是欧洲( )国的人文主义者。
A.德国 B.尼德兰 C.英国 D.法国 6.西班牙军官、天主教狂热信徒罗耀拉于1534年创立了( )
A.虔信派 B.清教 C.耶稣会教团 D.加尔文教 7.文艺复兴运动实质上是一次 的文化革命( )
A.奴隶主阶级 B.封建阶级 C.资产阶级 D.无产阶级 8.以下几位哪一个是文艺复兴时期法国著名的人文主义教育家( )
A.蒙田 B.莫尔 C.伊拉斯谟 D.弗里吉奥
9.由于创办“快乐之家”而被誉为“第一个新式学校的教师”的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家是( )
A.蒙旦 B.拉伯雷 C.莫尔 D.维多里诺 10.以下几项哪一项是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 )
A.人文主义 科学主义 民主主义 贵族主义 普及性 B.人本主义 古典主义 贵族性 世俗性 宗教性 C.人本主义 封建主义 世俗性 宗教性 贵族性 D.人文主义 古典主义 贵族性 世俗性 普及性 11.宗教改革运动最初产生于( )
A.德国 B.尼德兰 C.法国 D.英国
12.宗教改革中,主张将教会权力置于国家之下,由国家办教育的是( ) A.路德派的教育改革 B.加尔文派的教育改革
- 16 -
C.英国国教教育改革 D.天主教教育改革 13.加尔文派在教育权的问题上,主张( )
A.教会至高无上,教育由教会负责 B.国家应取代教会办教育
C.国家和教会合作办教育 D.教育权既不属于教会也不属于国家 14.宗教改革后的教育称为新教教育,以下哪一个不是其“新”的表现( ) A.教育的世俗化目的 B.破除了中世纪前教育的宗教性 C.强迫义务教育 D.国家对教育实行管理
15.面对各地宗教改革,天主教改革自己以适应变化的世界,这种改革的产物是( ) A.修道院 B.堂区学校 C.新教 D.耶稣会 16.耶稣会教育中的精英学科是指( )
A.逻辑学 B.哲学和神学 C.天文学 D.神学和文学
17.耶稣会学校形成一套完整的组织管理模式,一切以《耶稣会章程》和 两个纲领性文件为标准和指导。( ) A.《组织管理反案》 B.《天主教教义》 C.《教学大纲》 D.《圣经》 18.新教教育与人文主义教育、天主教教育相比,具有较强的( ) A.贵族性 B.世俗性 C.宗教性 D.群众性 19.人文主义教育、新教教育和天主教教育,三者的根本差异在于( )
A.形式不同 B.教育内容不同 C.教育方式不同 D.服务的目的不同 20.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天主教改革三者关系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文艺复兴、宗教改革都是一种意识形态的改革,他们是天主教改革的导火线
B.宗教改革是文艺复兴在宗教领域的继续,宗教改革又使得罗马天主教在镇压革命的同时变革自身
C.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在意识领域的变革,宗教改革是一场新旧教的宗教斗争,天主教改革是自身的改良,三者无相互关联
D.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天主教改革都是资产阶级改革运动
二、辨析题
1.耶稣会的教育活动具有许多与众不同的地方,取得很大成功,是教育史上一个不小的进步。
三、简答题
1.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2.简述宗教改革时期路德派的教育主张。 四、分析论述题
1.试论述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在教育上的特色。 第二章 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近代教育制度 一、选择题
1.17世纪英国哲学家、教育家洛克提出了( )
A.自然教育 B.绅士教育 C.要素教育 D.科学教育 2. 18世纪末,英国的“星期日学校”是由( )倡导的
A.洛克 B.罗伯特?欧文 C.罗伯特?雷克斯 D.凯沙图华兹 3. 18世纪末,英国传教士兰卡斯特和贝尔创制了( )
A.导师制 B.葛雷制 C.导生制 D.道尔顿制 4. 英国的“公学”事实上是一种( )学校
- 17 -
A.私立学校 B.公立学校 C.平民学校 D.贵族学校 5. 英国近代的慈善教育主要是指( )
A.中等教育 B.初等教育 C.高等教育 D.职业教育 6. 英国哲学家、教育家洛克撰写了( )
A.《爱弥尔》 B.《教育论》 C.《教育漫话》 D.《人的教育》 7. 英国近代国民教育制度正式形式的标志是( )法案的正式颁布
A.巴尔福法案 B.福斯特法案 C.巴特勒法案 D.哈多报告 8. 英国近代教育制度的一个明显特点是( )
A.单轨学制 B.双轨学制 C.学校三轨制 D.多元制 9.标志着英国“新大学运动”开始的是( )的成立。
A.伦敦大学 B.剑桥大学 C.牛津大学 D.耶鲁大学 10.以下几位哪一位不是英国的教育家( )
A.爱尔维修 B.斯宾塞 C.赫胥黎 D.培根 11.提出“知识价值论”,认为学科是否重要与生活、生产和个人的发展相关系的教育家是( )
A.培根 B.洛克 C.斯宾塞 D.第斯多惠
12.英国的四位教育家培根、洛克、斯宾塞、赫胥黎在教育主张上有一个共同点是( ) A.主张教育万能 B.强调教育的贵族性 C.强调教育应当遵循儿童心理 D.提倡科学教育 13.19世纪初,拿破仑在教育上实行了典型的( )体制
A.地方分权制 B.中央集权制 C.中央、地方共权制 D.自治制 14.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撰写了著名教育哲理小说( )
A.《林哈德与葛笃德》 B.《爱弥儿》 C.《教育诗篇》 D.《巨人传》 15.提出“自然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是( )
A.狄德罗 B.爱尔维修 C.卢梭 D.夸美纽斯 16.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前的教育权主要掌握在( )手中。
A.国教 B.天主教 C.议会 D.封建贵族
17.法国大革命期间,资产阶级提出了很多教育改革的基本主张,以下不属于这一内容的事( )
A.主张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B.主张建立国家教育制度
C.主张实行普及义务教育 D.提倡教育内容的世俗化、科学化
18.法兰西第一帝国时期,拿破仑设立的掌管全国教育行政的最高权力部门是( ) A.帝国大学 B.柏林大学 C.文部省 D.法兰西教育部 19.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后,规定大力发展初等教育和师范教育的法案是( ) A.《费里法案》 B.《拿破仑法》 C.《基佐法案》 D.《富尔法案》 20.法国的教育家( )提出了“教育万能论”。
A.狄德罗 B.涂尔干 C.拉夏洛泰 D.爱尔维修 21.法国社会学家和教育家( )对教育与社会的作用进行了全面论述。 A.拉夏洛泰 B.狄德罗 C.康德 D.涂尔干 22.以下几位哪一个不是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 )
A.爱尔维修 B.伊拉斯谟 C.卢梭 D.狄德罗
23.法国启蒙思想家( )在《论国民教育》一书中系统阐述了国家办学的思想。 A.拉夏洛泰 B.涂尔干 C.爱尔维修 D.卢梭 24.近代西方国家中最早进行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是( )
- 18 -
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法国 25.泛爱主义教育运动的代表人物是( )
A.巴西多 B.康德 C.洪堡德 D.赫尔巴特 26.19世纪初,对德国各级学校进行整顿和改革的是( )
A.黑格尔 B.洪堡 C.费希特 D.赫尔巴特 27.德国近代着重讲授自然科学和实用知识的学校是( )
A.文科中学 B.实科中学 C.文实学校 D.文法学校 28. 巴西多的( )一书,被誉为18世纪的《世界图解》、教育史上第二本有插图的教科书。 A.《泛爱读本》 B.《初级读本》 C.《大教学论》 D.《爱弥尔》
29. 1810年德国文教总管洪堡所创立的( )对欧美高等教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A.文教部 B.帝国大学 C.慕尼黑大学 D.柏林大学 30. 被称为“德国教师的教师”的教育家是( )
A.赫尔巴特 B.第斯多惠 C.福禄倍尔 D.洪堡 31. 18世纪德国中学的主要形式是( )
A.实科中学 B.文实中学 C.学园 D.文科中学 32.以下几位教育家中不属于德国教育家的是( )
A.康德 B.费希特 C.乌申斯基 D.第斯多惠 33.美国独立前,移植的主要是( )
A.法国教育 B.英国教育 C.德国教育 D.荷兰教育 34. 被称为“美国公立学校之父”的是( )
A.贺拉斯?曼 B.帕克 C.杜威 D.克伯屈 35. 美国的教育领导体制,是典型的( )
A.中央集权制 B.地方分权制 C.中央地方共权制 D.民族区域自治制 36. 北美殖民地时期,北、中、南三个地区中教育最落后的一个是( ) A.南部 B.中部 C.北部 D.都一样 37.美国教育由州一级管理的教育分权制度首先是在( )确立的。 A.宾夕法尼亚 B.华盛顿 C.马萨诸塞 D.马里兰 38.使美国各州义务教育得到普及,形成现代教育体制的是( ) A.公立学校运动 B.《毛雷尔拨地法》 C.美国的独立 D.学术大学的创建
39.为了解决工农学院的经费问题,拨地办学,186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 ) A.《费里法案》 B.《史密斯—休斯法》 C.《巴特勒法》 D.《毛雷尔法》 40.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分权制,美国政府认识到中央设立教育领导机构的必要性,为此设立了( )
A.州教育委员会 B.教育总署 C.文部省 D.学术型大学 41.倡议并创建莫斯科大学的是( )
A.彼得大帝 B.罗蒙诺索夫 C.叶.卡特琳娜 D.乌申斯基 42. 被称“俄国教师的教师”的教育家是( )
A.别林斯基 B.乌申斯基 C.皮洛果夫 D.托尔斯泰 43. 乌申斯基的教育代表作是( )
A.《祖国语言》 B.《儿童世界》 C.《人是教育的对象》D.《人的教育》 44. 乌申斯基教育体系的原则是( )
A.教育的民主性 B.教育的民族性 C.教育的直观性 D.教育的神学性 45. 俄国近代复杂、紊乱的学制仍以( )为主要特点
- 19 -
A.单轨制 B.双轨制 C.多轨道 D.中央集权制
46. 俄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国民教育的法令是1786年的( ) A.《大学附属学校章程》 B.《国民教育暂行章程》 C.《国民学校章程》 D.《俄罗斯帝国大学章程》
47.17世纪中叶,俄国实行新的文化教育发展政策,开设普通和专门学校,创建科学院,使教育得到很大进步,这是( )的成果。
A.叶卡捷琳娜改革 B.亚历山大一世改革 C.罗蒙诺索夫改革 D.彼得一世改革 48.以下哪个是莫斯科大学的特点( )
A.世俗性 B.贵族性 C.等级性 D.宗教性 49.俄国历史上第一次规定建立女子学校的章程是( ) A.《俄罗斯帝国大学章程》 B.《国民教育部女子学校章程》 C.《女子学校令》 D.《国民学校章程》
50.1871年7月,日本成立了统一领导全国教育事业的机构( ) A.帝国大学 B.文部省 C.国家教育委员会 D.教育部 51. 1872年,日本文部省仿效法国教育制度而制定了( ) A.学制令 B.教育令 C.帝国大学令 D.中学校令 52. 福泽渝吉的教育代表作是( )
A.《劝学篇》 B.《学制令》 C.《实业补习学校规程》 D.《全人教育论》 53. 日本从 世纪初开始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 A.20 B.19 C.18 D.17 54.1886年日本的东京大学改称( )
A.国立大学 B.市立大学 C.帝国大学 D.私立大学
55. 是日本教育史上第一个新学制,在确立教育领导体制的基础上,建立了全国的学校教育体制。( ) A.《学校令》 B.《学制令》 C.《帝国大学令》 D.《教育敕谕》 56.1886年,日本颁布的各种法令统称《学校令》,以下几项不属于其中的是( ) A.《大学校令》 B.《师范学校令》 C.《帝国大学令》 D.《中学校令》 57.近代日本教育发展的总纲是( ) A.《国民学校章程》 B.《学制令》 C.《教育敕谕》 D.《帝国大学令》 58.日本近代教育与其它国家相比,有明显的( )
A.封建色彩 B.军国主义色彩 C.资本主义色彩 D.贵族性 59.明治维新以前,日本的教育管理权主要掌握在( )手中。
A.教会 B.皇室、藩国 C.倒幕派 D.支部省 60.19世纪欧美和日本的教育存在一些共同的特征,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教育权基本完成了从教会向政府的过度 B.建立了国民教育制度
C.教育心理学化倾向,教学内容逐步从人文走向科学 D.义务教育得到普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二、辨析题
1. 19世纪,英国的学校教育制度属于单轨制。 三、简答题
1.请简述近代英国初等教育发展的状况。
- 20 -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外教史习题(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