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球落地时的速度;
(2)小球从抛出到落地所用的时间.
14. (14分)如图所示,传送带与地面倾角θ=37°,从A到B长度为L=10.25m,传送带以V0=10m/s 的速率逆时针转动.在传送带上端A无初速地放一个质量为m=0.5kg的黑色煤块,它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煤块在传送带上经过会留下黑色划痕 已知sin37°=0.6,g=10m/s,求煤块从A到B
15. (16分)质量为M的木楔倾角为θ,在水平面上保持静止,当将一质量为m的木块放在斜面上时正好匀速下滑,如果用沿与斜面成α角的力F拉着木块匀速上升如图所示.求:
(1)当α=?时,拉力F有最小值,求此最小值; (2)当拉力最小时,水平面对本楔M的摩擦力是多大?
2
的时间.
高三物理第二次月考答案 一.选择题
二.实验题(每空两分。共18分)
11.(1) C D, ①漏记了O点位置;②漏记绳子的方向, (2)BC 12.(1)0.88m/s,3.5m/s;
(2)如上图所示;
(3)0.57m/s;A点速度
三、计算题:
13.答案:(1)小球落地时的速度大小是20m/s;(2)小球从抛出到落地所用时间3s 【解析】(1)由导出公式:
即可求出.
2
题1 目 答B 案 D B C A D D C BD AC 2 3 4 5 6 7 8 9 10 (2)对整个过程运用速度时间关系公式列式求解即可. 解答:解: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 (1)由导出公式:
即得小球落地时的速度大小:
..
(2)小球落地时速度的方向向下,所以小球从抛出到落地所用的时间:
14.答案: 煤块从A到B的时间为2s; 【解析】开始阶段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sinθ+μmgcosθ=ma1 所以:a1=gsinθ+μgcosθ=10m/s
物体加速至与传送带速度相等时需要的时间:t1=
2
2
=1s
发生的位移:x1=a1t1=5m<16m,所以物体加速到10m/s 时仍未到达B点,此时摩擦力方向改变. 第二阶段有:mgsinθ﹣μmgcosθ=ma2 所以:a2=2m/s
设第二阶段物体滑动到B的时间为t2 ,则: LAB﹣S=vt2+a2t2 解得:t2=1s
在B点的速度为:vB=v+a2t2=10+2×1=12m/s;总时间:t=t1+t2=1+1=2s
15.答案:(1)当α=θ时,拉力F有最小值为mgsin2θ
22
1(2)当拉力最小时,水平面对本楔M的摩擦力是2mgsin4θ 【解析】(1)选木块为研究对象,当没加外力F时正好匀速下滑,设木块与斜面间的滑动摩擦因数为μ,此时平行于斜面方向必有: mgsinθ=μmgcosθ①
当加上外力F时,对木块受力分析如下图:
则有:f=μN②
平行于斜面方向:f+mgsinθ=Fcosα③ 垂直于斜面方向:N+Fsinα=mgcosθ④
故当α=θ时,分母最大,F有最小值,最小值为: Fmin=mgsin2θ ⑥
(2)选物体和M和m整体为研究对象,设水平面对本楔M的摩擦力是f′,水平方向受力平衡,则有: f′=Fmincos(θ+α)=Fmincos2θ ⑦
1由⑥⑦得,f′=2mgsin4θ
高三物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1-8题单选,每题3分;9-12题为多选,每题4分;共40分)
1.物理学的发展丰富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革命,促进了物质生产的繁荣与人类文明的进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并提出了电磁感应定律 B.库仑提出了库仑定律,并最早实验测得元电荷e的数值 C.伽利略发现了行星运动的规律,并通过实验测出了引力常量 D.法拉第不仅提出了场的概念,而且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台发电机
2.如图所示,光滑固定斜面C倾角为θ,质量均为m的两物块A、B一起以某一初
速沿斜
面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已知物块A上表面是水平的,则在该减速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块A受到B的摩擦力水平向左 B.两物块A、B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mgsinθ cosθ C.物块B的机械能减少 D.物块B受到A的支持力做负功
3.质量为m的物块,沿着半径为R的半球形金属壳内壁滑下,半球形金属置,开口向上,滑到最低点时速度大小为V,若物体与球壳之间的摩擦因物体在最低点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受到向心力为mg+μmB.受到的摩擦力为μmC.受到的摩擦力为μmg D.受到的合力方向斜向左上方
4.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1和m2两个物体用两根轻质细线,分别悬挂在天花板上的A、B两点,两线与水平方向夹角分别为?,?且?>?,两物体间的轻质弹簧恰好处于水平状态,两根绳子拉力分别为TA和TB,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TA =TB B.TA < TB C. m1 = m2 D.m1 > m2
5.在竖直向上的拉力F作用下,将货物由地面吊起,其运动的v-x图象如图所示(取g=10 m/s).则前3 m内与最后2 m内拉力的大小之比 A.12:7 B.22:17 C.22:23 D.18:23
x/m
v/(m·s)
2
2
-2
2
2
壳竖直放数为μ,则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南京市2018年高三物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16份合集)(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