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况、新问题,是客观规律的体现,发展就是一个应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过程。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就是事物要升级向前发展的前提,一旦没有新情况出现、没有新问题要解决,发展也就停止了、终结了。应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就必须创新。创新是做好工作的灵魂和不竭动力,创新本质上是继承的延伸,继承和创新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统一于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品质。与时俱进就是要在湖北的发展中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一代人要做好一代人的事、尽好一代人的职责,只有既继承又创新,才能无愧于历史,不辜负前人,对得起后人。
2、实现跨越式发展,重在必胜的信心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中共湖北省委关于制定湖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开篇第一章,就部署了“十二五”时期实现湖北跨越式发展的工作。
第一,只有实现跨越式发展,我们才能担起支点之重任,不负党中央和胡锦涛总书记对湖北的殷切期望。2005年8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湖北时,提出“湖北要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这是党中央对湖北发展的战略性定位,是对湖北发展的目标要求,是对湖北干部群众赋予的崇高使命、沉甸甸的重托和殷切的期望。几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带领下,湖北的干部群众一直都在为之不懈地奋斗。何为支点?支点就是重点、就是着力点,就是在重要性上、作用上、辐射引领带动功能上、影响力上,异于其他地方、优于其他地方、重于其他地方、特别于其他地方,而这些“异、优、重、特”必须以湖北发展的实力、规模、质量体现出来。一句话,必须以湖北干部群众不凡的奋斗,以湖北卓越的发展实力和业绩来担当起这个角色。现在,
期望有之、重托有之,我们要名以实之、名副其实,就必须要以不凡的发展、卓越的发展,换言之就是跨越式发展,来承担起重要战略支点这个重任。现在,武汉在国务院批准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中被确定为中部中心城市,武汉是长江中游航运中心,东湖高新区是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武汉城市圈又被赋予建设“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重任。名已有之,名实之间差距很大;任务已下达,任务艰巨繁重;目标已定,目标宏伟且辉煌。要发挥中心功能,要做好试验工作,要担起示范之职,没有跨越式发展是办不到的。“十二五”时期,我省必须以速度高于全国平均、高于中部平均的业绩,以名副其实的中心功能、示范作用、“两型”建设的前列位置来担当起支点重任。如此,就必须要实现跨越式发展。
第二,只有跨越式发展,我们才能不失机遇的历史性惠顾,收获春天里的耕种。湖北最大的实际是发展不够,这已经成为全省干部群众的共识。“穷病”是所有病的病根,发展不够的问题是所有问题中的根本性问题。解决发展不够的问题要靠发展机遇,一旦机遇来了就要抓紧不放、抓住不放,科学发展、快速发展。更重要的是,湖北的发展问题,与沿海发达地区比起来,与湖北人民群众的期望值比起来,差距比较大。最可喜的是,“十二五”时期是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是发展的难得黄金期。用重大战略机遇期、难得的黄金发展期,对应解决发展差距、期望值差距较大的问题,是时代给予湖北历史性的惠顾。面对发展期望值较大的差距,处于发展重大战略机遇期和发展黄金期的当口,用一般的、常规的发展要求,用踱方步、一般化的努力姿态,就会错过、失掉机遇对湖北历史性的惠顾,时过境迁之后,我们再痛悔也无济于事。反之,当前我们应当应机直起、抓牢机遇,以
跨越式发展来解决差距较大的问题。从哲学的角度看机遇,机遇本身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不确定性,机遇在什么时间、地点出现,以什么方式出现,都是不确定的;二是非常驻性,机遇并不总是存在,更不会经常出现,因此机遇非常珍贵,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特别是重大战略性机遇更是难得,需要我们更加珍惜,用足用好。所以邓小平同志强调“我们什么错误都可以犯,丧失机遇的错误不能犯”,对今天的湖北,丧失重大战略机遇的错误更不能犯。另一方面,机遇之所以重要,因为机遇出现之时,就会出现有利的、好的、甚至最佳的客观条件,这种条件能对事物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引起重大变化,这就是天时之效。机遇来时要乘机而为,就如同春天里的耕种,反之,则是冬天里的功事。在难得的重大战略机遇期,推进跨越式发展必会使湖北发展收春天耕种之功效。还有,机遇本身又有不平衡性,就是说机遇之功效不是平均的、无差别的。据此,即使不一定实现全局性同等跨越式发展,我们完全可能在某些领域、某些重点、某些优势方面实现湖北的跨越式发展。比如我省的高新技术产业、农产品加工、某些战略性新兴产业就已经或正在进入全国行业领军、排头兵、前列的发展位次。这些跨越式发展,是带动湖北全局性跨越式发展的前奏和先驱。我们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以“弯道超越”的理念,实现了一些指标的跨越、跃升,就是例证。比如我们贷款总额打了个翻身仗,过去一直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
第三,只有实现跨越式发展,我们才能发挥湖北的优势条件,把条件优势变成发展优势。我省的自然条件和历史人文积淀,特别是长期以来省委、省政府按照“打基础、管长远”的方略,为湖北长远发展打造了突出的、难得的优势条件,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工业基础、
交通区位、农业大省、文化底蕴、生态旅游等方面形成了十分突出的优势。这些优势、条件是历史形成的,是长期作为而得的,必将厚积而薄发,变成发展的优势,这些优势是大手笔之作,是为大发展奠定的基础。一句话,我们已经具备了跨越式发展的有利条件,或者说,这些条件是为实现跨越式发展而准备的。如果不为跨越式发展所用,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就是大材小用,就是用大厦之栋建陋屋之椽,不仅仅是浪费,更重要的是我们没有尽到应尽的发展之责。 第四,只有在实现跨越式发展目标的过程中,才能展现湖北干部群众不凡的作为追求、良好的精神状态,同时提升创业创新的能力。大差距就是发展的大空间,发展的大空间就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前提和需要。当前我省跨越式发展大势已成、条件已备,跨越式发展已成满弓之箭,已现预发之势。这个时候,我们最需要的是必胜的信心和良好的精神状态。我们不但要有机遇意识还要有强烈的作为意识、积极的奋斗意识,要有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胜信心。如果我们连自己都不自信,能让外商相信吗?能让各地的投资者相信吗?若此,投资何来,项目何来?信心问题、精神状态问题不是一个软问题,而是一个硬问题。机遇是稀缺资源,十分有限,机遇最终惠顾谁,取决于努力的程度,大家都努力,就看谁更努力。有信心,作为意识强,就能抢到抓到机遇,没有机遇也会创造机遇,一般的机遇会变成大机遇;反之,有了机遇,不奋斗不拼抢,大机遇会变成小机遇,甚至有了机遇也会擦肩而过。赶上了就是使命,我们有幸赶上了湖北跨越式发展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特殊的时期,应该视为幸运,是难得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从历史方位的角度讲是不可替代的,我们不能替代前人,后人也不能替代我们。赶上了,不完成使命就是有负于这个时
代,有负于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对于领导干部来讲,看不到机遇是愚钝之人,抓不到机遇是平庸之人,错失机遇是历史罪人。现在我们接过跨越式发展这一接力棒,就要跑出与以往不同的成绩,否则就无以继往,就无以开来。《孙子兵法》云:“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必败。”跳起来摘桃子,一定会摘到伸手或翘起脚跟摘不到的桃子。同志们,跨越式发展就是不断实现“弯道超越”,“弯道超越”就是一种抓机遇、追求作为的精神。在科学发展之途上永远有“弯道”,“弯道超越”精神永不过时,现在全国各地竞争发展已成千帆竞发、百舸争流态势,东部率先,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这个经济带、那个试验区,遍布祖国大地。在这样的态势面前,胜者是勇者,胜者是谋者,胜者是为者,胜者是先者,胜者是快者。同时,我们在推进湖北跨越式发展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发展阶段之间的有机衔接,决不搞没有发展基础的、超越发展阶段的、特别是不符合发展规律的大跨越,我们要一步跟一步,一个阶段衔接一个阶段,使湖北的跨越式发展建立在发展阶段的客观需要之上,建立在过去积累的基础之上,建立在客观发展的规律之上。
3、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重在追求发展的可持续性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
第一,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落脚点,是追求发展的可持续性。应该说,转变发展方式,不是现在的要求,从人类社会有发展以来,一直在不断转变着生产方式,也就是发展方式。现在关键之关键是要加快转变,因为不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发展就将难以为继。今后发展之竞争,主要是科学发展之竞争,核心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之竞争。今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中共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在省委工作会议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