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学生职业能力的评价机制建设
根据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培养要求,基于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的特性,由理事会制订涵盖所有实训项目的考核标准,注重对教学过程中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等综合素质进行考核,并将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的机制与本专业评价相结合,开发能较真实地反映学生的职业能力水平和职业素质的综合表现,使训练、考核得到充分落实的学生职业能力的评价机制。
(五)“教室车间小循环、学校企业大循环”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材建设
根据机械加工技术岗位分析结果,以培养学生岗位核心能力为目标,实施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将《机械制图》、《车工工艺》、《数控加工技术》、《机械制造工艺》四门课程建设成优质核心课程。其中《数控加工技术》按照省级精品课程标准建设,《车工工艺》、《机械制图》、《机械制造工艺》按照校级精品课程标准建设。
在完成4本专业核心课程编写外,再编写4本校本教材。与远扬煤机、三一重工、湖南煤矿机械有限公司、湖南创安防爆有限公司等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编写《矿山机械数控编程与加工》、《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矿山机械加工工艺与技能》、《矿山机械电气控制》4本工学结合校本教材。通过教材建设,使教学内容更好地与企业对接。
11
(六)“教室车间小循环、学校企业大循环”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和信息化建设
依托职教新干线和校园网,建设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网站,融入学校专业群落网站,为师生和机械加工技术人员提供包括网上学习、在线辅导、考试评价、证书考核等服务功能,实现专业教学资源共享。
在学校信息化办公室的指导下,由课程体系改革工作小组负责,制定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方案,明确建设内容、任务分工。建立专业网络学习互动平台,制定相应的管理实施办法。建设专业标准库:建设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行业标准、岗位技能竞赛方案、机械加工综合实训项目、主干课程的教学教改案例等数字化资源,并能够在学校网络教学法平台、教务管理平台的统一管理下使用。建设专业教学素材库:开发机械加工《机械制图》、《数控加工技术》专业课的网络课程,核心课程的考试试题、教师授课用PPT电子教案、课程教学大纲,做到门类齐全、检索便捷。建设自主学习型网络课程库:首批拟建设包括机械制图、车工工艺技术、数控编程技术、机械制造工艺等专业主干课程。每门课程的建设内容包含:电子课件、实训范例、操作规范、练习题库、评价系统等。满足本校学生和社会培训的学生的学习需要。建设仿真实训系统:与娄底市职业技术学院共同开发机械加工虚拟仿真教学实训软件,满足实训教学的需要。
12
(七)“教室车间小循环、学校企业大循环”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建成工位足够、功能完备、技术先进、生产设施配套齐全,能满足学生实习实训、职业培训及对外技术服务需要的实践教学条件,满足实践教学需要。
涟源市工贸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要求和建设内容:
1、建设要求
(1)按照矿山机械与工程机械制造生产流程,整合学校实训中心与实训室等资源,建设涵盖矿山机械与工程机械制造技术主要领域、功能完善、具有省内一流水平的“现代加工制造技术中心”。
(2)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通过校企共赢合作,引进矿山机械与工程机械零部件生产企业入校,共同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
(3)加大实践教学课时比例,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 2、建设内容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扩建现代加工制造技术中心,新增CAD/CAM室、数控加工车间、数控系统维修实训室、测量技术实训室、矿山设备装配与维修实训车间、机械设计实训车间,购置数控车床、数控铣床等设备。引企入校,营造
13
真实企业生产环境,完善现代实训基地的生产性实训功能和顶岗实训功能。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新增华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华菱涟钢有限公司、洪源机械制造厂、湖南湘中机械制造厂等校外实训基地4个,新增顶岗实习岗位350个。
(3)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加强现代加工制造技术实训中心管理,建立现代加工制造技术实训中心工作人员管理制度、实训管理制度、顶岗实习管理制度、设备管理制度等制度,提高设施设备利用率,新开发实训项目15个,占校内生产性实训比例达到35%。
(八)“教室车间小循环、学校企业大循环”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师资队伍建设
专业带头人培养。适应专业发展需要,通过内培外引的方式培养省级专业带头人,聘请并培养来自企业专业带头人。完善专业带头人遴选机制,确定省级专业带头人培养对象,以二年为培养周期,明确专业带头人培养目标,并进行年度考核、评价;
明确专业带头人标准。专业带头人应具备五种能力:专业发展方向把握能力、应用技术研发能力、课程建设与开发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教研教改能力;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能力;通过主持或主要参与重大应用技术项目研发,提高技术应用和产品开发能力;完成以岗位作业流程为导向的“理
14
实一体化”课程体系的建设,并在区域行业内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和知名度,成为机械加工技术专业课程开发与课程建设的专家。
参加国内先进职教理念学习10天以上;参加国内机电技术脱产学习30天;专业带头人到长沙三一重工有限公司实践锻炼2个月;每名省级专业带头人完成1-2个课题,在专业刊物上发布1-2篇论文,进行1次机械加工技术方面的讲座。
骨干教师培养。适应专业发展需要,通过内培外引的方式培养省级骨干教师,聘请并培养来自企业骨干教师。
完善骨干教师遴选机制,确定骨干教师培养对象,以二年为培养周期,明确骨干教师培养目标,并进行年度考核、评价;
明确骨干教师标准。骨干教师应具备四种能力:应用技术动手操作能力、课程教学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教研教改能力;通过下企业锻炼和技能比武提高技术应用能力;完成以岗位作业流程为导向的“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能力,并在区域行业内有较高的知名度。
根据选拔标准将骨干对象选送国内职业教育发达发达地区进职教理论学习30天;骨干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教改,提高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有1-2篇论文在省级刊物上发表;骨干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教改,提高理论教学和实践教
1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加工制造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结题报告(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