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万元,农户人均存款超过1万元。巴珠村十分注重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淘汰了种植白云豆等破坏生态的传统产业,大力种植核桃、木瓜、苹果等经济林果,使该村森林覆盖率达到了92%,居全县之首。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使群众居住环境得到大大改善,而且给当地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仅2010年,巴珠村的林间产品产值就达到了16万元。另外,巴珠村不断推进党务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进程,严格村规民约,群众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自发参与公路、公共设施建设的积极性十分高涨。十多年来,巴珠村没有发生一起违法乱纪行为和刑事治安案件,形成了生产社会秩序井然、民风淳朴、各族群众和睦共处的良好局面,如今的巴珠村已成为维西县新农村建设的典范和一面旗臶。总之,维西县通过党组织优化设臵,党员结构得到明显改善,党组织得到明显加强,战斗力得到显著提高,党在群众中的基础地位得到巩固。农村基层党组织已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党员干部成为了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和带头致富的领路人。在抓党建的同时,维西县还加强了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连续四年在农村开展不同主题的“千名干部进进村入户”宣传教育活动,宣传贯彻党的惠农惠民政策,集中力量梳理、排查、调处农村社会矛盾纠纷,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全方位构筑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屏障,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民族团结、边疆稳定。加强了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努力引导农民积极参加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活动,制定出台了《维西县两委议事规则》,推行了“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规范
—11—
了“两委”关系和工作行为,完善“一事一议”、村民代表议事、村务公开、村级财务审计、村干部廉政档案等制度,强化了村民自治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功能,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农民享有的知情权、管理权、参与权、建议权、监督权不断扩大,并形成了一系列责任机制、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
三、存在困难和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楚地认识到,维西县新农村建设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干部群众思想不够解放,认识不到位,职责不明确,协调不力,整体推进不平衡。
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一些干部群众在思想上存在着模糊认识,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短期内就可以全面完成,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艰巨性、长期性认识不足;一些地方干部群众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等、靠、要”的依赖思想,认为新农村建设就是上级政府拨钱来搞建设,甚至是替农户修房造屋,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全县虽然下一个文件成立了新农村建设领
导小组,但是新农村建设的办事机构、人员、经费、设备没有真正落实;新农村建设的日常事务工作,没有专门机构、人员具体实施和操作新农村建设工作;新农村建设涉及到全县方方面面各个单位和部门,必须要各个部门的共同参与和协调配合,但从目前情况看,一些成员单位和部门缺乏实实在在的行动,用文字材料应付的情况很普遍,一些部门存在着各自为阵、独自作战的现象,需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对相关部门的督查和协调机制,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合力推进
—12—
新农村建设的良好局面;有的乡镇认识高、组织得力,推进快,有的乡镇推进较为缓慢,发展不平衡。
(二)新农村建设资金筹措困难,社会筹资能力弱,缺口
仍然较大。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方方面面资金投入,而维西县是财政贫困县,财政自给率只有10%,只能全部依靠上级财政投入。在试点村,新农村建设投入资金只有35万元,其中上级补助25万元,地方投入10万元,而上级投入已远远满足不了建设的需要,加之维西县农村集体经济十分薄弱,几乎为“空壳经济”,自筹无疑增加了群众的负担,只能投工投劳解决部分,因此新农村建设资金仍然不足,要覆盖全县1027个村民小组,资金缺口仍然较大。
(三)广大农村群众普遍接受教育程度低,综合素质不高。首先表现为小农经济根深蒂固,长期积累起来的不良习惯和生活方式依然较为落后,由于接受科学文明健康的教育教少,缺乏自力更生精神和节俭意识、创业意识、竞争意识,“等、靠、要”的思想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一些群众懒庸散现象的产生。二是维西县属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受社会发育和经济条件的制约,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偏低,农民平均受教育程度不足6年,青壮年文盲率占3.56%,与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培育地方优势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不相适应,农村劳动力素质亟待提高。
(四)、村容村貌令人堪忧,环境保护意识较弱。 村容整洁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外在反映。而维西属于山区县,农村居住环境房屋零乱、分散、缺乏整体性、统一性和规
—13—
划性,村庄道路绿化率较低,许多村寨道路不仅狭窄,而且无固定垃圾回收和集中处理点,到处是牛屎马粪,臭气熏天,生活垃圾随处乱倒,薪柴、圈肥到处乱堆,污染了环境,道路、河道和水源,“脏、乱、差”的现象十分突出;现在有些农村生活能源、城镇取暖、房屋建造还保留着传统林木浪费方式,滥砍滥伐严重,有的地方甚至造成泥石流地质灾害,农村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压力依然很大。
(五)、农业自身基础薄弱,产业结构调整缓慢,农民持
续增收困难。
一是是农业基础投入严重不足,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维西县70%左右的耕地分布在山区,农田水利建设十分滞后,现有的很多水利设施年代久远,病险水利增多,灌溉能力弱,抵御不了旱灾和洪涝灾害,达不到旱涝保收,靠天吃饭的现象依然存在;二是农业生产设施、技术装备条件差,农业机械化程度低,由于山高坡陡,很多地方不能推广农业
机械,仍处于牛耕人收“二牛抬杠”的状况;三是目前,维西县农村经济主要以家庭经济为主体,生产经营分散,没有强有力的龙头企业集团、专业合作组织和有效的中介组织带动和提供各种服务,产业调整、培植缓慢,措施不力,规模不足,农民收入水平总体较低,持续增收难度加大,特别是高半山区农村尤为突出。
(六)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发挥不够明显,党员的带头作用亟待提高。
虽然,近年来,维西县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中探索走出了一条适合维西农村特色的党建路子,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一
—14—
是少数村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发挥不好,带领群众发展经济方面找的路子不准、办法不多,特别是对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解决不到位;二是部分农村党支部班子成员责任意识差,在服务发展大局不尽人意,在具体工作中,只有致富愿望,无致富思路,工作缺乏创造性和主动性;三是部分党支部组织活动开展不正常,党员很少过组织生活,有的党员甚至不按规定参加组织生活、交纳党费;四是村委会实行民主选举以后,农村基层干部的素养和驾驭能力普遍较低,综合素质已难以适应新时期的要求,文化素质偏低,思想观念陈旧,工作方法简单,组织协调能力较差,法制观念淡薄,组织观念弱化,“三带”能力不强,有的村委会主任,在选举前信誓旦旦,选举后则把责任抛到脑后,有的甚至凌驾与村党组织之上;五是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形式化,一些村干部在党务、村务、财务公开上敷衍了事,在决定重大事项时,村支书记不征求村干部村干部,党员和村民或村民代表的意见,导致村级事务决策不民主,党务村务透明度不高,直接影响了村民对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信任度,重大事项决策形式导致“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形同虚设。
三、对新农村建设的建议
1、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不断探索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路子,全力推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一是以农业产业化为主线,以强化基础、夯实基地、做强龙头、拓展市场、打造品牌、创新科技、确保安全为重点,通过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
—1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维西县新农村建设的思考(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