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⑴在0~0.2s内A、B做匀速直线运动,分析B根据平衡条件有
F?2?mg 又F?mg
解得??0.5 ---------3分 ⑵0.2s~0.4s,A运动状态不变,继续做匀速直线运动,B做匀牛顿第二定律得2F?2?mg?ma 解得a?2?g?10m/s2
加速运动,根据
0.4s时B的速度v?v0?at?2m/s?10?0.2m/s?4m/s
(过程2分;作图2分)
⑶根据⑵问所作图象知木板B长至少为x?1?(0.4?0.2)?(4?2)m?0.2m(3分) 220:解:(1)设小球到达C点时速度为v,小球从A运动至C过程,由动能定理有: mg(5Rsin37°+1.8R)﹣μmgcos37°?5R=可得:vC=
(2)小球沿BC轨道做圆周运动,设在C点时轨道对球的作用力为FN,
--------------3分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FN﹣mg=m联立上式可得:FN=6.6mg
由几何关系 :r+r?sin53°=1.8R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得,球对轨道的作用力为6.6mg,方向竖直向下 --------4分 (3)要使小球不脱离轨道,有两种情况:
情况一:小球能滑过圆周轨道最高点,进入EF轨道.则小球在最高点应满足:m小球从C直到此最高点过程,由动能定理,有: ﹣μmgR﹣mg?2R′=mvP﹣mvC, 可得:R′≤
R=0.92R ------3分
2
2
≥mg
情况二:小球上滑至四分之一圆轨道的最高点时,速度减为零,然后滑回D.则由动能定理有: ﹣μmgR﹣mg?R′=0﹣mvC
解得:R′≥2.3R -------2分
所以要使小球不脱离轨道,竖直圆周轨道的半径R′应该满足R′≤0.92R或R′≥2.3R.
2
高三物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1-8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9-12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选对的得4分,选对不全得2分)
1. 一遥控玩具小车在平直路面上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 ) A.15 s末汽车的位移为300 m B.20 s末汽车的速度为-1 m/s C.前10 s内汽车的加速度为3 m/s D.前25 s内汽车做单方向直线运动
2.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为x=5t+t(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则该质点( ) A.第1 s内的位移是5 m B.前2 s内的平均速度是6 m/s C.任意相邻的1 s内位移差都是1 m D.任意1 s内的速度增量都是2 m/s
3.如图所示,在水平路面上一运动员驾驶摩托车跨越壕沟,壕沟两侧的高度差为0.8 m,水平距离为8 m,则运动员跨过壕沟的初速度至少为(取g=10 m/s)( )
A.0.5 m/s B.2 m/s C.10 m/s D.20 m/s
4.在德国首都柏林举行的世界田径锦标赛女子跳高决赛中,克罗地亚选手弗拉西奇以2.04 m的成绩获得冠军.弗拉西奇的身高约为1.93 m,忽略空气阻力,g取10 m/s,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弗拉西奇在下降过程中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B.弗拉西奇起跳以后在上升的过程中处于超重状态 C.弗拉西奇起跳时地面对她的支持力等于她所受的重力 D.弗拉西奇起跳时的初速度大约为3 m/s
5. 一物体由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如图所示,取开始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则物体运动的v-t图象,正确的是( )
2
2
2
2
6.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楔ABC静置于粗糙水平面上,在斜面顶端将一质量为m的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
从A点沿平行斜面的方向推出,物体m沿斜面向下做减速运动,在减速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地面对木楔的支持力大于(M+m)g B.地面对木楔的支持力小于(M+m)g C.地面对木楔的支持力等于(M+m)g D.地面对木楔的摩擦力为0
7.如图所示的塔吊臂上有一可以沿水平方向运动的小车A,小车下装有吊着物体B的吊钩.在小车A与物体B以相同的水平速度沿吊臂方向匀速运动的同时,吊钩将物体B向上吊以d=H-2t规律变化,则物体做( )
A.速度大小不变的曲线运动 B.速度大小增加的直线运动
C.加速度大小、方向均不变的曲线运动 D.加速度大小、方向均变化的曲线运动
8.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木块A和B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以加速度a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突然撤去拉力F,此瞬时A和B的加速度为a1和a2,则( )
A.a1=a2=0 B.a1=a,a2=0 C.a1=
m1m2m1
,a2=a D.a1=a,a2=-a m1+m2m1+m2m2
2
起,A、B之间的距离
9.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磁铁A、B分别位于铁质车厢竖直面和水平面上,A、B与车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小车静止时,A恰好不下滑,现使小车加速运动,为保证A、B无滑 A.速度可以向左,加速度可以小于μg B.加速度一定向右,不能超过(1+μ)g C.加速度一定向左,不能超过μg
D.加速度一定向左,
不能超过(1+μ)g 上滑,斜面倾角为θ,所受摩擦力Ff随时间t
动,则( )
10.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物块以初速度v0沿足够长的固定斜面物块与该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tan θ,下图表示该物块的速度v和变化的图象(以初速度v0的方向为正方向)中可能正确的是( )
A B C D
11.如图所示,方形物块A和三角形物块B、C叠放在水平地面上,物块B上表面水平.水平向左的力F作用在物块B上,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物块A的受力个数为4个 B.物块B的受力个数为5个
C.地面对物块C的支持力小于三者重力之和 D.地面对物块C的摩擦力大小等于F,方向水平向右
12.如图甲所示,绷紧的水平传送带始终以恒定速率v1运行.初速度大小为v2的小物块从与传送带等高的光滑水平地面上的A处滑上传送带.若从小物块滑上传送带开始计时,小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v-t图象(以地面为参考系)如图乙所示.已知v2>v1,则( )
A.t1时刻,小物块离A处的距离达到最大 B.t2时刻,小物块相对传送带滑动的距离C.0~t2时间内,小物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左
D.0~t3时间内,小物块始终受到大小不变的摩擦力作用 二、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14分)
13.(6分)为了探索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某同学选了甲、乙簧进行测试,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出如图所示图象。
(1)从图象上看,该同学没能完全按照实验要求做,从而使图象象上端成为曲线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弹簧的劲度系数________N/m;若要制作一个精确程度较高的弹簧测力计,应选弹簧________。 14.(8分)某实验小组应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的关系”,已知小车的质量为M,砝码及砝码盘的总质量为m,所使用的打点计时器所接的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实验步骤如下:
A.按图所示安装好实验装置,其中与定滑轮及弹簧竖直;
B.调节长木板的倾角,轻推小车后,使小车能沿长
木板向下匀速运动; 测力计相连的细线上端成为曲线,图两根规格不同的弹
达到最大 先向右后向
C.挂上砝码盘,接通电源后,再放开小车,打出一条纸带,由纸带求出小车的加速度; D.改变砝码盘中砝码的质量,重复步骤C,求得小车在不同合力作用下的加速度。 根据以上实验过程,回答以下问题: (1)对于上述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车的加速度与砝码盘的加速度大小相等 B.实验过程中砝码盘处于超重状态 C.与小车相连的轻绳与长木板一定要平D.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应为砝码和砝码盘E.砝码和砝码盘的总质量应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2)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所示,由该纸带可求得小车的加速度为________m/s。计数点2的速度v2= 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由本实验得到的数据作出小车的加速度a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的关系图象,与本实验相符合的是
2
行
总重力的一半
________。
三.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26分.)
15.(8分)如图所示,A、B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当它们相距s0=7 m时,A在水平拉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正以vA=4 m/s的速度向右做匀速运动,而物体B此时速度vB=10 m/s向右,以a=-2 m/s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则经过多长时间A追上B?若vA=8 m/s,则又B?
16.(8分)如图所示,一足够长的固定斜面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将物体A以初速度v0从斜面顶体B在斜面上距顶端L=16.5 m处由静止释放,经历时间t,物体A恰与物体B相碰。已知sin 37°=0.6,cos 37°=0.8,g=10 m/s,都可视为质点。求v0和t的大小。
17.(10分)如图所示,质量为m=1 kg的物块,放置在质量M=2 kg足够长的木板的中间,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木板放置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在地面上方存在两个作用区,两作用区的宽度均为1 m,边界距离为d,作用区只对物块有力的作用:Ⅰ作用区对物块作用力方向水平向右,Ⅱ作用区对物块作用力方向水平向左.作用力大小均为3 N.将物块与木板从图示位置(物块在I作用区内的最左边)由静止释放,已知在整个过程中物块不会滑离木板.取g=10 m/s.
(1)在物块刚离开Ⅰ区域时,物块的速度是多大?
(2)若物块刚进入Ⅱ区域时,物块与木板的速度刚好相同,求两作用区的边界距离d.
2
2
2
经多长时间A追上
为θ=37°,物体B端水平抛出的同时,物第一次落到斜面上时,不计空气阻力,两物体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南京市2018年高三物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16份合集)(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