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微合金化钢中微合金化元素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1)抑制A形变再结晶
应变诱导析出Nb、V、Ti的碳氮化物,沉淀在晶界、亚晶界和位错上起钉扎作用,有效地阻止A再结晶时晶界和位错的运动,从而抑制A形变再结晶。 Nb偏聚在A晶界,对再结晶晶界起拖曳作用。 (2)阻止加热时A晶粒长大
TiN或Nb(C,N)的弥散分布强烈地抑制高温下的晶粒长大。 (3)形成沉淀相促进沉淀强化作用
沉淀强化相主要是低温下析出的Nb(C,N)和VC。 (4)改变钢的显微组织
7.为什么普通低合金钢中基本上都含有不大于1.8%的Mn?
(1)Mn能强化F,有较强的固溶强化效应,1%Mn可使σs提高33MPa。 (2)Mn能降低A1温度,推迟A向P转变的温度范围,并减缓其转变速度,能细化P和F; 降低TK,σs值每升高15MPa可使韧-脆转变温度下降50C。 (3) Mn使Fe-Fe3C相图中的S点左移,使基体中P数量增多,使强度↑。因此普通低合金钢中常加入Mn元素。
(4)当Mn含量大于1.8%时,钢的塑韧性将有较大的下降。因此Mn含量一般不大于1.8%。
作业3
1、什么是淬透性?提高淬透性的Me有哪些?
2、为什么滚动轴承钢的含碳量均为高碳?滚动轴承钢中常含有哪些合金元素?它们在滚动轴承钢中起什么作用?为什么钢中含铬量被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为了保证轴承钢有高的硬度和耐磨性,因此含碳量均为高碳。 滚动轴承钢中常用合金元素:Cr、Si、Mn、V、Mo和RE等。 合金元素的作用:
Cr可提高钢的淬透性和降低过热敏感性以及提高钢的抗蚀性。提高回火稳定性。Si、Mn主要提高淬透性,Si还可提高钢的回火稳定性; V能细化晶粒,可减轻Mn的过热敏感性;
Mo能提高回火稳定性;
RE可改善夹杂物形态、分布及细化晶粒。
当Cr>1.65%以后,则会使残余奥氏体增加,使钢的硬度和尺寸稳定性降低,同时还会增加K的不均匀性,降低钢的韧性。所以一般控制Cr含量在1.65%以下。
3、20Mn2钢渗C后是否适合直接淬火,为什么?
不适合。因为Mn使钢有过热倾向,在渗C时晶粒容易长大。
4、为什么ZGMn13型高Mn耐磨钢在淬火时能得到全部奥氏体组织,而缓冷却得到了大量的马氏体?
高锰钢在Acm以上温度加热后得到了单一奥氏体组织,奥氏体中合金度高(高C、高Mn),使钢的Ms点低于室温以下。如快冷,K来不及从A中析出,就获得了单一奥氏体组织;
慢冷由于K可从奥氏体中大量析出,使奥氏体的合金度降低,Ms点上升,所以空冷时发生相变,得到了大量的马氏体。
5、在飞机制造厂中,常用18Cr2Ni4WA钢制造发动机变速箱齿轮。为减少淬火后残余应力和齿轮尺寸的变化,控制心部硬度不致过高,以保证获得必需的冲击韧性,采用如下工艺:将渗C后的齿轮加热到850℃左右,保温后淬入200~220℃的第一热浴中,保温10min左右,取出后立刻置于550~570℃的第二热浴中,保持1~2h,取出空冷到室温。问:此时钢表、里的组织是什么?已知:该钢的Ms=310℃,表面渗C后的Ms=80℃左右。
18Cr2Ni4WA钢渗C后在850℃左右保温后在200~220℃热浴中淬火时,心部的Ms较高,转变为低碳M,表层由于Ms点较低,仍然为过冷A组织; 在550~570℃高温回火时,心部低碳M分解为回火S,表层过冷A转变为高碳M,并分布着粒状K。
因此,表层组织为高碳M+粒状K;心部组织为回火S。
作业4
1、分析比较T9和9SiCr:
(1)为什么9SiCr钢的加热温度比T9钢高?
(2)直径为Φ30~40mm的9SiCr钢在油中能淬透,相同尺 寸的T9钢能否淬透?为什么?
(3)T9钢制造的刀具刃部受热到200~2500C,其硬度和耐磨性已迅速下降而失效;9SiCr钢制造的刀具,其刃部受热到230~2500C,硬度仍不低于60HRC,耐磨性良好,还可正常工作,为什么?
(4)为什么9SiCr钢适宜制作要求变形小、硬度较高和耐磨性较高的圆板牙等薄刃工具?
(1)Si和Cr都是封闭γ相区的元素,使Acm温度升高;Cr元素形成的合金渗碳体较稳定,淬火加热时要较高的温度才能溶解;因此9SiCr钢的加热温度比T9钢高。
(2)不能淬透。因为9SiCr钢中的Si、Cr提高了钢的淬透性,而T9钢的淬透性较低,所以不能淬透。
(3)由于Si能有效地提高钢的低温回火稳定性,Cr也可提高钢的回火稳定性,9SiCr钢在230~ 2500C回火后,硬度仍然大于60HRC。
(4)9SiCr钢的淬透性较高,回火稳定性较好, K细小、均匀,使用时不容易崩刃;通过分级或等温处理后,变形较小;因此适宜制作要求变形小、硬度较高和耐磨性较高的圆板牙等薄刃工具。
3、高速钢每次回火为什么一定要冷到室温再进行下一次回火?为什么不能用较长时间的一次回火来代替多次回火?
高速钢中合金元素的含量较高,淬火后残余A的合金度高,使Ms点大大降低。残余A稳定性大,在回火加热过程中不分解。在500~600℃保温时也仅从中析出合金碳化物,使残余A合金度有所降低,使Ms点升高,冷到室温时部分残余A发生M转变。
一次回火后,残余A的量减少到10%左右,但还需要进一步降低残余A的量,并且要消除回火时新产生M引起的内应力,所以高速钢一般需要在560℃左右三次回火。
3、高速钢(W18Cr4V)的A1点温度在8000C左右,为什么常用的淬火温度却高达1260~12900C?
4、高速钢中合金元素有什么作用?
作业5
1、为什么Cr12型冷作模具钢不是不锈钢,而9Cr18为不锈钢?
Cr提高耐蚀性的作用符合n/8定律。按照n/8定律,1/8值的最低Cr含量应为11.7%质量比。因为有一部分Cr要和C形成K,并不存在于固溶体中,所以Cr含量应提高到13%质量比,且随着C含量的增加,钢中的Cr含量也要相应地增加。
Cr12型冷作模具钢中Cr含量低于13%,不满足n/8定律所需的最低Cr含量,因此不是不锈钢。
2、说明18-8型A不锈钢产生晶界腐蚀的原因及防止办法。 晶间腐蚀产生的原因 (1)由钢中的碳引起的。
在550-800℃范围内停留,在晶界上析出连续网状的Cr23C6引起晶界周围基体产生贫碳区。
(2)σ相在晶界析出也会造成晶间腐蚀。
(3)N>0.16%,沿晶界析出Cr2N,增加晶间腐蚀倾向。
(4)在氧化性介质中,奥氏体不锈钢经固溶处理也会发生晶间腐蚀。
消除晶间腐蚀的方法
(1)在敏化温度范围长期加热,通过铬的扩散消除贫铬区。 (2)降低奥氏体不锈钢中的碳含量。C≤0.03%,没有晶间腐蚀发生。 (3)加入强碳化物形成元素Ti和Nb,形成稳定的TiC或NbC。
(4)钢中有10-50%体积的δ铁素体,可改善奥氏体不锈钢的晶间腐蚀倾向。
作业6
1、说明下列铸铁牌号的类别、符号和数字的含义、组织特点。 HT150、HT250、KTH350—10、QT450—10、QT700—2
HT150:灰铸铁,HT表示灰铁的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大写字母,150表示抗拉强度为150MPa,基体为F+P,石墨为片状。
HT250:灰铸铁,HT表示灰铁的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大写字母,250表示抗拉强度为250MPa,基体为P,石墨为片状。
KTH350—10:黑心可锻铸铁,KTH表示可锻铸铁黑心的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大写字母,350表示抗拉强度为350MPa,10表示伸长率为10%。基体为F,石墨为团絮状。
QT450—10:F球墨铸铁,QT表示球铁的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大写字母,450表示抗拉强度为450MPa,10表示伸长率为10%。基体为F,石墨为球状。
QT700—2:P球墨铸铁,QT表示球铁的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大写字母,700表示抗拉强度为700MPa,2表示伸长率为2%。基体为P,石墨为球状。
2、C、Si、Mn、P、S对铸铁石墨化有什么影响?为什么三低(C、Si、Mn低)一高(S高)的铸铁易出现白口?
C、Si都是强烈促进石墨化的元素,且随C、Si含量增加,能减少白口倾向,易形成石墨。但C、Si过多,形成的G较粗大,金属基体中F含量增加,会降低铸铁的强度性能。
P是促进石墨化的元素,但作用不如C强烈。
Mn是阻碍石墨化的元素,主要阻碍石墨化的第二阶段,如果含Mn量过多,则会阻碍石墨化的第一阶段,增加Fe3C析出的可能性。
S促进白口铸铁的元素,而且降低铁水的流动性,恶化铸造性能,增加铸件缩松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作业答案(金属)(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