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1
1、钢中常存的杂质有哪些?硫、磷对钢的性能有哪些影响? 钢中常存的杂质有:Mn、Si、S、P、N、H、O等。
S能形成FeS,其熔点为989℃,钢件在大于1000℃的热加工温度时FeS会熔化,所以易产生热脆;
P能形成Fe3P,性质硬而脆,在冷加工时产生应力集中,易产生裂纹而形成冷脆。P还具有严重的偏析倾向;但P可提高钢在大气中的抗腐蚀性能。 易削钢中S和P可改善钢的切削加工性能。
2、合金元素V、Cr、W、Mo、Mn、Co、Ni、Cu、Ti、Al中哪些是铁素体形成元素?哪些是奥氏体形成元素?哪些能在?-Fe中形成无限固溶体?哪些能在?-Fe中形成无限固溶体?
铁素体形成元素: V、Cr、W、Mo、Ti; 奥氏体形成元素:Mn、Co、Ni、Cu;
能在?-Fe中形成无限固溶体的元素:Cr、V; 能在?-Fe中形成无限固溶体的元素:Mn、Co、Ni。
3、碳钢的分类及牌号表示方法。 碳钢的分类:
(1)按钢中碳含量可分为低碳钢(wC≤0.25%);中碳钢(0.25%<wC≤0.6%;高碳钢(wC>0.6%)。
(2)按钢的质量(品质)分为普通碳素钢,优质碳素钢,高级优质碳素钢,特级优质碳素钢。
(3)按钢的用途分为碳素结构钢,优质碳素结构钢,碳素工具钢,一般工程用铸造碳素钢。
(4)按钢冶炼时的脱氧程度分为沸腾钢,镇静钢,半镇静钢,特殊镇静钢。 碳钢的牌号表示方法: (1) 普通碳素结构钢
由代表屈服点的字母(Q)、屈服点数值、质量等级符号(A、B、C、D)及脱氧方法符号(F、b、Z、TZ)等四个部分按顺序组成。
Q195、Q275不分质量等级,脱氧方法符号在镇静钢和特殊镇静钢的牌号中可省略。
(2)优质碳素结构钢
一般用两位数字表示。表示钢中平均碳的质量分数的万倍。若钢中含锰量较高,须将锰元素标出。
沸腾钢在数字后面标“F”(08F、10F、15F),半镇静钢标“b”,镇静钢一般不标符号。
高级优质碳素结构钢在牌号后加符号“A”,特级碳素结构钢加符号“E”。 专用优质碳素结构钢还要在牌号的头部(或尾部)加上代表产品用途的符号. (3)碳素工具钢一般用标志性符号“T”加上碳的质量分数的千倍表示。高级优质碳素工具钢在其数字后面再加上“A”字。
含锰碳素工具钢中锰的质量分数可扩大到0.6%,这时,在牌号的尾部标以Mn。 (4)一般工程用铸造碳素钢
用标志性符号“ZG”加上最低屈服点值-最低抗拉强度值表示。
4、指出下列各种钢的类别、符号、数字的含义、主要特点及用途:Q235-AF、Q255-D、45、20G、T8、T12A
Q235-AF:普通碳素结构钢,屈服强度为235MPa的A级沸腾钢。
Q235含碳量低,有一定强度,用于农机具中的拉杆、小轴、链等。也用于建筑钢筋、钢板、型钢等;
Q255-D: 屈服强度为255MPa的D级普通碳素结构钢;
Q255钢强度较高,塑性、韧性较好,可用作制造摩擦离合器、刹车钢带等。 45:含碳量为0.45%的优质碳素结构钢。
45钢经热处理(淬火+高温回火)后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即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较高的塑性、韧性,用于制作传动轴、发动机连杆、机床齿轮等。 20G:含碳量为0.2%的优质碳素结构钢,锅炉专用钢。
T8:含碳量为0.8%的碳素工具钢。用于制造要求较高韧性、承受冲击负荷的工具,如小型冲头、凿子、锤子等。
T12A:含碳量为1.2%的高级优质碳素工具钢。具有高硬度、高耐磨性,但韧性低,用于制造不受冲击的工具如量规、塞规、样板、锉刀、刮刀、精车刀。
5、在铁碳相图中,含有0.77%C的钢称为共析钢,如果在此钢中添加Mn或Cr元素,含碳量不变,那么这种Fe-C-Mn或Fe-C-Cr钢分别是亚共析钢还是过共析钢?为什么?
含有0.77%C的Fe-C-Mn或Fe-C-Cr钢为过共析钢。因为几乎所有合金元素都使Fe-C相图中S点左移,S点左移意味着共析碳含量降低。
6、常见的碳化物形成元素有哪些?哪些是强碳化物形成元素、中强碳化物形成元素、弱碳化物形成元素?
常见的碳化物形成元素有:Ti、Zr、V、Nb、Cr、W、Mo、Mn、Fe; 强碳化物形成元素:Ti、Zr、Nb、V; 中强碳化物形成元素:Mo、W、Cr; 弱碳化物形成元素:Mn、Fe。
作业2
1、钢在加热转变时,为什么含有强碳化物形成元素的钢奥氏体晶粒不易长大? 当强碳化物形成元素以未溶K存在时,起了机械阻止奥氏体晶粒长大的作用;当强碳化物形成元素溶解在A中时,降低了铁的自扩散系数,提高了原子间结合力,同时使界面的表面张力增大。这些综合作用阻止了奥氏体晶粒长大。
2、什么是合金钢的回火脆性?回火脆性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钢在200~350℃之间和450~650℃之间回火时,冲击韧性不但没有升高,反而显著下降的现象,称为合金钢的回火脆性。 第一类回火脆性产生的原因:
钢在200~350℃低温回火时,Fe3C薄膜在原奥氏体晶界上或马氏体板条间形成,削弱了晶界强度;
P、S、Bi等杂质元素偏聚于晶界,也降低了晶界的结合强度,与回火后的冷却速度无关。 解决方法:
① 尽可能避免在形成低温回火脆性温度范围内回火;
②可选用含有可改善脆性的合金元素Mo、Ti、V、Al等的合金钢或加入Si推迟脆化温度范围。 ③生产高纯钢,降低P、S等杂质元素含量。 第二类回火脆性产生的原因:
钢在450~650℃回火后缓冷的过程中杂质元素Sb、S、As等偏聚于晶界; 或N、P、O等偏聚于晶界,形成网状或片状化合物,降低了晶界强度而产生的。 解决方法:
①尽可能避免在形成高温回火脆性温度范围内回火,如不可避免,可减少回火脆性温度下停留时间或回火后快冷,一般小件用油冷,较大件用水冷;
②但工件尺寸过大时,即使水冷也难防止脆性产生,或因工件形状复杂不允许快速冷却时,可选用含Mo、W的合金钢制造;
③提高冶金质量,尽可能降低钢中有害元素的含量。
3、就Me对F的力学性能、K形成倾向、A晶粒长大倾向、淬透性、回火稳定性和回火脆性等几个方面总结下列元素的作用:Si、Mn、Cr、Mo、W、V、Ni。 F的力学性K形成倾向 能 Si A晶粒长淬透性 回火稳定性 大倾向 ↑ 提高低温回稳 推迟低温回脆,↑高温回脆 ↑ 提高 ↑ 回火脆性 ↑强度,↓非K形成元素 细化 韧性 韧弱K形成元素 促进 Mn ↑强度、性 韧中强K形成元阻碍作用↑ Cr ↑强度、性
提高 ↑ 素 中等
F的力学K形成倾向 性能 A晶粒长淬透性 回火稳定性 大倾向 提高 回火脆性 Mo ↑强度,中强K形成元阻碍作用↑ ↓韧性 W 素 中等 ↓↓ ↑强度,中强K形成元阻碍作用↑ ↓韧性 素 中等 提高 ↓ V ↑强度,强K形成元素 大大阻碍 ↑ ↓韧性 提高 ↓ Ni ↑强度、非K形成元素 影响不大 ↑ 韧性 影响不大 ↑
4、根据Me在钢中的作用,从淬透性、A晶粒长大倾向、韧性、回火稳定性和回火脆性等几个方面比较下列钢号的性能:40Cr、40CrNi、40CrMn、40CrNiMo。 (1) 淬透性:40Cr<40CrNi<40CrMn<40CrNiMo (2) 回火稳定性:40Cr<40CrNi<40CrMn<40CrNiMo (3) A晶粒长大倾向:40CrNiMo<40CrNi<40Cr<40CrMn (4) 韧性:40Cr<40CrMn<40CrNi<40CrNiMo (5) 回火脆性:40CrNiMo<40Cr<40CrMn<40CrNi
5、为什么贝氏体型普通低合金钢多采用0.5%Mo和微量B作为基本合金化元素?
(1)B型普通低合金钢中加入Me的作用是保证在较宽的冷却速度范围内获得以B为主的组织。
(2)0.3%以上的Mo能显著推迟P转变,但Mo不能完全抑制先共析F的析出。 (3)B元素是偏聚倾向较大的元素,微量的B能偏聚于A晶界,降低C原子在晶界上的偏聚浓度,所以B可以有效地抑制先共析F的析出,并且对B转变推迟较少。
(4)两者的综合作用可提高钢的B淬透性,获得B组织。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作业答案(金属)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