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扶持力度,在保护耕地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土地综合利用率,拓展土地利用空间,着力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快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二是以新型工业化的理念,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依托优势资源,立足地方特色,走产业化经营路子,大力开发市场前景广阔、地方特色突出、经济效益明显的生物产品,按照“扶龙头、建基地、带农户、抓关键”的思路,引进和培育气候条件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和优势生一批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参与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通过科学规划建设好以核桃、野生蜂蜜、药材、葡萄等为主的产业基地,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不断增加生物产业的科技含量,延伸产业链,辐射和带动维西生物产业的快速发展,真正把生物产业培育成为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确保农民持续增收;三是把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作为重要任务来抓,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为外出务工农民免费提供政策指导、法律援助、技术培训、信息咨询、职业介绍等服务;四是规范好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使之更好地发挥农户联系市场的纽带作用;五是加快农产品质量认证,着力抓好农产品“三品一标”(即: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有机农产品认证、绿色农产品认证和农产品地理标识认证)认证工作,把维西特色农、林、生物产品更好地推向市场;六是不断扩大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生产规模和能力,使农民生产的产品有销路,增收有保障。
—16—
2、以水利、道路、环境建设为重点,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庄整治。要继续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着重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一是加强和改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农村人畜饮水难和饮水安全问题。二是继续抓好农村道路建设,硬化乡村公路和通组道路,村庄实现卫生路,不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三是抓好农村清洁能源建设,大力普及太阳能和农村沼气池,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全面带动农村改圈、改厕、改厨、改灶。四是重视农村居住环境的改善,集中治理农村脏、乱、差现象;五是以农村林权制度改革为动力,积极倡导植树造林,绿化荒山荒坡,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保护好香格里拉良好生态环境,维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和谐、宁静的精神家园。
3、以改善民生为目的,积极推进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进步。一是继续完善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使农民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二是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积极落实国家义务教育政策,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育质量;三是在建立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基础上加快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覆盖率,免除农村农民的后顾之忧;四是加快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加大投入,兴建文化活动场所,积极引导农民群众利用文化活动场所开展积极健康向上文体活动,使
—17—
文化活动场所成为农村开展精神文明活动、宣传政策法律、学习科学技术的阵地。
4、以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目标,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大力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一是加大农业生产技术的宣传和培训力度,使农民掌握一至二门农村适用技术,用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武装农民;二是不断提高外出务工农民的就业技能,根据劳务市场的需求和求职者的择业意愿,采取不同的培训形式,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展农民工培训;三是在加快物质扶贫的同时,更为注重精神扶贫,积极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大力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破除陈规陋习,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
5、以加强村庄规划和项目建设规划为基础,使项目建设成为推动全县新农村建设的杠杆。要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编制好农村建设规划,规划既要着眼未来,也要考虑对到当前农民的承受能力,根据农民的实际需求,综合考虑当地的经济发展程度来合理规划新农村的发展速度和重点,同时考虑规划同山、水、田、林、路相协调,使新农村规划符合目前的实际情况,切实可行,特别是要借助华能在维西澜沧江三级水电开发的契机,做好移民点的村庄规划,调整产业结构,统筹安排好移民的生产生活,切实做到移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要遵循“统筹城乡发展、发挥区位优势、市场导向、科技先导、易于推
—18—
广、多元化投入、体制机制创新”的原则加强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建设规划,做好示范项目的前期工作,建立项目库,完善项目储备制度,争取立项一批,申报一批,建设一批,使项目建设成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的有力支撑。
6、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党在农村工作的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要把农村党组织建设好,把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好,通过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贫困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一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改进和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设臵方式和活动方式,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加强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的教育,不断提高农村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进一步提升农村党员的“三带”能力。三是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加强村级干部培训教育和管理,规范好“两委”关系,进一步搞好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真正实现农民群众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构建民主、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此文发表在《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1年第四期上)
—19—
—2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维西县新农村建设的思考(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