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命题预测
反对台独,维护祖国统一是历年来中考的热点和重点之一,2011年会结合两岸交流往来事件考查“一国两制”方针的内容及意义,分析两岸交流往来对祖国统一的意义;结合大陆对台援助事件等考查公民的责任感和义务观念,分析台独的危害和下场等。
三、教材链接
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 3、“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一国两制”。“一个国家”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两种制度”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丰富了“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事实证明,“一国两制”方针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一国两制”、高度自治的方针,保持了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繁荣、稳定和发展。
4、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5、遵循“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已成为不可阻拦的历史潮流。坚决反对“台独”,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祖国分割出去。 6、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为了祖国的统一和繁荣结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56个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7、维护祖国统一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我们青少年应坚决同一切破坏祖国统一的行为作斗争,自觉肩负起维护祖国统一、实现民族振兴的历史使命,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四、重要问题
1、《协议》的签署对两岸关系的稳步推进有什么重大意义? ①有利于促进两岸经济繁荣、优势互补、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②有利于维护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和稳定; ③有利于两岸的和平与发展;
④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
⑤有利于增进两岸人民的互信、互助,共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 ⑥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稳定。
2、ECFA的签署使两岸同胞对和平统一充满了信心,你认为这种信心来自哪里?
①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发展两岸关系,加强对话和沟通,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②“台独”越来越不得民心,是注定要失败的;
③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后,更加繁荣稳定,说明“一国两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榜样。
④中国共产党继续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以最大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
⑤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3、两岸关系虽历经波折,但仍能不断开创和平发展新局面,这说明了什么? ①为台海地区谋和平,符合历史潮流和当今时代主题。
②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③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海内外中华儿女紧密团结,共同奋斗,祖国完全统一就一定能够实现。
4、我国政府对台立场(态度)是什么?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祖国统一事关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中国人民将义无反顾地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决不允许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5、30年来两岸关系发展的实践充分证明了什么? 实践充分证明:
①我们党的对台大政方针,顺应了时代潮流和历史趋势;
②祖国大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巨大进步是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实现和平统一的雄厚基础;
③海峡两岸中国人有能力、有智慧解决统一问题;
④任何人、任何势力企图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都是注定要失败的。 6、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两岸关系发展有哪些重要意义?
1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有利于早日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 2有利于增进两岸人民的感情;
3有利于两岸同胞之间的往来和两岸经济、文化领域的交流合作; 4有利于提升两岸经济竞争力,推动两岸经济共同发展; 5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大势所趋,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心愿。 7、为了海峡两岸美好的未来,我们应做哪些努力?
①政府:继续推动两岸的交流;争取台湾人民的支持;发展经济,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等; ②两岸人民;要互信互谅,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③学生:坚决拥护和支持我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立场和方针;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维护国家主权不被侵犯,维护国家领土的完整和政权的统一;自觉肩负起国家统一、民族振兴的使命,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8、作为中学生,你打算以哪些实际行动为开创两岸关系的新局面作贡献?
①青年学生要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以实际行动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利益; ②积极拥护和支持我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方针和立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维护国家主权,反对台独; ③积极宣传我国对台政策,坚决同一切破坏国家统一的“台独”言论和行为进行斗争; ④努力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为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作贡献。 9、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说明了什么?
①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②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神圣职责和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③台独分裂活动,损害国家利益,危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破坏一个中国原则和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威胁台海乃至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我们绝不允许他们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10. 你知道目前我们解决台湾问题有哪些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吗? (1)有利条件:
①我们有事实被证明完全正确的“一国两制”基本方针来指导。 ②海峡两岸人民同祖同宗、文化一脉相承。
③两岸关系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两岸经济相互促进、互利互补的局面已初步形成。两岸之间的大三通已经实现。
④台湾人民心向祖国,求和平、求安定、求发展始终是台湾社会的主流民意。⑤台湾同胞、海外侨胞的共同努力。
(2)不利因素(障碍):
①台湾岛内有些人妄图将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②某些外国势力插手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 11.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国家应该怎么做?
①应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增强综合国力。
②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努力用和平方式实现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③反对“台独”,“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反对外国势力干涉,绝不允许任何势力以任何方式改变台湾是中国领土一部分的地位;
④促进台湾海峡两岸的交流和沟通,积极发展两岸关系,为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创造条件。 12、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有何重要意义? (1)符合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 (2)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3)符合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潮流;
(4)有利于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5)有利于台湾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等。 13、台湾的历史
(1)三国孙权派卫温去夷洲 (2)唐朝时台湾叫琉球
(3)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台湾地区的事务 (4)1662郑成功收复被荷兰殖民者占领的台湾 (5)1684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6)1895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 (7)1945抗日战争胜利,日本投降,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
(8)1949国民党因国内解放战争的失败逃往并盘踞台湾,导致台湾与祖国大陆人为的长期分离。 14.为什么说中国政府有能力解决台湾问题?
(1)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台独”分裂言行不得人心; (2)“一国两制”方针在港澳的成功实践,证明“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方式。
(3)祖国大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成就显着,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具有强大的向心力;
(4)两岸人民的沟通、交流日益频繁,彼此之间了解不断加深,感情日益深厚。 15.对我国统一台湾的看法(必然性)
①从历史角度看,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②从民族角度看,海峡两岸同根同源,血脉相连,完成中华民族的统一大业是全体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
③从现实角度看,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 ④从法律角度看,《反分裂国家法》的颁布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 ⑤从可行性来看,香港、澳门的回归和持续繁荣为统一台湾提供了范例。
16、有网友说:我们对最终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充满信心。你赞成他的观点吗?简要说明理由。 答:赞同,理由:
(1)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和影响逐渐扩大,一个富强的中国必将实现统一。
(2)两岸人民都是炎黄子孙,同祖同宗,血浓于水,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3)中国共产党从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继续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以最大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
17、作为中学生,你打算以哪些实际行动为开创两岸关系的新局面作贡献?
(1)明确社会责任,树立远大抱负,努力学习,提高素质,把自己培养成合格人才,将来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做贡献。
(2)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宣传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方针;向台湾同胞介绍祖国建设成就和人民的心愿;发现有分裂祖国的言行向有关部门积极举报等。 18、请你写几句对台独分子告诫的话。 答:炎黄子孙不忘本,海峡两岸一家亲; 本是同根生,相处要和谐;
分裂没有出路,统一是惟一选择; 正视现实,开创未来。
19、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准备以“祖国统一、共同心愿”为主题举办主题班会。假如你为班会主持人,请设计班会的步骤;如果让你在班会上发言,请准备一份不超过200字的发言提纲。 答:
(一)步骤
第一步,全体起立,唱《国歌》 第二步,播放连战等大陆行的专题片 第三步,小组讨论 第四步,小组代表发言
第五步,请班主任或政治老师做总结 第六步,合唱《歌唱祖国》,班会结束。 (二)发言提纲
(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台湾问题属于中国内政;我们决不容许外国势力的插手干涉,这是中国政府外交的基本立场。
(3)香港、澳门回归后的繁荣稳定和发展证明“一国两制”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4)我国制订《反分裂国家法》为反对、遏止台独的分裂活动提供了法律依据。(5)维护祖国统一是我国公民神圣职责,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6)我们青少年要树立崇高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和创新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祖国和平统一做出贡献。
一两会相关问题
1、幸福是本次两会的关键热词;
2、两会委员通过博客网络等征集建议意见。 二个税起征点
除去工薪所得应纳税额。 提高起征点体现共同富裕。 三日本大地震
1、50死士;139东京电力公司人员志愿前往; 2、核泄露:科技是一把双刀剑;
3、我国政府宣布严格审查在建电站,保证用最好的技术、最高的科技、最好的材料,体现以人为本,安全。
4、 回望这莫名其妙的几天“盐荒”,难免会琢磨出“碘”意思:为了买盐排起长队,卖高价钱多花十多倍冤枉钱,这种不理性行为让人汗颜之后,我们能想到什么?政府公布信息及时、大企业负责任,这是值得总结的经验;部分民众缺少基本常识,人云亦云,这是值得反思的教训。 还有困惑并没有随盐荒解除而消融:面对众多退盐族,我们如何帮他们处置?如何才是最佳选择?
盐荒之辩·评判 政府应对很及时 民众需明辨是非
让人欣慰的是,各地出现抢盐风潮后,不少地方政府及时出面辟谣,盐业公司紧急调拨碘盐,保证碘盐市场供应。工商、物价等市场监管部门,也加强了市场监管,对擅自涨价的商家进行了处罚。由于政府及时作出反应,有关部门及时采取行动,加上市场供应充足,这股席卷全国的抢盐风潮很快平息了。这时候,那些盲目大量抢购食盐的民众也开始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
抢盐风潮的出现,一方面表现了民众对核辐射的恐惧,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的心理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我们缺乏客观判断事实的能力。日本核危机固然可怕,核辐射物质污染部分海域海水也是可能的事实,但是,因此而影响到我国海域,这种可能性应该说不大。如果真要这样的话,岂不是整个太平洋都遭到了污染,那么,将会有多少国家面临着食盐匮乏?如果日本的核辐射真的威胁到我国海域,那么,核辐射的危害就不仅仅是海域,估计即使将自己埋在盐堆里,恐怕也无济于事! 由于人们对核知识的匮乏,加上人们的盲从心理,导致人们失去了理智,这也给了谣言可乘之机。人们开始疯狂抢购碘盐,面对人们的如此不理性,这时候一方面需要政府及时站出来辟谣,另一方面,
也需要对人们的疯狂抢购行为采取抑制措施,限购无疑是一种有效的临时处置手段,这样,可以避免碘盐被恶意抢购和囤积,可以提高市场供给面,缓解抢购给碘盐市场造成的压力。
类似的抢购风波在国内屡屡发生,说明我们需要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不轻信,不盲从,是每一位公民都应该补的一堂课。事实上,很多地方的民众一直在食用碘盐,又何必再加量,难不成真的要把自己腌制成“咸人”?事实告诉我们,我们不缺碘,缺智慧! 池墨
盐荒之辩·反思 国人劣根性 被充分暴露
抢盐闹剧至少暴露出部分国人的四大劣根性。 一者,轻信至缺少基本独立判断能力。
再者,无知至缺乏基本科学常识认知。到底“吃碘盐能不能预防放射性碘的摄入”?究竟是不是真的“日后食盐供给将受影响”?诸如此类科学知识和日用常识级问题本不该成为大面积公众疑问,以致需要卫生部出面解释提醒:通过食用碘盐无法预防放射性碘的摄入;摄入过量的碘会扰乱甲状腺的正常功能,既可以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也可以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
三者,盲从至人云亦云亦步亦趋。在我眼中,自3月16日起中国大部分地区出现抢购食盐现象,以至好多地方出现“无盐以对”窘况,之所以如此,与其说是始作俑者“谣盐”惑众推波助澜,毋宁谓之国人人云亦云、亦步亦趋,不少地方同时上演批发市场碘盐疯抢、零售店铺外排长龙的同样闹剧便是佐证。
四者,缺德至借灾难抢发不义之财。在平息这场因谣言兴起的抢购风潮中,一批无良商家受到官方严肃处理。原本一包只卖1、2元钱的食用盐价格飙升,一些地方甚至炒到了20、30块钱一包。陕西省西安市秦岭火烧碑蔬菜综合市场小芳水产副食商店,因将定价为每400克1元的冰凌牌绿色加碘精制盐提高至2.5元销售,被当地物价局处以5万元罚款。吉林、浙江、河北、海南、新疆等地的多个经销商也都因盐受罚。受处罚者一个堪称具有遗传基因诱因的共同致命伤便是无良乏善和稀缺商德。 陈庆贵 退盐之议·建议 退盐避免浪费 更有教化作用
“谣盐”消失,是干预的胜利,但我们更应该从“谣盐”事件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并深入反思发生的原因。如果我们不深入反思这种事态背后的种种现实诱因,不从根本上去建立社会紧急事态快速处理机制,不由此及彼地反思科普的缺憾和国民基本知识素质的滞后,今后会不会再次发生一袋盐引发的社会不安和市场动荡实在难以预料。所以,如何反思“谣盐”的产生以及科学的预防和化解,如何从机制完善和快速反应机制建设的角度去居安思危预防类似的“谣言”,当是我们后继干预内容之一。
“谣盐”平息,但干预仍应再飞一会儿。面对成箱的堆积在家中的食盐,面对足够一家人吃几十年的食盐,估计盲从者此刻会哭笑不得,别人对其行为会一笑而过,但他们不也是盲从的受害者吗?他们不也在经受着损失的折磨吗?盲从者是需要付出代价才能幡然醒悟,但让每个公众都把代价降低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11年中考思想品德考点专题复习(2) - 图文(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